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善导大师法语(三)


   日期:2016/1/4 7: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信愿继续向诸位报告「善导大师法语」,上回我们看到第一点的第九段文,今天请看第十段文: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

  这一段文是出自《往生礼赞》。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这一句是说法,「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是说机。光明名号摄化十方,十方的众生接受阿弥陀佛的深重誓愿救度,称念名号当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本发」就是因地所发。

  「深重」是形容阿弥陀佛的誓愿非常的广大,凡夫的罪业有多深,阿弥陀佛的誓愿就有多深,凡夫烦恼有多重,阿弥陀佛的誓愿就有多重。虽然凡夫众生罪业很深,烦恼很重,但因为阿弥陀佛的誓愿非常的广大深重,所以可以使逆恶的凡夫灭罪得生。

  上回也向各位报告过《法事赞》的疏文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凡夫深重的罪业犹如一座山,阿弥陀佛的愿力犹如一把火,虽然凡夫罪业如山,但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一把火可以将罪业如山焚烧殆尽,念南无阿弥陀佛藉着佛的威神愿力解脱生死、往生成佛,这就是古德开示所譬如的「千年暗室,一灯暂至,便放光明」。一间室内虽然暗了千年,但是只要灯火一到,千年的暗室顿时就放大光明。我们凡夫的罪业犹如千年暗室,阿弥陀佛的慈悲光明普摄,就犹如一灯暂至,所以念佛往生。我们若站在佛力来思惟,就很容易相信接纳,便会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光明名号摄化十方,光明是用,名号是体,体用一如,法体六字有光明普摄的妙用,要如何光明普摄呢?只要十方众生称念,契入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之中,就可以使光明普摄,而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光明妙用、名号法体,是令众生往生的因缘,阿弥陀佛以名号令众生作往生之因,阿弥陀佛以光明令众生作往生之缘,所以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是阿弥陀佛所成就,摄是摄受,化是度化,阿弥陀佛以光明名号摄受度化十方的众生。

  第十一段文:

  【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

  这段文是出自《观经四帖疏·玄义分》。

  「仰惟」是仰信之辞,仰仗释迦世尊在娑婆世界的发遣,仰仗弥陀世尊在西方佛国的召唤。

  「发遣」就是释迦世尊所广开的净土要门。

  「来迎」就是弥陀世尊所超发的弘愿门,要门是世尊所开示的,弘愿门是弥陀所超发的,二尊一致共同以六字果号对十方众生的悲愍。世尊在此方发遣,也就是叫我们众生念佛发愿求生净土,弥陀如来从彼国来迎,也就是阿弥陀佛以名号对我们众生的召唤。所以「此遣彼唤,岂容不去也」,哪里众生不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哪里众生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在《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将《观经》一部分为要门与弘愿门,疏文善导大师如此开示:

  【然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

  「娑婆化主」就是指释迦世尊,「安乐能人」就是指弥陀世尊。释迦世尊因为韦提希夫人礼请广开净土的要门,也就是《观经》的定善与散善十六观法。第一观到第十三观是定观,十四观到十六观是散观,也就是定散二善。定善与散善是《观经》一部十六教法,也就是圣道门的修行,当然这圣道门包含了一切六度万行,属于要门;净土可以分为要门与弘愿门。我们从《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的科判了知,那么弘愿门就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一心念佛,求往西方的行者,就会接受世尊的此遣,也会接受弥陀来迎,所以「此遣彼唤,岂容不去也」。

  第十二段文:

  【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这段文也是出自《观经四帖疏·玄义分》。

  「诸佛」就是指阿弥陀佛。

  「诸佛大悲于苦者」,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是大慈大悲什么样的众生呢?受苦受难的众生。

  「大悲」是佛的心,悲心究竟到了圆满,叫做大悲。

  在《观佛三昧海经》说到大悲有这一段经文:

  【悲者,见众受苦,如箭入心,如破眼目,心极悲苦,遍体雨血,欲拔彼苦】。

  这段经文说出了佛的悲心,诸佛如来的悲心就是看到众生受苦就像箭射到他的心窝,就像箭射破他的眼睛,那种悲心之苦是如此。心非常的悲苦众生,犹如全身流下了血,想要将这些苦拔除,为众生解除生死的大苦是每一个诸佛如来的悲心愿力。世尊为何一再降生在娑婆人间广度众生,当然就是为了要解决我们的生死大苦。阿弥陀佛为何发超世大愿就是要用名号接引十方苦难的众生回归西方佛国,只要往生到西方就不用在三界六道轮回受苦了。

