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下人不深,不得其真


   日期:2016/4/17 9: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谚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夫世间大而经术文章,小而一才一艺,若欲妙义入神,传薪得髓,艺超侪伍,名传古今,而不专心致志,竭诚尽敬,其可得乎?故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其将通之。」非鬼神之与通,乃精诚之极也。

  汉魏昭,见郭林宗。以为经师易遇,人师难逢。因受业,供给洒扫。林宗尝有疾,命昭作粥。粥成进之,林宗大呵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事,使不可食。」昭更为粥复进,又呵之者三,昭容色不变。林宗曰:吾始见子之面,今而后知子之心矣。

  宋杨时,游酢,师事伊川。一日请益时久,伊川忽瞑目假寐,二子侍立不敢去。良久,伊川忽觉曰:贤辈尚在此乎,归休矣。乃退,门外雪深尺余矣。

  张九成,十四岁游郡庠,终日闭户,无事不越其限。比舍生隙穴视之,见其敛膝危坐,对诗书若对神明,乃相惊服而师尊之。

  此四子者,所学乃世间「明德新民,修齐治平」之法。其尊师重道,尚如此之诚。故得学成德立,致生前没后,令人景仰之不已。至于弈秋之诲弈也,唯专心致志者胜。痀偻之承蜩也,以用志不分而得。由是观之,学无大小,皆当以诚敬为主。(摘自《印光法师文钞》•竭诚方获实益论)  

  白话浅译:

  有句谚语说:“下人不深,不得其真(对人低下谦恭的程度不够真切,则不能得到其真实利益)。”这句话虽然短小,却是寓意广大。人世间,大到经学数术文字章论,小到一种才能、一门技艺,如果想要领悟妙义精神,承传薪火、获得精髓,技艺超越侪伍,名声传扬古今,却不专心致志、竭尽真诚、尽其恭敬,又怎么可能做到呢?所以管子说:“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其将通之。(思虑再思虑,反复地思虑,就算自己思虑不出结果,鬼神都会帮助这个人通达。)”其实,并不是鬼神令人通达,而是因为至诚恭敬到了极点这个原因啊。

  汉朝的魏昭,拜见郭林宗。他认为经师容易遇到,而人师难以相逢,因此跟随郭林宗学习,不仅供给奉养老师各种物资,还为老师洒扫劳动。郭林宗有一次得病,让魏昭煮粥。粥煮成后,魏昭就端给老师吃。郭林宗却大声呵责说:“为尊长做粥,却不注意用孝敬之心去做。这样的粥我吃不下去。”魏昭什么都没说,马上就下厨为老师重新做粥,再次端给老师。郭林宗却又找了个理由呵责他。这样重复了三次,魏昭恭敬的面容和神色始终没有一点改变。郭林宗欣慰地赞叹说:“我原来只是认识你为人处事的表面。从今以后,我便了解你的真心了。”

  宋朝的杨时、游酢两个人,投入程颐(伊川先生)门下,在洛阳的伊川书院学习(当时杨时、游酢两人都已四十多岁)。有一天,由于他们向程颐先生请教的时间过久,程先生忽然闭上眼睛睡着了。杨时、游酢两人,就站立奉侍在老师身边不敢离去。经过很长时间,程先生忽然醒过来,一看他们两个人还站在旁边,就说:“你们怎么还在这里啊!快回去休息吧!”杨时、游酢两人这才退下。出门的时候,才发现不知何时天已下大雪,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深了。

  宋朝的张九成,十四岁时游历郡中的学校,整天将自己关在房间,没事不出房门。相邻房间的学生从墙上缝隙中偷看他,见他身形端端正正,非常恭敬地坐着,面对诗书就如同面对神明一样。于是学生们都很惊异,对他非常佩服,向他学习并尊崇他。

  以上所说的这四个有所成就的人,他们所学习的不过是弘扬正大光明的道德,令民众革旧图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世间学问。而他们尊敬师长、重视道法的精神尚且是如此至诚(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佛弟子又怎么能够用心不专、轻慢三宝呢?),所以他们都能够成就学问、树立德业,以致于不论在生前还是死后,都令人景仰赞叹不止。春秋时期,天下第一棋手奕秋教导棋术之道,也说只有专心致志的人才能获胜。孔子出游楚国时遇到的那位驼背老人,举着竿子捕蝉,象从地上拿取东西一样敏捷自如,这也是聚精会神、用心专一的结果。由此看来,学习的事无论大小,都应以竭诚恭敬为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真切       利益)(五明学佛网:真切       利益)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如本法师:出家功德与利益 

 惟觉法师:布施的利益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万行法师:佛法只为利益众生而来 

 开愿法师:学佛的最初利益 

 张秉全居士:持诵《普贤行愿品》,利益殊胜难思议 

 如瑞法师:出家的利益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利益存亡品第七 

 吴立民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吴立民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利益存亡品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