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如何能避免造口业


   日期:2007/5/7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众所周知,学佛修道者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受持三聚净戒,除受持『摄善法戒』,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及受持『摄众生戒』,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之外,更应受持『摄律仪戒』,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其中最易犯者,非『口业』莫属。何以故?盖人不能离『群众』而独居,尤以修行自利利他之『菩萨道』者,更是如此,由於与『众生』相处,对於人生百态,人我是非,都会无意中加以『评论』而犯之。然而并非所有之评论都是造『口业』,如同世间法之『诽谤罪』,是具备其法定要件,方可构成。兹将有关佛法所常易犯『口业』之情况,分述其要件如下:
(一)诽谤三宝。其中『佛宝』是福慧两足尊之天人师,『法宝』是世尊金口所说之探求人生宇宙真谛之万古不变真理,较不会被诽谤,而对於『僧宝』,由於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往往未去除贪镇疑三毒之徒,假借佛法名义或附佛外道,骗财骗色,犯斋犯戒,而危言耸听说不能批判他们,否则便是『诽谤僧宝』,将堕落『无间地狱』,只好如同台大邱联恭教授所说,受害者唯有回家抱棉被哭,此是何等悲哀!更是违背世尊出生娑婆,教化众生之本意。其实此『诽谤僧宝』之口业,是必须具备下列之要件:
(1)意图散布於众。以语言、文字、图画等方法皆可。
(2)指摘或传述足以毁损他人名誉之事。被害人之名誉有无因而受损,可以不问。
(3)所指摘或传述之事,不能证明(无确切证据)其为真实者。或虽能证实,但涉及私德,而与公共利益无关者。
(4)须要受害者为僧宝。非出家人个人(本人学佛心得分享第一0九,曾有详述『僧宝』之要件,请自行参照)。盖此罪在佛法而言,是属不可悔之『波罗夷罪』,是必堕落『无间地狱』之罪,故其要件是比较严格。
(二)破和合僧。此为五逆罪之一,亦是极重之『口业』,其须具备下列之要件:
(1)须有破坏之故意。
(2)须有破坏之行为,包括身业及口业。
(3)须因其行为,造成『和合僧团』被破坏,变成不和合或分离。
(4)须破坏之对象,是谨持『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之僧团(净土法门法师在电视弘法时,亦如是主张)。盖此罪亦属不可悔之『波罗夷罪』,必堕落『无间地狱』之罪,故其要件亦比较严格。
(三)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
(1)须有故意。
(2)须有曾受『菩萨戒』之佛门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造之『口业』。盖一般未受此戒之众生,除非构成刑法之『侮辱罪』或『诽谤罪』,当受刑罚之制裁外,并非此戒所规范。
(3)须曾受『菩萨戒』之佛门四众所犯之罪过。如果被批判者未曾受此戒,除非行为者构成刑法之『侮辱罪』或『诽谤罪』,当受刑罚之制裁外,并非此戒所规范。盖此戒,对受持『菩萨戒』之佛门四众而言,亦属不可悔之『波罗夷罪』,故其要件亦比较严格。
(四)自赞毁他。其要件如下:
(1)须造『口业』者,有自己称赞自己优越之能力,且该能力是属真实,否则『未得(如天眼通等)说已得』或『未证(如阿罗汉果等)说已证』,则属『大妄语』。
(2)须造『口业』者,有嫉妒他人之能力,而故意颠倒该事实,令第三者因之而曲解。
(3)须『毁他』之口业,与『自赞』之口业,两者有相牵连之不可分关系。
(4)须造『口业』者,曾受持『菩萨戒』之佛门四众,否则不受规范。盖此戒,对受持『菩萨戒』之佛门四众而言,亦属不可悔之『波罗夷罪』,故其要件亦比较严格。
(五)说大妄语。其要件如下:
(1)是未得『涅盘』谓得『涅盘』,未证『菩提』谓得『菩提』,未见『阿罗汉道』谓见『阿罗汉道』,大妄语成,堕落无间地狱。
(2)所向是人。即对人说大妄语。
(3)是人想。即认定对方是人,而不是非人或畜生。
(4)有欺诳心。即蓄意要使人受欺骗。
(5)前人领解。即对方能领解所说之内容,如对方是聋人疑人不解语人不犯此重罪。
(6)此为现今末法时代之众生(佛门弟子或附佛外道),为五欲六尘和名闻利养,而最易犯之『口业』。如今满天飞之『活佛』『仁波切』『某佛再来』『某菩萨示现』,然而却贪镇疑三毒未除,贪婪世间之五欲六尘未免,即已构成此『口业』之要件,依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经典多次开示,此种人必堕落『无间地狱』。
(六)说小妄语。其要件如下:
(1)即上述『大妄语』之外之『妄语』,其中尚包括两舌(言语反覆,搬弄是非)、恶口(以恶毒之言骂人)、绮语(涉及闺阁男女含有YIN意之言)。
(2)须曾受持『菩萨戒』之佛门四众。否则,除非构成刑法之『诈欺罪』等罪,须受刑罚制裁外,对一般人而言,并不犯此戒,
(3)虽犯之不失戒体,但犯可悔罪。
(七)说世间过。即是以上所述之外,而为一般人所易犯者。举凡爱批评时事,爱东家长西家短等等皆属之,虽不犯如何之罪,亦不犯如何之戒,但有覆盖吾心,导致道法不入。
  由此观之,学佛修道者第一要『明心』,不但要受三皈五戒(可保人身),修十善业(可生天界),而且更应善护口业,不诽谤三宝、不破和合僧、不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不自赞毁他、不说大妄语和小妄语,纵使『世间过』亦不说,如此才能『净化』口业,不致於堕落『无间地狱』。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亦曾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即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此乃示人修行,明心除垢,直捷返家之文。
总而言之,菩萨修行以『戒』为本,总摄一切戒律,一切威仪,亦即无恶而不断,无论大小恶事恶行、恶言恶语、恶心恶念皆须断除干净。古德云:「一念不生,众戒具足,三业清净,无恶不断,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举凡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大乘菩萨戒法之人,最主要一定要收摄一切戒律,断除种种罪恶。换言之,律即律法,乃禁止之意;仪即仪式,为轨范之意,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义唯有四项:一者不为利养故,自赞毁他;二者不得故悭,不施予人;三者不得镇心,打骂众生;四者不得谤大乘经典。持此四法,无恶不离,故名摄律仪戒。」愿与诸仁者共勉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口业       避免)(五明学佛网:口业       避免)  

 惟觉法师:如何避免人性的猜疑心 

 仁清法师:口业如何来净除 

 妙祥法师:口业之过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五章 善护口业 

 传喜法师:善护口业 出言利他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避免这些闻法的过患 

 容易​犯口业的人,命运不好 

 慎护口业非常重要 

 口业如山,最为可怕,一句恶语导致作狗五百世 

 守护口业,管住嘴巴,学会做好口德的21戒 

 悟道法师:不能让善法念念减少,这样就会避免堕入恶道 

 管不住嘴巴,容易犯口业之人,命运就坎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