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随顺大自然,那就风调雨顺,违背大自然,灾难就来了


   日期:2016/1/30 7: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老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306集 2016年1月25日

  “修行”,“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两个字是这么讲法。修行的标准就是经论,与经论相应的,这是正确的,好的行为,佛菩萨的行为;与它相违背的是凡夫的行为,是在六道轮回里头造业。业有善、有恶,善业来生生三善道;恶业来生生三恶道。

  修正行为,“行为”有三大类:起心动念是“意业”,念头在造业,起心动念;言语,“口业”;身体动作是“身业”。行为再多总不出这三个范围——身、口、意。经典里面所学的就是帮助我们修正。我们犯了错误的行为,最明显的,一入佛门你就接触到的“三皈依”、“五戒”、“十善”,这是必须要受的;出家的时候“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

  “五戒”里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饮酒、不妄语”,这是“五戒”,最简单的。跟中国传统所说的“五常”完全相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伦理、是道德,“伦理”是“道”,“五常”是“德”。“道”是自然、大自然的规律,不是人为的,不是哪个人创造、哪个人发明的。

  “父子有亲”。父子的亲爱是天性,这不是人发明、不是人规定的,是自然的。父母对儿女,儿女对父母,这是属于“道”,所谓“伦常大道”。

  “君臣有义”。“君”就是现在的所谓领导。“臣”是被领导,领导跟被领导要有“义”。“义”是什么?“义”是理智,“义”是礼貌。

  “夫妇有别”。男女结成夫妇,这是大自然的,不是哪个人规定发明,不是的。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所以“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德”,随顺大自然,不能违背大自然。违背大自然,灾难就来了;随顺大自然,那就风调雨顺。所以“德”是随顺自然之道,这就叫“德”。

  “五常”是“德”,“仁、义、礼、智、信”,“仁”,不杀生,跟佛家合起来,“仁”是仁爱、仁慈,“仁”者不杀生;“义”者不偷盗;“礼”者不邪YIN;“智”者不饮酒,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跟人往来说实话,没有欺骗人。

  所以“五常”跟佛家讲的“五戒”完全相同。

  再扩张一点,就是“十善”,“十善”是“五戒”再扩大,讲圆满了,为什么?最容易造业的是“口”,所以“口”就加了一条。“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口”,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让人家听了不舒服,所以“口”说四条。“意”是“不贪、不嗔、不痴”。这叫十善业,学佛这是根本法,必须要修的,人人都能够守住“三皈”、“五戒”、“十善”,人人都是好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