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亲友书》讲解(三)


   日期:2016/6/13 19: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6年6月9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亲友书》。

  知财动摇无实质,如理施比丘梵志,

  亲朋贫者为他世,施外无余胜亲友。

  龙树菩萨告诉乐行王,你应当行持布施。因为布施是最可靠的亲友。如果行持布施,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生生世世当中,普通的亲友是暂时的,即使关系再好,时间再长也只是一辈子,几十年,然后就不是亲友了,来世可能会变成怨敌。有些上半生是亲友,下半生变成了怨敌,有的更无常,去年是亲友今年就变成了怨敌,甚至是昨天还是亲友,今天就变成了怨敌。亲友非常无常不可靠,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这些所谓的亲友能利益、帮助我们什么?不能利益、帮助我们什么。甚至有时候无论他们对我们的爱还是帮助,都是一种伤害。可能我们做了很多错事,有很多缺点,关系好的亲友,会帮我们隐瞒这些过失,这实际上是害我们的。

  所谓的怨敌,一点都不在乎我们的感受,直指我们的不足,对治我们的毛病和过患。对于一个智者来说,这是一种最大的帮助,也是一种最大的利益。因为我们发现自己有这么多的过患,有这么多的毛病,就会去改正,这叫进步。

  当我们稍微有一点点功德、福德,亲友们就会帮我们宣扬,这是他们对我们好的一种方式。他们没有别的,就是我们宣扬怎么怎么好。宣扬功德是毁坏功德的因素。宣扬的越多,知道的人越多,功德越小;宣扬的越多,知道的人越多,福德越小。颠倒嘛!所以,亲友不能利益、帮助我们。怨敌就不一样了,怨敌知道我们有功德或知道我们做了何种好事,于是帮我们隐瞒,帮我们保密,不往外说。若有人提起,可能就生气:“没有,哪有啊!”实际上这是帮助我们,利益我们。

  事实就是这样的,所谓的亲友实际上不能利益我们。我们特别讨厌,特别嗔恨的所谓的怨敌,才能真正帮助我们。佛为什么讲安忍的功德?因为安忍的功德非常大,我们若能修安忍,对于我们积累善根、积累福德,都是非常有利的。这是积累善根和福德非常有利、方便的一种修法。

  安忍是从内心里生起智慧,当有人害你、骂你的时候,不是心里很难受、很生气,还要忍啊忍啊……这不是真正的安忍。真正的安忍是把它当作好事来看待:“这是我修行的机会来了,这是我真正的善知识……”能对照自己,改变自心,这叫安忍。什么叫安忍波罗蜜?波罗蜜是智慧的意思,安忍不能离开智慧,否则就不是安忍波罗蜜了。

  从世俗的角度来讲,这些亲友都是对我们好,对我们有恩德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思维,他们实际上是害我们的。他们也不是故意的,他们也不想害我们,但是由于愚痴颠倒,他们所想和所行是背道而驰的,他们想帮助,想利益我们,实际上却伤害了我们。

  而布施才是真正的、究竟的亲友,也是最最可靠的亲友。因为我们若是如法做财布施,在生生世世中能给我们带来财富圆满,谁不喜欢财富圆满。但只有财富,没有智慧也是一种压力,若是没有修行就是一种障碍。还有法布施,如果我们同时做法布施,能在生生世世中给我们带来智慧。若是有智慧,有再多的财富和受用,也不会变成压力,也不会变成障碍。所以只做财布施还不行,还要做法布施。无畏布施在生生世世中能给我们带来健康长寿。我们讲的这些都是布施带来的暂时的利益,带来的究竟的利益就不说了。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任何东西都带不走,但是布施可以带走,种下的善根和福德可以带走。我们布施的同时,在我们的相续中已经种下了善根和福德。就好比农民在田里耕耘一样,把种子播下去就行了,我们做布施的同时在心相续中就种下了解脱的善根和福德。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包括我们的身体,但灵魂是不死的。什么叫死?这个肉体,也就是所谓的躯壳,不呼吸的时候被称为死,不呼吸的时候灵魂就离开了。灵魂不死指心的相续不间断。

