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73


   日期:2016/4/24 19: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入菩萨行论》。

  癸二(断除贪执外资具)分二:一、由贪生苦;二、贪境无实质。

  子一、由贪生苦:

  吾富受恭敬,众人皆喜我,

  若持此骄傲,殁后定生惧。

  我们之所以特别希求、贪着名闻利养,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些名闻利养都是对自己有利的。自己拥有丰厚的利养,稍有钱财或者权力,众人因此都喜欢我,我得到了众人的恭敬、爱戴,若是这样,此人绝对是贡高傲慢的。若有这样傲慢的心态,以此为因,死后必然会生起怖畏。

  我们都特别希求这些名闻利养,为了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可以不要仁义道德,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不要了,这样不择手段地去追求世间的福报。其实,这些名闻利养、世间的福报是福还是祸,是不好说的。若是你自己没有放下对世间福报的贪爱,对这些世间福报有贪欲,心就被束缚了,心是不自由的,也是痛苦的,这些世间的福报就都是祸害,不是真正的福报;若是自己放下了对这些世间福报的贪爱,自己能够超越,也就是没有贪爱,内心就不会被束缚,这些世间的福报才是福报。

  若是你真正看破、放下、超越了,就不是障碍。什么是看破?你知道这一切都是无常的,都在刹那刹那当中变;都是虚假的,都没有什么实质性;都是不可靠的,没有什么可执着的,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这叫看破。只有看破了,才能放下。放下什么?放下执着,放下贪欲。只有看破了,你才不会贪爱这些,才不会执着这些。

  若是没有明白无常,不知道随时在变化,都当作恒常、永久了,这叫没有看破。若看不破,就放不下,这样肯定就有贪欲心,肯定就执着。你口头说:“我不能执着,我不执着;我不能贪爱,我不贪爱。”说得轻松,哪有那么容易?你说不执着就可以不执着了?你说不贪爱就能不贪爱了?你说放下就能放下了?不可能。

  怎样才能放下、不执着啊?你要以智慧去观察,把它看透。

  它是变化的,这个变化也是刹那刹那在变,是刹那无常,你要了知、觉悟到这个程度,才叫看破。当你以智慧彻彻底底地明白了刹那无常的时候,也就明白了空性的道理。所谓的刹那无常,其实只是一个概念而已,这已经达到空性的境界了。刹那是没有过程的,没有过程怎么变呢?若是没有变的过程也叫变,那什么都是变的了;若是有过程,就不是刹那了。

  它是虚假的。无常的都是虚假的,虚假的都是不可靠的。当你通过智慧去观察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它的实体、本体,都是如幻如梦的,也可以说是显而无自性的,所以是不可靠的。

  如果你明白、彻底了知了诸法的事实真相和真理,这叫看破。若是能看破,就放下了;若是放下了,就不贪爱、不执着了。

  在你没有真正放下之前,钱、权,神通、神变等世间福报都是障碍。很多人都贪爱钱、权、神通、神变、财富、荣誉、对方的恭敬等这些名闻利养。比如,对方一旦恭敬自己了,心里就很舒服;对方一旦不恭敬自己了,心里就很不舒服。其实,这都是陷阱,都是自己的祸害。若是你对这些世间福报有贪爱、执着,你一旦拥有了这些世间福报的时候,心里不可能没有傲慢。有的人说:“我没有傲慢啊,尽管有人恭敬我,但是我的心态还挺好的;虽然我得到了一些世间的福报,但是我不傲慢,我很谦虚的。”都是装的!因为不是要装好人、装君子吗?

