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文昌帝君阴骘文:行为上要断恶修善,更要在我们心地上


   日期:2015/10/19 22: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道教重要典籍。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也难下定论。清代朱珪校定的《阴骘文注》认为:“《阴骘文》有宋郊之事,当作于宋代。”清代还有些学者也持这种见解。现代日本学者酒井忠夫则以此书为明代末叶下层士人所作。一般认为作者是道士,书成于《太上感应篇》之后,至迟不会晚于元代。《阴骘文》有各种手抄本、刊刻本,清代道士将其收入《道藏辑要》星集,为一卷。另外《昭代丛书别集》有《阴骘文颂》一卷,《三益集》有《阴骘文像》四卷。

  《阴骘文》是道教劝善书之一种,以通俗的形式劝人行善积阴德,久久必将得到神灵赐福。“阴骘”一词,其源盖出于《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意谓冥冥之天在暗中保定人们,这是古代比较简单的天命论思想。在《阴骘文》中,“阴骘 ”具有天人感应的含义,要求人们自已多积阴德阴功,就是说行善做好事不要到处张扬,只是阴悄悄的去做。即使个人独处而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也不做坏事,以此为条件,洞察一切的 文昌帝君就会暗暗保佑你,赐给你福禄寿。 此书成于《太上感应篇》之后,有各种手抄本、刊刻本,清代道士将其收入《道藏辑要》集,另外《昭代丛书别集》、《三益集》均有收录。“阴骘”原指“阴德”,这里的文昌帝君就是文曲星,是读书人的偶像,一般认为有才华的人如李白、包拯都认为是文曲星下凡。

  文昌帝君虽然是被列入道家神仙系统里面的一位神明,可是他并不是传播道术的,他主要就是劝导世间人广行阴骘,阴骘就是阴德,做善事。所以这篇《阴骘文》通篇都是教我们止恶修善,不仅是在行为上要断恶修善,更要在我们心地上,在暗室屋漏当中要懂得规范自己,不可以产生恶的念头。[1]

  文昌帝君编辑文昌帝君者,何许神也 ? 文昌本古代星名,《史记·天官书》说 : “斗魁戴筐六星为文昌宫。”《史记·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一曰上将。大将建威武。二曰次将,尚书正左右。三曰贵相,太常理文绪。四曰司禄、司中,司隶赏功进。五曰司命、司怪,太史主灭咎。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宝。”这时文昌尚未正式成为主管文人命运的星。北斗七星的前面四星叫天枢、天璇、天玑和天权,古人因其形状称为斗魁,斗魁背上属大熊星座的六颗星叫文昌,所谓“宫”是以地上的宫室比附此六星。即是

  古时占星术士认为它们是吉祥富贵之星,分别命名为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和司禄,用之以占人事。帝君指梓潼帝君,即今四川梓潼县七曲山大庙中所供奉者。据说帝君叫张亚子,其先越 人,因报母仇徙居七曲山,仕晋战死,人们为他立庙,自晋而后,世代显灵,特别是每当干戈纷争时。唐玄宗西狩时封左丞;唐僖宗幸蜀曾得其显神庇佑,封济顺王 ; 宋真宗封英显武烈王。宋元道士造作《清河内传》和《梓潼帝君化书》,有七十三化和九生八化等不同说法,并称玉皇大帝委任梓潼神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司文人之命,且历朝降世为王侯将相。元仁宗延佑三年七月,加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下敕说 : “相予泰运,则以忠孝而左右斯民 ; 柄我坤文,则以科名而选造多士。每御救于灾患,彰感应于劝惩。贡举之令再颁,考察之藉先定。”至此,这位人和自然的混血神遂正式含璧,成为主宰中国科举教育、士大夫功名前程的文化神,许多地方建了文昌宫,士大夫流往往于考试前向他祈祷,卜问功名前途。这些就是“ 文昌帝君阴骘”的含义。[2]