  刚才这些善根和福德种在哪里了?种在心的相续中了,心的相续不会死,所以这些善根和福德都能带走,其他这些表面上的东西都带不走,权力不能带走。当你面临死亡的时候就没有权力了,你真正离开这个世界,步入中阴界去见阎罗王及狱卒的时候就没有权力了。即使在人间你是国王,你是大臣,但是阎罗王不认,狱卒们不认。即使有再多的财富,即使是世界首富,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分钱、一毛钱也带不走。你去见阎罗王和狱卒时,一分钱也没有。

  你见狱卒见阎罗王时,钱再多也没用,无论是人民币,还是美元,狱卒们不认,也不认金银财宝。即使你有成千上万的眷属,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个仆人也带不到阎罗王那里。什么也带不走,一根毛发也带不走,包括一辈子用心爱护的身体也要舍弃,只能孤零零一个人步入后世。活着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不让人碰,不让人看,天天供着。吃什么好,穿哪个好,挑啊挑。你的灵魂离开了,身体就变成了尸体。要不火化,要不到天葬台喂鸟。能喂鸟也行,鸟还可以接受,狗还可以接受。如果是放在箱子里冷冻,硬硬的,过两天就火化了,变成灰了,什么也带不走。能带走的只是种下的善根与福德。所以布施才是我们真正的亲友,布施才能真正利益我们。

  我们经常打电话,送东西,跟他人打交道,要把这一切精力都放在布施上:给亲友电话时,要想到布施;给亲友送东西时,要想到布施——一切都要变成布施。打电话时,说一些悦耳语,让他们心情愉快;送东西时,要想到是为了安慰他们,让他们获得一时的满足,这也是一种布施。但是这个时候要转念:他们是与自己有缘的众生。要有这种施舍心:无论是财富,还是受用,一切都是无常的本性,动摇不定,无有可信赖的,都是虚假的。但是我们可以用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做布施,意义就大了。不然,拥有这些有什么意义呢?龙树菩萨讲积财守财失财都是痛苦。开始是痛苦的,中途是痛苦的,最后也是痛苦的,都离不开痛苦。所以这些财富都是无常的,虚假的,一点都不可靠,一点都没有恒常性,都会变化的。有了这些财富,能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也行,但是不能!无论我们多么富足,仍然会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如果有了一百万,又想要一千万;真正有了一千万,又想要一个亿;真正有了一个亿,又想有几十个亿……就这样没完没了。

  几年前我遇到过一个千万富翁,但他觉得自己还应该赚钱,不然就落后了。永远这样,不知满足。身体、法都应该布施,都要把这些利用起来。

  我们都一样,不去做布施,不愿意做布施,怕自己布施以后再也没有了。其实越布施财富越多,但是人都愚痴,不明真相,不敢布施,怕自己变成一无所有的人,怕自己变成穷光蛋,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这些想法都是多余的。我们要布施什么?要布施财富,要布施法,要做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就是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他人的生命,这是真正的无畏布施。

  财布施的对境包括以下几类人:以前印度有很多婆罗门,他们也是修行人,精进苦修;还有出家比丘,还有对亲戚朋友、贫困者进行布施,这是布施的对境。第一是出家人,第二是婆罗门(苦修者),最后是亲戚朋友。与我们经常有来往的人,也可以做布施,主要是把对方当作众生,进行无私的布施,不求暂时的回报,这叫布施。

  现在世间有这样的情形,这次给他随礼,下次他肯定还礼,这是求回报。还有,有的人做布施贪图异熟果。什么是异熟果?佛说布施能发财,可以财源滚滚,为了这一点而做布施,这也是贪图异熟果。要无私地不求回报地布施。比如说,亲朋好友送了东西,来赞助,这时要把对方当作与自己有缘的众生,不要认为是“我”的朋友、“我””亲戚,这样以我为中心就是自私。

  要以众生为中心,把我去掉,这样可以行持菩萨道,要做这样的布施。第一,把对方当作与自己有缘的众生;第二,无私,就是不求回报地布施,这样送东西帮助别人,都是布施。对家人也是,父母生病,应该供养父母钱财治病;对儿女,不给钱不行,不买东西也不行,很头痛。要想到儿女是与自己最有缘份的众生,把他们当作众生,不求回报地去给予。

  有的父母对儿女好是求回报的:我对他好一点,他将来能不能对我好一点?我现在满足他所有的需求,将来他能不能给我养老送终?不要想这些,不要想这种果报,只要当下去做,只要把事情做好了,火点上了,灰自然就有。不求任何回报,没有任何要求地布施,心里自然就清净了。站在因果的角度讲,这都是了缘了债的方式,也是一个过程。缘也了了,债也还了,才能了脱生死。

