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妻子道:怎样做个好妻子


   日期:2016/2/27 20: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人云:“五伦之外无大道”,五伦八德是做人的纲领,也是一个人道德的基础。《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行德本是每一个人的本份,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立身行道,进一步才能家和、国治、天下太平,从而实现中华的复兴。现今社会之所以出现一些乱相,就是因为人们忽视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缘故,所以弘扬传统道德教育是当务之急,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肩负的光荣使命。

  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灾难了。

  妻子道

  1、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

  2、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3、如水一般随圆就方,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处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认不是,是为女人的本分。

  4、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5、不要刚暴,不要急躁,不要罗嗦多嘴,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应助夫不累夫。

  6、为人妻,自要先从“三从”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三从”是指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怎样才是“身从情理”?应做的事,亲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儿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难。做后也不生气、不埋怨、不后悔。“心从道理”:指除去争贪搅扰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报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导儿女?心存全家的好处,所行之事,自然处处合道。“性从天理”:以不动秉性为主,还要化除禀性,圆满天性,方能厚德载物。

  7、女人有三妇:悍妇、弱妇、媳妇。

  8、女人刚暴,管着男人,精神上欺压男人,说话像打雷一样,非常强悍,一手遮天,叫悍妇。这种家庭阴盛阳衰,丈夫会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来的小孩也不中用。

  9、女人什么事也不做,全部依赖丈夫、依赖父母,叫弱妇。

  10、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11、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

  12、媳妇当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乐,意为根,托满家,和颜悦色。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儿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无内顾之忧,能报效社会,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会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业。才能家道长久,福禄长享。

  13、一个家庭是否安乐,是否安静,是否兴旺发达,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个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贵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满。  

  【皇英妇道】

  先圣尧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名叫娥皇,次女名叫女英。当时尧帝因为朝里的四岳官举荐虞舜,就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他,来看看他的品行究竟怎么样。舜的父亲和母亲,都不是善良的人,舜的弟弟名字叫象,更是傲慢得很。他们姊妹两个人,服侍舜,虽然在田野里,也是很尽妇道的。

  舜的父亲瞽瞍和象,想谋杀舜,叫舜去修米仓,穿深井,要趁势杀害他。舜就去告知她们俩姊妹,她们虽然晓得瞽瞍和象的阴谋,可是仍旧叫舜去做。

  等到尧帝把帝位子禅让给舜,娥皇做了皇后,女英做了次妃,非常尊贵,可是她们服侍瞽瞍,仍旧同从前一样的恭敬。

  【贞孝贤妇】

  元朝俞新之妻,绍兴人,闻氏之女。非常孝敬公婆,可是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家境清寒,只遗下一个孤儿。她的父母认为俞家贫困,而她又还年轻,就劝女儿其改嫁。俞妻流泪坚拒说: “忠臣不扶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况且婆婆年老,子又幼小,岂能失去依靠,故宁死亦不改嫁。”当即断发表明意志,她的父母只好顺从他的心意,不再提改嫁的事。她的婆婆年老体弱又失 明了,她更加勤谨奉侍,为让婆婆眼疾得愈,她常嗽口舔婆婆双目,可能是孝心所感,她婆婆的眼睛竟然不药而愈。后来,她婆婆过世,因为家贫不能厚葬,她忍着悲恸与儿子肩扛着去埋葬,悲伤痛哭,令人心酸婉伤,也被她的孝行所感动。

  【草原孝星】

  在蒙语里,“乌兰”是红色、“其其格”是花的意思,红色的花儿是内蒙古草原最常见的花朵。就像她的名字一样,今年41岁的乌兰其其格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巴音温都嘎查一位普普通通的蒙古族妇女。然而,平凡之中孕育着大爱的力量,乌兰其其格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服侍4个“婆婆”和1个公公!没有半句唠叨,没有丝毫怨言,她为这个家庭营造了无尽的幸福和温馨。

  “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我觉得特别踏实,很幸福,很快乐!”她说。

  人们总说婆媳关系是最难相处的,可是在这个家里,我们发现婆媳就像母女一样融洽。乌兰其其格的婆婆欣慰地说:“我们能找到这样的儿媳妇可真是有福气啊!”