  对我们这种烦恼厚重的凡夫众生而言,人生有八苦,这就是世尊在《涅盘经》所说的:

  【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

  这人生的八苦大家多少都有,古德所言:「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这世间是苦海,什么人没有苦?阿弥陀佛的大悲就是对这些苦难的众生悲愍救度。

  「心偏愍念常没众生」,佛心特别愍念常没众生。

  「常没」就是常常沉沦在三途受苦的众生。就以六道的众生来说,头出就是在三善道,头没就是在三恶道。我们现在在人道做人,头出在水面,犹如头离开水面,头出在水面喘一口气,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在三恶道的时间长,所以堕落三途畜生、饿鬼、地狱受苦受难的时间非常的长久,所以诸佛大悲,特别怜愍经常堕落三途受苦受难的众生。信愿曾经在讲席之中,请问听经的大众:六道之中什么众生最苦?大家异口同音说:地狱的众生。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六道的众生,我们若一一做个比较,当然就很清楚了知,地狱的众生是最苦的。那么信愿再请问大众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成就佛道,你会优先去救度什么众生呢?大家也是异口同音说:救度最苦的众生为先。诸位四众佛子!如果信愿请问你同样这两个问题,我相信你的回答也会与大众一样。因为佛心是大慈悲心,对越受苦的众生一定会越优先去救度。所以善导大师才会说:

  【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溺水之人」是指六凡的众生。

  「岸上之者」是指三乘的众生,六凡的众生还在生死的大海之中,就像溺水的人,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已经是解脱生死的人,就像在岸上的人,不会有溺水的危难。

  【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

  这就是《无量寿庄严经》经文所说的: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阿弥陀佛经常运用他的大慈悲心度有情的众生,有情的众生最痛苦的就是阿鼻大地狱受苦受难的众生。所以「度尽阿鼻苦众生」,这句经文特别显示出法藏菩萨大悲的愿心。

  那什么人会堕落阿鼻大地狱?造五逆十恶的人,任何一个逆恶之罪,都会使这个行者堕落阿鼻大地狱受苦受难。那么阿弥陀佛特别怜愍在阿鼻大地狱受苦的众生,誓言以名号绝对的救拔,而且救拔之心是度尽阿鼻苦众生。这样大悲之心与地藏王菩萨所发的愿同样,地藏王菩萨发愿: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无论地藏王菩萨、无论法藏菩萨,要救度众生的悲心都同样怜愍在地狱受苦受难的众生,所以「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所以苦劝众生念佛回归西方净土。为什么?因为只要在六道之中,就会因为业力的牵引堕落三途受苦,唯有跳脱生死的苦海才不会再继续沉沦受苦,往生西方佛国,就跳脱生死的苦海。因为西方佛国是三界外的净土世界,所以

  【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

  我们从《观经四帖疏》的疏文,体会到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心愿,在《涅盘经》经文说:

  譬如一人而有七子,

  是七子中一子遇病,

  父母之心非不平等,

  然於病子心则偏重,

  如来亦尔

  於诸众生非不平等

  然於罪者心则偏重

  於放逸者佛则慈念

  不放逸者心则放舍

  何等名为不放逸者

  谓六住菩萨

  这段《涅槃经》的经文,也可以说明「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的道理。

  譬如有一个长者,有七个儿子,第七个儿子生病,父母的心并不是不平等,但是对生病的第七个儿子,心特别偏重。第七个儿子生病了,当然父母特别费心照顾呵护,如来亦尔,阿弥陀佛也是一样,对众生并不是不平等,但是对造罪的众生心特别偏重。因为造罪的凡夫会因为罪业因果报应堕落三途受苦受难,所以诸佛证悟的法性将众生当成自己,「于诸众生,视若自己」,这是《无量寿经》的经文,是佛菩萨的慈悲之心。

