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深信弥陀本愿而念佛者十声一声决定往生


   日期:2016/3/27 8: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三十六段文仍然是,然上人所开示的法语。这段法语是出自《净土宗略钞》这篇文。《净土宗略钞》法然上人写的非常好,将阿弥陀佛的教法,简略做一个介绍。读法然上人所写的这篇《净土宗略钞》,可以很快就明了净土宗的大要与宗旨。

  这段文是《净土宗略钞》这篇文其中的一段,是在说《观经》三心的第二深心。《观经》的三心,前面我们探讨过不少。《观经》三心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其中深心是最重要的,因为是三心的归结。深心就是深信之心,也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行者,一定要对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建立深信之心。不管是善导大师的开示或是法然上人的开示,若说到《观经》的三心,无不把重点放在深心,因为深心建立,对阿弥陀佛的本愿,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决定会一生老实奉行,认真念佛,不会退失道心。

  「法然上人《净土宗略钞》:

  二者深心,亦即善导和尚解释言:“深心者,深信之心也。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是具足烦恼之罪恶生死凡夫也,善根薄少,旷劫以来,常流转三界,无出离之缘。二者深信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摄取众生,亦即称念名号,下至十声,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又深心者,决定建立自心,顺佛之教而修行,永除疑心,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

  此释之意者:最初信自身之相状,然后信弥陀之誓愿也;为后之信心故,先举初之信也。其故者,愿往生之大众,虽称念弥陀本愿之名号,而自身不免亦起贪欲瞋恚之烦恼,亦造十恶破戒之罪业,故生恐惧之心,而妄轻自身,反疑弥陀本愿。善导和尚曾确见此疑,而举出二种信心之相状,以解释如我等亦起烦恼、亦造罪业之凡夫,深信弥陀本愿而念佛者,乃至十声一声,决定往生之旨。」

  这段文可以分为两小段,第一小段就是法然上人将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说的深信,七信举出其中三信,而且是取意之文,并非是照《观经四帖疏》的疏文原文摘录。第二小段是法然上人对这三信做一个大意的解释。这段文因为很白话,所以诸位菩萨若是识字,一看便能明白,明白还要做到才有用。如果只是明白而没有做到,也不能受用。特别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说的机法两种深信,这是修学净土法门的中心,不论自力念佛或他力念佛,不论是信心念佛或疑心念佛,修学净土法门,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行者,应该都要将善导大师开示的机法两种深信做好。

  机法两种深信是净土教法的中心。犹如一个人的心脏对一个人而言是最重要的,心脏如果停止不跳,这个人就会没命。犹如一棵树的树根对一棵树来说最重要,树根如果烂坏了,这棵树一定会枯干而死。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行者,要建立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深信,所以《观经》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是无论往生极乐世界的报土或化土的行者,都一定要做到,也就是无论往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的任何一品一生,都是一定要做到机法两种深信,要做到《观经》三心。所以《观经》三心,虽然在《观经》上品上生的经文提起,但是是贯通九品,不是说上品上生的行者必须做到《观经》三心,其它上品中生一直到下品下生的行者,就不必做到《观经》三心,不是这个意思。总之,要往生极乐世界,无论是报土的往生或是化土的往生,无论九品的任何一品往生,都是要具足三心。所以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要问问自己有具足三心吗?如果有,当然就一定往生,如果没有,当然就不一定往生。

  这段文在说深心,一开始法然上人引用善导大师开示的法语。法然上人说:

  “善导和尚解释言:深心者,深信之心也。”确实《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就是这样说,将“深心”两个字,用四个字解释,“深信之心”。深信之心,相对之言就是浅信之心。所以诸位菩萨!你我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要往生极乐世界,在现在平生的念佛,对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建立深信还是建立浅信比较好?当然是深信,因为建立浅信,有时候会遇到障碍而因疑生障、因障退道。有人念佛三五年之后就不要念佛了,有人一心求生极乐世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要求生极乐世界。虽然退道的原因很多,但总归就是对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信心不足。如果一个人每天提着念珠,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对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救度自己往生极乐世界信心是百分之一百,对往生极乐世界的机率也是百分之一百,那请问这样的念佛人,会因为金钱、财宝、感情、名利、是非、五欲的考验,失去念佛心吗?绝对不会!不会因为任何的打击挫折考验,而放弃求生极乐世界,绝对不会!所以我们凡夫对阿弥陀佛名号的救度所建立的信心,若到了决定深信的地步,我相信你这一生念阿弥陀佛的圣号,绝对不会改修其它的法门,修学佛法当然就不会朝三暮四,不会改弦易辙,不会杂行杂修,因为你对阿弥陀佛名号要救你往生极乐世界,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