  佛在《弥勒狮吼经》中讲:“以利养恭敬、亲友、施主、智者或贤者这四缘生起骄慢,则为速堕地狱之因。”

  我们特别希望对方恭敬,希望很多人恭敬自己。如果对方说话不注意,态度有点不恭敬,心里就不舒服了。你应当思维:为什么要恭敬我啊?我有什么功德啊?都是凡夫,谁恭敬谁呀?其实应该是自己要恭敬别人,不是让别人来恭敬自己。

  你为什么不反省自己呢?这些内容所讲的对境都是我们自己,也包括我。和我一样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若对方恭敬自己了,就会高兴;对方一旦不恭敬自己了,心里就不舒服。为什么当别人恭敬我们的时候,我们心里会很得意?我们心里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因为你觉得:“这是我应得的,别人应该恭敬我,应该围着我转。”若是你没有这样想,即使对方不恭敬你了,你也不会有烦恼;而对方一旦恭敬你了,你心里就会很惭愧:“对方这样恭敬我,惭愧啊,我也没有什么功德……”肯定是这种心态。

  当亲戚、朋友都在身边围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心里就很高兴,就会心生傲慢;一旦这些亲戚朋友都离我们而去了,都不理睬我们了,我们心里就不舒服了,又烦恼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有傲慢心。当亲友围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之所以会那么得意,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应该的,这些人应该围着我们转。

  反之,如果我们思维:我应该围着他们转,去感恩他们、报答他们。当亲友不围着你转的时候,你的心里就不会不舒服;当亲友围着你转的时候,你的心里肯定很惭愧:“哎哟,这些亲友都是我的大恩人啊,我还没有报答他们,本来就欠他们的,现在他们又围着我转,又这样利益我,我又欠他们了,将来怎么还啊?”应该这样想才对。

  若是有施主供奉我们,我们就会心生傲慢;若是没有施主供奉,我们心里就会不舒服。尤其是我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出家人更是如此,若是没有施主,可能心里就不舒服;一旦有很多施主供养、供奉,心里又生起傲慢心了:“我是智者,我是贤者,我是法师,我是堪布,我是出家师父,我不得了!”其实,你是法师、出家师父,又怎么了?

  通过以上四种外缘,我们很容易生起傲慢心。所谓“傲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 一旦生起傲慢心,就不会有功德;若是没有功德,肯定会贪嗔痴慢疑五毒俱全;只要有五毒烦恼,就会造业;只要造业了,就要堕落,死后一定会产生恐惧,要感受痛苦。所以,当得到别人的赞叹、恭敬或一些利养的时候,不能傲慢,要对治傲慢,要感恩、恭敬对方,发这样的心,保持这样的心态。

  我们经常说:“一切都是佛或上师给予的,一切都是众生给予的。”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得到人身,还拥有恭敬、供养这些福报,是因为自己往昔修了善根,积累了福德,今生今世才有这样的果报。这些善根和福德是通过这些众生得到的,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怎么积累福德?怎么可能行持善法?不可能。所以,这些善根、福德都是众生赐予的,我们应该感恩他们。

  也许有些人认为:“这都是我自己积累的善根、福德,怎么是上师给的,怎么是众生给的呢?”表面上看是你自己积累的,但这是不究竟的,还要再进一步观察:虽然是你自己积累的善根、福德,但若是没有上师三宝,你怎么能积累善根?你怎么会积累福德呢?若是没有这些众生作为对境、福田,你怎么积累善根?怎么积累福德?这样一观察,实质上都是佛或上师赐予的,都是众生赐予的。如果没有上师三宝,你不可能明白要积累福德、善根的道理,你也不会积累善根;如果没有众生作为对境、福田,你也没法种善根,没法积累福德。

  我们不仅要知道一切众生对我们都有恩德,对一切众生都要感恩,还要报恩:“我要回报众生。”若是能这样想,就发出了恭敬心、施舍心,傲慢心、贪欲也没有了,这叫对治烦恼。

  烦恼是轮回的根,我们要降伏烦恼。有些人去控制、压制烦恼,这不是好的办法。烦恼是控制不了、压制不了的,不要硬压,不要控制,否则容易发疯。若是这样,我们不仅不能成佛,还容易成疯子。怎么办?要以智慧降伏、对治烦恼。一心不能二用,如果你有智慧了,也就没有无明了。也可以说,心之自性就是一个,也叫一真法界。你要先觉悟,看破;有智慧了,根本不用控制,也不用压伏,烦恼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如同没有树根,就长不出来树枝和树叶一样。因为烦恼的根本是无明,只要你有智慧、不无明了,就没有烦恼了,也就不会造业了。

