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一人杀鸟三人随喜,共同受报


   日期:2016/1/21 11: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因嫉妒而随喜他人造恶的罪过

  尤其在同一个行业里,因为互相竞争,比一般人更容易生嫉妒心。比如两个成绩好的法师之间、两个发心提水的人之间、两个卖豆腐的人之间,都经常引生各种嫉妒。而如果一个是卖金子的、一个是卖煤炭的,他们之间就不一定有这种烦恼。不过,总对别人心怀嫉妒的人,非但不能损害他人,反而自己会积累严重罪业。《君规教言论》中也说:“嫉妒心强福浅者,恒时只会谤他人,依此于他无损害,却将毁坏自声誉。”

  从前,有两位格西互相敌对。一次,一位格西听说另一位有了女人,就兴高采烈地对侍者说:“煮上好茶,我听到一个特别特别好的消息!”(以前的藏地,生活条件比较差,遇到开心的事情,人们通常会烧些浓茶来庆祝,就像现在的人请客吃饭一样。)

  侍者听到上师的话,赶紧煮好茶,端过去问:“您听到了什么好消息?”

  他说:“我们那个对手有了女人,破戒了。”

  藏地著名大德根邦扎嘉,听到这件事后,板着脸说:“真不知他们二人到底谁的罪过更严重?”

  一个人是破了别解脱的根本戒,必定会堕入恶趣;而另一个,虽然自己没破戒,却随喜别人破戒,所以不知道哪一个的罪过大。《诸法集要经》云:“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由彼无智故,受苦复过是。”意思是,见别人造了非法的罪业,对此产生恶劣的随喜心,由于愚昧无知的缘故,自己所受的果报远远超过他。依这个教证来看,应该是后者的过失更大。

  所以,别人在做恶事时,千万不能去随喜。我以前也再再讲过,美国发生“9•11”事件时,听说中国的个别年轻人欢呼一天,觉得实在是大快人心,这样的话,你随喜赞叹本•拉登杀了近三千人的罪业,自己的过失不比他少,甚至比他还严重。

  《法句譬喻经》中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佛陀在舍卫城时,有个信奉外道的长者,财富多得难以计数。他儿子在20岁时娶妻,婚后二人相敬如宾、恩爱非常。

  新婚未满七日,一天妻子想去后花园赏景,他们便相偕前往。妻子见一棵大树上的花很美,被它深深吸引。丈夫为讨妻子欢心,就爬到树上摘花,结果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当场重伤而亡。

  听到这一噩耗,全家人痛不欲生,个个悲伤痛哭。到了出殡的日子,长者见自己白发人送黑发者,内心尤为悲苦。

  佛陀知道他们得度的因缘已成熟,就出现在他们面前。长者全家见佛陀亲临,感动不已,立即恭敬顶礼佛陀,对佛陀诉说心中的哀痛。佛陀讲述了万法无常、轮回皆苦的道理,劝他们不要特别伤心。

  长者听闻妙法,当下放下忧伤。他问佛陀:“我儿子过去曾造了什么恶业,以至于年纪轻轻就丧命了?”

  佛陀说:“过去,有一个少年手持弓箭,和三个朋友到树林游玩。少年看见树上停着麻雀,便想将它射下。在旁的三个朋友不但不劝阻,反而一直鼓励:“如果你能一箭射中,那实在是了不起!”少年听了,就举起弓箭射去,麻雀中箭堕地而亡,一旁的三人兴奋得拍手大笑。此后,他们四人经历了无数劫的生死流转,共同为他们杀鸟的罪业而受报。

  那三个见杀随喜的人,一位因过去修福,现在天上享福;一位投生至海中,成为龙王;另一位就是你。这名射箭的少年,先投生至天上,是天人的儿子;命终后投胎到人道,成为你的儿子;如今从树上摔死,立即化生为龙王的儿子,刚出生就被大鹏吃掉了。

  所以,此时此刻,天上、人间、海中有三位父亲,都在为儿子的死而痛哭。这个儿子,就是用箭射杀麻雀的少年,因为造下杀业,所以他世世短命。而在一旁随喜杀业的三人,则同尝失去儿子的苦果。可见,因果丝毫不爽,不可不慎!”

