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兄弟姐妹道


   日期:2016/2/6 21: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人云:“五伦之外无大道”,五伦八德是做人的纲领,也是一个人道德的基础。《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行德本是每一个人的本份,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立身行道,进一步才能家和、国治、天下太平,从而实现中华的复兴。现今社会之所以出现一些乱相,就是因为人们忽视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缘故,所以弘扬传统道德教育是当务之急,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肩负的光荣使命。

  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灾难了。

  兄弟姐妹道

  1、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天辅星,以义为根。

  2、“义”就是无条件的帮助,不惜一切代价。一人有难,其他人要到位帮助,条件好的应该尽量帮助条件差的。

  3、若同室操戈,同根相煎,会令祖上蒙灰,而且自己势单力薄,孤立无援。若兄弟姐妹间不能相亲相爱,父母一定忧心,孝道仍不能圆满。所以孝敬父母,就得和睦兄弟姐妹。

  4、兄弟姐妹情同手足,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同情、相互帮助、相互补漏。

  5、得到兄弟姐妹的帮助,要懂得知恩、感恩和报恩。

  6、兄长是半个家长,要以身作则,助父立业,协助父母完善一切。要承父母志,继祖先德。

  7、兄长对弟妹要像父母一样有爱心。

  8、当弟妹的应该把自己的兄长当作长辈。兄长做不到位的要为他补上。

  9、不传是非闲话,不怨兄长父母。

  10、活泼节俭、受命不辞,义所当为则尽力而为。

  11、发心学习全家人的德行,把优良家风发扬光大。做得到,一家就兴旺。

  12、成家后,不要攀比财富,要互相竞比家风,一家比一家做得好。

  13、兄弟姐妹之间不要为家产而你争我夺,也不要因为娶新妇后伤兄弟情谊。兄弟之道就是“悌”字,悌道不尽,累及孝道。伤手足天伦之至情,便是逆天,将来定受天罚。

  【兄弟争死】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名孝,字常平,他和弟弟赵礼,很有兄弟情义。有一年闹饥荒,一伙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他的弟弟赵礼给捉去了,准备要吃他。赵孝闻讯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恳求强盗们说:“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肉是不好吃的。而我的身体长得很胖,我情愿代替我的弟弟,请求你们把我弟弟放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的弟弟赵礼坚决不同意,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即使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我哥哥有什么罪呢?”然后兄弟两人相拥而泣。强盗被他们兄弟情谊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为了加勉兄弟两人的义行,就下了诏书,让他们兄弟两人都入朝做了官。 

  【温公敬兄】

  宋朝时的大儒司马光,人称司马温公,字君实。他对父亲母亲非常的孝顺,对兄弟非常的友爱,对皇帝极尽忠心,对朋友非常诚信,所以大家称他是一代贤德宰相。

  他的哥哥司马伯康,名叫旦。兄弟二人情义深厚。司马伯康年纪八十岁了,司马温公就像待父亲一样的服事他,并且像小孩子一样的保护他。每逢吃饭稍为迟了一些,就关心地问哥哥是不是已经饿了;天气稍稍有一些冷了,就摸着他哥哥的背过问衣服是不是太单薄了。

  【不老兄弟情】

  一位老人,在74个春秋27000多个日日夜夜里,陪伴着先天聋哑、双手残疾的弟弟,努力支撑着一片天。他就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龙三村年近80岁的程衍英。

  血浓于水兄弟相依74年

  程衍英老人出生于1937年,在他7岁那年,父母就相继去世了。当时,弟弟程衍江只有3岁,先天聋哑、双手残疾,从那时起,他和3个姐姐一起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重担。17岁时,最小的姐姐也嫁人离家,程衍英就把弟弟带在身边,和妻子司艾华一起照顾。他在外求学,妻子一人在家种着8亩地,还要带孩子,可想而知,这一家子的日子过得多难。每天一早,妻子带上做好的早饭,带着小叔子就下地了,她在烈日下挥汗如雨,让小叔子在她找好的荫凉下乘凉。

  1992年,程衍英退休回家。时间多了,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照顾弟弟,以此弥补上班期间无法好好照顾弟弟的歉疚,也想减轻妻子多年在家操劳的艰辛。