  如果对世间福报有贪欲,就有傲慢。我们经常说不能贪爱,不能傲慢,但谁能做到?怎么办?刚才所讲的就是对治的方法,即要提起正念,提起这种觉悟的心态。

  故汝愚痴意,无论贪何物,

  定感苦果报,千倍所贪得。

  故智不应贪,贪生三途怖。

  如果你无明愚痴,贪爱名闻利养和世间的福报,并且不择手段地去争取,即使暂时得到了一些名闻利养和世间的福报,但是将来要遭受的苦果是现在所得利养的成千上万倍,利益小,伤害大。智者对一切都无所贪执,因为贪着会令我们堕落三恶趣,感受三恶趣的痛苦。

  现在很多世人都是以贪着去获取世间的名闻利养等福报。有的人辛苦奔波了一辈子,最终一事无成、一无所有,这是咎由自取!有些人也许得到了一点名闻利养等世间的福报,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大富翁”,但是他内心里会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幸福?不会有的。世人却都觉得他很了不起,很有福报。其实,这样会让你产生贪欲心和傲慢心,也会生起其他烦恼。你在获取世间名闻利养的过程中造了很多恶业,将来要堕落,在恶趣里所感受的这些果报是你当时享受的成千上万倍。

  比如,你今天为了补自己的身体而杀了一条鱼吃,仅仅在几分钟内满足了口腹之欲,就几分钟的味道、几分钟的感觉,这个利益太小了。这是以贪心杀生的,其异熟果是要堕落恶趣、转生饿鬼,在饿鬼道里要遭受饥渴的痛苦,在几百年几千年当中连饮食的名字都听不到,还要遭受各种各样的痛苦。我们讲过内障饿鬼、外障饿鬼、特障饿鬼等,他们的痛苦是不可言喻的。除此异熟果报外,即使最后有机缘投生为人了,还要感受等流果,即短命多病,杀害一条命至少要还五百条命,也许更多。这是利小害大。这里能有几个人真正相信?我不敢说都不相信,这里肯定有很多佛菩萨化现,肯定有成就者。但是其他人几乎没有相信的,包括我自己都还没有深信这些道理。若真正深信了,还敢造业吗?

  难陀是佛的胞弟,佛通过神通把他带到地狱里,让他亲身体验地狱之苦。佛的神通叫大神通,就是方便和智慧双运,不是变小、变大、水里游、天上飞的那种神通,其实也就是一种窍诀。佛的智慧和善巧方便都不可思议,以此让难陀亲身感受和体验地狱之苦。他从地狱回来后,睡不着、吃不下,非常地精进,最后成就了。所谓“从地狱回来”,并非从这个区域到那个区域里,而是一些境界和意念的转换,是这个境界里转到那个境界里。

  也许有人怀疑:“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也看不到地狱。”佛也没说通过仪器可以看到啊。若是通过仪器看,最终还是靠肉眼看嘛,这不行。真的,什么望远镜这些都不行,在佛教界早就被淘汰了,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淘汰了。天眼也不行。天界的众生自认为自己很厉害啊,他们能飞、有神通,再远的东西都能看到,包括一些人的内心也能看到,但是佛也否定了。只有用佛讲的法眼、慧眼、佛眼,才能看到。很多人说三道四,说“佛教是迷信”“地狱不存在,科技这么发达也没发现地狱的存在”……在佛面前,在佛教界,这都是无理取闹,这些人都是疯子。佛也没有说通过肉眼能看到啊!我们也没有说通过天眼看到啊!