  佛陀又为大众说了一偈:“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五处,阴行而默至,所往如响应。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像,自然报如影。”这一家人听后,个个法喜充满,当下证得须陀洹果。

  可见,见别人杀生,对他随喜的话,杀生者需用生命来偿还,随喜者则要为他饱受痛苦,业力真的不可思议。希望大家对这个公案好好想一想,今后见别人造恶业、破戒、杀生,千万不能去随喜,否则,自己将来也难逃苦果。

  总而言之,常怀嫉妒心或竞争心的人,对自己没有利益,对别人也害不了,只是无意义地造罪而已。所以,我们一定要根除这样的恶心,不论在何时何地,看到别人种姓高贵、相貌端严、财产丰富、广闻博学、顺缘齐全,要诚心诚意地修欢喜心,并在心里想:“此人拥有这样的福报,我真的十分高兴!如果他具有比这更胜一筹的福报,那该有多好!”要发自内心地观修。

  修喜无量心,应该如同骆驼找回丢失的幼崽一样。母骆驼比其他众生更慈爱孩子,如果它的幼崽丢了,会非常非常忧伤,一直到处寻找,假如失而复得,它会生起无法言喻的喜悦之情。我们也要像这样来修喜心,见到别人拥有快乐,要发自内心地对他随喜。

  真正的修行人,无论见谁快乐,都会特别高兴;无论见谁受苦,都会特别伤心,这也是大乘行人的一个基本标志。可我们很多人不是如此,跟自己关系好的人,当他快乐时就比较开心;关系不太好的人,见他快乐就很不高兴,口里也不愿赞叹随喜,这就是修行很差的原因。

   归纳四无量心

  其实,四无量心是生起菩提心的无误之因。如果没有四无量心,菩提心修得再怎么样,也不一定很成功。而菩提心没有修成的话,你修大圆满、观托嘎和本来清净,则无疑是空中楼阁。

  很多人在修行时,次第是从上往下来,先要得个最高的灌顶,不修前行,就直接修《上师心滴》或《大圆胜慧》的最深窍诀,如同看到一块生肉就想直接吞下去。然而,正确的修行次第并不是这样,我们务必要从基础打起,在没有生起四无量心之前,无论如何必须要精进观修。

  四无量心如果讲得太广,我们一个一个理解,有时候比较困难,但若用一个窍诀来归摄,就是要心地善良。因此,我们要始终如一地修学心地善良。《水木格言》中也说:“贵贱众人皆依,本性善良智者,途中悦意水池,众人皆喜入内。”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喜欢依止本性善良的智者,就像特别悦意的水池,会吸引每个人一样。所以,不管你是出家在家、高贵贫贱,心地善良都是做人的根本,有了它,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功。

  就像弗莱明,他本是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救的哭声。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了里面,就忙把他救了出来。

  隔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他家门口,走下来一位优雅的绅士,自称是那个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儿子一命。”农夫拒绝道:“我救人不求任何回报。”

  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从屋外走进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骄傲地回答:“是。”

  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令你骄傲的人。”农民于是答应了。

  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他在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正是青霉素救了他的命。那位绅士的儿子是谁呢?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一个农夫的一点点善良,就给世界带来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可见,善良的力量不可小觑。记得《水木格言》中说:“心善所做俗事,亦皆趋入正法。”我经常思维这句话,意即心地善良的话,即使做了一件普通的琐事,也会引导你趋入正法。比如你每天在单位上班做事,或者在家为亲朋好友操劳,只要有了心地善良的基础,最终定会成为解脱之因。

  所以,华智仁波切的窍诀非常重要,希望各位要再三思维。那天讲“依止善知识”时,华智仁波切也说了,上师的所有法相就是具足菩提心。而菩提心若归纳起来,就是要心地善良,这样的人才算是大乘上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随喜       嫉妒心)(五明学佛网:随喜       嫉妒心)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随喜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品题略解—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衍慈法师:如何做个开心快乐人之四 勿忘普贤菩萨之随喜功德 

 衍慈法师:如何做个开心快乐人之四 勿忘普贤菩萨之随喜功德 

 宽运法师:好事皆赞叹.善缘皆随喜 ──放下嫉妒心境宽 

 卢志丹居士:佛陀如何医治众生的嫉妒心? 

 如何消除嫉妒心? 

 对治“嫉妒心”,最简易法门,功效却大得无可估量! 

 法闻法师:赞叹随喜功德! 

 传喜法师:超越凡夫见 随喜无分别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3 喜——随喜  

 传喜法师:超越凡夫见 随喜无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