  作为大乘修行人,站在菩提心的角度,要把对方当作众生,自己对他无私地奉献和付出,这都是积累善根、积累福德的方法。当下就把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行为,所做的一切,都变成了布施,变成了修行了。

  只要你有智慧,真正想修行,没有什么可难的。很多人都有误解,认为布施是有钱人做的事,布施是拿很多很多钱来做。不是这样的。谁都可以做布施,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进行布施。对贫困者、有困难的人,帮他们一下,这也是布施。一些动物面临生命危险,去解救它们的生命,去放生,这是无畏布施。

  当乞丐向我们要钱,我们给予,这也是布施。有些菩萨的传记说,当有人来跟菩萨要东西,不论要吃的还是要钱,菩萨们内心生起的喜悦远远超过了阿罗汉入定时感受到的喜悦。那些阿罗汉入定时的喜悦,是世间任何喜悦都无法比拟的。

  可我们遇到有人来乞讨的时候,烦的不得了:“又来了!”心里还分析:他们是不是真正的乞丐?这跟你给与有什么关系?有人要就行。

  有一个公案,讲有一位哲美根顿王子特别爱布施,国王也允许。国王有一颗如意宝特别珍贵,是国宝。国王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你没有权利给别人”。一天来了一个乞丐,向王子要东西,王子问他要什么,他说什么也不要,只要如意宝。王子说,这不行,我没有权利,因为国王没有允许。那个人很不高兴:“虽然你之前做了很多布施,但不给我如意宝,你的布施就不圆满了。”听到乞丐说这话,王子就把如意宝给他了。乞丐来自另外一个和他们有仇的国家,但是王子也给了。

  无论是敌人还是仇人,只要来要就给,这才是布施。佛法里讲的布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没有怨敌与亲友的分别。如果有分别,布施就不清净,不究竟。这个人对自己好就布施,这个人对自己不好就不给……这不是真正的布施。

  有的人还在那分析……分析什么?就给呗!哪怕给一块钱,他们得到了一时的满足,我们心里也很舒服。对有些人来说,即使给一百块钱,一千块钱,也不满足、不高兴。哪怕给乞丐一块钱,他都特别满足、高兴,他们满足了、高兴了,我们自己心里也舒服。能让自他生欢喜就行。有的人说什么:“乞讨是一种生意模式,那是造业的……”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要到超市买东西,因为他们也会将赚来的钱拿去做生意,也会造业。归根结底地说就是不想给,没有别的。

  还有法布施。就是分享自己得到的法益,明白的道理。有的人却是:“我要传法,我要讲法……”不要这样,是分享,要跟他人分享,自己明白这个道理,要告诉他人,让他人也明白这个道理,要有这种利他心。有些人学到些东西,明白了一些道理,要怎样怎样……这样就不好了。若自身实在没有传播的能力,不知道怎样分享,也可以利用信息传播给别人,这都是正能量,能解开众生心里的疑惑,让他人的内心有些缓解,这也是布施。法布施,首先想到的是众生,能不能解开他的疑惑,能不能让他的内心稍微宁静一点,能不能帮助到他,让他明白这些道理。首先要有这种为他人着想的利他心。不是要宣扬自己懂得多,就是转一下心态。

  无畏布施就是全力以赴去爱护众生的生命。无论做什么,例如出门,都应该想到众生:我会不会恼害众生,会不会伤害众生的生命?

  为什么僧人要结夏安居?结夏安居是在夏天小含生最多的时候。当时佛在世的时候规定,夏天三个月不许出门。这样规定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这些沙门经常在外边跑,很多外道诽谤佛教说,这些佛门的出家人或沙门,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到处瞎跑。由此佛就做了这种规定。第二是因为夏天小含生特别多,出去会伤害很多生命。结夏安居是为了戒杀,是爱护生命的一种方法。我们也要注意,尽量不伤害众生的生命,尽量不恼害众生,这也是布施,是无畏布施。