  所以,《观经》三心的第二深心,既然是在说深信之心,那我们当然就一定要好好听闻阿弥陀佛本愿妙法,让自己的内心建立深信之心。下面说深信之心有两种,在《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在解释《观经》三心的第二深心,先说七信再说四难,七信就是说七种信来建立对阿弥陀佛本愿名号的决定信心;四难就是四重破难,举出四个问答来破疑生信,建立对阿弥陀佛本愿名号的决定信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对《观经》三心第二深心疏文的解释也是最多的,只要好好将《观经四帖疏》三心解释的疏文做一番比对,你就会发觉,善导大师在解释深心,说七信疏文的分量就不少,再说四难疏文的分量也不少。在这里法然上人所写的这篇《净土宗略钞》,才引用七信其中的三信。

  七信最重要就是,第一决定深信机,第二决定深信法。机法两种深信原文,善导大师说: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这是决定深信机,决定深信法善导大师就说:

  二者决定深信法,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在这里,法然上人并没有引用《观经四帖疏》的原文,是取意之文。古德无论是善导大师,或是法然上人,或是昙鸾大师,或是道绰禅师,乃至距离我们最近的印光大师,这些了不起的祖师大德,在引经据论通常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在引文通常会取意,并不是照佛经或祖论的原文摘录。那么对现代人来说,信愿的主张,我们如果要引经据论,一定要根据原文,譬如我要说哪一部经的哪一段经文,我一定会一字不差原文摘录,不敢更动经文任何一字,不敢修改经文的任何一字,为什么?因为现代人的烦恼疑心很重,如果用取意之文,现代人会认为,这是你某某人自己写的,你某某人自己说的,不是佛经释迦牟佛所说的。但是古人因为烦恼疑心比较轻,所以只要是祖师大德所引经据论的取意之文,古人很容易相信。现代人别说对祖师的批评,连佛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也不肯相信。所以,引经据论采取原文,就是为了要让末法时代烦恼疑心很重的凡夫众生取信。

  我们来看法然上人在《净土宗略钞》,说出善导大师所说,机法两种深信:

  “有两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是具足烦恼之罪恶生死凡夫也,善根薄少,旷劫以来,常流转三界,无出离之缘。”如果详详细细反观自省,我相信你我无论是出家人或在家人,我们一定会认识自己,决定深信自身是罪恶生死的凡夫。这对修学圣道门的行者来说很难相信。圣道门的行者修学的心态,与净土门行者修学的心态,会有所不同。圣道门的行者,大多数的心态就是,我每天在诵经、念佛、朝山、拜忏、守戒、持咒、修诸功德,我是一个很有善根的人,怎么会是罪恶生死凡夫?其实从诸多的经典之中,我们不难发觉,我们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确实是罪恶的生死凡夫。其它圣道门的经典别说,就以净土门的经典,净土三部经之一的《观经》。《观经》的经文,诸位菩萨如果你读的非常的熟,你就能了解,《观经》的当机者,不只是阿难与韦提希夫人。在《观经》的经文,世尊在告阿难以及韦提希夫人,有很多段经文是这样说:“佛告韦提希以及未来世,一切被烦恼贼所害的众生。”在佛祖当年住世的时代,说“未来世一切被烦恼贼所害的众生”,是在说什么人?就是在说我们。

  想一想,我们不就是每天被烦恼贼所害,害到凄惨落魄吗?就以今天来说就好,诸位菩萨!今天从你起床到现在,你念南无阿弥陀佛比较多,还是起贪瞋痴的妄念比较多?你我都一样,我们起贪瞋痴的妄念比念佛的正念还要多的非常多。如果说要借着这一句名号的正念把妄念伏住,伏到至少到功夫成片的程度,才能往生极乐世界,那你我要往生的希望大概就会落空,为什么?因为我们再怎样的用功念佛,一天能念佛十小时或者说一天能念佛十万声,就是相当精进的念佛人了,可是,你知道你一日一夜一念来一念去的妄念有多少吗?在《惟无三昧经》,世尊告诉我们,凡夫众生之所以生死轮回,就是因为一日一夜之间一念来一念去妄念纷飞,有八亿四千万妄念。八亿四千万的妄念,那你一天佛号能念个十万声算是相当的精进了,可是你佛号念个十万声,妄念念了八亿四千万个妄念,这样佛号念的比较多,还是妄念念的比较多?妄念念的比较多。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名号无碍绝对的救度,你我有什么资格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从这里来思惟佛号能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愿力,你才知道,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恩德,真的比山高比海深,比父母对我们的生育、养育、教育的恩德,还要大到百千万亿倍,你还能不念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吗?你还有余力可以去学其它的法门吗?

