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身宝鉴


   日期:2016/5/17 10: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百善孝为先”凡有孝行者,必是端人正士,或为奇特英豪;

  “万恶YIN为首”心贪YIN欲,皆邪辟之流,

  终必无恶不为,丧身败德历观不爽。

  ◎ 凡人有势不可倚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

  此三者乃天地循环,周而复始。

  ◎ 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

  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损人益己切宜戒之。

  ◎ 现在之福积自祖宗,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之子孙,不可不培。

  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竭;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久。

  ◎ 我施有恩不求他报,他结有怨不与他较,这个中间宽了多少怀抱。

  忍不过时着力再忍,受不过处耐心再受,这个中间除了多少烦恼。

  ◎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 忍得一番横逆,便增一番气度。

  ◎ 勤为无价之宝。慎是护身之符。

  ◎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人非贤莫交。物非义莫取。念非善莫起。事非是莫说。

  ◎ 谨则无忧。忍则无辱。静即常安。俭则常足。

  ◎ 知足常乐,多贪则忧。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德业常看人胜于我者,则愧耻自增。

  境界常看人不如我者,则怨尤自寡。

  ◎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但当以责人之心责己,

  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 宁心安无事而家贫,莫烦恼多事而家富。

  宁无病而食粗饭,莫有病而食良药。

  ◎ 长思困危难免,处富自然不骄。每思疾病煎熬,无病虽贫亦乐。

  ◎ 房屋不在高堂,不漏便好。衣服不必绫罗,和暖便好。

  饮食不在珍馐,一饱便好。娶妻不在貌美,贤德便好。

  ◎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心怀牵缠处,要割得下。

  境地浓闹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 见人不是处,只消一个容字。自己难过处,只消一个忍字。

  ◎ 事当快意时须转,言当快意时须住。

  不可言之事口莫说,不可行之事心莫萌。

  ◎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要曰勤与俭。

  读书成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

  ◎ 勤者富之本,俭者富之本。大富由天,小富由勤。

  ◎ 学得一分痴呆,多一分快活。学得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 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洒脱是养生第一法。