  如果能如理如法地行持布施,那么生生世世都会财富圆满,智慧圆满,还能得到健康长寿等福德。所以,布施才是最究竟的亲友。

  然后是持戒。

  汝戒未失无缺憾,未混未染当依之,

  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

  “戒”指戒律。戒律有很多允许和不允许很多取舍之处。如果持戒了,我们的相续自然就会变得清净。相续变得清净了,这是戒律的功德。

  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根本。戒律是增上生、决定胜一切功德的根本。增上生是暂时的,指八大成就、八大神通。如神足通,真有这种神通会比飞机飞得还快。还有天眼通、宿命通等,还能得到财富、权势、才华,俊美的容貌等。这些都属于世间的福报,不是出世间的福报。

  戒律清净了,一切功德自然就会产生。这里用比喻来说明动静。动指运动、活动,运行活动的人类。我们这些人类在大地上运行、活动,走来走去。不仅是我们,还有其他动物如马、牛、羊,也是在大地上运行、活动的。静是静止不动,像山川、高楼等等。

  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都依赖于生存的依处——大地。我们的运行、活动,都是在大地上进行的。若是没有大地,我们不会飞,也没有办法运行、活动。还有静止不动的山川、房屋、高楼大厦,如果没有大地的承载,怎么能建造,怎么能稳稳当当地矗立着呢?如果没有了大地,这些都不会有。这是以比喻来说明没有戒律或戒律不清净,其他任何世出世间的功德都不会有。即使有了也没有意义,比如世间暂时的权势、钱财、才华或是荣誉,都像抓在手里的沙子一样,都是不可靠的,瞬间就会漏尽。

  有的人沾沾自喜,有的人傲气冲天!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当业力真正现前的时候,这些什么也不是;在地震面前,在海啸面前,连个蚯蚓都不如;一下就被卷走了,一下就被埋在地下了,连个苍蝇都不如。蚯蚓也许能爬出来,苍蝇也许可以飞,你呢?只好在那里等死,在恐惧和焦虑中离开这个世界。

  我现在给大家讲法,讲大道理,但是灾难真的来了,要面临死亡的时候,跟那些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任何时候,把自己放低,反观自心。高高地坐在法座上,大道理讲得滔滔不绝,灾难真正来了,真正要面临死亡的时候,还是一个普通的凡夫,一样不如蚯蚓、不如苍蝇。所有的人都一样!

  戒是一切功德的根本,这是龙树菩萨以比喻来说明的。我们也可以拿这个比喻来分析,大地没有了,所有的事物都不可能存在。若是戒律不清净了,一切功德都不会有。

  《教比丘经》里说,有些人所受的戒律是痛苦之源,有些人所受的戒律是快乐之源,戒律清净就是快乐之源,戒律不清净就是痛苦之源。

  我们经常讲:有利就有弊,无论在世间还是在出世间,都是一样的。想占便宜是不可能的,如果戒律清净,就是快乐之源,今生来世都会令你快乐;如果戒律不清净,今生来世都会令你痛苦。

  龙树菩萨在这里讲了四个要点:

  第一,未失。我们修行有在家戒和出家戒。在家戒有居士一戒、二戒、三戒、四戒,五戒是圆满戒。出家有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这些戒律不能破坏,不要说犯根本戒,连支分戒也不能犯,犯了要及时忏悔,这样也算是戒律清净。若是犯了支分戒以后不在乎,不去忏悔,也属于持戒不清净。佛当时也是这样规定的。

  在家人也是一样,比如受八关斋戒是在家人的增净法,每半个月要受一次;出家人也有增净法,每半个月要做一次,做增净法的时候要互相忏悔。比如说三个沙弥到一个比丘面前磕头忏悔,直到比丘说可以了。比丘也要互相忏悔,主要是忏悔所犯的支分戒。如果犯了根本戒就要离开僧团,不可以进大殿,这都是佛当时规定的。

  在家人犯了根本戒,要重新受戒,支分戒要进行忏悔,不未失是这个意思。戒律有根本戒和支分戒,支分戒和根本戒不详细给大家讲了,之前我们讲戒律时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今天没必要再重复。

  主要是强调犯根本戒要离开僧团,不允许进大殿。犯支分戒要忏悔,就能清净。居士也是一样,不能犯根本戒,犯了支分戒要及时忏悔,想清净戒律就要这样。

  第二,完整无缺。无缺是对治支分,即为殊胜广大,这个主要是对治法。

  犯戒一般有四个原因,第一,不知道而犯戒;第二,不深信而犯戒;第三,烦恼重而犯戒;第四,习气重而犯戒。虽然我们知道了也深信了,但是烦恼生起时的当下无法对治就犯戒了;由于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知不觉中就犯戒了。要对治这四个原因有方法。

