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要了知自己的根器,来修行


   日期:2016/2/24 21: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刚入门,一般不建议看太多开示。许多开示,都是祖师大德针对不同根基,讲不同的话。根器不同,开示的也不同。如果是下根器的人,把上根器的话拿来用,那就会害了自己。

  有个公案:问:什么是修行?答:饥来吃饭,困来则眠。这是开悟者的境界。如果没有开悟,也说这个话。那问一句:猪也是一样饥来吃饭,困来则眠。那你说,和猪有什么区别?所以说,到什么境界,我们只能讲什么话,这叫老实。

  再比如,德山禅师晚年时开悟后,就说“老僧一打坐,能消万担粮。”这是开悟后的话。那没有开悟前,他讲什么呢?他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身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没有开悟前,他的行持都是谦卑,小心翼翼的。不敢开口说大话。这是祖师大德的行持。

  如果学佛后,就会偷懒。偷懒时,就说自己不执著。这就是自作聪明,小聪明。没有达到不执著境界,却说不执著,这也是小聪明。古人说,知见要高,要深远,但是行持要谦卑,谨慎。修行中,有两个境界,一个是有学,一个是无学。还没有到达无学阶段,就要好好践行有学。那就是在事相上的行持。

  实际上,真正开悟的人,会越注重行持,越谦卑。会在拜佛、诵经、打坐,还有培养福报等事相上的修持功夫。有的人说,我不执着拜佛,诵经,不执著培养人天福报。其实啊,这有些自欺欺人了。圣人才会不执著,凡夫还是执着一下吧。否则所有的不执著,都是偷懒的理由。

  看过百年虚云的电视剧都知道,虚云当年在山洞闭关六年。这六年都在做什么呢?看了虚云年谱后才知道,他在山洞礼拜万佛忏,每天拜忏。虚云在没有开悟前,也是到处参学,打坐。甚至从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台山,花费三年时间。可以说经历了许多苦难。所以不能给自己偷懒的借口,说不执著。

  刚学佛时,就要执着一些。拜佛,拜经,培养福报等事相上要努力去做。不执著是圣人的境界,我做不到,我福智才不够,我还是得把自己修的福智庄严一些。这也是我的执着。大家都不执著了,佛法也就灭了,佛法能保存,都是祖师大德用生命去保护下来的,这也是一种执着。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自己根器       谨慎)(五明学佛网:自己根器       谨慎)  

 蔡礼旭老师:治家要有谨慎度 

 力戒邪YIN者需要谨慎的7个地方 

 嘎玛仁波切:谨慎!疑心病,真会让人造作下地狱的罪业 

 达真堪布:此等终身大事,必须谨慎选择 

 嘎玛仁波切:想要坦然随缘,必须谨慎因果 

 简单有效,快速改变命运之道:谨慎口业!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起心动念要谨慎,不应该有的念头立刻要放 

 学佛修行的路上,出现10种情况要谨慎了​,看 

 净土法门法师:拓开心量,谨慎念头 

 宣化上人:讲经说法要谨慎 

 静波法师: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宣化上人:作家写书千万谨慎 错了因果流毒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