  因为佛菩萨证悟法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诸佛菩萨看到我们众生有佛性与他同样可以成就菩提,因此怜愍我们这种罪业的众生,用名号绝对的救度,对放逸的人佛就特别慈悲愍念,对不放逸的人佛就放心,经文说:什么是不放逸的人,就是六住菩萨。菩萨不会放逸,凡夫才会放逸。凡夫就因为有罪业,才会堕落三途六道,所以阿弥陀佛慈悲怜愍,以名号绝对的救度,所以诸佛大悲于苦者。我们凡夫最大的痛苦就是生死大苦,生死大苦没了办,就会因为生死大苦而衍生大大小小的诸苦,所以我们要回归净土,才会免除人生诸多大小之苦。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世尊在净土三经对我们悲愍劝导。我们如果真正信佛,当然依照世尊的开示鼓励实行,一生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下面第十三段文:

  【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这是出自《法事赞》,只因为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非常的殷重,使得凡夫称念的当下就往生西方。在这里说到即生,是因为念佛当下而决定,所以即生也是在显示往生可以在平生决定。

  「即」就是当下的意思,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使凡夫称念名号的当下就往生决定。善导大师在《法事赞》的开示,这两句话简单、明了,凡夫称念名号的当下往生,是因为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也就是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一定往生。

  下面第十四段文

  【三界火宅难居止,乘佛愿力往西方】

  这段文同样也是出自《法事赞》,三界是火宅,这是《妙法莲华经》所开示的: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三界犹如焚烧的家宅,凡夫在三界内就犹如在火宅受烈火焚烧,为何不赶快离开火宅?因为凡夫执着的烦恼很重,知道三界是不安的地方、是危险的地方,因为迷昧执着,所以一直贪求在三界之中。所以一个真正了解人生真相的人,有一件事是一定在当生他就会急急要去了办的,就是生死大事。一个真正相应佛陀真理的人,一定有无常观,想要在当生就了办他的生死大业。一个真正念佛的人,一定是体悟到生死解脱的重要,人生最重大的事情就是了办生死,所以莲池大师说:「生死事大」,孟老夫子也说:「生死事大」。

  我们中国净土有两位祖师有很殷重的无常观,将「死」这个字贴在他的关房,在他的床前,这两位祖师就是莲池大师与印光大师。祖师体会人生的无常,用「死」这个字时时警惕自己,一个真正有无常观的人,一定会想要赶快将生死大事了办。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正是为了要解脱生死。因为三界是不安稳的地方,犹如火宅,充满了痛苦、充满了无奈,一个真正要离苦得乐的人,哪里不想念佛呢?一定会念佛出离这三界火宅。

  「三界火宅难居止」,生活在这里要忍受大大小小的诸苦,所以出离三界是我们在因地的凡夫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

  「乘佛愿力往西方」,要如何出离三界呢?乘佛愿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出离三界了。

  下面第十五段文:

  【四十八愿殷勤唤,乘佛愿力往西方】。

  这两句话一样也是出自《法事赞》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法藏菩萨召唤十方的众生回归西方佛国,那么众生要如何前往西方?乘佛愿力,念南无阿弥陀佛,乘佛的愿力就可以往生西方。要离开生死的大海,如果登上阿弥陀佛的本愿船,就可以安稳仰承名号,本愿船之力,从娑婆此岸度过生死大海到西方涅盘彼岸。

  四十八愿是法藏菩萨对十方众生殷切的召唤,以第一愿来作说明,第一愿是无三恶趣愿,法藏菩萨誓言所成就的西方佛国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三途,因为净土世界如果有三途,就会因往生到净土的众生原本所带的罪业而堕落,所以十方任何一位诸佛的净土世界一定都同样没有三途。第一愿无三恶趣愿是法藏菩萨誓言要救度有贪、瞋、痴的凡夫而发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所以阿弥陀佛要救度有贪、瞋、痴的凡夫众生发了第一愿,向有贪、瞋、痴的凡夫众生宣告,我要用名号对你绝对的救度。因为法藏菩萨要救度的对象,若是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就不需要发第一愿,因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绝对不会堕落三途受苦。阿罗汉是已经断除见思惑的人,辟支佛是断除见思惑又断尘沙惑的人,菩萨是断见思惑、尘沙惑又分段无明的人,所以声闻、缘觉、菩萨绝对不会堕落三途。凡夫有贪、瞋、痴,会因为烦恼起现行,造作杀、盗、YIN、妄的罪业,才会堕落三途受苦,所以法藏菩萨发第一愿,用意非常的明显,就是要用名号救度有贪、瞋、痴烦恼的众生。