  如果你的内心对于这一句佛号称念老实不下来,我告诉你,而且我是很真诚的告诉你,你可能是拿自己的法身慧命开玩笑,你对自己的生死的解脱不是很在乎。如果你非常在乎生死的解脱,我告诉你,你的心念一定会将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当做钻石,你会把它好好的收藏,把它保护的非常好,用珠宝箱一层又一层,锁是一个锁又一个锁,将这粒价值连城的钻石保藏的很好,因为很怕被小偷偷去。你把这一句佛号当做是钻石,如果你没有念,心里好像就觉得,我没有念佛,这一句佛号让小偷偷去——我没得念佛,我会继续生死轮回沉沦六道,我怎么可以不念佛?赶快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你对阿弥陀佛名号的信心,一定跟一般人不同。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决定深信,有深信就是到了决定的地步,没有深信只做到浅信,那就是没有到了决定的地步,而且这个决定来自佛的愿力,使我们内心建立决定的深信。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在发愿,非是凡夫因位在发愿,是果地佛陀乘愿再来,以真如心发愿,称性发愿,就是从真如本性对十方每一位众生悲愍的发愿,和我们凡夫在发愿——呼口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完全是不一样的。我们凡夫发愿,说完马上就忘记了,也不肯做,所发的愿是虚愿是空愿。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是古佛,以真如心发愿,所发的愿,因为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称性发愿,修行是从真如本性流露,身口意三业,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所以名号的功德是真如、是真实、是佛的生命,所以佛在发愿,因为从真如流露出来,值得我们众生百分之一百的信受仰赖。所以我们的信心建立在哪里?建立在阿弥陀佛的愿力上,不是建立在我们信阿弥陀佛本愿的自心上,不是!是信阿弥陀佛发愿要救我的愿力是真实不虚的,不是信自己相信阿弥陀佛的自心,所以是信他不是信自。

  如果教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到工夫成片才会往生,或者是说教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才会往生,这样的教法,说实在也不能算是错,但是背离阿弥陀佛的本愿,为什么?阿弥陀佛的本愿,四十八没有一条愿做这样的要求。教我们好好用功念佛,能够念到工夫成片,能够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是很好的,但是念佛没有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吗?念佛没有念到工夫成片就不能往生吗?如果以这样的高标准,那往生的人少,不往生的人多,与阿弥陀佛的本愿是不相应的,是违背的。

  我们再来看《净土圣贤录》,或者看《善女人往生传》,或者看《佛祖统纪》,或者看《三宝感应要略录》,或者看《往生集》,或者看《念佛感应见闻录》,或者看一些,古今所有记载往生的传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念佛三天五天的人就往生的。一个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众生念佛往生,请问一只八哥,牠根本连佛号的意义都不懂,牠为什么能往生?难道是这只八哥念佛念到工夫成片吗?八哥念佛能念到工夫成片,你相信吗?八哥的念佛工夫会比你好吗?八哥再怎么会念佛,牠念佛的工夫都不会比你好。你念佛的工夫会输一只八哥吗?应该不会吧。

  所以,“决定深信自身是一个罪恶生死的凡夫,善根薄少”。如果看看自己的起心动念,再看看经典所记载的,确实我们就是这样的凡夫。在《天地八阳神咒经》说, “凡夫能守戒清净者少,破戒犯斋者多”,末法众生确实是这样子。《地藏经》讲,“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我们就是这样的凡夫众生。所以我们这样的凡夫众生,确实就是善根薄少,现在是生死的凡夫。现在是过去的延伸,现在是凡夫,那过去是圣人吗?我们如果是凡夫,当然过去一定是凡夫,如果你是圣人倒驾慈航而来的,那当然就另当别论了。如果现在是凡夫,没有好好的修行,将来能出离生死吗?

