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嫉妒心没斩断的话真正的善心很难生起


   日期:2016/1/13 15: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喜无量心的具体修法

  修悲无量心时,是观想一个非常可怜的众生,愿他远离种种痛苦。而在修喜无量心时,观想任意一位众生——具有种姓、权势、财富、地位等,生在善趣中,幸福快乐、长寿无病、眷属众多、受用具足,以他作为所缘境。对他既没有竞争的心理,也没有嫉妒的情绪,反而心想:“但愿他具有比这更高一等的人天福报,拥有吉祥富足、无损无恼、智慧广大等众多圆满功德。”同时还要想到:“三界中有无量众生,连吃穿都没有,如果也像他这样一切圆满,那我该有多高兴啊!”如此反反复复观修。

  我们一般凡夫人,见别人买的房子特别好,就很容易生嫉妒心,或者希望自己也能得到,凡事首先想到自己,从来不想其他众生。但修喜无量心时,必须要断除这种想法,而愿一切众生得到快乐。

  在具体修的时候,首先,对容易生起喜心的对象,比如亲戚朋友或关系密切的人,以他们作为所缘境,愿其获得幸福快乐、圆满富足。这比较符合凡夫人的心理。

  对他们生起了喜心以后,接着对所有的中等人——关系不好不坏、不亲不怨的人观修,愿他们具足一切幸福、快乐、安宁,这样观修也不太困难。

  再对损害自己的怨敌、特别嫉妒的对象观修,彻底断除对他财富圆满忍无可忍的恶心。

  最终,凡是拥有安乐的一切众生,对他们都修喜不自禁的欢悦之心。后于无缘中安住。

  心通过经常这样训练,其实是可以转变的。就像现在的一些魔术师、运动员,经过多年的训练,身体在自己的领域中,可以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同样,心若循序渐进地加以调伏,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要先从亲友开始修,然后是中等人、怨敌,最后就可以对一切众生完全平等了。

  这要反反复复地观修,不是一两天就能立竿见影的。当然,前世修过大乘佛教的个别人,就像《经庄严论》中所说,在短暂的时间中,四无量心、菩提心的境界就很容易生起,而且不管遇到什么违缘,都不会退转。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故大家最好还是按次第来修。

  我们刚开始时,修喜无量心可能比较难,见别人处处圆满,嫉妒心就特别强。但通过闻思大乘佛法,慢慢地,对上中下三种人都会生起欢喜心。一旦他们遇到不平之事,内心就会特别焦虑;当他们拥有快乐财富,自己无改的欢喜心会自然生起。甚至看他买了一件新衣服、一辆新轿车,自己的第一个念头也是替他高兴,心中这样想,口里也这样说。如此到了一定的时候,无论别人怎样富足、快乐,也不会心生嫉恨。最后,安住于无缘的状态中。

  其实,有缘的善法是福德资粮,无缘的安住是智慧资粮。包括每次修上师瑜伽,观想上师融入自己,自己的分别念与上师的殊胜智慧合二为一,之后住于虚空般的境界中,这就是在修智慧资粮。假如你有中观或大圆满的境界,则应安住在这种境界中;如果没有的话,应像很多高僧大德所说,于什么都不缘的心态中稍住片刻,这也是在修无缘智慧资粮。我们修喜心时就要这样,先修有缘福德资粮,后修无缘智慧资粮。

  ◎ 修喜心一定要断除嫉妒

  所谓的喜心,就是无有嫉妒的心态。所以,我们必须以各种方便来修心,想方设法不要生起嫉妒的恶心。诚如《六度经》中所言:“不应嫉妒,但生随喜。”《成实论》也说:“若深修善心,乃能永断嫉妒。”不然,嫉妒心没斩断的话,真正的善心就很难生起。

  我以前讲过,我们对平等者容易生嫉妒心,还有一些女众,嫉妒心也比较强——不是说男人就没有,有些男人的嫉妒心比女人还严重。但一般来讲,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说,女人这方面的烦恼比较明显。

  有些人在嫉妒别人时,自己根本发现不了,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他们因为嫉妒作怪,有时候对别人的善行不但不认可,反而还百般挑剔、加以摧毁。而且,在汉地、藏地、印度的历史上,皇宫里面、大人物身边,因嫉妒而引起的杀戮比比皆是。有了这种烦恼,很多人的心胸会越来越狭窄,快乐开放的心也日益退减,因此一定要注意!

  尤其是我们都发了大乘无上菩提心,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要饶益一切众生,此时每个人的义务,就是要令所有众生暂时获得人天安乐,究竟得到永久安乐的圆满佛果。既然如此,你又怎能对众生因自己福报而得的点滴功德、受用不欢喜呢?

  寂天论师在《入行论》中也说:“不愿人获利,岂愿彼证觉?妒憎富贵者,岂有菩提心?”如果你不愿众生获得一些小利益,怎么可能希望他们证得无上菩提?嫉妒、憎恨别人富贵的人,怎么会有菩提心呢?

  听说有一个小组,两三个人在考试中得了奖,特别开心。而没得奖的个别人,平时成绩还可以,但这次没有发挥好,心理很不平衡,各种脸色马上就显露出来了。对这些人来说,你连得奖的暂时快乐都不愿别人得,又岂会愿意让无量无边的众生,包括自己的怨敌,都得到圆满正等觉佛果呢?毕竟佛果所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世间任何一种福报。

  所以,我们对寂天论师所说的道理,要慢慢地去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想到自己在佛菩萨面前曾发过的愿,再看看自己的实际行动,应该感到万分惭愧。

  《入行论》确实很殊胜,汉地不少人都在学,希望你们不断地学。现在我们学院的每个班,也正在学这部论典。但听说个别人只看颂词,没有看讲记,这样的话,你不一定能全部了达它的内涵。真正想学的话,至少也要看一遍那十本讲记,连这个都不看、不学,这叫学习吗?

  我看到外面的很多人,在学会刚成立时,《入行论》学得马马虎虎,不是很踏实;但第二次学了以后,菩提心的甚深理念,在内心中就根深蒂固了;第三次学了以后,感觉更加不同。的确,我本人而言,《入行论》也学过很多次,讲过很多次,但每一次讲、每一次学,感觉都有极大的收获,这就是圣者金刚语的一种特点。

  所以,在座的各位也不要觉得《入行论》很简单,《大圆满前行》很简单。其实这些不简单,你词句上也许会读,读的时候特别快,但意义上一个一个对照自己,真正融入心非常困难。因此,我们要长期学习,学习时一定要认真!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前行广释》第九十八节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嫉妒心       善心)(五明学佛网:嫉妒心       善心)  

 竺摩法师:用善心开启佛门百宝箱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最忌是夹杂、培育仁慈善心 

 宽运法师:好事皆赞叹.善缘皆随喜 ──放下嫉妒心境宽 

 卢志丹居士:佛陀如何医治众生的嫉妒心? 

 心律法师:口善心不善 枉把弥陀念 

 如何消除嫉妒心? 

 对治“嫉妒心”,最简易法门,功效却大得无可估量! 

 蔡礼旭老师:素质的根本是善心、孝心、爱心 

 黄念祖:为了求得福而行善,其善心已不纯,其所得之福则如仰 

 净土法门法师:看到善人是自己阿赖耶识里面善心所起作用 

 善心能带来最大的福报 

 净土法门法师:鬼王他们对善心的人、做善事的人是怎样一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