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知恩报恩 继往开来 祭祖的意义


   日期:2016/4/19 15: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贵宾,诸位长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首先感谢大会给礼旭这个向大家学习的机会,假如课程当中有讲的错误不妥之处,还请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批评指正,阿弥陀佛!

  师父上人教导我们,一个念头都周遍虚空法界,而今天我们八千名炎黄子孙,以至诚的孝心,共同来祭祀我们万姓祖先,并以三时系念的功德,回向超拔祖先。我想这一个至孝的念头,必然上达诸佛菩萨听、上达天听、上达祖先圣贤听,他们都感受到了,所谓至诚可以感通。《孝经》当中告诉我们,「孝悌之至」,人的孝顺恭敬之心达到极致,「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我们今天的祭祀,必然感得万姓祖先到达现场,接受我们的祭祀供养,所以通於神明。

  光於四海,这个光是可以带动国家、带动世界各地,也就是我们八千人一起祭祀,是一个很好的样板,能够带动全世界一起来缅怀祖先,不忘祖德。所以我们非常随喜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还有所有来自海内外各地义工同修们,包含我们主法和尚、悦众的所有的法师们,他们一起成就了这几年来祭祖的法会。而现在确实是光於四海,因为有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的带动,今年欧洲也会办祭祖,新加坡、东南亚也要办祭祖,都是因为来参加了我们香港所主办的祭祖,所以带动了全球华人追思祖先,缅怀祖德的这分孝思。所以经典是我们每个人当下都可以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上,这是光於四海。

  接著,无所不通,没有障碍,因为孝是所有人类本有的性德,是相通的。去年中元的祭祖法会,威尔斯大学的校长带著他的干部,一起参与了我们香港祭祖法会。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祭祀祖先,非常的感动,非常的震撼。所以校长就主动说,今年希望在他们威尔斯大学办祭祖法会。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带动了其他民族都懂得来祭祖,所以不同民族通了。这次还有联合国的官员来到现场,美国纽约联合国的官员,他们是天主教徒,看了之后也非常感动,非常认同。就让我们想到,确实《孝经》说的,无所不通。

  所以我们老祖先的智慧,不只是要造福中国人,还要造福天下。我们在经典当中看到,老祖先都是胸怀天下,尤其在我们这个大时代,国与国之间互相的影响,一个地方乱了,可能全世界都要遭殃。所以我们中华文化讲的真理,必然可以利益全世界。就像我们祭祖,就是符合《论语》当中告诉我们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个追远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父母离开我们已经时间比较久了,我们还是非常的感恩,所以常常祭祀父母;另外一个远是指我们的远祖,就像我们这次祭祀,我们祭祀的是从伏羲氏、神农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五千年的远祖,我们都虔诚的来祭拜。而能够慎终追远,为什么人会有厚德,会厚道?因为连五千年前的祖宗都不忘,更不可能会忘了眼前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长大的父母,就更不可能不感恩、不孝敬了。我们老祖先是通达性德,通达人性,所以他才有高度的教育智慧,懂得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祭祖最重要的就是弘扬孝道,而《孝经》中又告诉我们,「夫孝,德之本也」,一个人德行的大根大本。大家听到德这个字,非常的关键,习主席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所以德行是一个国家、一个人兴衰的关键所在。而我们都知道德行非常重要,但假如我们没有读过《孝经》,我们不知道从德的源头去教育自己、教育子孙,那就等於找不到根本,都在枝末当中打转。我们看到全世界现在花在教育的经费,比起以前几百年、几千年花的费用都多,但是为什么教出来的孩子(下一代),不只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於出现的是一年不如一年?所以为什么《朱子治家格言》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我们不读经书,不明白道理,有可能一生本末倒置,没有在根本当中下功夫。所以,父母也好、老师也好,花的精神、花的金钱都比以前的父母、老师都多,但是我们教出来的孩子却不如以前的人。思考到这些客观现象,再想想《孝经》这一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育就要从孝道开始做起,开始教导起。所以我们《礼记》当中就讲到,要治理好一个家庭,以至於治理好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要用礼教,家里要有家规、要有家道,国家也要有正确的社会风气,这个是礼乐的教化。而礼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因为祭祀就是教孝道的。所以我们谈了那么多,可以感受得到,我们的祖先是全世界最有教育智慧的祖先,所以我们以掌声感恩我们祖先的智慧。