  “旷劫以来常流转三界”这是说过去,“无出离之缘”是说未来。如果以现在来看未来,也就是以今天来看明天,你今天不愿意念佛,不想求生极乐世界,不愿意依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摄受,那今天是生死的凡夫,明天当然也是生死的凡夫,所以“无出离之缘”。

  相信自己是这样下劣的凡夫,目的就是要深信法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绝对的救度,所以深信机的目的在深信法。深信法当然建立在深信机,如果你自己也觉得很行,我能诵经诵到大开圆解,那你不一定会仗佛力;如果你持咒能持到三密相应,你也不一定会仗佛力;如果你守戒能守到三业清净,你也不一定会仗佛力;如果你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证悟禅定念佛三昧的一心不乱,你也不一定要仗佛力,但是现代的人,你我谁能够念佛念到证悟念佛三昧,善导大师行、法然上人行、怀感大师行、慧远大师行、刘遗民行,我们行吗?我们能够诵经诵到大开圆解吗?谁能做得到?我们持咒能持到三密相应吗?谁做得到?能做得到的人实在了不起,我们要景仰他而且要赞叹他。问题是我们都不行,既然自力不行又不仰仗他力,那这样就会再继续六道轮回。

  我们眼睛会近视会远视会老花,所以看远看近,看的月朦胧鸟朦胧,朦胧一片我们才会配眼镜,是自己的眼睛已经视力不行了,才需要眼镜来辅助。如果我们能够像小鸟翱翔在虚空,我们到香港去还需要搭飞机吗?如果我们能够在海里潜水,一潜就潜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我们就不必搭潜水艇了;如果我们在马路上奔跑,可以像车子一样,跑个时速一百公里,而且怎么跑都不会累,像车子一样,你还需要开车吗?我们就是自力没有能力,才得要依靠他力,对不对?当然是这样。

  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要让我们这种没有能力断惑证真的凡夫依靠。飞机就是要让不会飞的人坐嘛,我们每一个人就像超人一样,还需要搭飞机吗?当然就不用搭飞机了,所以自力不行当然就依靠他力。譬如说我们在做事情,要提一个很重的东西,我们自己的力量提不起,我们会请别人来帮忙,对不对?自力没有办法的时候,就会靠他力来协助,这么简单的道理还需要说吗?

  可是,日常生活的为人处事、食衣住行,仰仗他力,我们很容易接受,奇怪!要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说到仰仗他力,不愿意相信。印光大师在《文钞》说,这样的人是 “丧心病狂”。印光大师这一句话讲的严重了,但是因为祖师所说的,我照说,你如果不相信,你看《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真的这样讲。印光大师讲:“丧心病狂一至于此。”这就是我们凡夫修学佛法有时候产生的迷惘,自己也不知道。

  既然现在是“具足烦恼的罪恶生死凡夫,善根薄少,旷劫以来,流转在三界,无出离之缘”,当然深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妙法救度。“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取众生”,就是救度众生。说起来我们念佛人,包括圣道的行者,在寺院道场共修,几乎也都是以念佛为主。念佛一刚开始,尤其是在道场共修,一定会先唱赞佛偈。赞佛偈到最后两句:“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奇怪!每天在唱“四十八愿度众生”,什么是“四十八愿”,不知道!每天做早晚功课,把四十八愿念一念读一读。“四十八愿度众生”,哪一愿能度得了我这样的众生?这是你应该要去思惟的基本问题。四十八愿是要度我这个众生,法藏菩萨是发哪一愿能度得了我这种众生?你当然要去想的。如果四十八愿哪一愿能度得了自己这样的众生都不知道,那你念佛就迷迷糊糊,你对阿弥陀佛的信仰,人家说你迷信讲的一点都没错。

  四十八愿度众生,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决定要度尽一切众生。那第十八愿决定要度尽一切众生的誓言,就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两句话。那么第十八愿法藏菩萨要求我们十方众生,要如何修行让他救度,对我们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而言,就非常的重要,不可以不知道,不可以一知半解,一定要详详细细彻底明白!如果你要移民到纽西兰,你对纽西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治安什么都不知道,你会有绝对百分之一百的决心移民纽西兰吗?当然不可能。你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了解了多少?如果不多,那你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就很难有百分之一百的决心。四十八愿度众生,四十八愿彻底明白了,你能被四十八愿度成,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你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怎么会不老实称念?你对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怎么会没有信心?怎么会听到人家讲一句考验你的话你就不念佛了?“念这句佛号,要往生极乐世界,哪有那么简单?我不但念佛还诵经、还持咒、还朝山、还拜忏、还守戒、还修不倒单、还修日中一食,一天拜佛三百拜,每天忏悔,我都不敢说要往生极乐世界了,你念一句佛号就要往生极乐世界,食无三把蕹菜,就想要上西天。”听到这样的话你就倒了。

  所以,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有没有建立到决定深信的地步?有!那机法两种深信都做到了,那你就会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定得往生。

