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介绍

 广州六榕寺方丈:法量大和尚


   日期:2007/6/1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因为我心静,看来比较年青一点。人要保持那种青春的心态,菩萨是没有年岁的,她永远是青春的,菩萨什么时候都保持朝气逢勃的心态,如:利他、慈悲、博爱、自然。你看一些大师,他们都已经80-90岁了,但他们的心呀,还是那么年轻、自在。
“每个人都有他的劫数与灾难。‘非典’是一场劫数,我们要用佛法大无畏的精神去解救这场灾难中的人。发生灾难不怕,怕是觉悟不到,悟到了行为就会改变,灾难就会远离。不要滥杀无辜,不要利己坏人。爱惜我们的周边环境,爱护我们的大自然”。在六榕寺方丈室里,记者有幸地聆听法量禅师的点拨。
法量,六榕寺现任主持。86年剃度出家,93年毕业中国佛学院,94年护送西安法门寺佛祖舍利赴泰国祭祀弘法,95年参加中国佛教中青年干部训班, 97年任广州市佛学协会副会长,98年游历日本佛寺,参禅日本佛学文化,2002年任省佛学协会副会长,同年春出席中央统战部国省佛学研讨会,现任广东省第九届政协委员,中国佛学协会理事。
佛学文化是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国魂。随着国家经济步伐的迈进,佛寺也要跟着前进。“我要把六榕寺,这座已有千年文明的道场,建构成一个规模宏伟的佛学样板试验基地,更好的弘扬岭南文化。”法量方丈充满信心的说。
事实上,佛教自东汉时期传来中土,经与中国的原有文化相融会,开成了孺、道、佛三大学术支柱,从而搭建起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架构。忽视佛学的存在,无疑是历史的偏见,不利更好的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它的存在是自然而长期的历史现象。法量说:“佛学作为知识与修养,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与净化社会环境。佛家倡导人间佛法,也就是弘扬求真、坚毅、精进、宽容、博爱的精神”。接着他又表示:佛学传入中国,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早已成为一种深厚文化积淀,有浓浓的民族色彩,深深地扎根在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由此铸成了一种不朽的民族精神,所以它才拥有了生命力,他应该得到继承与发扬。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政治和社会的深刻变革,这是挡不住的潮流,不可逆转。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的形势下,佛教应怎样来呼应社会的变革?这是一个非常现实又迫切需要回答的尖锐问题,法量说:“处在大都市里的六榕寺,我们更能感受到广州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火车头所带来的经济飞猛与前沿思想文化的冲击。在经济飞腾的压力下,佛教有进无退,我们没有退路,也不能一味等待,只能主动地去适应社会,主动地为自己找一条合适的道路,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佛教对改革开放形势下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作出了自己的突出贡献。传统的佛教寺院和佛教名胜,在很大的程度上支撑起中国旅游经济的一片天地,一个寺庙养活一方人士的现象在中国地方经济发展中已经不足为奇,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好好总结的经验,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佛教的目的是教化人心,宗旨劝人向善,予人解脱,说到底它又是一个思想文化的问题,而对具体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去建构新的理论,怎样去吸收先进的思想,怎样去深入挖掘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等等,还需要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中国的佛教更有望”!