  同样,若是想看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如此。如果有人问:“西方极乐世界存在吗?给我看看。”你就把《阿弥陀经》拿给他。这是伟大的佛陀留给我们的,真的,绝对能看到。只要你把《阿弥陀经》看透了,把法眼修出来,就可以了。

  这都是事实存在的,我们应该相信。但是,我们现在只相信自己的见闻觉知。佛讲,我们的见闻觉知是不可靠的。凡属于眼耳鼻舌身见闻觉知范畴的,都是世俗谛;而胜义谛是超越的。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官都是分别的,最究竟的实相都是平等的,二者无法成为能缘和所缘。

  我等凡夫都是“不见棺材不流泪”,没有办法,只有等呗。所以,若是你真正有智慧,不应该贪爱亲友,贪爱世间的名闻利养。这是对自己很大的祸害,将来所感受的果报是不可思议的。

  子二(贪境无实质)分二:一、利养等无常;二、喜赞忧毁不合理。

  丑一、利养等无常:

  应当坚信解,彼性本应舍。

  纵吾财物丰,令誉遍称扬,

  所集诸名利,非随心所欲。

  亲友、利养等属于世间的一切,其自性决定无疑属于该舍弃的事物。虽然这些利养丰富,美名远扬,名闻利养样样齐全,但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支配,这些你都没有办法掌握。

  若是以身边的几个人为亲友,最终绝对是要舍弃的。因为这是我们的错觉,也是和诸法的实相不符合、不相应的。其实,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亲友,有的是今生的亲友,有的是过去世的亲友。这是佛讲的轮回,这是根本,若懂得、深信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怀疑,也不会分别了。

  所谓今生的儿女、爱人等亲人,包括一切众生,过去世中都做过你的儿女、爱人等亲人。若是你懂得了轮回,深信了轮回,这些都是你的亲人。其他的众生也是你过去世中的朋友、过去世中的同事,都一样是平等的。如果你仅仅以周边几个人为亲人、朋友,这是错的,这样绝对是要舍弃和分离的。若知道所有的众生都是你的亲友,把所有的众生都视为你的亲友,这样既不用舍弃,也不用分离。归根结底,一个是平等的境界,一个是分别的境界;一个是凡夫,一个是佛,二者有这样的差别。

  利养也是如此。未得到的怕得不到,已得到的怕失去,这叫患得患失,这是自寻烦恼。因为这些利养也是你自己善根、福德成熟的果报。你所积累的福德和善根都在你自己的阿赖耶当中,这是你生生世世可以带走的,是不会浪费的。所以,你不要着急,等因缘到了,福报就来了。即使你今天要离开这个世界,你的福德和善根也是可以带走的,因为这些储存在阿赖耶识当中。死的是身体躯体,不是灵魂,阿赖耶识还是可以延续的。我经常讲,该是你的都是你的,就是这个意思。

  也许你现在一无所有,那是因缘不到。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多积累善根,多积累福德,这些是真实的,把这些都存在阿赖耶当中,存在法界的银行里。什么叫法界的银行?就是阿赖耶,在阿赖耶里面放着不会浪费。一个真正的觉悟者,即使有再多的财物,他离开的时候也不会留恋,因为自己的善根福德是跟着自己走的。该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永远也不会是自己的。

  佛讲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你明白了吗?你深信了吗?若是你明白了、深信了,就自在了。若是你对这些道理没有生起定解,没有深信,说“学佛修行”都是白谈,谈“大空性、大光明”也没有用,都是空中楼阁,根本不成立。所以,不要痴心妄想,不要白日做梦。你深信了这些道理就行了,再也不会有恐惧,再也不会有患得患失了。

  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儿女,应该平等对待,这样的亲友你永远不会舍弃;福德和善根在自己的阿赖耶当中,也不用舍弃。反之,若是你分别,把周边几个人视为亲友,把这些利养都视为福报,那就错了。这些并不是福报,只是福报的体现而已。也许可以这样讲,它是善根的作用,它是福德的作用,但不是真正的福报。真正的善根、福报在你的阿赖耶当中。如果你真正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再为自己临终后财产的归属而操心了,该归谁就归谁,该谁拿就谁拿。他拿到了,这也是他自己的;若是不应该归他,他能拿到吗?他能享受吗?不可能的事。佛讲,因果是不虚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坚信轮回,坚信因果,坚信这一切都是无常的,坚信这一切都是要舍弃的。其实,这都是诸法的本性,本来就是这样的。大家要彻底认清,要坚信不疑。即使你名闻利养样样齐全,也无法随心所欲地支配。该来的时候来,该走的时候走;该有的时候有,不该有的时候不会有的。你再勉强也没有用,你再逃避也没有用。一切都自自然然的,缘来缘去,缘聚缘散,很正常。把一切都看成是正常显现,就行了。一切随缘,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让它自自然然的。来了也没什么,走了也没什么,很正常。

