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道法师:安士全书 第10集


   日期:2016/2/2 21: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弥陀佛!请大家翻开书本第二十四页。我们昨天学习到二十四页倒数第三行,这一段还没有讲完,我们今天还是从这一段,从前面,大概再简单来重复的说一遍。请看二十四页倒数第四行:

  问【佛教之来。始於东汉。故轮回之说。多在汉后。唐虞三代时。未之前闻也。】

  我们昨天学习到这一段,这个问题。下面是周安士居士的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理解到当时,清朝初年那个时候一般读儒家书的读书人,我们现在称为知识分子,读书人。在当时,对於佛教讲的六道轮回这个说法,普遍的存在很多疑惑,甚至很多争议,所以才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引申到我们现代,这个问题可能就更多了。现代人都信科学,对於儒释道三教,这个圣贤的经典、教诲都把它看作迷信,因果轮回报应这个事情,甚至还有人说那是古代皇帝用这个方法来控制人民的思想。好了,现在世界乱了,现在全世界的人实在讲都没有安全感,大家不相信因果轮回报应这桩事情,以为没有这个事情,人死了都没有了。现在恐怖攻击事件常常发生,世界乱了,大家现在都一昧相信科学,科学家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发明那些尖端科技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答案很肯定的,无解,没有办法解决。

  因此上一个世纪,一九七O年代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教授提出来,要解决二十一世纪这个世界上的社会问题,必须提倡中国的孔孟学说以及大乘佛法。当时他讲这个话,很多人认为他头脑有问题。为什么?一九七O年刚好中国大陆在搞文革,文革就是中国文化都彻底不要了,人家中国人他们老祖宗的东西都不要了,都丢垃圾桶了,你现在再来提倡这个,那不是头脑有问题吗?中国人自己都不要他们自己的东西了,你一个外国人来提倡这个,当时很多人认为他有问题。但是到了现在二十一世纪,大家都看到了,他在书上写的事情都被他说中了。现在特别我们净老和尚提倡唐太宗编的《群书治要》,介绍给国际上各国领导人,大家听到之后,如获至宝。现在这个书在中央党校也印出来了,印这个线装书的。可见得汤恩比讲的话是正确的。

  现在世界愈来愈乱,如果不依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这个世界的乱象是会愈来愈乱,你叫它停止都不可能,是会愈来愈乱,愈来愈不和平。灾难愈来愈多,这个我们是可以从每年发生的事情来做一个比较,你就看到非常明显了。这个根本原因,为什么这么多事情、这么乱?因为大家不相信因果报应。因为做坏事他没有恶报,也没有轮回,恐怖攻击,大家想,人大不了就是一死,死了什么都没有。如果是这种思想偏激,大家想一想,他什么事情干不出来的?这样天下就大乱了。所以,邪知邪见害人真是生生世世,断人法身慧命,杀人的身命是只害他一生一世,邪见害人的法身慧命那是生生世世。受到邪见的影响,他这个错误的知见,来生转世他还是转不过来,不知道哪一天他才能转得过来。这种执著错误的见解,很难转过来。

  在当时清朝,儒释道的教育都还很发达,都有人提出这样的怀疑了,那现在更不用说了。现在大家只相信科学,除了科学好像什么都不可信。现在人迷信科学迷信到极处,迷信到极处,我们也看到结果就是灾难。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去否定轮回这个说法。你看这里讲的,佛教是东汉汉明帝永明十年正式传到中国,佛经在中国流传弘扬,才有六道轮回这个说法。佛教还没有正式传到中国来之前,『唐虞三代时』没听说,他提出这样的一个疑问。他有这个疑惑,但是他这个问话我们看起来就可以理解,他也没有完全去否定,提出一个质疑,疑问。不像现在人,你给他讲六道轮回,那迷信,他两个字就给你标签贴上去了。他是否定,这个是存疑,那态度不一样的。存疑这个态度才是正确,否定这个态度就不对了。下面:

  答【噫。可谓枉读古人书矣。】

  这个也是一个惊叹的语气。我们看到这个答覆,也就很明显可以知道,这是针对读书人的,知识分子。古时候读书人,四书、五经、十三经这些书籍都读过,这些史记,经史子集都有读过。《四库全书》就是经史子集分四大类,经是必读的,等於是共同科目,经是必读的。像诗书属於经,经是必读的。现在我们净老和尚要跟英国威尔斯大学合办汉学院,他们问老和尚功课要学什么?老和尚推荐四书,四书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是不是可以概括所有儒家经典?可以。重要的、主要的在《大学》、《中庸》,《大学》讲方法,《中庸》讲理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两篇是理论方法,也就是儒家的心法。如果《大学》、《中庸》通了,实在讲你念佛一个礼拜,没有一心不乱,也功夫成片。《论语》是表演,在生活当中待人处事接物方方面面的,《孟子》也是。所以老和尚推荐这四本书。当然你有时间、有能力读更多的是可以的,读多一些是可以的,增广见闻。

  这个回答说,枉费你们大家都读古人书,这古书你们都读过。这个问答是在清朝初年,清朝盛世的时候,康熙那个年代,他这个话是对当时的人讲的。如果对我们现代人讲,周安士居士就不是这样回答,因为现在人都不读古书了,都不读古书,所以也谈不上『枉读古人书』。现在人是不读古人书,不是「枉读古人书」。不读,根本就不知道。过去读书人,这些古书经史子集,经是必读的,史子集可以选修。譬如说你学史,二十五史你可以学其中一个历史。譬如我们净老和尚常讲,台湾有个神父,他是专攻宋史,宋朝的历史,他后来成为宋史的一个专家,宋朝的文物典章制度他如数家珍。史、子、集你可以选修,经是必修。读经就是做学问,读史长见识,史就是因果报应轮回的历史记载。这些一定要知道。我们现在中国人不学古书了,现在的中文系也不是学古书,注解出来的那都跟传统文化那个意味都完全不一样,将来要学到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那真的要去外国取经了。这是古书就有记载以下这些公案。

  答【且而不闻鲧殛羽渊。其神化为黄熊乎。(出史记正义)。】

  昨天跟大家简单的说明这个公案。现在为什么我要列印出来历史上记载的这些比较详细一点的资料,来跟大家说明?因为我们现代人都没有读古书,如果我们只看到『且而不闻鲧殛羽渊,其神化为黄熊乎』,在清朝那个时候的读书人他们都读过,周安士这样一提,大家都知道,因为他们都读过,对,他们就想起来。我们现在人大家都没有读过,看到这个「且而不闻鲧殛羽渊,其神化为黄熊乎」,我们听了莫名其妙,这个到底在讲什么?是不是这样?当时读书人都读过这个书,他一提到这个,因为大家都读过,大家就知道,不用再多说了。现在人没读,我们就要详细的讲一下,大家才知道这个到底是什么公案、什么内容。所以当时周安士讲这样,那些读书人大家都知道,大家都读过,现在人就不行,所以这个资料我们就要查。所以讲这个,我都要花一些时间查资料。还好现在电脑网路很方便,查资料也比较方便一点。但是如果你要没有电脑网路,要查这些资料,你翻《大辞典》,然后把二十五史都搬过来,一卡车了。你还要去查目录,还要去翻,那就不是一般人有这样的时间了。现在也得力科技的方便,科技用在好的方面是很方便,用在不好也就会害人。这个是讲大禹的父亲治水无功,被舜处罚,处死在羽山的深渊当中,他的神识化为黄熊。这个出在『《史记正义》』。

  答【不闻卫康叔。见梦於襄公之妾乎。(出史记。)】

  这个也是出在《史记》。这里讲的都是唐虞三代那个时候发生的事情。这梦到襄公的妾,作梦梦到了。

  答【不闻齐襄公所见大豕。从者以为公子彭生乎。(出左传。)】

  齐襄公见到一只大猪,那是公子彭生被他冤枉杀死,投生在一只大猪。这个公案昨天都有比较详细跟大家说过,今天在这里大略再提一下。我们今天接著看下面这个公案,前面「鲧殛羽渊」一个公案,「卫康叔,见梦於襄公之妾」是一个公案,「齐襄公所见大豕」,大家看到是彭生,这是一个公案,这是出自於《左传》。我们今天接著看下面这个公案:

  答【不闻杜伯现形。挟朱弓彤矢。以射周宣王乎。(出《墨子传》。)】

  这是一个公案,『杜伯』。「杜伯」他的名字叫恒,有恒心这个恒,伯这个字是他的爵位(官爵的一个地位)。在古代周朝时候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这个伯的爵位也相当之高,不是很高,但是也不低。所以他名叫恒,因为尊称他的爵位,就称他杜伯。像我们现在到马来西亚,有些居士在马来西亚,政府给他一个爵位叫拿都,是他的爵位。他的爵位叫伯,入朝为周大夫,入朝就是在周朝有做官。

  周宣王有一个名字叫做女鸠的妾室,侍候他的一个妾。古时候皇帝或者王、大户人家,一般大户人家要有三妻四妾。他这个侍妾想勾搭杜伯,就是找这个杜伯,她想跟杜伯做一些非礼的事情,杜伯不同意。这个女鸠便向周宣王哭诉,她反过来说杜伯对她非礼(杜伯去调戏她)。这个周宣王也糊涂,也不向杜伯调查清楚。一般就像我们有人去法院告状,法官还要对被告调来问一问,有人告你什么事情,是不是有这回事情、有没有证据,都要问清楚、调查清楚,才能去定他的罪。如果只听一面之词,就把这个人抓起来定罪,那往往都冤枉人了。

  所以周宣王他这个侍妾对他哭哭啼啼的说,杜伯对她非礼,周宣王也没有去把杜伯找来问清楚、调查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就片面相信他这个侍妾的话。他就把杜伯囚禁於焦这个地方(这古代的一个地名),并派薛甫与司空栀去处死杜伯,派了两个人去处死杜伯,就是要把杜伯判处死刑。杜伯的朋友左儒(左边的左,儒家的儒),他的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先后九次去谏阻,向周宣王等於是劝谏阻止说不可以杀杜伯,这个事情要调查清楚再说。但是周宣王都不肯听,听不进去,他只听他这个侍妾的话,对这个大臣的建议都不能接受,就把杜伯给处死了,就把他杀死了。你说这个冤枉不冤枉!这个是很大的冤案。

  杜伯被杀死之后,一般六道的凡夫无缘无故被杀死,你说他能放得下吗?他不会怀恨在心吗?所以杜伯被杀死之后,便现形去见周宣王,就现形了。人死了,他又现一个杜伯这个身形去见周宣王,问周宣王,问道:我杜恒有什么罪?你为何枉杀好人?周宣王看到杜伯被杀死,在他面前出现,还对他问话,他就恐惧了,见鬼了。连忙招来巫祝,就是指掌占卜祭祀的人,巫祝。告诉巫祝杜伯给他讲的话,巫祝就问他说要想杀杜伯的时候,是谁跟大王你商量决定?周宣王就说是司空栀。巫祝就跟周宣王讲,那何不杀死司空栀,向杜伯来谢罪?杀他来跟他谢罪,这样就没事了。周宣王便又听了巫祝的话,就把司空栀抓来杀死,再让巫祝去向杜伯谢罪,说我已经把当时处死你的司空栀杀死了,那个时候是他去处死你的,现在周宣王已经把他杀了来向你谢罪,以为这样就可以化解了。