  所以我们祭祖就是从大根大本,把我们整个国家民族文化复兴起来。而这一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最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个地方的县市长,他们带头尽孝,带头祭祀,老百姓看了起而效法学习,所以人民他就有厚德,他就不忘本,厚道。所以我们希望透过我们香港祭祖法会,也能够带动我们全国各县市,以至於全球华人,甚至是各民族,都能办祭祀活动。尤其每一个县市,在清明、中元,在冬至的时候,都能办祭祀,我想整个国家民族应该很快民德就归厚了,以至於九二八的时候都能祭孔子,县市长带头。这个祭祀就是孝顺父母、祖先,尊重圣贤、老师,这就是把孝敬的大根大本,扎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田里,扎在下一代的善根当中。我们假如不慎终追远,不祭祀祖先,就会忘本,忘了祖先。

  师父上人曾经谈到,为什么现在全世界这么混乱?是因为东方忽略了圣贤教育,西方忽略了宗教教育,缺乏了好的教育,人心堕落了。所以要全面改善问题,只能靠正确的教育,正确的圣贤教育。所以不学了,忘了祖先了,我们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大家冷静看看五千年的历史,一个朝代衰败了,就是不守祖宗的成法、规矩,它就败了。它怎么兴起来的?他遵从祖宗的教诲,它就兴起来了。所以我们假如能真听老人言,幸福就会在眼前。

  我们师父上人常常讲到,一个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解决不了问题,他一边哭一边找谁?找他的父母。一个民族国家社会出现动乱、瓶颈了,他要找谁?他要找他的祖先。而我们的祖先有五千年的智慧。我们中国人在海内外,人家都称我们是唐人、汉人,汉朝是刘家的天下,唐朝是李家的天下,诸位大德同修,在场有没有姓李跟姓刘的,请举手?好,请放下,你们这一生的使命就是要弘扬中华文化,因为我们这个大时代要重回汉唐,所以你们跑不掉的。人要知天命,要知道自己这一生来干什么,人生短短几十年,总不能白来世间一遭。这是师父常常勉励我们,总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这样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照往后世世代代的子孙,甚至於是全世界的人类。因为这个时代,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靠我们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大家有听过汤恩比教授讲这句话吗?假如大家都听过了,等於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只能靠中华文化来救。请问大家,中华文化在谁的手上?在我们中国人的手上,在我们全球华人手上。假如我们不弘扬中华文化,叫见死不救,那麻烦了。见死不救的果报在哪里?师父第一堂课才告诉我们,要深信因果,这个问题可能要到台湾去问江逸子老师,地狱变相图里面见死不救是堕在哪一殿里面。所以我们全球华人,在这个大时代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弘扬中华文化,将世界带向一个安定幸福的大道上面去,这是我们共同的使命。所以诸位大德同修,我们没有后路可以走了,那个后路叫见死不救,那个是要堕三恶道的。我们勇往直前,破釜沉舟。二人同心,其利可以断金,我们现在有八千人,上达诸佛听。

  当然,礼旭是这一辈子一定要干这一行的,为什么?因为有一次跟台湾陈瑞珠老师,我们一起办传统文化的课程,我们两个带著所有的学员给孔老夫子行三跪九叩首的礼,行完之后一下台,陈老师就对礼旭说:我们两个干这个是注定的。我说:此话怎讲?她说:因为孔老夫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在陈蔡绝粮,我姓陈,你姓蔡,所以这个得要干才行。很有道理!《了凡四训》告诉我们,「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父母祖先有过失,我们后代要好好努力把它弥补过来。

  而我们很有信心,能够把传统文化复兴起来,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汉朝末年到唐朝的兴盛,这个过程有三、四百年的动荡,而三、四百年的动荡到走向安定昌盛的贞观之治,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因为唐太宗皇帝他汲取了老祖宗的智慧,下令让魏徵编了一套治国宝典,将五千年来,在经典当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都汇集在《群书治要》,这个是从二万七千多本书当中选了六十六部编出来的。贞观之治,不到十年的时间,就让整个中华民族走向空前的盛世,成为世界的共主,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当时候有一个民族要跟太宗皇帝沟通,中间要经过七个翻译的人,他讲一句话,七个翻译的人翻译过来,才可以被太宗皇帝听到,可见得全世界统统到中国来学习中华文化。当时候的日本、韩国、越南,很多的国家都完全用中国的文字。好,这是唐朝给我们的信心。