  第一是不知道而犯戒。如果不知道就要学,学了就知道了,但是现在都不愿意学。五部大论里有戒律论,讲的都是戒律。戒律有四分律、别解脱戒。别解脱戒是根,四分律主要讲的是别解脱戒,这些讲的都是出家人的戒律。还有很多在家人的戒律,在家人叫优婆夷、优婆塞——女居士、男居士,也讲了很多戒条。为什么不学呢?都知道受戒,却不知道戒条。听说要传居士五戒,都来受居士五戒;听说要传菩萨戒,都来受菩萨戒,但是却不知道戒条。“知道啊,居士五戒不就是戒杀盗YIN妄酒吗?”哪有这么简单,有很多详细的内容、细节,都要掌握,才能受持戒律。但是你不明白、不知道。如果不知道就要学,必须要知道。

  比如沙弥有沙弥戒,不能只是念,不但偈颂要背下来,还要思维、对照自己。比丘戒有二百五十多条,都要记下来天天念,思维、对照自己有没有犯戒,对治的方法就是学,知道了就行了。所有的根本戒和支分戒都知道,在何种情况下会犯根本戒,在何种情况下会犯支分戒,都有详细的说明。如果知道了,第一个原因就不存在了。

  第二是不深信而犯戒。要多去了解佛法,了解佛陀,深信善恶因果,深信佛所讲的这些真理。你真正深信了,了解了佛法,了解了佛陀,对这些真理和道理生起了信心,第二个原因就没有了。

  第三个、第四个是因烦恼习气而犯戒。烦恼习气要靠修行再修行,这样烦恼、习气慢慢就能对治,最后烦恼、习气都没有了,就要成佛了,就要发光了。

  第三,混杂。无论是受居士戒还是受出家戒,都属于别解脱戒。别解脱戒是为了解脱,为了能到达彼岸,这要有出离心的基础。这样不能混杂世间俗道——不能为了世间,不能贪恋世间,否则戒律就不清净了。也许有些人觉得这也太难了,对世间没有贪恋,一点都不为世间的福报不可能吧。居士戒和出家戒都属于别解脱戒,别解脱戒必须有要出离心的基础,若是没有出离心的基础,都不可以成为别解脱戒。

  在家人受的是居士五戒,从在家戒律的角度来讲这是圆满戒;出家人受的是比丘戒或是比丘尼戒,从出家戒律的角度来讲这是圆满戒。但若是你的相续中没有生起出离心,统统都不能成为别解脱戒。别是个别,即个别解脱,谁受戒谁就能解脱,谁不受戒谁就不能解脱,这是别解脱戒的含义。

  出离心是断除对世间的贪恋,一心求解脱。还有沾染、烦恼,恶劣的发心。恶劣的发心就是有些人无法坚持了,想舍戒,有这种发心,有想舍掉戒体的想法,并且说了一些能舍戒的话,戒体就会在相续中消失。舍戒就是舍掉这个戒体,有这样的念头都不行。掺杂贪心、嗔恨心等烦恼也不好,这都是不难沾染破戒之因,烦恼恶劣发心等。具足清净戒律的四种功德,戒律就算是清净的。

  受持清净戒律能获得一切功德,无论暂时的还是究竟的功德都能圆满。为什么单独讲布施和持戒?因为对于一个在家修行人来说布施是很重要的,对出家修行人来说戒律是首要的。

  施戒安忍精进禅,如是无量智慧度,

  圆满趋向有海岸,成就如来正等觉。

  刚才讲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修,再加博大智慧,就是六度。佛菩萨所有的学处都包含在六波罗蜜里。布施就是施舍心,能布施对财富、对自己一切受用的贪著,没有贪著,断除贪著,这是布施圆满;持戒是身口意清净;安忍是无论面对何种对境和事情,心里坦然,能心甘情愿、心平气和(从自己的角度来讲是心甘情愿,从对方的角度来讲是心平气和),都能接受,这样的心态叫安忍。当有人伤害、加害时,心里没有嗔恨,没有怨言,这就是安忍。

