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摩难陀:信与不信,轮回就在那里


   日期:2015/12/19 9: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感官的不满足是造成轮回的最大原因。

  轮回对佛教来说,不仅是理论而且还是可证实的事实。信仰轮回成为佛教的基本教义。然而轮回的信仰不仅存在于佛教,在其他国度、其他宗教里,甚至以下自由的思想家里,都有信仰轮回的人。在古代的中国和埃及,一般都相信贵族和帝王能转世轮回。16世纪的意大利哲学家果拉那.布鲁诺(Gorana Bruno),相信每一个人或畜生的灵魂都是由另一个众生的转世。在1788年著名的哲学家康德(Kant),批评了“永久的惩罚”,康德也相信轮回于其他天国的可能性。哲学家叔本华(Schopenhauer,1788—1860)认为:“只要有生存的意志,就必然有生命;就是生存的意识令生命得以持续运转。”佛陀诠释这种“生存意志”为:对“生”的“执著”。

  要实际验证我们的过去世,是可能的,但并不容易。心的本质的转变,使大多数人无法记忆起他们的往世。我们的心被贪、瞋、痴、慢、疑五种障碍所左右;因为有这些障碍的存在,我们的“识”受了限制,因此无法识别往世。这有如一面镜子被灰尘蒙蔽,照不出影像一样。因此大多数的人不能回忆前世。白天,我们看不见星星,并不是星星不存在,而是太阳的光比它们还要强烈。同样的,我们无法回忆起我们的往世,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心”一直负荷过重;我们对每天遇到诸多的事物,生起了种种的思虑;因此,导致“心”的真性被蒙蔽了。思考“我们在世间的寿命是短暂的”,将有助于我们培养正确的轮回观。如果我们考虑到生命的究竟意义和目标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生经验时,我们就能推断在“人”的短短一生中,实在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他所想要做的事。

  经验层次的范围非常大,只要因缘成熟,人体所拥有的巨大潜能就可以获得充分的发挥。知识是无限的,并以各种形态出现在我们眼前;特别是今日,我们只要稍加观察,我们都会发现我们自己拥有高度的抱负,但是没有时间去实现。同时,有一大堆激情、欲望、自私的动机和野心一直在于我们的内心中交战,或与他人交战;这种力量必须去尝试、去征服、去压制和去利用。一次的生命,不够力量来达到我们的理想;如果说我们只拥有一次的生命,又要用它来完成这么多的事,那完全是不可能的。这无疑是开了宇宙和生命的一个巨大而残忍的玩笑。

  佛教否定有永恒的神创造存在的灵魂,也否定在无数的轮回中,有一个不变的实体。

  没有“自我”或“灵魂”的存在,也由“因果”相对的不断循环而获得证实。因此,死亡后可以不通过“灵魂”的转世而获得重生。在生命中,每一个“念”都是生生灭灭的;严格的说,这种刹那间“念”的生灭,就是一种生死。因此,在我们一生中的每一秒钟,都经历了无数的生死。只因为一个肉体,在支撑着心理路程的延续;因此,我们认为身和心的结合,就构成单独存在的“生命”。

  一般,我们以为“死亡”就是身体活动力停止作用。当身体失去了活力,它就不再支持意识的流动;可是,只要对生命有一点点执著,有一个想继续生存的贪念;那么,意识之流就不因为身体失去了活力而从此停顿。当死亡一发生,身体开始毁坏时,意识之流在渴望生存的驱使下,再度进入一个精子与卵子结合的生命体中,就这样,当死亡后,重生的现象就即刻发生;记忆之流或许中断了,感官意识也转变成另一个新的形态,而本质经验的累积却转入一个新的生命体中;生命的循环又找到一个新的起点。

  因此佛教认为:“死亡既非永生,也并非绝灭。”新的生命开始后,接着是成长、衰老,然后又是另一个死亡。当意识死亡之时,生理功能也跟着死亡。这就好像汽车松开了油门,引擎得不到新的动力而终止运作。

  佛教不相信“生”是在幸与不幸这两个永恒点之中。也不相信死后有所谓的天使接送到永恒的天堂或地狱。佛教相信“生”是无数世间生命轮回中的一段小插曲。佛教相信只有业力留在“心的潜在意识”里。所有的众生都将因为自己所造的善业或恶业,在某段时间,轮回于某个生界。这里所提到的“心的潜在意识”,并不是现代心理学所提到的“潜意识”。

  什么是轮回缘起的因?佛陀说,轮回肇始于无明所缘起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造成轮回,当所有的欲望都消失殆尽时,就不再轮回了。因此,要了断生死,必须先涤除欲望,要涤除欲望必须先消灭无明;当无明被消灭后,轮回就因失去了翼护而失去价值;因此,也就没有再“生”的需要了。

  无明导致人类以为生命只有这一世的错觉和不合理的观念。另一种无明所导致的观念,是以为死后将能得到永生或永灭。

  佛陀说,只有四圣谛才能消除愚痴和“苦”,一个人要消除愚痴,必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学习一种包容性强的利他行法;在行为、学识和智慧要有同样的精进;同时,要降伏各种层次的欲念——包括个人的欲乐和自私心。

  轮回是如何产生?当身体不再具有活动的能力时,“生命源”并不与身体同时消失,它会继续以另一种生命形态出现;业力可以使这生命形态转化为人类或其他众生,轮回就产生了。这种业力——包括贪、瞋、痴、慢、疑的存在,并不因为身体的死亡而消失;它们继续以不同的形态而重生,这就是轮回。

  今天,在很多国家里,不断的传出有人开发了前世的记忆,这些人的经验被完整的记载于新闻或刊物中。这些人,有些是从来都不相信轮回的;却因记忆起前世的琐碎、片断的生活经历而相信了轮回学说。很多资料显示,他们的回忆的确和过去世的经历相符。通过催眠术也能获得过去世的经验,有些人能透过催眠而唤醒对前世的记忆。

  轮回是一种循环性的自然规律,它不属于任何宗教的创造;因此,无论你信或不信有轮回的存在,都同样避免不了轮回的发生。只要心中渴望于生存,渴望于感官的欲乐或任何对心灵的执著,轮回就会发生;这种强烈的意志力,存在于宇宙间所有的生灵。如果希求摆脱轮回,就必须做到不攀缘、不执著。在世俗的条件下,曾经看过或经历过不确定或不满意的生存经验后,聪明的人决定以正确的方法来避免轮回,而那些不能减少自己的欲念或执著的人,就必须面对永无休止的生死轮回。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轮回       执着)(五明学佛网:轮回       执着)  

 其它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南亭法师)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三、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轮回观 

 徐文明教授:轮回的文化渊源与精神意蕴 

 怖畏轮回恶趣苦 皈依三宝求庇护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八章 轮回种性 示现方便 

 陈兵教授:“六道轮回”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 

 开愿法师:杂修一气谓世间法,轮回心仍造轮回业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成仙未出轮回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轮回之险 

 妙境法师:生死轮回 前世今生 

 其它:佛家的轮回学说(李润生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