  我们现在习主席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而习主席的办公室桌上就摆著《群书治要》这一套宝典。我想谈到这里,我们常常会想起师父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祖宗积了厚德,在这么重要的时刻,我们有习主席这样的明君,来带领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我们习主席的父亲习仲勋老先生,他是整个共产党大老当中最推崇《群书治要》这部书,而且为《群书治要》这一套书题了四个字「古镜今鉴」,十多年前题的,结果十多年后,他的儿子当了国家的主席,您看这是偶然的吗?我想我们跟著主席,我们上下一心,念念不忘祖宗的教诲,祖宗的福报智慧时时在庇荫著我们。就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当中说的,我们的祖先很多都是佛菩萨的化身,成就了中国二千多年大乘佛法的兴盛。所以佛菩萨跟圣贤祖宗,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我们想父母跟父母想我们一样,我们想佛菩萨祖先跟佛菩萨祖先想我们一样,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我们从此刻开始,跟佛菩萨、跟祖先就不分开了。

  我们老祖宗这个「孝」字就把这个智慧传给我们了,这个孝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而这个老,上一代还有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但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都是一个整体,不可分的,就是这个孝字,就是「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们与祖先、与一切众生都是一体。所以大乘佛法,把传统这个孝字再延伸到孝一切的众生,因为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都要平等的孝敬。所以为什么大乘佛法能够在整个我们神州大地兴旺起来?因为跟佛陀的教诲的大根大本完全相应,我们这个土壤能让大乘佛法快速发展。因为佛陀在《观无量寿佛经》就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修行成佛,必须要从净业三福做起,第一福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孝敬父母、师长,这个是共同的大根大本。而我们祭祖的意义,在经典当中体现得非常的彻底,在《大戴礼》有提到,祭祀要祭天地、祭祖先,还有祭君师。我们以前那个牌位有「天地君亲师」,这个天地君亲师就涵盖了整个《大戴礼》祭祀的精神,其实就是不忘恩、不忘本,就是懂得知恩报恩。我们中国人常常口头上,遇到了什么事情都会说谢天谢地,这个就代表我们很清楚,天地化育万物,这个恩德都要放在心上。「天地者,性之本也」,生命的根本,在天地给我们的滋养,这个恩不能忘,所以有祭天,有天坛、有地坛。祭祀先祖,他是我们人类的源头,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而国家领导人跟老师,他治理天下、教化我们,让我们身心能安顿,社会能安定,这一分恩德也都要懂得去回报,这个是《大戴礼》当中祭祀的精神,饮水思源,知恩报恩。

  我们要问问自己,我们真的有深刻体会到老祖宗对我们的恩德吗?首先,《易经》就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看到全世界的古文明现在只剩下我们中华民族,这个不是偶然的,因为我们的祖先是圣人,不只在政治界是圣人,各行各业都是圣人,积的德太厚太厚了,所以庇荫到五千年后的子孙。请问大家,全世界哪里最安全?中国最安全,不要移民乱花钱,而且一移民,你的下一代就不会认祖宗,就不懂得老祖宗的智慧。而且现在很多地区都是功利主义,都是忘本的,到时候花了一堆钱,结果孩子喊别人叫爸爸就麻烦了。

  我们看到在政治界,黄帝,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都是圣人,包含我们宋朝,等於是我们文化鼎盛的时代。连汤恩比教授都说,假如他回到中国古代,他最想到的是宋朝。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这是赵家的天下。为什么讲这一点?因为师父上人去年六月初到了英国,英国最重要是汤恩比教授,他对我们中华文化高度肯定,唯一可以救这个世界的法宝,到了英国去,大家知不知道,成就英国这个因缘是哪一个姓氏的后代?就是赵匡胤的后代,赵家的人成就师父上人到上议院去讲宗教和平。我在网路上看到这个赵家后代他们长的那个样子,因为礼旭身边有一个同仁他也是赵匡胤的后代,怎么那个头长得都差不多,所以他们的DNA有遗传基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看推崇中华文化,他们宋朝已经隔了九百年,祖宗还在加持,他的子孙继续护持中华文化,让老人家走上欧洲,成就了英国威尔斯大学这个因缘。

