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一念、一言、一行都要谨慎


   日期:2015/10/11 10: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群书治要360》「贵德」这单元,讲到第八个纲目是「谨慎」。我们常说「谨慎为保家之本」,身修而后家齐,所以这个谨慎功夫用在自己的修养上。再往根本修身是修心,所以功夫用在自己的起心动念上,对念头都要谨慎。我们看现在很多伦常的冲突乖舛,非一朝一夕之故,我们看到现在这个现象,觉得非常无奈、非常担忧。形成这个现象它可能是在五十年前、七十年前,人的思想观念开始偏颇了,到现在整个现象愈来愈严重。但是五十年前、七十年前,谁能判断出来,人的念头、思想观念不对了?那这就是智慧了。就发觉到现在人什么事情都讲钱、都讲利,危险!所以古人都是防微杜渐,思想观念不对了赶紧要调整。就像教育小孩子,他年纪小起了个贪念,严格的处罚他,他不敢再起这个念头,终身就受益。所以教育当中「禁於未发之谓豫」,这预防非常重要。「发然后禁」,人的思想观念都错误了,紧接著言行都不符合伦理道德,「则捍格而不胜」,当时候再教,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我们所遇到的社会状况,是忽略了伦理道德好几代了,我们明白问题在重视功利,没有重视伦理道德。我们知道这个根本问题,亡羊补牢,从哪里开始补?从我心做起。从现在开始我们念念是道义,没有自私自利了,就把这个道义的心,传给你的下一代,从我心做起、从我家做起。「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有缘接触到我们,还有我们家庭的人,就会受我们好的影响。为什么会受影响?「人之初,性本善」,他是有好的缘分,真正遇到有德行的人,他的善念就能引发出来。其实这个滚滚红尘几个人能不受污染?就像我自己成长二十多年,也是一心想要赚钱。幸好遇到师长 释净空老教授,遇到老祖宗的教诲才知道自己的思想偏颇。人这一生怎么是为了享乐而活?那不是跟动物差不多吗?动物吃饱了它就最高兴的了。应该是能提升自己的灵性,应该是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甚至为世界做一些事情才对。

  所以能接受到师长的教诲,整个思想观念转了,人生也就跟著转了。老人家已经八十六岁了,为了这个民族文化的承传,还有为了世界和平,可谓不遗余力。前几天师长老人家说到,只要能让中华文化复兴起来,因为老人家深知要解救世界的危难,唯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所以老人家的使命一定要把文化传承复兴起来,只要能把文化复兴,老人家说纵使损失他的生命都在所不辞。我们当时候听了非常感动。过几天我们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还有我们中心董事黄女士他们到了香港,要请师长参加我们马来西亚的活动。师长老人家就说到,教育才能化解危机,为什么?所有的乱象根源在人心出问题了,而要把人心能够转回仁义道德,只有靠教育。「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我们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在功利社会之下也是随波逐流。遇到经典、遇到师长才懂得正确的人生方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才对!

  我曾经看陈弘谋先生看了很感动,他的人生抉择态度是什么?他说「必为世人不能做之事,必做世间不可少之人」。这个世间现在最缺什么人,我就要做这种人;这个世间现在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事,别人都不做,只有我一个人,我一定百折不挠把它做到底。你看陈弘谋先生编了《五种遗规》,那是宝书,十二省的大官,走过这么多个地方日理万机,居然还有时间编了这一套宝书。那真的,人有利益生民的心,再难的事情他都能够克服、都能够做成。师长强调教育才能化解危机,接著就说,我们马来西亚教育界、校长职工会、包含独中,这些都是非常支持,进而弘扬中华文化。假如有像这样的教育论坛,老人家说那我可以去跟大家交流。所以我们校长职工会、还有华校赶紧联系,然后决定这八月四号要办一场,教育化解危机的教育论坛。所以老人家真的是八十六岁了不辞劳苦,这样奔波,就为民族文化、为世界的和平,这都是我们要效法学习的。

  老人家非常期许《群书治要》,能够大力的弘扬,他老人家说到,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群书治要》的世纪。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为什么?全世界都知道,中华民族有一个大唐盛世,所以全世界都有唐人街。假如让他们知道唐朝的兴盛,就是这一套《群书治要》是背后最大的功臣。唐太宗皇帝就是看了这些教诲,才创了这样的盛世,全世界都会很有兴趣。而且是魏徵大人编的,整个当时候唐朝的大儒他们有高度的智慧,依照一万四千多卷,最后编成了五十卷,六十五部书,这个都是上上之选的经典,所以我们汉学院就专弘这六十五部书。诸位学长们,汉学院建在马来西亚,我们经典当中说叫主伴圆融,这个主是主角,伴是配角,配合得很好。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全球华人的责任,汉学院盖在马来西亚,请问这个主角是谁?你们怎么对我笑干啥?你看「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孔子在《论语》这一句话很重要。所以身在大马的华人,你们这一生注定的天命就是要弘扬汉学,因为汉学院盖在大马。你假如推了,就是见义不为,你以后没有脸去见孔老夫子、去见古圣先贤,老祖宗你就没有脸面见了。你只要尽力了就是圆满功德!