  杜伯仍然现形,还是继续去找周宣王,继续诉说他自己无罪。这一次不但杜伯现形,连司空栀也现形而至,司空栀现形也问周宣王说:臣有何罪?他说我有什么罪?我是听你的命令去执行的,不是他自己的意思。周宣王又更恐惧了,恐惧就去告诉皇甫(这个人叫皇甫),说是巫祝为我出主意杀司空栀,我杀了司空栀,可是他们又都现形来给我申诉。他就问皇甫,问皇甫到底这要怎么办才好?皇甫又给他讲,那你就杀死巫祝来谢罪就可以了。周宣王又听他的话,又把巫祝抓来杀死,杀死向杜伯、司空栀谢罪。但是仍然没有效,现在又增加一个巫祝,他们都现形而至。现形的巫祝说:我如何知道你杀杜伯的真实原因?我也不知道,你为什么把自己的罪过,都推到我身上而杀死微臣?这个时候周宣王陷入巨大的恐惧中,不能自拔,於是他就找刺激,就更加寻欢作乐,聊以度日。人在这种恐惧失措当中,那是没有办法过日子,只有饮酒作乐找外面刺激来麻醉自己,这样过日子。

  这样过了三年,周宣王到苑囿中狩猎(就是出外去打猎),派了很多随从跟在周围给自己壮胆,白天出去打猎。这天太阳高照,正当中午的时候,见到杜伯驾著白马,看到杜伯他驾著白马,拉一辆素车(素车就是车上什么都没有),但是有站两个人,旁边站两个人,一个司空栀、一个巫祝,在他的左右。他们头戴朱冠(朱冠就是红帽子),出现於道旁(出现在周宣王他去打猎的路边),只看到手执朱弓彤矢(红色的弓箭),一齐射向周宣王。箭射过来,正好射中周宣王的胸口,周宣王当时就跌倒在地,折断了脊椎骨,惨死。这个公案就是杜伯现形。所以这里讲「不闻杜伯现形,挟朱弓彤矢,以射周宣王乎」。这个公案出自於《墨子传》。这是发生在周朝,唐虞三代,尧舜夏商周这三代。下面又是一个公案:

  答【不闻狐突遇太子於下国。】

  『不闻狐突遇太子於下国』,这是一个公案。下面:

  答【老人报魏颗以结草乎。】

  是一个公案。我们先看太子申生,「不闻狐突」,狐突就是太子申生的老师,「遇太子於下国」。狐突遇太子,太子就是申生(申请的申,生命的生)。根据这个资料,他哪一年生的不详,不详细,就是在公元前六百五十六年,距离我们现在是二千六百七十二年,就是二千六百七十二年前,春秋时代的人物。姬姓,姓氏姓姬(一个女,再一个臣,姬)。晋献公嫡长子(嫡长子就是他的正室所生的,他的大老婆生的)。古时候皇帝都很多老婆,大老婆生的叫嫡,嫡长子;如果小老婆生的大儿子叫庶长子。齐姜所生,这个是晋献公的夫人齐姜所生,本是晋国太子,在春秋时代。在我们读历史,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另外,一个骊姬也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奚齐,骊姬就是晋献公后面的太太,叫骊姬,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字叫奚齐。这个后母骊姬与优施,跟优施这个人通奸,合谋陷害他,两个人合起来要陷害他。但是申生不愿作乱,太子申生他不肯干这个事情,违反他父亲的事情他不肯干,所以就自杀而死。諡号恭太子、恭世子。

  详细下面给我们讲,申生父亲晋献公,他的生母叫齐姜,继母叫骊姬(继母是后面的母亲,不是他的生母)。献公获得骊姬后,她怀孕又生下一个儿子,奚齐。骊姬又与优施这个人作乱,阴谋要陷害申生。继母骊姬怂恿晋献公,立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为太子。从这个地方我们讲,如果不读圣贤书,凡人都有私心,自私自利这个心,她不按照理法制度,总是想为她的儿子。这是一般人。如果明理的人当然他不会做这个事情。她希望她的儿子做太子,但是已经有太子了,怎么办?他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把申生这个太子害死,她儿子才有机会。