  ◎ 奢侈是为恶之根,YIN欲乃丧身之本。

  ◎ 以忠孝遗子孙者昌,以智术遗子孙者亡。

  ◎ 事虽小,不作不成。子虽敏,不教不明。

  ◎ 耳为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庶几为君子。

  腹不饱诗书甚于馁,目不接前辈甚于簪,

  身不远声色甚于弄,骨不脱俗气甚于痼。

  ◎ 人当交厚时,不可尽以私密事语之。恐一旦失欢,则前言凭为囗实。

  至失欢之时,亦不可以切实之语加之,恐忿平复好前言有愧。

  纵与人相争,只可就事论事,决不可揭其父母之短,

  闺门之丑,此祸关杀身,非止有伤长厚己也。

  ◎ 交财一事最难,虽至好亲友亦须明白。

  宁可后来相让,不可起初含糊。俗云先明后不争至言也。

  ◎ 路当窄处,须让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须留三分与人食。

  ◎ 富以能施为德,贵以能下人为德。

  富贵子弟宜学宽,聪明子弟宜学厚。

  ◎ 人之所赖以生者惟钱财。能于钱财上,宽一分待人,省一分济人。

  若能事事留心,久久习惯,虽不见福而祸自消矣。

  如一味刻薄,以为得计,一遇飞灾,

  荡家倾家,所入不偿所出,悔之晚矣。

  ◎ 凡人在颠沛患难之中,用言为之解释,上资祖考,下荫儿孙。

  推人与扶人,皆是一般手。赞人与陷人,皆是一般口。

  宁用扶人手,莫开陷人口。人若依此说,生子增福寿,

  人若依此劝,前程永久固。

  ◎ 待有余而后济人,必无济人之日。待有暇而后读书,必无读书之时。

  ◎ 大丈夫当能容人,毋所为人容。

  ◎ 多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多一倍享用,减一分志气。

  ◎ 人不能无错念头,须要扯得转来。

  ◎ 快意之事,不可多得。有便宜处,切勿再往。

  ◎ 损人利已,终无显达。害众成家,决不久长。

  ◎ 田野小民,斗粟尺布,入市营求,能赚几何,

  切不可向他身上讨便宜,亦仁人之培德。

  ◎ 狂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如此,何况于人乎。

  有福莫享尽,享尽见贫穷。有势莫使尽,使尽冤相逢。

  福宜常自惜,势宜常自恭,人间势与福,有始多无终。

  ◎ 暗箭射人者,人不能防。借刀杀人者,己不费力。

  自谓巧矣,而造物尤巧焉。我善暗箭,造物还之明箭,而更不能防。

  我善借刀,造物还之以自刀,而更不费力。

  然则巧于射人杀人者,实巧于自射自杀也。

  ◎ 积财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善行方便者,其后必昌。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日日行方便,时时发善心。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天上人间方便第一。

  ◎ 终身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

  ◎ 作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

  作不好人,眼前觉得是便宜,算来算去总是大不便宜。

  ◎ 举手打人,举足踢人,最是恶事,最是险事,未必便至于死。

  但一打一踢,或其人不幸遭痛死,或因别事死,

  便不能脱然无累,保身保家戒此为要。

  ◎ 世界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济人不在大费己财,但以方便存心。

  残羹剩饭亦可救人之饥,敞衣败絮亦可救人之寒。

  酒筵省得一二味,馈赠省得一二品,少置衣服一二套,省去长物一二件。

  切切为贫人算计,存些赢余以济人急难。

  去无用,可成大用。积小惠,可成大德。此为善中一大功课。

  ◎ 少杀生命,最可养心,最可惜福。一般皮肉,一般痛苦,物但不能言。

  不知刀俎之间,何等苦恼。我却以日用口腹,人事应酬,略不为彼思量,

  岂复有人心乎。供客勿多肴品,兼用素菜,切切为生命算计,

  稍可省者便省之。省杀一命于吾心有无限安处,积仁慈念自有无限妙处。

  此又为善中一大功课。

  ◎ 日中即戾,月盈则亏,天之道也。乐极生悲,势极则衰,人之常也。

  ◎ 贫贱生勤俭,勤俭生富贵,富贵生骄奢,骄奢生YIN佚,

  YIN佚生贫贱,此循环之理也。

  ◎ 为善最乐一语甚有味,然非身体力行者,不知也。

  做个好人,身润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欢地喜鬼神钦。

  何乐如之,否则小人长戚戚矣。

  ◎ 天地间福禄,若不存些忧勤惕励的心,聚他不来。

  若不做些济人利物的事,消受不住。

  ◎ 临事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 远非道之财,戒过度之酒。居必择邻,交必择友。

  嫉妒勿起于心,谗言勿宣于口。骨肉之贫者莫疏,他人之富者莫厚。

  克己以勤俭为先,待人以谦和为首。常思已往之非,每念未来之咎。

  ◎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

  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遗子孙。

  ◎ 世间事,须留余地,有余地则转动自如。

  世人事事欲尽兴,爱使满风帆,一时岂不快意,第恐难为转身地步。

  ◎ 自妻妾而外,皆为非己之色。

  YIN人妻女,妻女人YIN,夭寿折福,殃流子孙。

  少年竭力保守,视此身如白玉,一失手即粉碎。

  视此事如药毒,一入口即立亡。

  须臾坚忍,终身受用。一念之差,万端莫赎。

  ◎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以其善恶之良心未泯也。

  为善而急欲人知,善处即是恶根,以其贪念之私情未化也。

  ◎ 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天报之,阳善名归之。

  ◎ 孝悌忠信认得真,乃希圣希贤地位。

  酒色财气看得破,即学仙学佛根基。

  ◎ 佛祖无奇,但作阴功莫作孽。神仙有法,只生欢喜不生愁。

  ◎ 父母年老之时,乃与人子相聚之时短矣。

  昼夜孝养不足,奈何漠视置之哉。一则以惧,当反复而深思也。

  ◎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尽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国,则尽忠。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 世人多惑风水之说,有贪求吉地,数年不得葬其亲者。