  90多岁的姥姥莲花(乌兰其其格婆婆的母亲)不停地夸奖外孙媳妇,说她人善良心又细,照顾老人无微不至。姥姥还特意对我们说,其其格做饭前都要征求老人们的意见,问问她们想吃什么。

  乌兰其其格的公公阿腾毕力格小时候因家境贫寒被送人抚养。公公的生父、养父去世后,80多岁的生母、养母无人照料,乌兰其其格主动提出要把两位奶奶接回家赡养。后来,婆婆的母亲也年事已高,乌兰其其格又将她也接过来一起住。

  为了照顾好5位老人的饮食起居,勤劳朴实的乌兰其其格每天凌晨4点多就要起床准备早点,照顾老人吃完早点便抓紧时间下地干活,中午回家做饭。吃完午饭,她来不及休息就得忙着喂羊喂牛。晚上,左邻右舍的灯都熄了,她还在灯下为老人和孩子洗衣、缝补。为了让老人们生活得舒心、健康,乌兰其其格坚持每星期为老人们清理个人卫生,逐个为他们洗头发、剪指甲、换洗衣服。每当此时,老人们个个脸上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

  乌兰其其格孝敬老人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影响着她的孩子们。在呼和浩特市上大学的女儿每逢节假日回家,都会用勤工俭学攒下的钱给家人买些礼物。正在读高中的儿子也常常帮母亲做家务。儿子斯庆德力格说:“妈妈那么辛苦,却从不说累,我只能帮她扫扫地、做做饭,尽量让她多休息。”

  乌兰其其格动情地说:“老人们对我特别好,可是有3个老人已经去世了,我真想再多伺候他们一段时间。” “现在还有我的婆婆和外婆,我要好好照顾她们,尽量让她们更快乐、更长寿。”

  王善人讲道:

  ○王善人说:伦常中人,互爱互敬,各尽其道,全是属于自动的,简单地说:道是尽的,不是要的。父母尽慈,子女尽孝,兄弟姊妹尽悌,全是属于自动的,才叫尽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错啦!自动尽道才是善,若是互相要道就变成恶啦!现今家庭所以不和,就因为要道的人多,尽道的人少,好象讨债的人多,还债的人少一样,哪能不争吵?

  ○做事不可亏人,亏人就是亏天;做事不可欺人,欺人就是欺天;做事不可疑人,疑人就是疑天。你不信天,天就不保佑你。

  ○人和天是通着的,合乎人道就合天道。顺天天就应,逆天就降灾。若以为天道不可靠,是不知天。

  ○道不远人,我天天讲道也就是天天讲人,若不讲人,哪里有道?学道不专,听的次数多了反而觉得没意思,没把做人当做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专看别人的不对,把自己忘了!从小当孙子、当儿子,自己有了儿子当爹,有了孙子当爷爷,一辈子连一个人也没会当,连一条路也没会行,闹个空来白走!人是由这里丢的,世界也是从这里坏的。

  ○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着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现在的人只知求财,不知做德,那是舍本求末,等于开个谎花,没扎下根,哪能结果呢?德是根、财是果。所以要想发财,先要做德,那德就是摇钱树的种子。所以说:“大德者必得其禄”。

  王善人简介:

  王善人名树桐,字凤仪,生于一八六四年,辽宁省朝阳县人,幼时家贫失学,以牧牛做工为生,天性淳厚,颇知孝悌。三十五岁,闻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当时一些有德行的知识分子用“说书”的形式给老百姓讲解做善事的道理,使未进过学堂的人也能了解善法,以淳民风。)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贤人自我反省,争认不是;愚人不反省,总认为自己有理没有过错),遂痛悔己过,身患十二年的疮痨,一夜之间,霍然痊愈。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贤淑,世风难挽,乃萌厌世之念,绝食五日,突生灵感,认为徒死无益,应先尽孝,然后立志劝世化人。同年十月杨善士,误陷朝阳府狱,善人效法“羊角哀舍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营救。途中夜间忽现光明,宛如白昼,豁然彻悟,明心见性。三十八岁十月,父死守墓三年,洞悉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人,颇著成效,创造了古今罕有之奇迹。之后,全力倡办男女义学,终其一生共创办六百多所男女义学,遍及三分之一个中国。当时均以“王善人”称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妻子       伦理)(五明学佛网:妻子       伦理)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狱 

 陈兵教授:佛教的情爱观及婚姻伦理 

 其它:我国南传上座部佛教伦理的作用与影响(赵玲) 

 李志夫教授:三皈依与现代社会伦理 

 李志夫教授:从佛教之伦理精神对中国当代社会之反省 

 徐文明教授: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徐文明教授: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徐文明 

 方立天教授:中国佛教与伦理建设 

 方立天教授:佛教伦理中国化的方式与特色 

 方立天教授:佛教伦理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三个向度 

 洪修平教授: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 

 杨曾文教授:大乘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