  所以骊姬有一次就用一个计谋,要怎么去害死申生。她就在自己头发上涂了蜂蜜,涂了蜂蜜引来一群蜜蜂追赶,这个时候她就要求太子申生,赶快来把她头上的蜜蜂赶走。她是事先就设计好了,她故意就让晋献公看到。晋献公看到,看到他儿子怎么要靠近他的侍妾,他的第二个太太,靠在她身上。去赶蜜蜂,我们都知道那个动作,一定是在她的头、身体,然后手一定是把蜜蜂给它拨开,远远一看,好像在调戏他的太太。那看起来如果没有进一步去了解事实真相,他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儿子在调戏他的夫人,所以就怒气冲天,差点以戟刺死太子。太子申生遇到这个事情,真的是有口难辩,说不清楚的。

  所以在公元前六百五十六年,骊姬之乱就开始了。骊姬阴谋陷害申生,这次还没有害死,但是她没有达到目的誓不甘休,她这个目的没达到,她儿子就没有做太子的机会。所以就有一次,让申生至曲沃去祭祀齐姜,就是说他的母亲过世了,去给她祭拜。他后母骊姬又在祭肉与酒里面偷偷下毒(就是去祭拜齐姜的祭肉,在古礼祭礼都有酒跟肉),她在酒肉里面下毒,她下毒也是有意安排的,她就故意让晋献公发现,酒肉里面有毒(有下了毒药)指出来给献公看,说你看申生这个酒肉下了毒,这个要给你吃的,目的就是要把你毒死。晋献公以为是申生要谋反,想把他这个老爹害死,然后他自己来当王,他就打算处死申生,打算要把太子抓来处死。申生得到这个信息就逃走了。申生的另一个异母弟弟重耳(另一个母亲,不是骊姬生的,也不是齐姜生的,另外一个),这个弟弟叫重耳,劝他向父亲辩白,他说你这个都是被冤枉的,应该要向你的父亲来讲清楚、说明白,不要误会。申生就跟他这个弟弟讲,说父亲那么喜欢骊姬,我不想伤父亲的心。

  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一个人他迷的时候,怎么讲他都听不进去的。他也是很孝顺他的父亲,因为他父亲喜欢他这个继母,他也不想伤他父亲的心。可是他这个继母实在太坏了。重耳,他这个弟弟重耳又劝他出走,不然你就逃走,逃到外国去。申生又说:「不行,父亲以为我要杀他。天下有无父之国吗?哪里有我容身之地?」申生又派人向曾经劝告他的狐突致词,说:「申生有罪,以前没有听从您的忠告,至於死地,我不惜一死。虽如此,但是我们君主年纪老了,儿子奚齐年纪又小,现在国家多难,您又不出来为君主出谋划策。假如您肯出来为君主谋划,就算我是得到了您的恩赐而死了。」申生再拜行礼,就在曲沃这个地方自缢而死(自缢就是上吊)。另外一个说法是自刎,自己拿刀剑自杀而死。

  这个是狐突遇到太子,在公元前六百五十年秋,狐突前往晋国陪都曲沃,他的老师,忽然如同作梦一样,遇到了乘车的申生(因为申生已经死了)。这个太子申生,狐突看到太子申生的车,申生就让他上来驾车,让他上来,上到他的车上,就对狐突说:「夷吾无礼,我已经请求上帝,并且得到同意,准备把晋国给予秦国,秦国将会祭祀我。」这一段就是说申生死了,死了他的灵魂就去请求玉皇上帝,原来他是可以接晋国王位的,当晋国的国王,但是现在被害死了。害死了他就想把晋国交给秦国,秦国将来会来祭祀我。狐突听他这么一说,回答说:「臣听说神明不享受异族的祭品,百姓也不祭祀他族。您的祭祀恐怕会断绝了吧?」这是他的老师给他回答。神明,就是人死了去作神,他不会享受异族(就是不同国家的人)的祭品,百姓也不会去祭祀其他的族群的人,说你的祭祀这样恐怕会断绝。而且百姓有什么罪?处罚不当,而且祭祀断绝,您要考虑一下,请您考虑一下。申生听到他老师这么一说,他说:「好,我会向上帝重新请求。过了七天,新城西边将有一个巫师传递我的意见。」狐突同意去见巫师(巫师,我们现在讲通灵这样的人),跟他讲到这里,太子申生一下子就不见了。等到约定狐突去的那一天(狐是狐狸的狐,大家书本上有,突然的突),去的那一天,巫师告诉他,告诉狐突(告诉申生的老师),说上帝允许我惩罚有罪的人,他将在韩原(今山西河津、万荣一带)大败。也就是说晋国在那里打仗被打败,会战败。

