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见脉法师:一佛二菩萨的圣者典范,为什么佛教徒要供奉一佛二菩萨


   日期:2015/11/19 18: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释见脉法师

  无论是大同世界、佛国净土或是圣境天堂,这样的心愿,离不开主体——人,宋理学家朱熹云:「人者,天地之心」,宇宙之本,若果真如此,则这样的人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才能真正让这个纷扰尘世成为净土天堂?真正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个众多哲学流派、社会改革家、思想家与各个宗教传统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众多理想人格範式中,宗教所树立的理想人格特徵与终极人生榜样,在数不清的世代裡,影响着人类的道德抉择、意义建构与信念取向,对于人们改恶向善有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佛教强调自我彻底觉醒并以醒悟他人为志业,最高觉者「佛」及菩萨们,均是佛教徒效法与学习的对象。中土佛教徒除了供奉教主释迦牟尼佛之外,也会从大乘经典所罗列的圣者中,选定一位或数位佛菩萨作为礼拜中心,于是,单拜观音者,有之;拜单尊、叁尊佛者,有之;七佛同供者,也不在少数。每一种供奉形式透过「以相表法」的象徵系统,均能传递相应的真实义谛与教理内涵。

  在所有供奉中,一佛二菩萨的供奉形式,是最为常见、规模最大、造像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一种形式。于延续时间而言,从佛教最初传入至近现代;就存在空间来看,从石窟到寺庙,从造像碑、佛龛到大藏经扉页图,触目可见。在中土,以叁圣为中心所进行的造像、修观与礼忏等宗教活动,延续了一千八百年。

  佛教徒这么长时期的解读,前仆后继的研究,并不仅仅是在研究佛菩萨之间的神圣关係,而是试图借由这样的探究,深刻反思人的理想状态——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一般所认同的自我,只是五蕴聚合的现象,人生并不能从这当中找到实在的自我。奠基在假我的人生,永远得不到安宁与解脱。因此,一佛二菩萨信仰背后的真正动力是人对永恆生命的追求——想要追求真我、实相、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这是出于内在一种超越自我的渴望、登高望远、止于至善的本能,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嚮往之。」

  佛教徒常将一佛二菩萨称为「叁圣」,有西方叁圣、娑婆叁圣、华严叁圣等。圣人的名、相、法都是悲愿的化身,既有为救度众生而显现的色身,也有象徵真理的法身。一佛二菩萨集合多重身份,具有多面性而能统摄不同心理取向的群众。「叁圣」二字更具有不同层次的意义与不同高度的象徵:既可以是活生生的有情圣人,也可以是哲学化之后的概念代表,更可以是终极真理、心性或本体。因此,叁圣可以圣人形象,成为礼拜者顶礼、学习以及祈求的对象,也可以是抽象的叁圣法门成为修观者最终希冀达到的理想境界。如此,一组组统摄了名、相、法的叁圣,并不仅仅是我们眼前看到的如此表面与简易,反而因为多元的涵义,让这样的供奉形式可以多面向地提示佛教内容。叁圣既具有至真的面向,适合探寻玄妙实相与理性思惟的信众;也有至善的面向,彰显菩萨的善良德行,激发百姓善念;也有至美的元素,可以在相上感染人心。因此,多条管道,齐发作用,无论是对义理研讨有兴趣的学人,或是对易受人物品德感召的广大群众而言,在这个信仰模式中,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启发与契合。

  二菩萨也常是某一种美德的化身,如文殊表智慧、普贤表实践、观音的慈悲、势至的定力以及地藏的愿力等,将本性中良善的品质用二元的方式道出,将这些美德成对地列举,述说两两成对的圣境功德。如此,叁圣信仰引导着佛教徒在两大範畴涵养中努力,均衡发展二元美德:既要培养文殊之智,也需效法普贤之行,才能成就毗卢遮那佛大光明的果;怀有观音之慈悲,产生大势至之定力,才能成就中间主尊阿弥陀佛寿命无限之果;须效法日光菩萨之白天精进,也要如月光菩萨一样夜晚不懈,才能成就中间主尊药师琉璃光如来之果。由此发展出一对对周延的二元平衡修行口诀,如悲智双运、解行并重、福慧双修、定慧等持、寂照不二、理事圆融、止观双运与因果圆成等。

  佛教徒信仰一佛二菩萨,从效法外在叁圣理想人格範式,开採自身内心品质,进而启发内在与叁圣相同的美德,在实践中养成善行,在生活中延伸善念,在修持种种菩萨美德之后,还要回归美德所依存的实相本体,所谓「一乘任运,万德庄严是诸佛」——生命的真实源头。这便是佛教徒供奉一佛二菩萨的真正理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供奉       佛教徒)(五明学佛网:供奉       佛教徒)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一个佛教徒的科学观(下) 

 一个佛教徒的科学观(上) 

 成观法师:佛教徒如何面对生老病死与感情生活 

 成观法师:佛教徒:反叛命运的人 

 万行法师:佛教徒如何看待财权观 

 道坚法师:佛教徒不是偶像崇拜者 

 周叔迦居士:论佛教徒的修养 

 温金柯博士:佛教徒参政之省思 

 道坚法师:假如时疫来临佛教徒应当做些什么 

 乐崇辉居士:佛教徒应持有的修养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1 真正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