其实,每一种文化都是跟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前进的,滚滚的历史车轮不知辗碎多少阵旧或来不及改变的东西。广州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对六榕寺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如何营造一个具有新时代特色又有佛学氛围的文化区域?一直是六榕寺追求的目标。法量方丈透露,我们打算把佛寺周边的一些平房收购,到时佛寺的面积将会增大一倍。目前,已手策划,就等政府审批。一通过,我们就开始构建工作,资金方面也差不多到位了。对于资金,法量方丈一点都不担心。“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许多信徒都很热心慈善事业,闻说修寺建佛,都会踊跃出资建助。”
美化环境,人才培养是六榕寺当前的任务。在近年的工作上,六榕寺极注重软件设施的开发。寺风纯朴,寺貌井然,这绝不是一句客气话。从九六年始,广州市政府为鼓励和引导宗教的发展,推出了五大宗教争创“文明宗教活动场所”,二年评比一次。97年六榕寺获此殊荣。99年,01年连续三届都不缺席。这很不容易呀,法量说:“要保持这种荣誉,你的思想领域就要不断地改变与进步,如果你没有进步,这种荣誉就要让给人家。谁都想争取这种文明场所的荣誉。如果没有全体僧员不械的努力,不断的创新与美化环境,提高文明古迹的品味,就没有今天六榕寺的优秀成绩”。
“有了成绩,使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的场所。在未来的规划中,六榕寺要建设以弘法大楼为中心,辐射左右文化休闲区与生活服务区。摒弃以往建设不合理的,或东一块西一块没有结构性的建筑”。法量方丈是一个有远见,有谋略的僧者。难怪轻纪轻轻,时仅38岁的他能从众多僧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六榕寺的掌门人。
母亲生下我的肉体,师傅启迪我的智慧,成就我的人格。恩师如父母,但在我的心中,恩师比父母还要重要。提到云峰大和尚的圆寂,法量不禁暗然悲伤。
“去年6月5日,云峰老方丈就卧病不起,不能走,不能说,今年3月8日圆寂,世寿83岁。老方丈十岁落发为僧,僧腊73年。他一生心血于佛教兴复大业,鞠躬尽瘁。大师的离去,是佛教与佛学界的重大损失”。法量向记者表述。
云峰法师,广东海康人,1921年出生,俗名朱富。1931年1月,湛江上林寺落发为僧,法名法奇,字云峰,十四岁赴香港宝莲寺屿山佛学院学习四年。1959年1月11日北京佛学院学习,12月行至广州,历任六榕寺主持数十年。先后被任为中国佛教协会第三届理事,第四、五届常务理事,广东省佛协第一、二、三届会长,广东省人大第三、五届代表,第六、七届常委,广州市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第五届常委。
云峰法师是法量终生难忘的恩师,九0年云峰方丈送他至中国佛学院进修,九三年,法量从中国佛学院毕业回来。佛学院的寺庙生活,让法量对佛教徒的修持有了更深的认识。云峰方丈见他成熟成长起来,并领会了许多佛理。老人家很高兴,想到自己年纪大了,于是便把他当作未来的接班人来培养。佛门注重修为与领悟,也是说慧根与缘份。没有修德与智慧,不能继承掌门。挑选一个合格的能把佛法弘扬光大的后继人选,通常是每个老方丈的心病。一个真正能够担当起一门之长的,都必须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培养与点化。
18年的僧人生活,法量已不负恩师的厚望。一举一动都能反映出大师的风范,记者观察到。“我活得非常充实愉快。我不会厌弃生活,僧人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 外面世界的喧闹,烦躁,对法量来说,是另外一个空间,是虚幻的,是不可求的。活得很自然又很满足的态度,让人敬佩。佛家那种点尘不染的心境在法量的身上,我们随意便能嗅到。静心专一,是每个僧者的基本要注,任何虚夸浮躁、急功近利都是他们的大敌。法量说:“老僧入定,是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要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定力,不沾染不良习气”。
“一个人生下来做什么,就有他一定的姻缘,也许我生下来就注定是一个僧人”,法量说。法量已习惯寺庙的生活,有一次,回家两天就觉得很不自在了。只有回到寺庙,他的心就会宁静、自在。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法量,他希望能用他毕生的生命奉献给佛教,继承恩师的遗愿与精神,把佛法发扬光大。
“师傅,我是出家人,我要好好修行,怎么老是去接待客人”?师傅用手轻拍着我的头,“傻孩子,接待客人就是广结善缘,不结善缘怎么能成佛呢”?
祖祖辈辈四代都是佛门信徒的法量,从小颇受祖母与父母薰陶,母亲教导他,做人要有爱心、孝心、,更要懂得怎么去关心与帮助他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法量选择了出家。一次在医院门口,看到推出一俱尸体,几个人哭哭泣泣。于是他开始对生命的解读与搜索,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人来到这个世间是做什么?享受?受难?或是……
一连串的念头在他的脑子翻来覆去,不到一个月,他终于想通了。出家!他坚定的选择出家。当时,父母还有点不相信。“你想好了没有,你吃得苦吗?意志很坚吗?”父母再三警告。法量意志很坚定说:“可以的。”于是父亲亲自送他到湛江一个庙寺,跨进佛门。“我很心静,似乎点尘不染”,他说。但师傅还是怕他意志不坚,让他带发修行,想考查他的意志与毅力,怕他后悔。在寺中,挑水、做饭、砍柴、种菜、擦床、洗地、念经每一件活他都干。“我活很快乐”,他轻松的告诉记者。不到一年,师傅就给他落发。落发后就带他来六榕寺。“我记得很清楚,那时是87年春天。剃度我的师傅是六榕寺云峰方丈的师弟”。法量说。 初到六榕寺,云峰方丈看到法量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很灵活,就按排他去做接待的工作,也就是寺庙里所说的知客。做了一段时间,他心里很闷,好像有个结老是解不开。“师傅,我是出家人,我要好好修行,怎么老是去接待客人”?师傅用手轻拍着我的头,“傻孩子,接待客人就是广结善缘,不结善缘怎么能成佛呢”?