  读了这段公案,我们就知道阳间没有乱,阴间先乱。我们一般凡夫只知道现前阳间的事,不知道阴间的事情,其实阴阳这两方面它是相关的。有阳就有阴,有阴就有阳,阴比较隐微,我们见不到,阳比较明显,容易见得到。好像我们晚上,晚上是阴,晚上就黑暗,白天太阳出来,我们就见到,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有阴有阳。所以我们根据这个自然现象去推理,也可以理解,的确人死了不是就没有了,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人死就了了。过去我们净老和尚常讲,死了就不得了。不是死了就了了,死了就了那很简单,大家都去死不都了了吗?也不用修行,就去死就好了。这个想法,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非常幼稚的想法?死了就了了,那大家就死就好了,遇到什么问题就死就好了,死不就都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吗?事实是这样吗?事实是死了不得了!

  所以佛在阿含经,小乘经讲得比较浅显,用比喻的。比喻我们人这个身体就像牛车,这个身体像牛车一样,我们的神识、精神就像那头牛。这头牛天天拉车非常辛苦,它觉得我为什么这么辛苦?回头看一看,就是有这部车让我拉得这么辛苦。有一天,它就用角,用牛角把那个车弄坏掉,它想这下好了,这个车子坏了,我就不用拉了,明天我就得解脱了,这个车没有了。想不到隔天它主人看到车坏掉,又买一部新的又挂上去,继续拉,这次拉的又更多。佛用这个比喻跟我们讲,有一些人去自杀,好苦去自杀,自杀以为他就解脱了。其实不是,他再去换一个身体继续受苦,而且比现在受的苦就更严重。就像那头牛,车弄坏了,来一部新的,更坚固,拉的更多、更辛苦。大家想一想,这种知见,古代印度叫断见,一个叫常见,两种邪见,害人多深。不想不恐怖,想了就很恐怖,这种邪见害人多深。不听老祖宗的,偏听那些洋人的,真的是大不孝。这方面洋人要跟我们学。

  这个公案就给我们讲,你看战争,它这个就是冤冤相报,你阳间再怎么布置、怎么布置,阴间的鬼神事先就布置好了,然后就影响到你阳间,你阳间再来布置。你看它这个秦国跟晋国打仗,还没打,它已经定了,谁要打胜,谁要打败,这个当中有因果报应的,谁也占不了便宜。这个是狐突遇太子於下国,你看白天遇到他现形。这是春秋时代的公案,在那时候佛法还没有正式传到中国就有了,这个在《左传》有。古时候我们老祖宗是很谨慎,对后代负责的,所以不会乱记载。这是一个公案。

  下面这个公案,『老人报魏颗以结草乎』,这又是一个公案。因为我们现在都没有读古书,所以大家忍耐一下,听听我讲故事。如果大家没有请我讲,我也很懒惰,也不会查这些资料,也没有那么用功。我现在讲这个,如果我这样念一念,大家也不知道大概公案是什么内容。但是这个周安士写的,这样一句就是一个公案,在他那个时代,读书人这些书他们都读过,一提他们就知道了。我们现代人不行,我们都没看过,听都没听说过。