  他说,弟弟不只先天聋哑,智力也像个三四岁的孩子,要哄着来照顾,平时有什么好东西,哪怕是一颗糖、一个苹果都要先给弟弟吃,剩下的才分给自己的子女。现在,弟弟牙口不好,老人要细心地把面条一点点捣碎、捣烂,馒头一点点掰碎、泡软再端到弟弟跟前,看着他一点点吃完才放心。弟弟身体不好,洗澡不能长时间站立,程衍英就找车拉着弟弟去附近的澡堂里洗澡、泡澡。每次都要先给弟弟擦洗完,穿戴整齐,然后再给自己洗,一来一回就得大半天时间,几十年如一日从未不间断。

  “程衍江有福气,没有这么个哥哥精心照顾,他哪能有今天。”村民都这么说。采访当天,吃完午饭的程衍江正坐在床边休息,哥哥在一旁给他整衣服、铺床单,忙忙碌碌,一刻不停。“在我眼里,他一直就是个孩子。”程衍英说。在父亲的熏陶下,子女们从小到大即使只有一颗糖果也要先拿给自己的叔叔吃。2011年,程衍江因脑血栓住院,多亏两个侄子跑在前头,把叔叔抱在怀里,楼上楼下做检查,晚上陪床、白天送饭,都是侄子、侄女们的自觉行动,孩子们的懂事和孝顺让老人很欣慰。

  天有不测发妻卧床不起

  2012年,程衍英的妻子因大脑萎缩失去意识,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从那以后,老人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每天凌晨三点,程衍英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先到隔壁房间查看弟弟有没有尿床,再回来给老伴换尿布、擦洗身体。收拾停当,他赶紧到厨房准备早饭,担心饭凉了,老人多年来养成了习惯:饭做好后先喂弟弟和老伴,然后自己再吃。喂饭时,程衍英要努力把老伴抱到胸前,再一勺一勺的把饭喂到妻子嘴里。因为妻子大脑萎缩,大脑不反应,时而有吞咽的意识,时而没有,饭热了又凉,凉了再热,老人喂一次饭有时能喂到两个小时。

  等老人吃上第一口饭的时候,时针已经指向9点。对一个年轻人都显得有些吃力的活儿,这位80岁的老人做起来更显吃力。更何况,这位本应安享天年的老人也曾脑血栓、脑梗塞住院,一只眼睛因脑血栓影响视力仅有0.4。

  照顾病人甘愿放弃爱好

  在程衍英家里,墙上挂着的二胡格外引人注意。老人自19岁进入西河煤矿上班,在工会自学二胡、手风琴、箫、笛子等乐器,吹拉弹唱、写写画画样样都上手,后来老人从西河煤矿学校音乐教师退休。小女儿程双玲至今还记得父亲带领她和哥哥、姐姐参加镇上组织的家庭音乐会,他们表演的乐器合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们提议老人拉一曲的时候,老人摆摆手,指指床上躺着的老伴。原来,妻子自从病倒之后,一听见吱吱呀呀的二胡声就大哭不止,为了不影响老伴,老人在家里都是轻手轻脚地活动,自己的爱好也就主动放下了。这双弹琴、拉二胡的手再也没有摸过乐器,却一刻不停地洗尿布、端屎把尿,把妻子、弟弟照顾的无微不至。

  为五保户养老送终

  “原来当年你们院子里的那个司爷爷和你们没有亲戚关系?”一次回村,程衍英的女儿被附近村民问起来。他们所说的司爷爷是邻村的五保户司传远,当年因为无房可住,差点流落街头。程衍英和妻子把老人接回家,专门腾出一间房子给老人住,还给他挑水、送炭、换洗被褥,细心伺候了十几年,直到老人去世都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老人其实和程衍英一家没有血缘关系。

  老人做过的好事很多,可他从不主动说起。他是村里有名的“先生”,村里有红白事都会请他去帮忙,邻居冬天收拾烟筒、或者和子女闹了矛盾,也会找他帮忙调解,村里的公共碾棚不知被他打扫了多少次,费心种的芝麻、玉米被别人摘去,他也从不与人吵嘴、争执。这种热心的态度、淡然的境界很少有人能做到。