除了接待客人,平常他就在法堂里念经或打扫卫生。有一次,刚搞完了卫生。师傅就走过来,他站起来。师傅问:“怎么样啦?今天的工作做好了吗”?他大声答:“都打扫干净了”。师傅在桌面上摸一摸,“不错,很干净。”接着蹲下,去摸桌脚底下面,“唉呀,工作做得不全面呀。”这时的他又委曲又脸红,谁会去擦桌脚底?这不是肉包里挑骨头吗?师傅接道:“修行念佛的要表里如一,要用心。工作做到那里,心就要到那里。不能只注重表面与门外功夫。”
小时的教导,明确了法量做人做事的道理。师傅就是他心中的启明灯,照亮着他前进的人生道路。
<好学,追求进步,使法量终于成熟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人格与对佛学的解读。爱国爱教、行菩萨道、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热爱和平、惩奸扬善,发扬人间佛教思想,积极进取……
青出于篮胜于篮,初见法量方丈,记者就惊讶他的年龄。法量告诉记者:“我38岁了。”跟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宗教也逐步趋于年轻化。
年轻代表着活跃与开拓力,无疑法量是佛界青年中取得最有成就的俊才。这些都基于他的经历与好学。
法量,86年出家。90年考入中国佛学院灵山分院,灵性与好学,优秀的成绩,使他当选为班长并得到老师的偏爱,于是同年9月破格出任灵山知客,这在灵山学院中是很少见的,受宠惹惊的法量,惊慌不知所措地对老师说:“我可能做不了。”师傅对他讲:“你能不能放下心来,做人最重要是对自己有信心,师傅对很有信心。”就这样,法量担任了灵山的知客,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法量在灵山开拓了人生的视野。93年毕业回六榕寺,方丈看中他是个人材,便发起爱材之心,把他收为身边的秘书,以未来六榕寺的接班人来培植。94年代表中泰友好宗教交流,护送西安法门寺佛祖舍利赴泰国祭祀弘法,佛教是泰国的国教,来到这个浓重的到处充满佛学的国度,法量领悟到佛法是没有边界的,它能够维护人类和平与友好相处。95年参加中国佛教中青年干部训班,在北京学习一个半月,当时广东只有三个名额,不是谁想要参加就能参的。通过这一次的培训,坚定了法量的爱国爱教,明确了佛教的发展方向,以及国家对佛教强有力的支持,让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中国佛教的发展。96年广州市政府号召全市宗教开展创建“文明宗教活动场所”,二年一届,法量积极的呼应政府的口号,发动所有僧员,并发誓一定要拿到这个殊荣。通过六榕寺上上下下的僧员配合,97年终于取得市政府亲自颁发的“文明宗教活动场所”,当时广州只有两所得到这种荣誉。拿到这个奖章,法量还不满足,“我们必须保持每一届都有这种荣誉。”功夫不负有心人,成绩是人创造,第二届、第三届六榕寺都保持“文明宗教活动场所”这种荣誉,97年任广州市佛学协会副会长,98年游历日本佛寺,参禅日本佛学文化,2002年任省佛学协会副会长,同年春出席中央统战部国省佛学研讨会,会中法量方丈满怀豪情的提语:“爱国守法,与时俱进,信智圆明,感恩奉献”。现任广东省第九届政协委员,中国佛学协会理事。
在他简明的经历,我们可以窥见一个佛门俊杰成长的历程。难怪从97年开始,云峰主持便把他定位在大知客的位置,协助管理寺庙里里外外的情事,实际当时他所做的工作,大多是主持的工作了。记者从法量言语间可以判断出。云峰师傅的用心良苦与培养,不知不觉中已深扎到法量的身上。师风、道风、做人、修身这些使法量在恩师的身边学习到许多许多,如一个孩子在母亲的关怀下不断成长,不断的成熟与进步。“2002年,抱病中的恩师,把我叫到身边,他好像知道自己年岁快差不多了,于是受任我代理主持,总管六榕寺。”修道之人,往往有一种先感之明。云峰方丈是一个有德的高僧,这次使我们可以领悟到佛家修行那种境界与深奥。
好学,追求进步,使法量终于成熟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人格与对佛学的解读。爱国爱教、行菩萨道、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热爱和平、惩奸扬善,发扬人间佛教思想,积极进取……
我们贫寒惯了,何况这些钱来自于社会,他应该回报给社会。法量是一个爱国爱教的进步有为的青年僧者,关爱社会,关爱身边的人。在助人的乐趣中,他的情操又迈进了更高的境界。<