  所以主,主人你们不要客气,「舍我其谁,当仁不让」,这才是主的样子。我们大陆、台湾的、新加坡、印尼我们是配角,我们是插花的,你们是主角要有这一分承担。你们六十五部书选好哪一部没有?慢慢选,好好深入,看跟哪一部经典、哪些圣人相应,好好下功夫。这汉学院一年半之后就建好了,建好之后,要对全世界弘扬汉学。建筑物建好了得有师资来教,请问大家,师资在哪里?你怎么指别人?你要拍拍胸脯,至诚感通你有那个使命,祖宗马上就加持你、护佑你。刘克雄教授他是章太炎大师的传人,他七月二十几号会到我们大马,八月份应该会在大马先开讲「文字学」,开讲时间、日期会传给古文班的同学。包含八月四号教育化解危机论坛,有意愿要参加的学长,可以跟班主任报名,名额有限送完为止。这都是千载难逢的因缘,有师长的亲临指导,再加上许多教育界的不只是大马,新加坡、印尼一些教育界的领头人,都会把他们宝贵的经验跟大家做交流。

  我们讲到「谨慎」,要护念自己的道业,要传承家道、家风,要让民族文化能延续,都要谨慎。我们整个民族文化为什么断层厉害?因为丧失民族自信心,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个认知偏颇厉害,几代人都把利、把欲放在前面,就很危险。看到马来西亚华校的承传,我们也是非常感佩,前几天我也很有福气,跟我们前农业部副部长郭洙镇先生,有机会跟他用了一餐饭,才了解到华校在马来西亚承传下来,可谓是千辛万苦。多少先辈真的是抛头颅、洒热血,不为己身的福禄,不为己身的生命安全,就为了整个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的承传。我跟郭副部长谈的过程当中,真的感觉到华校、华教在马来西亚的承传,是相当不容易的,大家要珍惜。知缘惜缘接著要造缘,不能让这些先辈的血汗白流,林连玉先生连家当都卖光了,公民权还被拿掉,这个血汗不能白流。造什么缘?造马来西亚的下一代各个都读得懂文言文,各个都能深入《四库全书》,这些先辈在天之灵很欣慰。所以知恩、感恩,报这些先贤的恩,知福、惜福再造福。而且我们整个文化的复兴,我们要战战兢兢,因为现在是危急存亡之际,我们要如保赤子,好像保护一个初生的孩子一样。我们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经教,不然言行偏颇,可能又要造成文化的蒙羞,所以谨慎才能保得住家国天下、文化的承传。

  所以「谨慎」这篇每个经句,对我们的修身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诲,从一开始,「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圣人跟凡人、跟小人差别一念之间,是觉是迷、是正是邪、是净还是染?人在境界当中须臾坚忍,终身受用;一念之差,万劫莫赎。在境界当中能忍得住,保有了自己一生的名节,还有调伏自己欲望的功夫成就,终身受用。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明朝一位宰相,明英宗的宰相曹鼎,当时候他才是个小官,在监狱里当领导。抓到一个女子,这个女子非常的美丽,他动了心,可是他知道读书人不能这样,确实在那个境界当中有点伏不住了。他赶紧拿起笔来写著「曹鼎不可」,写完把它烧掉,再写一张曹鼎不可,写了几十张写到天亮,天亮了过关。大家想一想,他假如这个念头伏不住,他还能做宰相吗?他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甚至祸延子孙。所以有一句格言讲得好,人什么时候要谨慎?「有一念而犯鬼神之禁」,举头三尺有神明,邪念鬼神都愤怒;「一言而伤天地之和」,讲这句话伤到他人、伤到团体,这种事不能做;「一事而酿子孙之祸」,今天做的这件事情祸延子孙,都不能有。

