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可培养德行又能远离祸害的三种做法


   日期:2015/11/8 12: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点过失都没有的人,世间上是找不到的。对于别人的缺点,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惯,也不要随便说出去。尤其是别人的隐私,千万不要到处散播。

  《格言联璧》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弘一大师也曾说:“吾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批评他人是非?”

  可现在有些人不是这样,他们特别喜欢说是道非,稍微看到一点、听到一点,就赶紧添枝加叶地传播。甚至骂人的时候,故意揭露一些隐私,把别人伤得体无完肤。这是非常不厚道的行为。

  古人言:“骂人不揭短。”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都要学会留口德,管好自己的舌头。当然,语言的善恶关键在于心,心里怎么想的,口中才会怎么说。所以,要想管住舌头,首先应培养自己的德行。

  《菜根谭》云:“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

  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也讲:“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这是古人的处世之道,我们应当引以为鉴。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别人的过失,便兴致勃勃、积极发言,甚至添油加醋、颠倒黑白,然后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如此对别人的伤害极大。

  其实,宣扬别人的恶行,也等于自己作恶。过多评论他人、说人是非,不但有损自己德行,也会因此与人结下怨仇,祸延及身。

  所以,一个德行好的人,听到是非后会闭口不言,不妄加评论,更不会到处传扬。印度哲学家白德巴也说:“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

  不责人小过

  “不责人小过”,就是不指责别人的小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的过错更是难免,对人的小过错,最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糊涂,以宽容待之。 还是想引用一下许多人都知道的一个佛家故事来佐证。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而且,自此,只字不提。

  老禅师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给犯错的弟子提供了反省的空间,使其悔悟,自戒自律。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大概会醍醐灌顶,五内震撼。而且,此种宽容大度的做法,还会警醒他人,据说,那之后,再也没有人夜里翻墙出去闲逛了。

  现在的老总和领导干部,尤其需要这种“不责人小过”的大度和胸怀。《左传》曾云:“不以一眚掩大德”,是说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过错而抹杀他的大功绩。一个人,只要干事,就可能出错。作为公司员工或者单位工作人员,凡是有强烈的事业心且勤奋工作而不愿混日子过的,再谨慎再考虑周全的人,也难免马失前蹄,忙中出错。这时候,就需要老总或者领导,全面考虑一个员工或者部下的“大德”,只要那“一眚”没有造成影响大局的负面影响,最好不要当面指责,至多蜻蜓点水,点到为止,给员工或者部下留出自我反省纠正错误的时间。这样,你的员工或者部下感觉到你所给予的尊重,会更加努力认真细致的工作。你也会赢得员工或者部下加倍的尊重、爱戴和忠诚。

  对员工或者部下求全责备,动辄得咎,偶有小错,即揪住不放,甚至声色俱厉,指斥詈骂,就会使员工或者部下感到人格不被尊重,颜面尽失,或许会引发逆反对立情绪,小错不改,又酿成大错,而且,你在员工或者部下心里的权威也会渐渐消失,甚至会众叛亲离,引发公司不景气或者树倒猢狲散、单位一盘散沙工作效率低下的严重后果。这样,目的与效果严重悖谬,适得其反。

  不发人阴私

  “不发人阴私”,就是不公开他人的隐私。换句话说,就是尊重别人的隐私权。何谓隐私权?《辞海》中对隐私权的解释:公民依法享有的不公开与其私人生活有关的事实和秘密的权利。在《世界人权宣言》中,明确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

  应当说,隐私的产生和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紧密相连。人的情感越丰富,羞耻心和权利意识越强烈,对个人隐私就越敏感。秃子忌讳人说电灯泡,瘸子忌讳人说铁李拐,就是因为人有羞耻之心,有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强烈意识。尊重人的隐私,是文明人的基本素养。

  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那纽约商人一开始确实是出于怜悯,塞给铅笔推销员一元钱。但后来之,再从铅笔推销员手里取走几支铅笔,就是尊重后者当时“衣衫褴褛”,身处生活窘境的隐私,以避免铅笔推销员自惭形秽,丧失个人尊严,丢失通过奋斗改变个人生活现状的勇气。那纽约商人重新给了铅笔推销员自尊,才让一个卖笔人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推销商。无疑,那具有高度的文明素质懂得尊重他人的纽约商人也赢得了一个推销商的尊重。