  那么既然要救度有贪、瞋、痴的烦恼众生,当然名号要给众生称念,一定不会要求这种有贪、瞋、痴的烦恼众生,要念到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执着,才加以救度,一定不会的,因为要救度的对象就是烦恼厚重的下劣之机,怎么会要求这种的众生念佛念到入禅定、证三昧才加以救度?绝对不会。怎么会要求这种烦恼厚重的众生,要念佛念到清净心现前、智慧心现前、禅定心现前,才加以救度?绝对不会。

  所以十方烦恼厚重的众生若从第一愿因愿文体会法藏菩萨的悲心,自然会起念南无阿弥陀佛之佛念,这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就是来自阿弥陀佛用名号悲心的召唤?是!第一愿是如此,其他的四十七愿也是如此。

  第二愿不更恶趣愿

  第三愿悉皆金色愿

  第四愿无有好丑愿

  第五愿到第十愿是六神通愿

  以第四愿无有好丑愿再来作说明,法藏菩萨誓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如果形色有不同、美丑,他就不要成佛。法藏菩萨四十八条大愿愿愿成就圆满了,当然第四愿无有好丑愿也圆满成就。因此每一个众生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与阿弥陀佛同样身相、同样光明、同样颜色,形色都一样,无有美丑的差别。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

  形色不同有好丑者

  不取正觉

  既然阿弥陀佛已经成就佛道,那么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众生他的身体、貌相、颜色都一样,没有美丑的差别,那么对娑婆因地的凡夫而言,因为各人的因果业报不同,虽然一样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巴、两个耳朵,但各人的面貌不同,肤色也不同、美丑也不同、高矮也不同、胖瘦也不同。就因为各人的生相不同,所以互相比较,有比较就会产生痛苦,所以十方的众生如果对法藏菩萨第四愿无有好丑愿,体会法藏菩萨的愿心,自然就会起念南无阿弥陀佛之佛念,起佛念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岂不是第四愿阿弥陀佛也是对十力众生的悲心召唤?

  不论第一愿、第四愿,任何四十八愿的一愿,同样都是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殷勤的召唤,召唤我们回归西方净土。众生要如何回归西方净土?乘佛愿力。

  印光大师在《文钞》有很多开示,是鼓励众生乘佛愿力。信愿来引用印光大师两段文的开示,让诸位四众佛子作参考,因为佛力是我们往生最强的因缘,我们只要念佛仰靠佛力,就可以了办生死我们为什么不要呢?

  第一段文印光大师开示说:

  【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脱生死一大事并佛力而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於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

  「世有好高务胜者」,就是世间有很多好高骛远的人。

  「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对净土教仰靠本愿力救度,看轻、藐视,不知道从生到死没有一件事不是仰靠人力,但是竟然对世事仰靠人力,不感觉耻辱,对了脱生死这件事要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不愿意接受。印光大师说这种的人是丧心病狂,这若不是印光祖师所说的,信愿还不敢说,因为令人听起来会以为这是骂人的话。其实印光大师是非常悲愍众生的生死大苦,才会如此殷切的开示,关心众生会受苦受难、关怀众生会轮回受苦。祖师这份悲心,我们如果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够从祖师所开示的《文钞》当中知道祖师确实是为我们设想。

  从生到死的人生历程,吃、穿、住、用日常所需,确实都是仰仗他人的力量,我们在吃的饭、在开的车,都是别人成就的。在穿的衣服、在住的房子,也都是别人成就的,我们一降生在人间,是光溜溜而来,生下来有带任何东西,来这个世间?没有。

  世间所有的万物,我们可以用到,都是他人之力成就,连世间的一切,都要仰仗他力之力了,要了办生死,往生成佛,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哪有什么感觉可耻的呢?为何不肯相信呢?印光大师这段开示非希望不信佛力的人、执自力的人能够放下自力的执心,一心念佛依靠佛力解脱生死,免除人生大小诸苦,印光大师的用心是如此,所以说净宗行者所当切戒。

