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道人善也是善,扬人恶更是恶


   日期:2016/5/30 21: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道人善也是善,扬人恶更是恶。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这都是一种恭敬心。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对善人恭敬,对善人赞叹,就能够让众人跟他学习。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你对恶人不恭敬,可能会被他反咬一口,你就得不偿失,所以言语当中要带有宽容。当他犯错的时候,你明明白白,但是没有去批评他;他有一点点好,你就怎么样?你就能够去肯定他。他会想,我这么一点好,人家就给我肯定;我这个不好,人家明明看得到还宽恕我,他能感受到你这分用心,他就会慢慢往好的去发展,而他愈好,你就愈称赞他。他想说,我当坏的自己心也不安,还要被人家瞧不起,不如多做一些好事才好,所以确实对人要循循善诱。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跟人不要有太多争,能多一点给人没关系,多给人,当你这个让让出去之后,你成就了你的学问,你慢慢剔除了你最严重的贪心问题,心愈不贪,学问就上升得很快。但是请问你让出去之后就没有了吗?愈让愈多。所以这是真相,你要用你的行道去印证。我记得我到海口的时候,前一个多月我都会去买水果,结果买水果的过程跟这位女士关系搞得很好,我们说走到哪都一片欢喜,那日子多好过。我每次就去跟她买,然后就会关心她的孩子教育问题,我还送了她一本《弟子规》,然后每次我去买完,我要走的时候,她一定又会把其它的水果挑几样,再帮我塞到我的塑料袋里面去,所以人跟人确实是你敬他,他就敬你,这是必然。但是一个月以后,因为我们跟很多老师、家长接触了,结果后来我的厨房里面都会莫名其妙就有水果,也不知道是谁送的,后来我就没有机会再去见这位女士,这是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没有再能够多关心她这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确确实实当我们懂得舍的时候,我们会获得更多的东西,因为你的舍是发自真诚心,而接受的人也会很真诚想要回馈,所以人不要怕舍。

  【将加人。先问己。】任何我们要加于别人的言语、行为,要先问这样的言语、行为,别人对我,我能不能接受?假如不能,那我们就不能这样去对待别人。好,所以「行笃敬」是落实在对人、对事、对物的恭敬之中。《弟子规》后面讲「亲仁」,那亲近仁德的人要不要恭敬?那当然要,所以求学问当中有一句很重要的关键,叫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就得十分利益,所以一个人道德学问提升的速度不是外面决定的,而是我们自己的诚敬心决定的,所以亲仁你要恭敬。再来:

  【余力学问。】对学问要不要恭敬?如何对学问恭敬?我们《弟子规》头两句说的: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一个人长了浮华之气了,有没有尊敬学问?没有了。但是你:【但力行。不学文。】只是去做,都没有读经典,都没有听课,就会:【任己见。昧理真。】你还没搞清楚真相,只凭着自己的想法硬去做,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求学问如何尊重学问,一定要重视解行相应,解得愈深帮助你去力行,力行得愈踏实,你的理解就愈深愈广,所以这两个轮子要同时转起来,只转一个跑不了,空转,所以对学问一定要解行并重,这是你对求学问的正确态度。求学问还要一门深入,不可以贪多,不可以求快,一个人贪多求快的心,心已经失去恭敬了。我们接下来看《弟子规》的句子:

  【读书法。有三到。】读书的态度是什么?「心眼口」都要「信皆要」,代表读书的时候要专注,要对书本恭敬,要对老师恭敬。【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所以这个也是在读书当中你不能心神不定,不能表面上在看书,脑子里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这个都是对学问不恭敬。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所以求学问你可不能悠悠放任,学了十年好象连点成长都没有,那这样对学问有没有恭敬?就没有了。所以对学问怎么恭敬?时时要勘验自己的功夫,下个月有没有比这个月「言忠信,行笃敬」?下个月有没有比这个月「慎思、明辨」?这个就是重点。所以人贵自知,你可不要学半天,连自己是升是降都搞不清楚,这个就太胡里胡涂。所以一定要处处勘验功夫,最好、最直接的勘验就是从你的起心动念去看,所以我们可不能遇到圣贤学问当面再错过,可不能拿着圣贤学问来消遣消遣。很多的人拿着学问来研究,研究得挺好,还得到很多的这种名称,但是夫妻关系却没搞好,连孩子也没教好,这个确确实实叫玩弄圣贤学问,连家里的人会不会认同圣贤学问?甚至于都觉得那个圣贤学问是假的,因为我们没有演好。所以对学问我们要有一份责任,因为我们是圣贤人的招牌,可不能砸了他人对学问的尊重,所以连对求学问也要兢兢业业,也要恭恭敬敬。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