  四世同堂父慈子孝

  1月4日,小女儿刚刚陪父亲从台湾游玩回来。当初她提出陪父亲出去玩,哥哥姐姐们主动把照顾两位病人的担子接了过来。每到周末,儿子、女婿们也会专门抽出时间让老人放个假,到附近的山上、景点玩一玩。孩子们知道,父亲程衍英是个闲不住的人,现在他天天在家照顾两个病人,特别不容易,就想趁着父亲身体还好,让他出去放松放松。

  中午,老人在厨房里忙着做午饭,8岁的小外甥女杨星辉跟在姥爷身后帮着洗菜、洗碗。来了客人,她帮着端茶、倒水,没有大人招呼她做这做那,这个8岁的小女孩默不作声的就把事情做了。

  “和父亲这辈子相比,我们做儿女的做的太微不足道了!”程双玲说。如今,程衍英一家25口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他是一个普通的哥哥、丈夫、父亲,却尽己所能为子孙后代铸造了一座大爱丰碑,鼓舞着晚辈们踏实走好人生路,写出一个大写的“人”字。

  “现在子女都这么孝顺,我的干劲大着呢,日子还有奔头!”乐观的程衍英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王善人讲道:

  ○王善人说:伦常中人,互爱互敬,各尽其道,全是属于自动的,简单地说:道是尽的,不是要的。父母尽慈,子女尽孝,兄弟姊妹尽悌,全是属于自动的,才叫尽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错啦!自动尽道才是善,若是互相要道就变成恶啦!现今家庭所以不和,就因为要道的人多,尽道的人少,好象讨债的人多,还债的人少一样,哪能不争吵?

  ○做事不可亏人,亏人就是亏天;做事不可欺人,欺人就是欺天;做事不可疑人,疑人就是疑天。你不信天,天就不保佑你。

  ○人和天是通着的,合乎人道就合天道。顺天天就应,逆天就降灾。若以为天道不可靠,是不知天。

  ○道不远人,我天天讲道也就是天天讲人,若不讲人,哪里有道?学道不专,听的次数多了反而觉得没意思,没把做人当做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专看别人的不对,把自己忘了!从小当孙子、当儿子,自己有了儿子当爹,有了孙子当爷爷,一辈子连一个人也没会当,连一条路也没会行,闹个空来白走!人是由这里丢的,世界也是从这里坏的。

  ○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着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现在的人只知求财,不知做德,那是舍本求末,等于开个谎花,没扎下根,哪能结果呢?德是根、财是果。所以要想发财,先要做德,那德就是摇钱树的种子。所以说:“大德者必得其禄”。

  王善人简介:

  王善人名树桐,字凤仪,生于一八六四年,辽宁省朝阳县人,幼时家贫失学,以牧牛做工为生,天性淳厚,颇知孝悌。三十五岁,闻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当时一些有德行的知识分子用“说书” 的形式给老百姓讲解做善事的道理,使未进过学堂的人也能了解善法,以淳民风。)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贤人自我反省,争认不是;愚人不反省,总认为自己有理没有过错),遂痛悔己过,身患十二年的疮痨,一夜之间,霍然痊愈。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贤淑,世风难挽,乃萌厌世之念,绝食五日,突生灵感,认为徒死无益,应先尽孝,然后立志劝世化人。同年十月杨善士,误陷朝阳府狱,善人效法“羊角哀舍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营救。途中夜间忽现光明,宛如白昼,豁然彻悟,明心见性。三十八岁十月,父死守墓三年,洞悉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人,颇著成效,创造了古今罕有之奇迹。之后,全力倡办男女义学,终其一生共创办六百多所男女义学,遍及三分之一个中国。当时均以“王善人”称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兄弟姐妹       伦理)(五明学佛网:兄弟姐妹       伦理)  

 陈兵教授:佛教的情爱观及婚姻伦理 

 其它:我国南传上座部佛教伦理的作用与影响(赵玲) 

 李志夫教授:三皈依与现代社会伦理 

 李志夫教授:从佛教之伦理精神对中国当代社会之反省 

 徐文明教授: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徐文明教授: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徐文明 

 方立天教授:中国佛教与伦理建设 

 方立天教授:佛教伦理中国化的方式与特色 

 方立天教授:佛教伦理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三个向度 

 洪修平教授: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 

 杨曾文教授:大乘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 

 杨曾文教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佛教的伦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