  第二段文印光大师说:

  【凡夫决定要修佛所开示之特别法门,则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梦也梦不着。】

  这段话印光师开示的很好,凡夫决定要修佛所开示的特别法门,也就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世尊在净土三经所开示的道理,无论何等根性,都可以了脱生死,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就是净土法门的特色。为什么无论什么根性的众生都可以了生脱死?因为仰靠佛力故。如果要依靠自力梦也梦不着,印光大师这句话实在说出凡夫自力无力的事实。祖师是有道德、有智慧、有修持、有学问、有内涵、有修证,祖师的话我们如果信不下去,那么什么人的话值得我们信受呢?靠自己修行的力量,要解脱生死往生成佛,恐怕连梦都梦不着,实在很值得我们念佛的人深思。那么从这几段文我们都可以了知,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仰靠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

  讲那么多道理,来说一个往生的事例作佐证。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八楼一单元十一号杜秀亭居士的丈夫张玉祥,法号仁祥,杜居士深信佛法,四年前皈依三宝之后一向念佛,多次劝她的丈夫念佛,告知极乐世界也有他的份,但是张玉祥不相信多次骂他的太太,嫌他的太太念佛。由于阿弥陀佛慈悲力量的调摄,使杜秀亭坚持不懈怠,劝丈夫念佛,带丈夫的照片到寺院代替丈夫皈依三宝,希望三宝加持丈夫,有朝一日能念佛信佛。一九九九年四月,一个星期一的下午五点,张玉祥居士突然跌倒了,将胯骨摔断,痛到呼爹喊娘,浑身出汗,一直到深夜三点半疼痛不止。杜居士就跟她的丈夫说:你啊!呼爹喊娘也没有用,什么人也不能救你,只有阿弥陀佛才能救你。在痛苦无奈之际,张玉祥生起了愿出离世间苦之心,喊了三声阿弥陀佛之后就睡着了。

  对凡夫而言,有时候受苦反而会想要念佛,因为人正在受苦的时候,无不希望赶快能够解苦,念佛如果能够解脱正在受苦的人,什么人不要念佛。所以在我们娑婆世间,有时逆境是醒悟念佛的增上缘。

  第二天被儿女送往医院就一直不痛了,第三天下午四点多,太太想要回家里上香求佛,再留丈夫住世几年,和自己作伴念佛。张玉祥就向他的太太杜秀亭说:不用!不用!意思就是说他自己要走了,不用再求佛了,之后就断气了。杜秀亭回家将丈夫张玉祥的相片供在佛堂,晚上六点多的时候,全家人都看到张玉祥的相片放出了种种颜色的光明,很不可思议。第二天很多居士到张家助念,都看到张玉祥的相片很殊胜放出了白色的、粉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缘色的、很多种颜色的光明。第三天从太平间的冰柜拉出张玉祥的尸体,打开包在尸体的黄色包巾,张玉祥的遗体放出了檀香的味道,所有在场的人都有闻到,冰冻三天张玉祥全身柔软,亲友替张玉祥拍第一张照片的时候,照片显现都是白光,没有看到任何的东西。第二张照片看到张玉祥的遗体在玻璃棺内面容含笑栩栩如生,头部上方有一朵带着缘叶的白色莲花苞,下面还有绿色的叶子,真是不可思议。阿弥陀佛的慈悲摄护,火化之后,半夜四点杜居士一张开眼睛,突然看到她的丈夫张玉祥身穿大红袍站在半空中,满心欢喜看着她。所有看到的人都认为念佛有不可思议的力量,都深信不疑称念佛号。

  一个不信佛法的人还骂自己太太念佛,竟然因为逆境现前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临终死后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瑞相。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救度,要不然凭凡夫自己念佛的功夫要往生,那么以这故事中的张玉祥哪有什么念佛功夫可言?当然有功夫的人是念佛很精进用功的人才有办法,所以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可以使每一个念佛的众生往生西方,我们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虔诚念佛,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

  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祝福诸位四众佛子,当生成就,念佛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誓愿救度)(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誓愿救度)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十、恶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九、悲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八、念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七、弃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六、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五、病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四、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三、往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二、玉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