  《阴骘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排除了空洞的理论说教,结合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进行教化规劝,如:“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施茶水以解渴烦”等,这些词句所代表的窦禹钧、范纯仁、郭元振、孙叔、程一德等皆是被载入史册的人物。这些人物为什么能够科场中意,仕途无限呢? 《阴骘文》是这样解释的,就是凡人不见得通过轰轰烈烈的场面来表现自己,只要心地善良,从一点一滴的善事做起,便可以得到报应,当然这种报应是上天的答复,善良的结果。近一点报在自身,远一点报在儿孙身上,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如以宋代程一德为例,程一德粗知文字,孜孜为善,每遇到嘉言善行就刊刻施人,夜梦文昌帝君对他说,你刻善书的事已经报达天庭,上帝许诺昌扬你的后代。果然他的子孙俱少年高第,南宋程明道、程伊川两位大理学家也是其后裔。 《阴骘文》对挽救道德危机,缓和阶级对立情绪,维护当时社会正常的纲常秩序,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酷民吏”、“慈祥为国救民”、“勿倚权势而辱善良”、“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为配合今天的中华道德教育和反腐倡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所作时间 此文作于什么时候 ? 说法不一。《道藏辑要》星集所收清代朱珪校定的《阴骘文注》认为:“《阴骘文》有宋郊之事,当作于宋代”。朱珪用的是内证法考证。《阴骘文》内有“救蚁中状元之选”的典故,这是讲宋代的宋郊和宋祁兄弟二人的故事。弟兄俩在太学,有僧人相之说,小宋当大魁天下,大宋亦不失科甲。后来宋郊救了暴风雨中的蚂蚁,该僧又见到他时不禁大惊,说他福相大增。果然,考试完毕,章献太后说弟不该在兄前,于是拔郊为头名状元,而祁由第一降为第十。据此朱氏考定此文作于宋代,清代还有些学者也持相同看法。现代日本学者酒井忠夫则认定此文乃明末下层上人所作。由于史料不足,此文作者究为何人,所作的具体年代怎样,难以下断论。

  原文

  文昌帝君阴骘文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各睦夫妇,教训子孙。毋慢师长,毋侮圣言。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荐贤,饶人责己。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YIN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雠,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依本分而致谦恭,守规矩而遵法度。谐和宗族,解释冤怨。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恒记有益之语,罔谈非礼之言。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3]

  文昌帝君丹桂籍白话参考

  文昌帝君说:我(文昌帝君)第十七世时作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时常帮助别人度过困难,接济别人一时的贫困,怜悯别人的孤儿,容忍、宽恕别人的过失,广泛的行善积德,上合天心。有人如果像我(文昌帝君)这样有好心肠,上天必定赐福于他!

  于是文昌帝君就训劝世人说:汉朝时的东海人于公,做地方官时,审案量刑公平合理,昭雪冤屈,民众允服。曾经修理家门,就造了一道能容纳四匹马经过的大门。有人问何必修那么大?他说,他做官多积阴德,从未冤枉好人,后代必定兴旺发达,省得以后再改建了。后来他的儿子果然做了丞相,孙子也做了御史大夫。五代时的燕山人窦禹钧,三十多岁时还没有儿子,有一次他梦见他祖父对他说,你不但没有儿子,而且还很短命,宜快点多积阴德来挽回天命。窦禹钧于是力行善事,救济别人,广积阴功。数年以后,连生五子,五子都聪明俊伟,而且高中科举,五个儿子都做了官,他本人也活到八十有二。宋朝有两兄弟宋郊、宋祁,在读书的时候,有个僧人替他们看相,说弟弟会考中状元,大哥也会榜上有名。十几年后考完春闱,又遇到那个僧人,他对大哥宋郊说,你风采奕奕,精神饱满,更胜往昔,必定曾经救活数百万的生命,这次考试,弟弟宋祁固然可以考上状元,然而你的功名也不在他之下。原来宋郊在十多天前,在厅堂下见到蚂蚁穴被大雨冲毁,于是编了竹片,使蚂蚁渡水而活。同一年殿试,哪能有两个状元?宋郊心中很是疑惑。等到放榜,宋祁第一名,宋郊第三。然而当朝太后认为弟弟不可在哥哥之前,于是就擢升宋郊为状元了。楚国的孙叔敖,有一次出游,遇到一条两头蛇,他就杀死并掩埋了。回家后,他愁得连饭也吃不下。他母亲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孙叔敖哭着说,听人说如果见到了两头蛇就会死亡,我已经见到了,害怕离你而死。他母亲问,那条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恐怕其他人看见,已经杀死并掩埋了。他母亲说,不要害怕,听人说有阴德的人必定有善报,你必会在楚国出人头地!后来孙叔敖果然做了楚国的宰相。