  “四十八愿摄取众生,亦即称念名号,下至十声,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法的决定深信是说,“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在这里法然上人把它改成“称念名号,下至十声,乘彼愿力,定得往生”,那法然上人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称念名号下至十声”就是没有怀疑的称念,没有顾虑的称念,对称念乃至十声的阿弥陀佛圣号不怀疑、不顾虑,内心没有疑惑、没有担心,没有顾虑,内心赤裸裸的与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相契相应,阿弥陀佛的名号,作用在你的内在心坎里,犹如阿弥陀佛,跟你水乳交融一样,所以当然“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心里没有一念对阿弥陀佛本愿名号的怀疑。

  “又深心者,决定建立自心,顺佛之教而修行,永除疑心,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这是善导大师所讲的七信其中的一信。“决定建立自心”,有深信的人才会有决定。“顺佛之教”就是顺释迦牟尼佛在净土三部经的教法而修行,这个就是修相应教。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行者,根据净土三部经修学,就是修相应教。

  “永除疑心”,讲的非常好。永除疑心就是,不是暂除疑心,永远把疑心除掉。如果你今天念佛,对阿弥陀佛名号有信心,明天就没有信心了,那请问你这样的信心是不是深信?不是!是浅信。今天深信了,明天当然也深信,后天也深信,明年也深信,每一天每一年都深信,到临终都深信,从平生到临终没有怀疑,这样叫永信,永远消除疑心,不为圣道门正见的行人所退失倾动,也不为圣道门不正见的行人所退失倾动。“退失”就是退道失去信心。你对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会不会退失信心?如果你今天有信心,明天就没有信心了,那表示你今天的信心不是深信;如果你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就不信仰阿弥陀佛了,明天改信仰上帝,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念哈里路亚,这样就是退失了,退失对阿弥陀佛本愿名号的信心。你这一生从今天开始,到将来临终,你我都不知道还有多少的生命,但是你会不会对念佛退失信心?“倾动”就是动摇往生信心,你对往生极乐世界,今天信心是百分之一百,明天是百分之九十九,后天是百分之九十八,那你的信心就是在动摇了,你对阿弥陀佛救度你往生极乐世界了办生,死会动摇信心吗?你认为阿弥陀佛救度你去极乐世界的能力强不强?你如果怀疑,下面善导大师的开示:

  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所说的这首偈颂法语,都跟你说的非常明白了,阿弥陀佛的本愿很强,强到你念佛的工夫很弱,阿弥陀佛也有本事把你救到极乐世界,这样你还需要怀疑吗?这样你还需要顾虑吗?不需要!

  “此释之意者:最初信自身之相状,然后信弥陀之誓愿也;”信机目的就是为了要信法,所以法然上人才会这样说。“为后之信心故,先举初之信也。”为了要建立对后面法的深信,所以先举出对机的深信。

  “其故者,愿往生之大众,虽称念弥陀本愿之名号,而自身不免亦起贪欲瞋恚之烦恼,亦造十恶破戒之罪业,故生恐惧之心,而妄轻自身,反疑弥陀本愿。”太多人犯了这个缺失。我们没有学阿弥陀佛的本愿,没有吸取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我们也是如此。我念佛会打妄想,怎么可能会往生?认为自己念佛的工夫不好,认为自己的妄念纷飞,认为自己的业障很深,所以对往生这件事,内心充满恐惧,我打妄想怎么可能会往生极乐世界?我业障那么重,哪有那么简单,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妄自菲薄,轻视自己,反而怀疑阿弥陀佛的愿力救度。当你认为自己业障很深,念佛不能往生,那岂不是你的潜意识里面就说:“阿弥陀佛!您救度我的能力不大,因为我的业障很重,您根本救不了我。”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如果阿弥陀佛救度你的愿力很强,强到你业障无论怎样深,你的烦恼无论怎样重,念佛都能够救度你到极乐世界,那你的烦恼很重业障很深,你要担心吗?不必!就是这样。

  “善导和尚曾确见此疑,而举出二种信心之相状,以解释如我等亦起烦恼、亦造罪业之凡夫,深信弥陀本愿而念佛者,乃至十声一声,决定往生之旨。”善导大师就是看见当时有人念佛有这种疑心,所以说出机法两种深信,当然就是要纠正当时念佛人的弊端。你不念佛我就叫你好好念佛,这是劝行;你念佛了,但信心不足,我就讲信,这就是劝信。劝信劝行,讲信讲行,都是观机逗教,契机而说,就是如此。

  所以这段文,法然上人在《净土宗略钞》说的很好,大家早晚可以多看几遍,问问自己有没有对阿弥陀佛生起机法两种深信?有!我想你的念佛是安心、快乐、自在的心境。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选自《决定往生语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深信)(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深信)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张秉全居士: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深信不疑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十、恶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九、悲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八、念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七、弃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六、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五、病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