  再来,要提我们孔老夫子的这个家族,大家就更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孔老夫子他是教育界的圣人,不知道在座有没有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举一个手好吗?你们怎么,是不是不敢举手?我们跟孔老夫子同行,与有荣焉。而且他老人家已经做榜样给我们看了,他老人家在二千五百年前承传了中华文化,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到作春秋,贡献很大。二千五百年后,请问大家,是这个时代把文化承传下去难,还是孔老夫子那个时代比较难?可能是这个时代。为什么?二千五百年前你讲伦理道德人家都认同,现在二千五百年后你讲伦理道德,很多人说那个东西过时了。所以诸位教育界的同仁、诸位大德同修,我们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我们碰到这个大时代,我们现在的难度比孔老夫子那时候还难,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功德圆满,你的家族也会有二千五百年的福报盛况,再开一个孔氏家族。

  这一次我们在台湾,三月二十八到三月三十号三天,由我们黄柏霖警官他们孝廉讲堂,还有台湾的一个企业家的基金会,主办了雪庐老人圆寂三十周年的论坛。这个因缘不容易,这也是因为黄警官他至孝的心,所以真的是通於神明,光於四海。因为他要满师父上人的愿,他觉得师公在整个中华文化的承传贡献太大太大了,整个台湾儒释道都藉由李师公传承下来,现在在佛教界有师父上人、有清公律师,还有儒家的徐醒民老师,都是大儒,还有艺术界江逸子老师,他真的犹如孔子,教出了很多的弟子,都在弘扬圣教,在各行各业当中都是一股清流。这样的善知识,要还他一个历史的定位,要真正让世人了解他对於我们中华文化的贡献。由於对师父上人跟师公的孝心,他很顺利的办成了这个论坛,找来了很多台中莲社的这些师长们、长辈们。其中让我们印象深的是,李师公在四十八岁的时候就到孔府去服务,是孔府奉祀官府的主任秘书,辅助了孔德成先生(孔上公),辅助了他五十年左右。你看孔老夫子的福报大到他的子孙,还遇到了一个行菩萨道的李师公,辅助他的子孙五十年,福报大不大!

  我们讲到这里就想到《三字经》说的,「人遗子,金满籯」,不要留钱给孩子,「我教子」,怎么样?「惟一经」。留钱於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留书於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於冥冥当中积阴德,以为子孙长久之计,这个可以庇荫到几千年后。礼旭也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因为我的爷爷是捕鱼的,我的曾祖父也是补鱼的,好像整个能推上去的祖先都是捕鱼的,因为捕鱼毕竟还是杀业,但是到我父亲这一代,还有礼旭这一代,发展得还不错。我就很纳闷,怎么我们这祖上都捕鱼,但是后代还过得去?后来就请教我爸爸,我爸爸说,我们从福建泉州晋江过来的第一个祖先他的名讳是远德。我一看这个名字,说这个不是捕鱼的,捕鱼的不会取这个名字,所以我们祖上在泉州晋江应该是读书人。所以一直有一个心愿,要回去祭祖。真的是祖先保佑,刚好我的朋友回去帮我找的时候,就遇到了我们菲律宾的一位族长,一个长辈,他花钱给我们蔡氏家庙整修,刚好去的时候又遇到他。所以礼旭回去祭祖的时候,他全程陪伴。结果我们家族来了三、四十个老人家,都七十岁以上,还有九十几岁的,那种场面真的非常感动。后来确定我们这个家族在清朝出过两个皇帝的老师,在乾隆的时候有一个,嘉庆帝的时候有一个,嘉庆帝的时候当了国师四十多年。而且他们两个的故事,福建省还拍成我们闽南的歌仔戏,然后还到台湾去做文化交流。就解了礼旭这个疑惑,原来是祖上有德。所以确实,《易经》这句话让我们更体会到,我们绝对都在受到祖宗的庇荫,绝对不能再让祖宗担心、伤心,要让他们安心,而且我们期许自己要能继往开来,要能光宗耀祖。大家鼓掌就是答应了,鼓掌不能乱鼓掌的,代表我们心行一如,好,我就是要这么干了。

  再来,我们再思考为什么要感祖宗的恩德?因为祖先留下了汉字跟文言文,这是师父常讲全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因为这是全世界留下来唯一的表意文字,由於这个表意文字,他传下来的经典,我们后人只要会看文言文,就可以跟三、四千年前的祖宗对话,可以跟孔老夫子对话,不会有偏差。大家想一想,西方人现在看《莎士比亚》,那才二、三百年前,现在人就看不懂了,那是表音文字。所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汉字、文言文,让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家庭,让我们的国家经营,都可以站在五千年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当中,来经营人生、经营国家,这都是祖先对我们无尽的慈爱,那个恩德我们要明白。