  所以一念、一言、一行都要谨慎,是善因必结善果,是恶因必感恶报,这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所以人是敬畏因果、敬畏真理,他非常克制自己的恶念。但是假如一念之差,没有守住做人的良知,可能这一生毁了,最后万劫不复,都难以挽回。所以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境界,都在考验是圣还是狂?诸位学长,今天你考了几次试?你们的日子这么好过,今天都还没考试?一天考上万次都有。请问大家,一天的念头有没有一万次?一切皆考验,看尔怎么办?对境若不识,须再从头炼。每天有考试,每天要交卷。我们传统文化学习这几年,有没有过关斩将?一切皆考验,看尔怎么办?怎么办?得忍,忍住习气、忍住邪念才行。对境若不识,面对人事物的境界,若不能了解,就是在考验我们的。一切人事物都是老师,不要去责怪人事物,是这些人事物在提醒我们内心有哪些习气。你得看得懂,一切都是老师、都是考卷,都是在帮助自己练功夫提升,干嘛跟人事物产生对立冲突?假如还是继续对立冲突,又造业了、又跟人家结怨,脾气乱发,事情都搞砸了,对境若不识,须再从头炼。

  其实人生就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能转境就是修学的功夫,不被境界所转。当然这个功夫愈练愈熟,在一开始练的时候,一定相当不容易,万事起头难。为什么?这些错误的念头,比较强、比较熟悉,要慢慢放下它。仁义忠恕这些心境,比方说恕道,我们一遇到事情,很容易先想自己的感受。慢慢淡它,想一想,从对方的角度去设想,这个恕道就能时时提得起来。我们想到刘宽,他的太太、家里人没看过他生气,安排了婢女端了一个热羹汤给他,然后故意这羹汤倒在他的身上。他穿的是朝服要上朝的,想说这样,他应该是会生气了。结果刘宽当遇到这个情境,马上是对著婢女讲,这个汤热,有没有烫到你的手?人修养到这种程度,在任何突发恶劣的情况,念念还是为对方著想,哪有不能感动人的道理!我们真的遇到没有自己的人,你光看到他的一言一行为之动容。

  我们曾经讲过,新加坡一个太太,他们夫妻很和乐,他们彼此都很感恩。先生说最有福报的,是娶了他太太;太太也说嫁给她先生,是她人生的幸福。先生就谈到,有时候母亲误会了太太,看太太没有辩解,甚至还跪著给他母亲道歉,他先生觉得太太做到这个程度,他还有点心疼。接著这个太太的话,全体的人都动容,这个太太讲,我看到我婆婆生气了,她年纪大,她假如继续生气会伤她的身体,不能让老人家身体受损,我赶紧跪下去道歉,老人家就不会生气了。她被委屈,接著是跪下去道歉,诸位女士,容不容易?不容易。说难也不难,难在哪?难在我们的心是在自己,还是在对方,这个恕道。为什么跪不下去?我被委屈,你叫我跪,我大学毕业。你看看我们这身段,无形当中自己就抬高傲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看我们小时候跪父母多容易,现在容不容易?假如很容易,那你慢慢找回赤子之心。可以给父母磕头那是最欢喜的事情,这样才能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恩。大家想,这个媳妇就都是站在她婆婆的角度,感同身受,婆婆一生气了,她很担忧,赶紧什么方法能够让老人家赶快息怒,她自自然然就做出来。我们这个时代,是自我太重:叫我跪下去,我多吃亏,又没做错还得跪。吃亏是福是吧!

  诸位朋友,你听这个故事感不感动?感动。你的感动会改变你的人生,这个福报功德谁修?就是这个做出来的人,她光做到了,被她所做感动的都是她的功德。诸位学长,我们好好做好不好?好。做出来供养大家,然后大家一听:我好久没有流眼泪,这个人太不简单。用自己的行为唤醒人的良知,这样的人生多有意义!尤其唤醒女人的良知,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事情是吧?因为女子是世界的源头,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一个女子做得好,所有的女人的良心都被唤醒。你看,我们看「少娣感嫂」,她嫁过去,四个嫂嫂凶得要死,还拿家伙打架。她过去了,念念为她们想,什么不好的、辛苦的活她自己先干,什么好东西都先给她们、先给她的孩子吃。最后一年左右,四个嫂嫂说我们五婶大贤,我们跟她比,我等非人,真的不能算人。这么凶恶的女人讲这样的话,就证明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常常看这些《德育故事》,「德比於上则知耻」,怎么可以生气?人家刘宽做得这么好。怎么可以计较?人家崔少娣做得这么好。

  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七十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谨慎)(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谨慎)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