“社会发展,佛教也要跟着发展。我们学电脑,学现代管理,学文化,积极吸收社会的广泛经验和优秀经验”。法量对弟子的要求很高。除此之外,他说:“还要研究一些心理学,掌握现代人的心里特点与态度。因为常有些家庭烦恼或突然想不开的人,常来寺庙里求得解脱。如果你懂得分析人的心里,也许,你的一句话就能另他们的心感到宁静与安定”。
认真、负责、主动、积极是法量的工作态度,那里有困难,他就往那里跑。据了解仅去年六榕寺就捐出一百多个万,用于敬老、互贫、助学、救灾等。今年国家遭遇“非典”灾难,六榕寺慷慨的捐出50万。这能不让人感动吗?法量说:“我们贫寒惯了,何况这些钱来自于社会,他应该回报给社会。”闻说中国佛学协会经济发生了困难,六榕寺立刻又捐100万。法量表示:“这是完成云峰恩师的遗愿,他老人家一生奉献给佛教,希望的是佛法能够发扬光大”。
每天休息仅有5-6个小时间的法量,把自己的时间按排得满满的。“你忙得累吗”?记者问。法量说:“我忙得非常踏实。只有多做事情,多想东西,人生的智慧就会不地成熟。”
“你长期都吃素吗”?
“佛家,我们提倡不吃晕,食素,表现一种慈悲。我从来是不吃晕的。吃晕就是杀生,爱惜生命就不能杀生”。
“每天这么忙不会误你的修行吗”?
“不会的,接待香客信众是我的责任,也是给我弘法传道的机会。做事要做好,修行也要做好。假如有一日,我退出寺庙的管理,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幽静的地方,一个人静养。”
我有很多信徒,在姻缘困扰,工作烦恼的时候,都喜欢来找我聊天,他们都有这种感觉:“一进到六榕寺的大门,心就宁静了很多”。
“你能否举些例子说说”?记者感兴趣的问。
有一个妇女,发现自己姻缘方面有些危机。她很担忧,担忧老公会变心,婚姻会破裂。于是她来我,我对她说:“你们夫妻的结合是有缘份的,你要好好的珍惜你们的缘份,珍惜你的另一半。不能轻易地放弃家庭,要尽妻子的责任,使丈夫的心回到你的身边。丈夫可能不是变心,也许是受一些社会风气不良的影响,使他不小心掉进泥潭里面,正如心灵受到尘土的蒙蔽,看不清方向,你要用你的爱心,去关心他,去爱他,感化他。当他醒过来,就会自然回到你的身边。”
宗教主要是在情感和意志上,对有限个人的存在性缺陷所作的弥补和超越,是对人类和世界命运的终极关怀。它对个人提供安身立命之处,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有一对夫妇,平常喜欢拜佛行善。但他们的孩子出门常被人打,母亲很伤心,颇是闷闷不乐,俗语说:“打在孩子身,痛在父母心。”夫妇一起来找法量问:“我的儿子为什么老被人打。”法量说:“你不必怨恨,也不必耿耿于怀。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有他的责任与承受。不应该对你们的行善有所怀疑,其实,就因为你们的行善,使你们儿子只受皮外伤,不致于大害,过几天就会恢复。你们应该要庆幸。如果是打伤了眼睛,你想后果会怎么样?”夫妇听了,心情豁然开朗很多。
佛法,简单的说,就是用智慧或修为的境界去启迪每个灵魂。法量大师告诉我,“生命是一种责任,它不是属于你自己的,而是属于社会的”。好深奥啊!沉默好一会儿,我才明白。这就是佛家那种大无畏献身的精神。他们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万万众生而活。佛祖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记得小时候,常听过一则小故事,佛祖一次在外修行,途中遇到一只饿晕在路旁的小鹰。佛祖突发慈悲之心,用刀割下自己的大腿肉,养饱它。虽然只是个传说,但我们可以悟到佛祖的舍己救人的精神。21世纪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富裕了物质丰富了。可是我们的精神领域似乎有点跟不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自杀、抢劫、行骗、奸污……时常发生,所以弘场佛法的净化心灵是必要的。法量说:“佛法能够在道德方面转化人性”。