  有既葬不吉,一掘未已至改葬三四次者。

  有因争地致讼,未入土而家已萧条者。

  有兄弟惑于各房风水之说,至骨肉化为仇敌者。

  年复一年,几无入土之望,一遇水火漂焚之虞,悔何及哉。

  嗟乎,龙穴非遥,只在心田方寸地。牛眠伊迩,空劳踏破岭头云。

  ◎ 有钱常记无钱日,安乐须防患病时,

  休恨眼前田地窄,退后一步自然宽。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 古今教人作好人,只十四字简妙真切曰。

  君子落得为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

  ◎ 天下有二难,登天难,求人更难。有二苦,黄莲苦,贫穷更苦。

  有二薄,春冰薄,人情更薄。有二险,江湖险,人心更险。

  守其苦,耐其薄,测其险,知其难,则可以处世。

  ◎ 济人当厄之时,甘于春雨。刺人伤心之语,毒于阴冰。

  ◎ 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者,不宜妄发。

  有一行而折终身之福者,不宜妄为。

  执拗者福轻,而圆通之人其禄必厚。

  躁切者寿夭,而镇静之士其寿必长。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时当儆戒。

  ◎ 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

  饰容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 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人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要使人可从。

  ◎ 面责人之短,人虽不悦,未必深恨。

  惟背地言其短,则恨有不可胜言者。

  ◎ 与人共事,遇有错误,在彼不肯认错,

  互相争执,所伤必多,若能引咎自责,

  徐以一言解之,则识量过人,彼必愧服矣。

  ◎ 凡有望于人者,必先思己之所施。凡有望于天者,必先思己之所作。

  ◎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有-耐烦心,天下何事不了得,天下何人不处得。

  ◎ 好说人阴讳事及闺闻丑者,必有奇祸。

  ◎ 无病之身,不知其乐也,病生始知无病之乐矣。

  无事之家,不知其福也,事至始知无事之福矣。

  ◎ 客次坐席间,不能人人偏识,切不可妄谈时事,

  及呼人姓名,恐对人子弟,斥其父兄之名,

  或于其亲知者,道其短行,必遭贻祸。

  ◎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乍处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 造物制人,两其手,两其耳,两其目,而一其舌,

  使多闻多见多行而少言也。其舌又置之口中深奥处,

  而以齿如城,唇如廓,须如樏,三重围之。

  诚欲甚警之,使纫于言耳。

  ◎ 人或毁我,当退而省诸身,我有可毁彼言当矣,无可毁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我,又何报也。

  ◎ 凡人故意以非礼加我,其中必有原故,彼必大有可恃者,

  此时若不忍,则祸立至矣。

  ◎ 凡友待我虽好,而待他友每多不情者,此人不可与之友。

  盖彼之待我好者,必有所依藉于我,

  至我无可依藉时,彼亦不情待我矣。

  ◎ 世有作马牛而积财与子孙者,已见其愚。

  又有刻薄穷人而积财与子孙者,

  岂知子孙亦不能受享其财,化为乌有。

  此时九泉之下追悔已迟,刻薄穷人者,何不为之早悟也。

  ◎ 人家勤俭二字,乃是根本。若偷安懒惰,遇事好学奢华,不肯朴实。

  势必到穷乏求人之日,悔之晚矣。

  ◎ 人口众多之家,口舌是非在所不免,妇女奴婢尤喜搬嘴,

  彼此若一听信,必成嫌隙,渐而吵闹,渐而怨恨,乃家门衰败之兆。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此二句真和家妙法。

