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做一个有福之人


   日期:2010/7/8 9: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有喜怒哀乐等情緒,只要遇到境界,很容易就會「心随境转],心灵的情緒就會隨着感动。但是,人总要有修养,儒家讲「不动心」,道家讲「不二意」,佛教更讲「不分別」,都是要我們在人情相处上,不要太过分別,不要太容易动心。如此才是一个有福之人。

一、人我不比較:人比人,气死人!人与人之间,经常互相比較:你比我有钱,他比我美貌。比來比去,人生那有快乐可言?有一首通俗詩偈:「你骑马馬來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一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许多残障人士都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见过沒有双手的人,可以用脚穿针引线;眼睛全盲的人,能夠吹弹歌舞。甚至台湾的漸凍人陳宏先生,只靠眼睛眨動,透過點字板,再由妻子為他记录,都能出版多本书籍。想到他們,只有慚愧,那里还要比较什么呢?

二、彼此不計較:人类有斤斤計較的习惯,你借我半斤,我还給你八兩。人从童年開始,小朋友之間就會計較:我給你卡片,你給过我什么?我給你糖果,你有什么給我吃過?所謂「锱铢必较」,即使相知的朋友,也总是看你对我的交情深浅,我也还給你那样的程度。除非心量寬大的人「施捨不望报」,金钱、感情、友誼,不管給你多少,並不計較你还給我若干。能有这样的心量,才是所謂「君子無求品自高」。

三、违逆不生氣:人在順境里欢喜,容易做到;在逆境裡能不生氣,就不是容易的事了。一个人受饥受寒,受苦受难,都还罢了,受气,就难以忍耐了。有人說:「佛爭一爐香,人爭一口氣。」一口氣又是價值如何呢?為了少許的金錢,朋友亲人闹上法庭;为了要争一口氣,千里致书給在京的父親。其实「逆境來时順境因,人情疏道情亲,梦中何必爭人我,放下身心見乾坤」,人生有什么好爭、有什么好气的呢?

四、好坏不分別: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好人坏人,儿童就从这样开始学习分別。好人的标准怎么订定?坏人的是非怎么论断?好人,有好人中的坏人;坏人,也有坏人中的好人。除非大忠大奸,大好大坏,一般生活里的是非好坏,不要那么多的分別、计较。中國人讲的厚道,大概就是「无分別」的初階學習吧!

五、受辱不怀恨:有些人「忘恩記仇」,也有一些人,赞美容易忘記,受辱耿耿于怀。唾面自乾,何等修養!受辱不恨,何等自在!《金剛經》說:若有人業報應墮地獄,假如能忍受別人的侮辱,忍受人我是非,自能消除罪業,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受辱不懷恨,修行者應當如此。

六、見好不嫉妒:見不得別人好,這是人的劣根性;同歸於盡,更是人性的醜陋面。其實,見到別人好,要能有分享的观念,何必嫉妒呢?见好欢喜,見贤思齐,这是人生最大的修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