  由此可见,想增广你的福气,必须要心地好,时刻方便别人,积累种种阴德,利益他人,多做善行而积累福分,就像:以正直的德性教化世人,心地慈祥,爱国为民;宽宏大量,平等待人;忠于君主,孝敬双亲;尊敬兄长,待友诚信;夫妻和睦,教育子孙;不得对老师、长辈傲慢无礼;不得讥谤圣贤教诲;或者敬奉天仙,朝礼北斗、星宿;或者拜佛念经,早晚打坐悟道;报答天地恩、父母恩、国家恩、师友恩,尊奉儒、道教、佛教三教;谈道理教化奸诈的人,讲经史开解愚昧的人;救急就像挽救快干死的鱼一样,救危就像挽救被网住的鸟一样;矜哀孤儿,抚恤寡妇;尊敬老人,怜悯贫穷;尊崇善人,推荐贤能;对人恕,对己忍;布施衣服、食物,周济在道路两旁饥寒交迫的人;布施棺材,掩埋无主尸骸,避免尸骸暴露;给无家可归的兴建房舍,为辍学儿童兴办学校;家里富有就提携亲戚朋友,遇到饥荒就赈济邻居和亲朋;用来称东西的秤准确公平,不可短斤缺两;宽恕对待雇用的工人,不可尖酸刻薄,责备苛求;出钱、出力捐印经书和善书,修建或修葺寺庙;施舍医药来医治别人的疾病,布施茶水使路人解渴去燥;在道路旁放置灯火方便行人,在河流里设置船只供人渡水;或者经常买生物来放生,或者常常吃斋持戒避免杀生;走路时常常留意,不要踩到虫子和蚂蚁;严禁烟火,不火烧山林;不在山上捕捉飞禽走兽,不到河溪边毒杀鱼虾;不宰杀耕牛,不随便丢弃字纸书籍;不谋夺别人的财产,不嫉妒别人的技艺才能;不奸YIN别人的妻子女儿,不要唆别人互相争斗及怂恿别人诉讼;不破坏别人的名誉,不破坏别人的婚姻家庭;不因为个人私仇而使别人兄弟不和,不因为小小利益而使别人父子疏远;不倚仗有权有势而欺辱善良的人,不仗着富有而欺凌穷困的人;依本分,谦虚谨慎,守规矩,遵纪守法;同宗同族互相和谐,有怨有仇互谅互解;亲近善人,有助于身心德行;远避恶人,杜绝灾殃;经常赞叹别人的善事,不宣扬别人的恶事;不口是心非,讲一套做一套;把有教益的言论牢记于心,时时自勉,不要有出乎于礼义廉耻的言论,祸从口出,言为心声,要养心慎言。剪除阻碍道路的荆棘,搬走障碍道路的瓦石;修整几百年来崎岖不平的道路,建造人们来往的桥梁;留传训言供后人鉴别是非善恶,捐赠钱财成全别人的好事善事;做人做事遵循天理,说话合乎公道人心;吃穿住行,时刻想念圣贤教诲;独行独卧,始终慎如众目睽睽。

  不造作种种恶事,身体力行去做种种善事,这样就永远没有灾星加祸,常常会有吉神照耀护佑,总而言之,近报自己得福,远报子孙受益。百福临门,万事吉祥如意,难道不是从积累阴德中得来的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断恶修善       心地)(五明学佛网:断恶修善       心地)  

 如本法师:心地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心地功夫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下篇知恩图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下篇知恩图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三、心地法 

 冯学成居士:漫谈《信心铭》 第二讲、心地法门的关键 

 仁焕法师:从心地上下功夫 

 仁焕法师:断恶修善 回归平安 

 仁焕法师:断恶修善得平安 

 蔡礼旭老师:教育的核心就是在启发心地 

 慧光法师:善根、福德皆自心地培植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四十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