  ◎ 热水热汤,勿倾泼于地,有伤虫蚁生命,

  常存慈悲之心,必有福寿之报。

  ◎ 不多事,不多言。此六个字,人能学得,即是安分守己,

  一生享许多快活,讨许多便宜。

  ◎ 欲求富贵者,在乎立志。欲求福寿者,在乎存心。

  ◎ 士君子心存利济,或力不从心,惟常存善念,广行方便。

  遇人急难,出一言解救之。遇人痴迷,出一言开导之。

  遇可着力,不惜挺身趋救之。立心制行,无非阴骘为念,是种德也。

  ◎ 贵人之前莫言穷,彼将谓我求其荐矣。

  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济矣。

  夫贫也穷也皆命也,非可告于人,而即得富贵者也。

  ◎ 夸张富贵以骄人,君子嗤之,小人忌之。嗤者卑其品,忌者种其祸,

  每因私语告人,而受大祸,故言语不慎,最为祸贻。

  ◎ 有要紧之事机,不可轻与人言。有要紧之笔札,不可轻落人手。

  ◎ 有等人恃有口才,每每题人绰号,捏人歌谣,最当切戒。

  盖一出其口,则好事者必传为美谈,为人终身之玷,其恨当何如耶。

  ◎ 人之有过,苦不自知,旁人视之甚明,

  必须虚己下问,始得闻而改悔。若或不喜规谏,人莫我告,

  必至溃败而不可收拾。后虽知而悔之,亦无及矣。

  ◎ 人所希求者寿命长,须莫作短命之事。

  人所希望者后嗣昌,须莫做无后之事。

  ◎ 一切事物凡众人所争者,不可轻取。众人所共者,不可独据。

  怨议既多,必招其害。

  ◎ 人人都具有善性。但耳不闻善言,目不见善书,

  其本来善性未免渐致沉没,所以赖于劝正之力者居多。

  ◎ 人生在世,举心动念,行止语默,俱有鬼神鉴察,

  所以过之大小,皆莫能掩。过大则夺纪,过小则夺算。

  ◎ 能容忍,自然免祸。能安静,自然养福。

  ◎ 一念之善,一念之恶,天地鬼神悉知之。

  不待出诸口,而行诸事也。念之起处要加慎畏。

  ◎ 禀气虚弱之人,最要调养。犹如器物之脆薄者,

  若不存心爱护,自难免于破败矣。调养之法虽多,

  约而其要者有五,一曰戒怒恼,二曰节色欲,三曰调饮食,

  四曰慎风寒,五曰少言语。信能行此五者,真却病延年之秘法。

  ◎ 兴一利,不如除一害。多一事,不如减一事。

  ◎ 满肚皮不合时宜,止可自己存之于肚内,不可显露于辞色。

  若以伤人之言,逢人剌刺不休,恐非全体远害之道。

  ◎ 天下许多恶事,都从贪念上生起来,切须谨慎。

  ◎ 过而能改,弃旧图新,坏人即变好人。只怕明明知自己有过,

  却不肯悔改,这才是真坏人。

  ◎ 孤儿寡妇,乃天下穷民无告者,即名门大族,多有失所。

  如遇族人及亲友中,不幸有此,无论亲疏,皆当曲加调护。

  无力者恤之善言,有力者助之财谷,俾不致于流离颠沛。

  育孤子,嫁寡女,养赡无依老人 ,皆人所当为之事,

  苟力量能及,切勿漠视。

  ◎ 如有责我之过者,皆当虚心体察,不必论其人如何,

  盖局外之言往往多中。每有才高之人,有过不自觉,

  而寻常人皆知其非者,此圣人所以察迩言也。

  ◎ 人有求于我,苟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勿含糊,致误其事。