  还有在修法的过程中,能接受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这两天下了点雨,有点冷,有人就动心了:“天气也太冷了,百日共修一百天也太煎熬了吧!”而不是“雨打日晒也不怕”。要有这种心:“求法真的不容易,得法更不容易,我要不顾一切,不畏艰难困苦、严寒酷暑,一心一意求法!”这种心叫安忍。

  在百日共修期间,从四面八方来了这么多人,互不相识,家庭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很多人的习气、毛病必须要接受啊,不然怎么圆满百日共修啊?有些人心里又烦恼了,“这是什么人啊?”看到的全是不好的,心不清净看什么都不清净。

  我们要有一个包容心。什么叫利他心?从心里接受他人叫利他心。你不接受他人自己也难受、也烦恼。还不如把心量打开,接受对方,这叫圆融。这样你就能得到共修的功德和利益。

  你要接受,因为什么样的人都有。这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是未来佛。有些人刚开始求法的心比较强烈,自己想静静的看书,想好好的打坐,这个时候对境来了。有人动这个,动那个,心里就开始烦了:“我要看书,那人不让我看,我要打坐,他扰乱我。”你真想修行,真想得到佛法,就要去接受,这时候要修安忍,这叫安忍。

  凡夫有些毛病是正常的,你要打坐,他也不要打坐;你要看书,他也不要看书,你要求他不说话也不动,有点太过分了吧!修安忍就这么修,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换位思考,换做是自己,你也一样,你也会这样做的,这就是安忍。佛法里有很多调心的方法:显宗里的无我空性智慧,密宗里的大光明、大圆满境界……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调整心的方法。

  佛讲,众生的烦恼无有穷尽,所以对治的法门也无有穷尽;众生的根基五花八门,法门也是五花八门。有些人又开始分别了,怎么还要这样讲?不同根基有不同的佛法,不同的众生有不同的引导,这才是佛法。针对你,都合乎你的胃口,就不是佛法了。你要明白这些道理啊!

  什么叫佛法?根基不同,意乐不同,福报不同,众生不同,所以对治的法门也不同,如同医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才能写处方,佛菩萨使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自己去接受、去对照,能对号入座,就可以了。这是安忍。

  第三,精进。精进是有意乐,心里有欢喜。“又要上课了,又要听法了……”心里生起了厌烦不是精进。有时候上座时间长了一点,心里就想:一个多小时了,怎么还不结束?一个多小时了,怎么还讲啊……这就是不精进的一种表现。精进的人越讲越想听,期盼上早晚课。怎么还不上课呢?闻法也是,专注地谛听,这么快就结束了?其实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了……这种心态叫精进。精进在于心态,不在于形式。形式上天天打坐,天天念经,心里若是没有欢喜,没有意乐,就不是精进。

  第四,禅定,主要是定。

  第五,智慧。有分析、辨别的能力,这点很重要。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智慧,有了智慧就能获得解脱。

  第六,回向圆满。“趋向”是回向的意思,一切善根,一切修行,都统统回向。回向有两种,一种是心里想:这些功德善根等一切都给众生,众生有了这些善根和福德,能迅速获得解脱。还可以这样想:愿这些功德善根等,都能成为我成佛的因,我要迅速成佛度众生。这些善根、功德都能让我迅速成佛,然后我要去度众生。还有一个是境界,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去回向,才是最圆满的。这是直接成为菩提果的因。刚才那种回向是间接成为菩提果的因。

  三轮体空就是我们做布施的时候都不可得——布施者自己不可得,众生也不可得,所布施的东西也不可得。有这种无我空性的见解的摄持,叫三轮体空的回向。持戒、安忍等其它六度都是一样,有这种三轮体空的摄持,有这种无我智慧的摄持,才可以成为菩提果的直接因。

  在自相续中圆满修行此六度。心里思维、发愿,希望自己或众生,抵达三有大海之彼岸,成就如来正等正觉果位。刚才讲了回向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心里思维、发愿,另外一种是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站在无我空性的境界中回向,行持这些善法。这就是六度——六波罗蜜。其他都是简略讲的,布施和持戒是单独讲、展开讲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三轮体空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三轮体空       达真堪布)  

 圣开法师:什么叫三轮体空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宏圆法师:三轮体空就是安住真心的妙方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