  目前,在我国,现实生活中,不尊重别人隐私的人依然比比皆是。

  有些人就像长舌妇人,专以博扬别人的隐私为快乐,而且大多是关于个人生活的负面隐私,某某老总或者领导是“妻管严”,某某老总或者领导有“小三”,某某人偷着给领导送礼被拒绝丢了脸面,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个人隐私大多来源于小道消息,而且,具有很大的夸张成分。个人负面隐私的张扬,虽然大多是小事,但却很伤人,不但伤害个人的尊严,而且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情绪,甚至会影响一个公司、一个单位的业绩和发展。而且发人阴私,会招致别人的刻骨仇恨,从而为自己树下生生世世来找麻烦的怨敌。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不愿让别人知道或者说三道四的隐私,即使在家庭内部也不例外,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也都必须尊重个人隐私。夫妻之间,触碰了对方的隐私,会伤害感情。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也会极大地打击孩子的自尊。虽然出于爱心,但也要注意善巧。

  不念人旧恶

  “不念人旧恶”,就是不将别人过去的错误或者与自己的过节挂在心上,而是从大局出发,与他和善相处,还要看他的长处,并善于利用他的长处。

  在这方面, 鲍叔荐管仲的故事最有说服力。

  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叔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可鲍叔心胸宽广,有知人之明,从五个方面肯定管仲是治国安邦的良相,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桓公也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

  这件史实,真得可以说是养德远害的典范。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君臣之间亦是如此。有兴趣之人,尽可打开史书浏览。

  其实,道理很简单,不管是管仲助纠,还是魏征帮李建成,都是忠心尽臣子之道,最多是在乱世之中投错了主人,一旦投到明主之下,君臣之间,便相得益彰。君因之而得胸怀博大,器量宏阔,用才而不弃仇之美名,而且因为用了股肱良臣而帝业稳固,国事兴旺。用了这样的人才,不但成为帝王史籍里的道德佳话,而且于江山社稷的稳定和发展将会带来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作用。臣因君彰显安邦定国之才,忠诚爱国之心。君与臣一并辉耀史册。

  美国总统奥巴马选择了竞选中最强大的对手希拉里担任国务卿也许将是美国历史上“不念人旧恶”的典范一例。

  据有关材料披露,当年美国大选期间,奥巴马和希拉里曾明争暗斗,唇枪舌剑,相互攻讦。但大选之后,让所有人吃惊的是,奥巴马竟然主动打电话邀请希拉里做国务卿,而且,在奥巴马第一任期就要接近尾声的时候,人们发现两人已经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所以《新闻周刊》称,希拉里与奥巴马的合作,如同电影里经常出现的剧情:刚开始,他们互相讨厌对方,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人最后竟能精诚合作,“共同对外”。

  这就是奥巴马的聪明之处,用希拉里做国务卿,首先是看到了希拉里的长处,认定她是一个可以帮助他治理国家的合适人才;二是化敌为友,为我所用,并通过希拉里拉拢曾经的敌对阵营;三是又能借助希拉里的丈夫老总统克林顿的威望开拓自己的人脉和人气,可谓一箭三雕。而且,最重要的,在道德高度,在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胸怀和气量上,就显得卓然超群。

  今天,一个老总或者领导,要真正做到“不念人旧恶”,其前提是一个人宽广博大的胸怀。气量宏大,浩如海洋,真正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才能容得下与自己有“旧恶”的人。心胸如麦芒,气量狭小,锱铢计较,睚眦必报的人,一定容不下与自己有“恶”的人。

  其好处是用人不弃仇,仇雠必感恩,感恩当回报,其回报的分量,自然超过一般人。用人不弃仇,既可消减敌人的精锐,又延揽天下英才,壮大了自己的队伍,一消一长,善莫大焉!

  其行为准则是舍弃前嫌,共谋大业。舍弃前嫌为的是共谋大业,舍弃前嫌是前提,共谋大业是目的。为了目的,握手言欢,“相逢一笑泯恩仇”,从此肝胆相照,携手并肩,团结协作,共图大业。倘能如此,你公司或者单位何愁不人才济济,兴旺发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远离祸害       隐私)(五明学佛网:远离祸害       隐私)  

 修行人不探人隐私,隐恶扬善方君子 

 不探人隐私,隐恶扬善方君子 

 修行人不探人隐私,隐恶扬善方君子 

 人间天:私下里说别人的隐私,会造什么果报? 

 净土法门法师:如果还有不可告人的、见不得人的隐私,来生还 

 净土法门法师:女生总被人跟踪,被说出隐私,怎么回事? 

 不探人隐私,隐恶扬善方君子 

 当自己的隐私被人揭开,往往都是恼羞成怒而做出可怕的事情 

 净土法门法师:菩提心的体是真诚心,决定没有隐私 

 爱惜生命 远离祸害 

 星云法师:揭人隐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