  「魏颗结草」,魏颗,姬姓,魏氏,又因为被封在令狐,他的封地在令狐(命令的令,狐狸的狐),今日山西临猗,以邑为氏,别为令狐氏。邑就是说它那个地方的地名,邑就是一个古代的都城,城市。像我们上海,在古时候它就称为一个邑,什么邑,现在就说什么市、什么市。日本学中国的。这个市,我们现在这个市是学比较现代的,古代就只有县,没有市。你看日本,我以前以为东京市,后来去日本看,他们不叫东京市,叫东京都。都,它就是学中国这个都、道、府、县。他别为令狐氏,令狐氏就是以地名来做他的姓氏,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犨之庶长子(庶长子就不是大老婆生的,小老婆)。古时候有钱人家、做官的大户人家他可以纳妾,所谓以前的员外他可以三妻四妾。我提出这个,有很多女同修第一个反应就抗议,不公平,我们女的只能嫁一个,男的可以娶三、四个。现在中东伊斯兰、杜拜那里还是这样的。这个有没有道理?我们持保留态度,不要去否定。

  他的庶长子,这个庶长子。魏犨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姬妾,这个姬妾她没有儿子。魏犨生病了之后对魏颗说,跟魏颗说要在自己死了之后让她再嫁。他很喜欢姬妾,死了他说就请她再去嫁给别人。不久魏犨病情恶化(病情恶化就是病重了),嘱咐魏颗把这个姬妾为自己殉葬。古人说的,陪葬的。这个陪葬,活人去陪葬,印光祖师在《文钞》讲,这个太不合理了,你自己死就死了,还要找一个活人陪你去死,这个是不人道的。这个魏犨前面讲说他死了,他最喜欢这个姬妾就让她再嫁,这个时候比较理性的,这样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病重,我们一般讲人病重的时候都会颠倒,贪恋之心生起来了,舍不得离开,舍不得他最心爱的姬妾,放不下。原来病还没有这么重的时候,就知道他会死,但是死了之后希望他心爱的姬妾再去嫁别人;但是到他病重,他又改变主意,说要这个姬妾陪他殉葬。他就给魏颗讲。魏犨死后,魏颗还是把美人给嫁出去了。他说父亲临终时已经神志不清,我还是听从他清醒的时候他的嘱咐,以他前面的为主,所以就把她给嫁了。这个魏颗真的为他的父亲做了一桩好事,没有去害死一个人。

  到了公元前五百九十四年七月,秦桓公趁晋国元帅荀林父出兵攻打赤狄建立的潞国之机,征伐晋国,在辅氏(就是在晋地,在现在的陕西省大荔县的东边)与魏颗的军队作战,跟魏颗的军队作战。秦国跟晋国打仗,秦桓公趁著晋国的元帅不在,晋国的元帅荀林父出兵去攻打赤狄这个机会,他这个国家没有大将在,趁这个机会去征伐晋国。就在陕西省大荔县的东边,跟魏颗的军队作战。在战场上一个老人将野草打成结,拦阻秦国力士杜回,杜回一不小心被绊倒在地,被晋军俘虏,秦军也战败。当晚,魏颗梦见这老人,说他就是当年魏犨的爱妾的父亲,特来报恩。秦国这个时候去攻打晋国,可以说晋国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被打败了,晋国就没有了,是得力於这个老人他的帮忙。这个老人是魏犨大夫他那个爱妾的父亲,等於他用草结成像环状(结草就是把它做的像环状一样,可以套在人的脚上的),草套在人的脚上,一拉,人就容易被绊倒。秦国的力士杜回被绊倒,就被抓了。力士被抓,那秦军也战败了,保住了晋国。那天晚上魏颗梦到这个老人,说他就是魏犨爱妾的父亲,特来报恩的,报他这个恩,也保住了晋国。所以成语说「结草衔环」,结草的典故就是从这里出来的。

  总结这个公案,这次战役巩固了晋国在黄河以西,今陕西省东部地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河地区,直到近三百年后,秦国重用商鞅变法,才占领魏国的西河地区。就是保持晋国这个地方,保持了近三百年。这个也是可能如果不是这个老人,魏犨爱妾的父亲来报恩,可能当时晋国也就没有了。所以这个都是鬼神来帮忙的。这个叫魏颗结草,这个公案。下面这个公案:

  答【二竖居晋侯膏肓之际。即向所杀之赵同赵括乎。(俱《左传》)。】

  这个公案记载在『《左传》』。我们来看『二竖为灾』,「竖」是小子,就是小孩的意思,二竖就是两个小孩。以后都是指病魔,疾病缠身。它这个出处是春秋鲁国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於秦,秦伯使医缓为之。」秦伯是秦朝末年的中医学家,秦伯。他派人,派医缓给这个晋景公来医他的病。医缓不知道他姓什么,缓是他的名字,医就是他从事的职业,就是做医生,所以叫他医缓,不知道他姓什么。秦伯他就派医缓来给景公治病。医缓还没有到的时候,景公梦见二竖子(二竖子就是两个小孩子)相互对曰(相互对曰就是互相说话),一说:「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他说我们躲在景公的身体里面,现在这个秦伯派了医缓,这个是良医(很好的医生),他来为景公治病,来治病的时候恐怕会伤到我们,我们怎么躲避他?另外一个小孩子就说(则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前一个说,如果来医治,我们两个人在他的身体里面,他万一治疗就会伤到我们两个人,我们往哪里逃?另外一个孩子就说:有办法,我们就跑到他的膏肓之下,一个居肓之上,一个居膏之下,他就无可奈何,若我何就是拿我们没办法。所以逃至此二地,医者无奈我何,说医生就对我们没办法了。医缓至,疾之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灸之不可,针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景公伯使,详细的记载在《左传.成公十年》。

  我们俗话讲「病入膏肓」,病入膏肓就是药治不好的,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这两个小孩是谁?我们现在讲冤亲债主。我们现在做三时系念,大家都会写冤亲债主这个牌位。我们看到这些公案,我们无量劫来不晓得冤亲债主多少,所以真的有需要写牌位。得冤亲债主走了,你病就好了;冤亲债主如果不走,你怎么治都治不好,这个不是迷信。这两个人(两个小孩)是什么?就是赵同、赵括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就是被景公杀死的,杀死了跑到他身体来干什么?给他生病,就是要他的命,讨命、报复。

  赵氏灭族这个公案,赵括是公元前二百六十年,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二百六十年)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就是现在山西省高平西北方)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秦朝的将军白起)分兵两路,一路假装战败,把赵军引导到秦军所埋伏的周围;一路上切断赵军的后路,再来一个实行反包围,使得赵军的粮道断绝,把他这个粮草断了,困於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赵国的军队四十六天得不到食物),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就是白起把降兵统统挖一个坑把他活埋杀死),这个罪就很重了。《太上感应篇》讲「杀降戮俘」,他投降你就不能去杀他,他投降你再杀,那就不可以。所以这个罪业造很重。这个是赵括。

  赵同是公元前五百八十三年,春秋时晋国大臣,赵氏,父亲赵衰曾随晋文公流亡八国近二十年,兄长赵盾是晋国中将军(最高军政长官)。赵同因弟弟赵婴齐与侄媳赵庄姬通奸,与另一个弟弟赵括一起流放赵婴齐。后赵庄姬等人陷害赵同、赵括,兄弟二人全家被杀。这个晋景公时代发生的事情,赵同、赵括都是冤枉被杀的,所以他们这个怨恨放不下,死了之后就跑到他的身体里面,膏肓之中,所以这个病也就治不好。这是一个公案。我们今天上午这堂课,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此地。下午还有一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安士全书)(五明学佛网:佛教       安士全书)  

 黄夏年教授:二十一世纪佛教研究的断想 

 黄夏年教授: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 

 黄夏年教授:太虚大师的佛教组织观 

 黄夏年教授:浅议佛教中的科学知识 

 黄夏年教授:真禅法师的佛教文化观 

 黄夏年教授: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 

 黄夏年教授:佛教是反科学的吗:佛法本身最有科学精神 

 黄夏年教授:泰国、印度、斯里兰卡20世纪的佛教研究 

 黄夏年教授:新世纪佛教发展刍议 

 黄夏年教授:中国佛教理论思想发展史纲 

 黄夏年教授:达摩与佛教文学和生活方式 

 黄夏年教授:近代中国佛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