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现代养心术


   日期:2016/6/4 13: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世界的历史上,中国有很多特殊的经历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全世界绝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像周朝如此的久治长安,经历了八百二十五年的太平盛世,中国统治世界版图最辽阔曾经到达三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中国也曾经出现过全世界在位最长的第一位皇帝,那就是乾隆皇帝,他统治皇朝整整六十四年。在整部悠远长流的中国历史上,中国曾经出现过将近五百位的皇帝,而历朝的昏君固然不少,但是贤明的君主还是比较多。而在不同的朝代中,最令我尊重的那便是唐太宗,特别懂得礼贤下士,所以他可以得到举国上下的崇敬以及党野一致的推崇,主要是和他的宽阔胸襟和民胞物与的气度有关。我曾想到一句「水至清则无鱼,曲过高则必寡」,这是形容统治者或是经营者,甚至于自己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是如此,如果要求别人过于苛刻,或是自律太过严谨,有时会带给团体很多的不便,有时候也会让自己深觉痛苦。

  唐太宗他是深谙此道的高手,他有一次在早朝的时候,面对朝中所有重要的大臣,在讨论国家人事以及行政问题的时候,突然间他深有所悟地说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游鱼。」他的意思是说,一个懂得施行仁政的人,由于民心所向,薄海欢腾,因此所有的百姓都会自然地依附。王道便是仁道,各位要牢牢记住,勿使忘失,而且还要夙夜匪懈,不可以稍有偏离。

  我们从唐太宗懂得善用贤臣以及对自己的自我要求,延伸到现代人无论是从政、经商、或经营自我的身心,其实同样的都会有管理上面的问题,特别是自我身心灵的管理,修心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儒家、道家、和佛家,心是一个起源,也是一个终极所在的核心。心就如同一个国家的君王统治着五十一个分所,其中帮忙管辖的八个重要的部主又称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面的五根它是属于和外面的境界直接有所接触的处所,接触之后对于我们的心理和潜意识直接会产生作用和影响,因此五根和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等的心理和意识形态是有直接关联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心,它是一个生命、灵魂、业力最重 要的统治者。因此心正则三业自正,自然善业多于恶业,所行所为都会是自利利他,因此要管理好自己的心,心性的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修行的意思就是时时刻刻修正好自己的行为,时时刻刻配合慈悲心、令一切人喜悦的心、以及捨己从人、随顺大众的心是最重要的。

  我深深的觉得,修心的成功与否在于有否得到别人对你的支持与尊重,而受尊重的来源主要是你对所有人的奉献与爱心。如果有人讚美你一次,千万不要觉得自满,但如果大多数的人都讚美你,你才可以稍稍感到放心。自我的要求就如同脚下所穿的鞋子一般,因为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会不会太紧。修心也要如同调琴师一般,不能让它太紧或太鬆,这便是修持心性最基本的所在处。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为对于心地法门有兴趣的几位弟子所举的浅显例子之片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养心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五明学佛网:养心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郑石岩教授:随缘成长 第二篇 随兴培养心情 

 魏德东教授:养生贵养心,生活即养生 

 超然法师:闲能养心,闲能入道 

 传喜法师:以欢喜供养心护持三宝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一章 禅道 第一节 禅文——养心 

 宣化上人:有这种供养心,早一天供养,早一天得到这个功德 

 夏至已经到了,养生重点在健脾养心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养生是从养心开始,养心要从知足常乐开始 

 禅修养心: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忍能养福,慈能养心 

 禅修养心: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养心即祛病,爱是大药王,快乐善良是治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