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宗法師:佛陀名号的自然功能


   日期:2016/6/14 20: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未必需要体验和工夫

  未必要三心的体悟,也不需一心的工夫。

  「三心」就是信心的意思,在《无量寿经》里边,叫做「至心、信乐、欲生」,在《观无量寿经》里边,叫做「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有的人就讲了:「《观经》说,具三心者,必得往生,什么叫至诚心?什么叫深心?什么叫回向发愿心?我没有体验哪! 」善导大师的教典告诉我们:未必需要。有这个体验,念佛能往生;没有这个体验,念佛也往生!这就是宽广无边的本愿。

  有的人就把它讲得很狭小,「你念佛,没有信心的体验,没有听到阿弥陀佛九雷灌顶的呼唤,没有那个体验,那你念佛不能往生。」没有这个道理。善导大师说「一向专称 」,这就是本愿,一向专称就能往生,不需要某种特定的体验。

  又有人说了:「体验没有可以,最起码需要一点工夫吧。」「工夫」就是「禅定一心不乱」、「工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等等,善导大师的教导里边,没有这样的话,而是「一向专称」,未必需要「一心不乱」的工夫,当然,你有工夫,很值得赞叹,念佛的人,能够常行念佛,心比较清净,烦恼比较少,他如果能够懂得弥陀的誓愿,那就更好了!不断念佛,确实能够消除我们的烦恼。

  有的人讲了:「念佛往生固然是没有问题,但是也希望今生的日子过得好一些。」那也只有专念弥陀名号。

  慧净法师在这里讲的话,我把它读出来,往往有时候把句子读破了。从整体来讲,每句话都是非常关键的,都是根据经教和祖释,破斥我们的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引导进入正确的念佛。

  比如说上面的例子,我们疑惑「我虽然念佛,如果没有信心的体验,能往生吗?」法师在此明确地告诉我们:一向专称就能往生,并不需要信心的体验。同理,又有人疑惑说: 「虽然念佛,没有工夫,能够往生吗?」只要不违背「一向专称」的宗旨,决定往生!也并不一定需要这样的工夫。

  我们的眼光不要停留在体验、工夫、心情、感应、感受……不是停留在这些方面,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必然往生。」

  名号的自然功能

  因为愿生极乐而专念弥陀,自有弥陀本愿力的运作,

  使称念者,现世常得安稳利乐,临终往生极乐报土。

  人人都能,而且功德平等。

  我们愿生极乐净土,专念弥陀名号,自然有弥陀的力量在里边,刚才说了,弥陀的力量从哪里体现出来呢?它不是一个空洞的、没法接触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法接触弥陀的愿力的话,那永远也沾不上边了。

  像父母都很慈爱子女,他们的爱固然在心里边,还要通过有形的东西表达出来:孩子饿了,母亲就做碗饭给他吃,如果没有这碗饭,母亲的慈悲怎么传达给他呢?挨饿的孩子又怎么能饱呢?所以,母亲的爱心,通过这碗饭,让挨饿的孩子吃饱。

  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心,怎么体现出来呢?通过兆载永劫的修行,成就「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让我们凡夫众生称念,就可以往生。这六个字,本身就有这个力量。你不念,那没办法;只要称念它,自然有名号的作用牵随我们去往生,这是名号的自然功能。

  我们也说到这样的比喻:喝水,自然就能解渴;吃饭,自然就能饱肚子;念佛,自然就能往生,这个是自然的。 《无量寿经 》多处提到「自然」,「自然之所牵」,「自然中自然相」,一点不造作。这是弥陀愿力的自然。

  那我们凡夫呢?凡夫是业力的自然,如果不念佛,自然堕落!也是很自然的,不勉强的,你想不堕落也不行。

  那么,念佛呢,是愿力的自然,有阿弥陀佛本愿力的运作,现世常得安稳利乐,临终往生极乐净土。

  刚才有一位居士问:他这几年,每天晚上都做噩梦,怎么办?你只要念佛,没有任何问题,现世常得安稳利乐,所谓「夜梦吉祥」、「消灾免难」、「增福延寿」等,这个是自然的,不需要你去求的,不祈、不求之间,自然得到,没有比这更好的;临终呢,临终自然往生报土,都是自然的。道理就在于弥陀名号本身具有这样的功德,在薰染我们的心,使得我们趋向佛的光明。

  本极平易直截

  净土法门本极平易直截,

  若人人都需了解繁琐的宗学,或需体验信心的一念,

  便抹杀了净土门易行疾至的胜易功能,

  也埋没了弥陀佛大悲为凡的基本原则,

  直将普机普缘之教,反成一机一缘之法。

  净土法门本来极其平常、极其容易、极其直截,平常就不玄妙,如果净土法门讲得很玄妙,那这个人讲的就不是净土法;如果把净土法门讲的很难,那也是不懂得净土法, 「直截」就是不拐弯。或者说「如果没有信心开发的一念……」《无量寿经》说到「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有的人就在这里产生一种执着,「我怎么样才能有信心欢喜的一念呢? 」他就在怀疑了。在这里,慧净法师说得很清楚:如果一定要这样,便抹杀了净土法门易行、快速的胜易功能,也埋没了阿弥陀佛本为凡夫的基本原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宗法師       佛陀)(五明学佛网:净宗法師       佛陀)  

 净界法师:佛陀的愿力对每一个人的加持,肯定是完全不一样 

 徐文明教授: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 

 洪修平教授:佛陀本怀与中国佛教的特点 

 杨曾文教授:泰国的当代佛教思想家佛陀达沙比丘 

 楞严悲华法师:佛陀的真爱 

 许智铭居士:谈佛陀的随宜方便教学法 

 许智铭居士:谈佛陀与摩诃迦叶的法谊 

 菩提法师:佛陀——永恒的怀念 

 道坚法师:佛陀为什么非常重视讲堂?佛陀时代讲堂化佛教能否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常礼敬佛陀 

 明奘法师:佛陀,请让我拉着你的手 

 戒法法师:佛陀的“民主”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