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净法师:《易行品》概说


   日期:2016/6/16 8: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易行品》 出自龙树菩萨所撰述之《十住毘婆沙论》第九品,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翻译,收藏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龙树菩萨以一百二十八句赞叹阿弥陀佛本愿他力之救度,并吐露自己至心归命的真情。

  整篇《易行品》也在说明龙树菩萨由难行道转入易行道的艰苦心路历程。

  〈十方十佛章〉未出弥陀名,似莲实包于华中,如「为莲故华」之貌,有「为实施权」之意。

  〈十方诸佛章〉出弥陀之名,并为诸佛之代表者,如「华开莲现」之貌,有「开权显实」之意。

  〈西方一佛章〉(弥陀章)不言诸佛之事之德,唯赞弥陀一佛,如「华落莲成」之貌,有「废权立实」之意。

  古来对《十住毘婆沙论》并不看重,但却特别重视其中之《易行品》。此品目的在于举出难易二道,并单说弥陀易行。弥陀本愿救度的对象极低--下劣众生,而给予的功德极高--不退转地;下劣众生但能「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实时获得不退转的功德,《大经》谓之「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学佛目的在于成佛,虽未成佛,若能进入必定成佛绝不退转之地位,则虽尚未成佛,亦无怖畏;因为不退故,假以时日,必定成佛;若未入不退转地,则虽才高学博,勇猛精进,然将来于多生多劫中,犹不免有退堕之虞。是故,十地中最重要地位即是「初地」(欢喜地、不退转地),但能入此地位,则只有升进,绝无退转,岂不成佛可期。

  众生根机万差,故往不退转地之道路亦有多途,龙树菩萨于此《易行品》中,将所有一切至不退转地之法门大判为难行道与易行道二门。难行道是全靠自力,或半自力半他力的修行,此即是指净土宗本愿法门之外的各宗各派所有法门;而易行道则是全靠他力(此他力单指弥陀本愿力而言),不假自力。如人溺水,头出头没,挣扎痛苦,既不会游泳,也无方便可到彼岸;忽蒙弥陀大悲愿力,抱救于愿船中,乘此愿船,安稳自在;此人既不用也没钱付船票,同时也不用帮忙驾驶;安全快捷到彼岸。此即《易行品》中所言之弥陀本愿法门,所谓「是诸佛世尊,现在十方清净世界,皆称名忆念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易行品)故龙树菩萨将此本愿法门譬喻为「乘船」的法门,而其它一切难行道法门喻为「步行」。「乘船」乃是显示自己尽管有何力量,在此也无用武之地,也置于无用之地;何况就是因为毫无力量,才会堕落,才蒙救度。

  昙鸾大师形容弥陀本愿船谓之「不退之风航」。诚然,一旦乘此风航,即得不退;不用步行,速到彼岸;虽无自力,易得佛果。简而又简,捷而又捷,此皆是弥陀本愿力,亦即此《易行品》之宗旨。

  此品不只是龙树菩萨净土教思想的典据,也是影响广大净土思想之形成的基柱。南北朝之昙鸾大师于其《往生论注》冠头开宗明义之处即率先单独引用《易行品》之难易二道判,突显他力,明示信心;而后之结论也引用经文证明他力,劝导信心。前后呼应,使难易二道的分辨更加明确,净土教的立场为之确定之后,其影响力更成为决定性。后之道绰禅师继承鸾祖思想,立圣道、净土二门,更使净土教理朗然独照,方针不紊。

  如是,圣道净土,自力他力,难行易行等二门、二力、二道之论理,整然齐备。因此除了《往生论注》是净土宗正依经论之外,此《易行品》也是正依之经论。

  此品文字不长,凡有志于净土之行者,应该阅读,知其要义。

  二、《易行品》难易二道图表

  净土门是「信念佛」而非「修诸行」之教,是依靠信受弥陀本愿「救度」之教,而非依靠自己修行「六度」万行之教。

  弥陀业已成就往还二种回向,赐与众生,众生信受之,当下获得「往生」、「成佛」、「度生」之身份;虽尚无此能力,然如太子诞生,长大必继王位;信者皆是佛子,往生即证佛果。《大经》言:「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异译亦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令如佛。」又言:「说经行道皆如佛。」

  信本愿(被救)之人,不假修持之造作,日常生活,唯任运称名便可。《大经》言「乃至一念」(短在一念);又言「乃至十念」(长在一生);《小经》言「若一日乃至若七日」。此等经文皆谓:闻说阿弥陀佛之本愿,一念信心称名发起之时(当下被救,即得往生)开始,一生之间,唯执持名号之称名念佛;此之称名亦是无造作,所谓「念佛以无义为义」,亦即「僧俗善恶不简择,时处诸缘无拘碍」,此即「以信方便,易行疾至」、「信心称名」、「名号独运」之义。

  天亲菩萨《往生论》所言之五念门(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是此信心自然之发动相;亦即此信心之具德,名「相发五念」。

  善导大师《观经疏》所言之五正行(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是以「称名」为正定业,此称名亦是「乘佛愿力,定得往生」之信后任运自然不造作之称名。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信佛因缘,皆得往生。」「愿往生者,皆得往生。」「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又于《赞阿弥陀佛偈》言:「乃暨一念……愿生皆得往。」「下至一念……闻阿弥陀不复退。」

  此《要义》分为(一)与(二)两部份,(一)乃节译自稻城选惠所撰《龙树教学之概要》一文;而(二)即是节译自安井广度所撰《龙树之教义概要》一文。两文互有详略,同时译出,彼此齐观,融会贯通,更能深得其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慧净法师       易行品)(五明学佛网:慧净法师       易行品)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下篇知恩图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下篇知恩图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自序 

 慧净法师:梦见善导 归入念佛 

 慧净法师:略谈如何从“俗谛”迈向“真谛” 

 慧净法师:念佛了,为啥还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