  缘聚就有了,缘散就没有了。即使有了,也是暂时的;若是没有,也是暂时的。世间的这些都没有什么,在无数次的轮回中,既做过富翁,也做过乞丐。你没有必要去控制它,它是自然规律,也可以说是自然的显现,你想改变这些是改变不了的,你想控制这些是控制不了的。既然如此,我们又怎么改变命运呢?主要是改变心态。心不动,心能保持平静,你就是快乐的,你就是圆满的,这就行了嘛!

  丑二、赞叹忧毁不合理:

  若有人毁我,赞誉何足喜?

  若有人赞我,讥毁何足忧?

  在一切对境中,心要保持平静。即使有人赞叹,也没有什么可得意的,因为还有诽谤和讥毁呢。即使有人讥毁你,也没什么可伤心的,因为还有人赞叹你。

  不可能人人都赞叹你,不可能人人都喜欢你,你不要要求太高了、指望太高了。若希望人人都喜欢我、赞叹我,这是不可能的事。伟大的佛陀已经功德圆满了,但是也并非人人都赞叹他、喜欢他,也有很多人讨厌他,甚至诋毁他。是不是佛也有问题?是不是成佛了以后,还要遭受痛苦和不幸啊?不是。成佛了以后,佛把一切都看透、看明白了,所以他的内心是不动摇的,他觉得这都是很正常的。有人赞叹是正常的,有人诽谤也是正常的;有人喜欢是正常的,有人讨厌也是正常的。身边的这个人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一会儿跟你嘻笑,一会儿又跟你打骂……这都很正常。看一切都正常,这就是解脱。

  当有人赞叹我们时,你为什么不去想想那些诽谤你、讨厌你的人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要保持心的平和和冷静,所以这个时候要这样思维和训练。否则,我们就会得意忘形嘛,“有人喜欢我,有人赞叹我……”自己高兴得不得了。其实,没有什么可得意的,还有那么多人讨厌你,还有那么多人诽谤你呢!即使他现在赞叹你、喜欢你,也是无常的;也许明天就会开始讨厌你、诽谤你了。所以,一切无常,你心里要有数。真的,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一切都有准备了,不管他现在如何,我知道他肯定会变的,这就是解脱。虽然我们逃避不了,但是我们可以从心里做好准备!

  当有人讨厌我们、诽谤我们的时候,我们又伤心得不得了,情绪又开始很低落了。不用这样,没有事的。这个时候你去想想那些喜欢你、赞叹你的人,“还有那么多人喜欢我!还有那么多人赞叹我!没事。”这样思维的时候,心就平静下来了,就没有事了。你觉得有事就是有事,你觉得没有事就没有事。开心的时候别太得意,还有痛苦的时候呢;痛苦的时候也不要太消极,因为还有开心的时候呢!所以,一切都是过程,也可以说是一切都是一种自然的现象。

  癸三、断除贪无能为力之他利:

  有情种种心,佛说难尽悦,

  何况劣如我,故应舍此虑。

  世间的这些凡夫信解千差万别,甚至佛陀也没有办法让他们欢喜、满意,更何况像我这样恶劣的人了,因此应该放下交往俗人的念头。

  比如提婆达多、善星比丘等,佛是全心全意利益他们的,但是他们反过来还伤害佛、诋毁佛,障碍佛的事业,给佛制造种种违缘,佛对此也没有办法啊。这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太执着了。“佛”指什么?佛并非指某一个人,而是指功德圆满、智慧圆满。你的功德圆满、智慧圆满了,到那个时候也是一样,没办法让众生都高兴,没有办法让众生都满意,因为众生有自己的业,有自己的烦恼。