  ◎ 亲友见访,忍有欲言不言之意,

  此必有不得已之事欲求我而难于启齿者。

  便当虚心先问之,力之所能,不可推诿。

  ◎ 畏友胜于严师,群游不如独立。

  ◎ 小人固当远,然亦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然亦不必曲为附和。

  ◎ 亲友中如有好说谎妄言者,或夸张自己才能,或乱说他人长短,

  或讲过去之官场,或谈未来之大话,或扯汉入唐,或将无作有。

  我只耳听口应,明知其妄却不可驳削,亦不可讥诮。

  要知彼妄言我却妄听,原与我无干碍。

  何妨任彼谈论,既不惹嫌,即不种怨此涉世最妙之法。

  ◎ 人生在世,总要行几件利人的好事,方不虚此生。

  如无好事,反行欺人害人之事,岂能算个人。

  ◎ 事父母,要在生前尽孝。若到死后,虽三牲五鼎,

  日日斋嚼,止充生人肠肚,供生人眼目,有何益处。

  ◎ 人之福禄,自有分量,或宿世善因,或眼前修积,或祖宗余庆,

  是以受享乃尔羡之妒之,何如自励自修也。

  ◎ 人素羸脊,乃能兢兢业业。

  凡酒色伤生之事皆不敢为,则其寿可延永矣。

  如素强壮,则恃其强壮,恣意伤生之事,则其祸可立待也。

  ◎ 举一念,出一言,行一事,先存心思想曰,此有可利益于人乎,

  无损于人乎,有利于人者,即毅然措之实际,苟无益而有损于人,

  则此念即勿起,言即勿发,事即勿行。

  时刻存心,反躬刻责,惟恐不善,而行善始力,

  大抵只号本念无恶,即横来直去,总归于善。

  人邪我正,人恶我良。人生事,我息事。人害人,我救人。

  赤心白意,俨然有鬼神在前,此人纵有凶灾夭折,

  天地鬼神必暗加护持。善之一字,真生世世受用不尽。

  ◎ 能享福之人处处是福。不能享福之人虽有多福在前,

  彼不知觉,遂徒然虚度。

  ◎ 每事吃亏的便是君子。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小人。

  ◎ 待小人宜宽,防小人宜严。

  ◎ 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见,而后可以听人言。

  ◎ 人生多酒色关头,须百炼此身成铁汉。

  世上有是非门户,要三缄其口学金人。

  ◎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须如意防之。

  ◎ 无以小嫌疏至亲,勿以新怨忘旧恩。

  ◎ 济人穷者,勿问其所以穷,恐憎恶之心生,而恻隐之心泯矣。

  ◎ 处家庭骨肉之变,宜委曲,不宜激烈。

  ◎ 欲学厚字,先从容忍上学起。容能恕人,忍能耐事。

  ◎ 处家涉世,一切细事,不必过于明察。

  ◎ 人怕不是福,人欺不是辱。

  ◎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穷达由命,吉凶由人。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知自大是个臭字。