佛法不是消极的,也不是虚幻飘渺不符事实的。“神圣化与世俗化是宗教发展的内在张力,不能机械地强调某一极”。佛教无为而无不为,不沦入到世俗社会之中,又不回避世俗的问题。对老百姓最困惑的问题,要作正面回答。对重大的社会事件要表态,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环境、命运、人的临终关怀、等各种问题,佛教要表态,从佛法的角度给世人以参考,引导世人以向上。中国的佛学学术研究,在国家政府的号召与强有力的支持下,目前已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世界佛学文化的核心大国。佛学不仅促进了国家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而且在国民的生活领域也产生积极的作用。法量说:“佛学与迷信是对立,佛教追求真理,提倡爱国、爱教。法lun gong的李hong zhe,他们披着弘场佛法的外衣,其实是妖言惑众,残害生灵,说什么自焚成佛,简直是荒涎欺人。他给国家带来灾难,带人民带来不安与慌乱。”接着法量又讲:“前二年,我常受政府应邀到越秀区法lun功转化站做引导工作。我用佛学的真理,揭批法lun功真正的阴谋与不惜生灵的邪恶本质。许多法lun功练者觉悟后,痛失前非,并发誓与法lun功决裂,这就是佛法的力量,他能使我们迷途知返。当然,一些知错了法lun功练者则担心起来,政府会不会对他们进行严厉惩罚。我对他们说,佛有云:‘回头是崖,立地成佛。’只要你们明白了错误,极时回头,国家原谅你们的一时失足”。
纯良的人格是从小事做起的,往往一些细微不起眼的小事,更能看出人物真纯的品格。这几年来,法量身为六榕寺的僧者,生活本来就不是很富裕,但他暗地里还对边远山区学童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助学。这种微不足道的针头小事,本不值一提,但记者还是忍不住记了下来。
年仅38岁的法量,他懂得怎么去关爱社会,关爱身边的人。在助人的乐趣中,他的情操又迈进了更高的境界。
“贪婪、自负和欲望,都必须抛弃。掠夺与战争是人间大恶,是对人类的不负责任”。法量的最大理想是希望世界和平,人类和蔼相处。
“世界不同民族的宗教群体,都有一个声称自己拥有通往终极真理的途径。但全球化的趋势及地球村的共同灾难来看,使人必须承认没有人能够再坚持在殖民时代那种拥有普遍性真理的霸权姿态;取而代之的应是一种相互尊重、强调互惠的伙伴形式。换言之,仅承认不同信仰传统的存在,及‘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和平共存’已不足以解决地球村面临的种种灾难。我们所需要的是不同文化的传统及信仰能够沟通和合作,为自己和邻居谋求解救地球村的生态灾难之道,与及消除在这互相依赖的祈雨群中的不公义,力求建立一个真正和谐的地球村群体……”在谈到佛教与当今社会时,他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反对不人道的行为。战争是对人类生灵邪恶残暴的伤害。
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地球对我们而言,真的变得越来越小了。法量说:“大家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我们反对不同的人种还会为了各自的一己利益在争得死去活来的,唯有和平相处,唯有互相接纳,人类才能生存下来,人们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应该告别20世纪初期,殖民主义的赤裸裸掠夺和剥削。”接着他说:“ 从世界大文化的背景来看,种族与种族之间,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停止,但这些只是局部的现象,还没有出现形成大规模的对抗,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融和与创新。中国佛教将会坚持原有的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国际交往三大优良传统,充分发掘佛教主张的惩恶扬善的道德观,继续提倡爱国爱教,发扬人间佛教思想,积极进取,祈求世界和平,人类进步”。
采访至此,暮色苍茫,夕阳已落山。浓木掩映的六榕寺,不知不觉多了一层静谧蒙胧的面纱。飘落的枯叶,苍老的围墙,更显得她的神秘与深幽。方丈手捏佛珠,送至山门。记者便悄悄地消失在暗淡的深巷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