  而祖先不只是留下了这些经典,世世代代都给我们表演经典,所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出圣贤人才,所有的祖先都给我们留下非常好的榜样。我们举,因为祭祀最重要是孝道,我们就举舜王,在座有没有古月胡、阝东陈,还有亻字旁的傅、虞美人的虞、田地的田,刚刚有念到您的姓氏的请举手?你们接下来耳朵要竖起来听,接下来是说舜王的德行。当然,其他姓氏的同修大德们,你不要说那讲舜王,跟我没关系,这样太分别、太执著了。而且更重要的,这些圣王都已经成为我们所有姓氏的共主,他也同样护念整个中华民族,我们也要感舜王的恩德。

  我们看舜王孝顺,父母怎么对他,他心中只有父亲跟继母的恩德,从不放丝毫的怨恨,这是我们要学的。而且舜王很厉害,父母要害他的时候都找不到他,父母需要他侍奉的时候他马上就出现,真有智慧、善巧方便,所以舜王他一定是佛菩萨再来的。我们看到舜王,在《了凡四训》当中,他在雷泽的德政,他以一个人的以身作则,让这个地区本来是相争、冲突的地方,统统变成互相礼让,而且他不是用讲的,他以身作则做出来,这个启示对我们这个时代太重要了。所以《了凡四训》说,我们处在末法时期,不能傲慢,不能以自己的长处、行善去压别人、去炫耀。这个时代人家有什么小善,就值得去赞叹,值得去随喜,不然我们就掉入斗争坚固的状态。所以我们要「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大舜就是好榜样,《了凡四训》这句话就是非常精辟的开示。所以我们随时看到人家在弘扬传统文化,都应该要随喜赞叹。我们知道舜王这些德行,包含《孟子》当中都讲,舜王本来住在森林里面,每天走路旁边还有野猪陪著他,跟一般人差不多,但关键在他闻到一句善言、好的教诲,见到一个好的榜样,他就全心全意去落实,全心全意去效法,这是舜的德行。刚刚念到姓氏的大德同修,你们要继往开来,把舜王的德行把它承传下去,阿弥陀佛。还有我们黄氏,黄香,冬则温,夏则凊,包含比干的后代,林氏是比干的后代,都是忠臣。比干是几千年前,林则徐是我们近代的,所以林氏的人复兴文化一定是跑第一位的。阿弥陀佛。

  我们知恩了,接著懂得报恩,我们效法祖先,和睦我们整个中华民族,而且我们承传整个中华的文化,尤其是汉学的承传。师公跟师父上人在报答祖先的恩德上,是我们效法的榜样。我们看到师公在台湾传承中华文化,唤醒国魂,唤醒中华民族的国魂,还把整个大乘佛法传承下去,这是真正孝祖先,真正恭敬佛陀、恭敬历代的圣贤。而师长老人家说到,宁可牺牲身命,都要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这就是对祖先的孝。而且我们师父上人的胸怀,真是中华儿女的胸怀,以天下为怀。所以要把中华文化、要把《群书治要》弘扬到全世界,让全世界都能走出一条活路来,所以《群书360》都发给全世界各国大使。我们很有信心,因为曾经有一个巴基斯坦的部长,到马来西亚中心去拿《群书治要360》的英文本,是他的总理叫他去拿的。你看老人家在联合国这样子,已经达到这个效果,而且他们一看都非常肯定、赞叹。而且师父上人希望文言文能够成为全世界共通的文字,这样就能将全世界宗教种族最好的教诲完全传下去。所以礼旭觉得师父发这样的愿,现在得全世界宗教圣贤祖先的加持,这感应是不可思议的。

  最后,我们如何承传?其实在当下的每一刻就在承传,我们所有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以至於所有的义工,就在给我们表演,他们来成就我们三天殊胜的法缘,就在给我们表演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非常感谢他们。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承传老祖宗的教诲,给我们的后代子孙。当然祭祀的态度,我们待会祭祀最重要的,感恩祖先,我们以诚敬之心来感谢祖先。最后也祝福大家,身心安康,事业顺利,家庭和乐;祝福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世界走向大同。谢谢大家。

  摘自:知恩报恩 继往开来 祭祖的意义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16/4/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祭祖)(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祭祖)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