  ◎ 举念可以告人,就可以告鬼神,即是善心。

  ◎ 肩挑贸易,小本营生,日谋升米,一家度命,

  切不可占其便宜,于心何忍。

  ◎ 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能得心安神定者,是无量大福。

  ◎ 贪为怨府,贪得一分有一分之祸,贪进一步有一步之害,

  世间惟贪最为害事,贪心即伏危机。

  ◎ 贫富由来无定,家资聚散如烟。

  ◎ 亲朋有患当扶助,为人切莫讨便宜。

  ◎ 吃亏的时节便宜在,贵买的家私受用多。

  ◎ 人有饥寒,即济之以粟帛。人有疾病,即济之以医药。

  人有死丧,即济之以棺木。人有颠沛患难,即竭力周济,

  以免其流离困苦。凡此皆近于不能生者,故救之宜急也。

  ◎ 我有余彼不足,周之给之,彼有求我,

  必诺之与之,无生嫌心,无生厌意。

  ◎ 急行缓行,前程总有许多路。逆取顺取,命中只有这般财。

  顺取者,虽迟而多福,逆取者,虽捷而多祸。

  ◎ 人能抬头将命字一想,兜底将死字一算,

  放眼将人世穷通得失一看,亦可掉下心机,撇开妄念。

  ◎ 广种福田以散为聚,犹如播种者,将榖麦洒于泥中,

  不知者以为舍之可惜,及其收获之时,方知其利百倍也。

  ◎ 利己损人,这样得来,必那般失去。

  ◎ 不知足,时时苦海。能安分,处处逍遥。

  ◎ 许多大事,俱从傲满失之,俱从谦谨得之。

  ◎ 血心为人,布益于人,即殴人为人皆善也。

  外貌谦和,心中专于利己,即敬人礼人皆恶也。

  ◎ 盖世功名,当不得一个骄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觉此理,天道甚分明。

  ◎ 人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见他人善,当如己善,必助成之。视他人物,当如己物,必爱护之。

  ◎ 闻谤而不怒,虽雠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当自息。

  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

  ◎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 堂堂六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下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 时时见人不是,即诸恶之根。时时见己不是,乃万善之门。

  ◎ 人有吉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 颠倒是非,鬼神所忌。是非所在,须正以持之,

  不得一味趋附,济我之急,救我之危皆恩也,

  一言之惠,一饭之德亦恩也。恩之所有即宜报答,

  虽无其力而怀德之心时时不忘,方见忠厚之至。

  ◎ 昼当惜阴,夜当惜灯,言当惜口,事当惜心。

  ◎ 名者造物所珍,无德以居之,易于折福。

  若买虚誉,以愚当世,明必为识者所鄙,幽必为鬼所忌。

  ◎ 佛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文帝云,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 见人遭逢失意时,无矜怜之心,而乃指摘其生平,