  对有缘众生来说,佛是万能的;对无缘众生来说,佛是无能的。这是不是佛的问题?不是佛的问题,而是众生的问题,众生有业,众生有烦恼。犹如一间黑屋子里没有阳光,这是不是太阳的问题?不是。为什么这里没有阳光呢?因为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的,所以阳光照不进来。若是把门窗户打开,阳光立刻就照进来了,黑屋子一下子就亮堂了。同样,若是众生有福德、善根,佛的这种加持力量一下子就到了。

  法缘也是如此。佛法是如意宝,大圆满法对末法时期的众生来说是唯一一个能够既身成佛的方法,但是很多人都不信、不学。那么,是不是这个法有问题?是不是不该学啊?不是!若是人人都能遇到,若是人人都能得到,人人都能接触到,人人都能修行,就不叫珍贵稀有了。这个法珍贵稀有,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不是人人都可以修习的,珍惜吧。他不信是他自己的问题,他不修行是他自己的业障,没有办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替他忏悔,应该为他发愿,希望他早日有这个福报,早日能修持大圆满法,成就大圆满法。

  大家应该思维:这是我宿世修来的福报、善根啊!为什么要这样想呢?这也是锻炼心态的一种方法,也是让自己满怀喜悦的一种方法。如果你能珍惜,觉得自己太有福报、太有善根了,内心充满了信心和欢乐,在这样的状态下容易开悟。否则,若总是不相信,认为自己没有福报和善根,看不起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以这样的心态不可能开悟、见性。我之所以经常跟大家讲这些法门的功德、希望大家能珍惜自己的福报,就是这个意思。

  即使你成佛之时,功德、福德和智慧都圆满了,你也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众生都欢喜,也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众生都得到满足。

  睥睨穷行者,诋毁富修士,

  性本难为侣,处彼怎得乐。

  这个偈颂也可以这样解释:为什么说没有办法取悦他们呢?比如,也许你想:“我若是贫穷得一无所有,世人会不会喜欢我?这些凡夫会不会赞叹我?”不可能的。这个时候,他们就看不起你,开始糟蹋你。“那么,如果我富裕,我事业有成,这样是不是这些世人就会喜欢我,赞叹我?”不可能。这个时候,他们更看不惯你了,“你看这个贪官污吏”,然后又开始诋毁你。穷也不行,富也不行;好也不行,坏也不行。所以,你没有办法让他们都满足,没有办法让他们都高兴。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凡夫的本性就是这样的,所谓的世间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无论对我赞叹还是诽谤,都是正常的。如果自己不去执着、不动心,赞叹没有事,诽谤对你也没有什么影响。

  我们现在自认为:“如果有他人的赞叹,自己的命运就能好,运气就能好;如果别人诽谤,自己做事可能就不顺利。”其实不是这样的,你顺利不顺利、成就不成就,要看你自己的善根和福报,和他们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若是你自己有福报、命运好,别人怎么诽谤你或阻碍你也没有用。若是你自己没有福报,他人怎么赞叹你、表扬你也没有用。

  如果你贫穷、一无所有,世人又看不起你了,甚至会诽谤你。如果你富裕、有一些世间的成就,他们也是一样的不满意。归根结底,无论任何时候,你都一样没有办法让他们都满意,没有办法让他们都高兴。

  如来曾宣示,凡愚若无利,

  郁郁终寡欢,故莫友凡愚。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异口同声地说:作为一个凡夫,如果自己没有胜过他众,心中就会闷闷不乐,因此切莫与任何凡夫为友。也就是说,不要贪爱、贪着,不要亲密地接触他们。

  凡夫的这种本性,你要摸清楚、看透,这样你心里就有数了。你自己不要太痴迷,不要太执着,心里有数、不上当就行了,不落入陷阱就行了。你一定要看清楚,自己一定要保护自己、把握好自己,这样就可以跟他们玩轮回的游戏了,这就是乘愿再来,这叫救度众生。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       入行论讲记)(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       入行论讲记)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