  谓其宜有此失,此则大伤忠厚。

  ◎ 劝君莫要使暗箭,射人至死无人见,

  谁知鬼神代不平,偏向空中还重箭。

  ◎ 有事化为无事,一语周旋冰消瓦解。

  本无事而生事,片言挑拨火发烟生。

  ◎ 圣贤但求无过处,神仙不外尽人伦。

  ◎ 暗里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儿孙。空中造谤者,造的是自家罪孽。

  ◎ 无益之人勿近,无益之事勿作,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言勿谈。

  ◎ 亲情族谊,最不可伤。父母所垂念者,我亲厚之。

  凡人父母已亡,无可尽孝处,然有兄弟姊妹,

  皆父母所垂念之人也。我应当注意看顾之 ,

  联和之,此未报亲恩,聊以补过耳。

  ◎ 忿忿不生,此气必不上炎。爱念不生,此情必不下流。

  ◎ 大造若无速报应,人间无事得公平。

  ◎ 栽花偏不茂,插柳自成阴,可知人世事,大半出无心。

  ◎ 精气神为三宝,耳目口为三盗。

  ◎ 宁可认错,莫要说谎。

  ◎ 费用多,则不能无求于人,既有求于人,则为所不当为者有之。

  古人立品皆从事耐劳也。

  ◎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 出纳不公平,人人鄙之,人人恨之。

  ◎ 语言多反覆者,无人为之腹心。

  ◎ 凡事瞒藏,必是奸贪之辈。推诚布公者是英爽之才。

  ◎ 心气和平,人乐近之,办事易成。才偏性执傲,不遭大祸必奇穷。

  ◎ 与人交共,转眼无情,必损福损寿。常常念旧者,必富厚期颐。

  ◎ 逢人借贷而不还,遇事均思染指,此等行为,人皆恶之。

  其致此之由,或因自己费用太大,或因家中不知量入为出,

  或不能约束其妻子滥费,不得已而出此下策,遂为社会上可厌之人,

  难图好事,贫贱终身,岂不可惜。益知勤俭真为至宝也。

  ◎ 重富轻贫,其人必无道德心,不可共事。

  ◎ 平日敬老慈幼,必是学问道德中人。

  ◎ 昧心昧理之言,轻口说出,其人必无恶不为。

  ◎ 忘大恩,思小怨,岂有良心。

  ◎ 才得小富小贵,即作威福,终必遭刑祸。

  ◎ 处大富贵而不动其心,厚福未可限量。

  ◎ 公平正直,生虽困厄,死必为神。

  ◎ 逢人便称知己者,必无深交。

  ◎ 用财锱铢必较,厚薄不差分毫,其心之刻薄,邻于残忍。

  ◎ 处事肯任劳任怨者必是大才。

  ◎ 遇些小事即避嫌疑,惟恐累己,如何能订深交。

  ◎ 谋买田产为子孙计,其心太愚。试看有产业者之子孙,

  无一好者,实系产业害之也。无产业者,心无所恃,或能发愤成家。

  ◎ 说话好尖酸刻薄,非但招祸,且恐促其天年。

  ◎ 内聪明而外朴讷,必能成大事。

  ◎ 贫穷患难中,卓然能守,怡然不变者,其人有大气识。

  ◎ 小有技能,秘为奇货,必无大学问可知。

  ◎ 守成之人,自以俭省为上,然事事刻薄于人,亦必遭祸,

  能刻己而不刻人者,方可家业绵长。

  ◎ 当机能决,决而能藏,此是高才卓识,得志必早。

  ◎ 凡中年以后无学问者,心无所主。或纵情于游戏之场,戕身败德。

  或终日垂声丧气,忧死忧生。

  此等人其心最苦,所以古人云,壮年不好学,老大徒伤悲。

  ◎ 年老之人最好以行善为事,其中乐趣极多,否则礼佛念佛,

  既可以驱遣烦恼又可以消除罪孽。

  ◎ 欲察人能共事不能共事,但观其平日恻隐之心有无,恻隐之心深者,

  尽可托以大事,若毫无恻隐之心者,与之共事将来必受其害。

  ◎ 自满与知足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

  ◎ 怒时反笑,阴险莫测。

  ◎ 好矜己善,好夸己能,最足为人所忌,善人所厌,为人所鄙。

  ◎ 乐摘人非者,终必受祸。

  ◎ 好与人争,好非人辩,无益有损。

  ◎ 好笑骂人者,已足招祸。笑骂而不审是非,即旁观亦恶其狂悖。

  ◎ 衣食暴殄,必遭冻饿。

  ◎ 后生年少,以绝交游为上策。三朋四友必无好事,始而讲求穿吃,

  继而渐入嫖赌,遂为终身之玷。

  ◎ 长而涉世,不能无交,而益友最少,损友极多。

  凡勉我勤慎,劝我省俭,教我心气平和忍辱息争均为益友,

  是为我造福者。导我奢华,替我排场,引我逸乐助我争斗皆为损友,

  乃为我种祸者。至于勾嫖诱赌,是为比之匪人一遇而凶。

  ◎ 观人邪正在于目光,及目中眸子。

  目光平视,眸子不大转移者乃诚实人,

  若再有精足宝光,必有大经济,大学问者。

  目光上视者,其人性必傲慢,

  上视而眸子不时转动,其人心必暴戾。

  目光下垂者,性慵懦。

  下垂而光促者,心必有忧。

  目光隐于额下斜视者,其心术必不正,

  若再将眸子不时转移,其心必机诈百出,

  必非善良之辈,切宜存神待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身       道德)(五明学佛网:修身       道德)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说道德会的王凤仪先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二、正觉观念修身口 

 徐文明教授: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杨曾文教授:佛教戒律与道德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身与悟道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修身与论六祖 

 荆三隆教授:从《楞伽经》谈禅宗修身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 

 如瑞法师:培养道德 

 其它法师:以传统「智慧道德修养」化解地球危机(从慈法师) 

 潘宗光教授:佛教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道德“软实力” 

 董群教授:完人的追求——佛教道德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