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净土法门法师:出家僧人,被女孩子追求,能用什么方法去掉?


   日期:2016/6/25 7: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我是大陆的出家佛子,虽然出家,但是常常为了男女的事情整天受到困扰。有时候在夏天,寺里那些年轻女信众衣服穿得很单薄,做为年轻人的我,心理、生理当然会有很大的反应,不得不多看一眼。现在国内搞改革开放,僧俗都很容易来往,像我这个例子在国内是很普遍。我有一位英俊的出家同修,就是因为被女孩子追求,从北京佛学院逃到江西出家寺院。所谓谁没有年轻过,老法师慈悲,请问以出家众来讲,能用什么方法真的可以去掉?

答:这个事情难!国内难,国外就更难!为什么?国外比国内更要开放。所以,这就是对你的考验,你能不能通过这一关?能通过这一关,你有成就;不能通过,最好还俗去结婚,做在家的佛弟子,这也很好!你在家学佛。

在这个时代,我们知道在家学佛成就的人很多,国内、国外念佛往生,种种瑞相,都非常希有。而往生的人,确实在家比出家多,而且女众比男众多。往年黄念祖老居士讲了一句话,讲得很深刻,他说:「古时候修行证果排列的顺序,出家男众第一(这是讲人数最多、最有成就的),出家女众其次,第三是在家男众,第四是在家女众。这是古时候讲修行证果,可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完全颠倒了。现在念佛往生的,第一是在家女众最多,第二是在家男众,第三是出家女众,最末尾的是出家男众。」这里头什么原因,我就不要说了,大家好好的去参!当然,这里面有一个现象,从前出家人数多,现在出家人少,所以往生的就少了。所以修学,无论出家、在家,要真干!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回避,少接触。话虽然是这么说法,事实上有一定的难度,原因在哪里?现在的道场没有经济来源,不像从前寺院庵堂,他自己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他不靠信徒供养,所以他可以跟信徒拒绝往来。现在不行了,他没有经济来源,来源完全靠在家信徒的供养,不得不巴结,不能不接待,唯恐信徒跑掉,所以要好好的招待,这个事情就麻烦了。现在道场相当不容易,在末法时代,我看将来的趋势恐怕都是居士领的道场。末法时期,在家学佛兴旺起来了,到处都有居士林,非常非常之好!

真正出家,一定要找一个好的修学环境。好的修学环境,还是世尊讲的「阿兰若」,佛讲的有道理,到现在还管用。「阿兰若」是什么?寂静的环境,用现在话讲是清净的环境。从前寺院建立在深山里面,人迹罕至,交通非常不方便,於是去的人少,你修学环境清净。现在交通太方便了,古时候寺院丛林建在高山,现在怕人上山麻烦,还要做缆车,马路开到山上,这不是好事情,这怎么能修行?

真正修行道场,还是搞一个交通很不方便的地方。像我们这几天在古晋山上打佛七,我们差不多将近一百人在山上结七念佛,很多人感到不方便。为什么?山上没有电话,打个电话好困难,要从古晋那边转,山上也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没有杂志;下山很不容易,没有车,路很遥远,不方便。那是个很好的修行道场,可是那个山上麻烦,下个星期电话就装好了,不过山上没有电视,这是一个好处。

所以,总要选择清净的环境修行,能够与外界隔绝,这种地方好养道。环境还是有,不是没有,我相信在中国更多,很多修行人在深山不出来。年轻学佛,他要修,在深山里面修是有好处。所以,佛学院最好也办在环境清净的处所。

今天中午槟城「极乐寺」的方丈日恒法师来找我。上一次我在极乐寺讲经,看到这个寺庙前面几代的方丈,有圆瑛老法师、白圣法师,这些人跟我都有密切的关系,他们都是专宗《楞严经》。圆瑛法师一生他的解门是专宗《楞严经》,行门是专念弥陀,好事情!所以我当时就说:「这是祖师的道场,你应当把它恢复,办楞严专宗学院。」他今天来找我麻烦了,要我去帮助他。他这个学院要是办成,怎么办?我还得去教,我去教,两面奔波就相当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他们那边的专宗班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一起来合办。我们这里有一个「无量寿班」,长寿班,那边就是「楞严班」,也不错,我们可以开两个班。这个事情我还没有跟会长商量,等一下有时间我去看他,跟他商量。

我们首先要培养师资,没有老师怎么能成就?所以第一个要培养师资。培养师资,学《楞严经》比学《无量寿经》难度要大多了。我过去学佛是从《楞严经》入门,《楞严经》是我年轻时候主修的课程。这一部经,我曾经讲过六、七遍,最近十几年来都没有讲过。这十几年来,全心全力都用在《无量寿经》,到这里来之后,这才答应同修们开讲《华严经》。

《华严经》也是过去许多在家、出家的同修一再的要求,希望能够留一套完整的录像带,提供后学人做参考,这是一桩好事情,这部经太长,要费相当长的时间。也有一些同修对这部经典非常爱好,欢喜修学,这都是好事情。特别是《华严经》的思想、方法、境界,非常适合二十一世纪,有人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大乘佛法与孔孟学说。」我想大乘佛法的指《大方广佛华严经》,它确实就是今天人所说「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最好教材。

这个问题,我只给大家答覆到此地。年轻人学佛成就都在「缘」,我们自己要好好的来处理自己的修学因缘。佛在经典里面教导我们,「缘」里面第一个重要的是亲近善知识,第二个是要有好的助缘,助缘是道场、同参。如果这三个条件具足,我们就很可能有成就,若这三个缘不具足,就很难成就。

 

问:学佛以来,我总有一个很矛盾的心理,那就是在学世间学问时,就想到这是浪费时间,应该把时间用在佛学上。可是学佛,又总是不放心世间的学问,因为世间学问可以用来赚钱活命。所以世间学问没有学好,佛法也没有功夫。请问我应该如何是好?」

答:先把世间学问学好,在世间能有一技之长,能够让自己生活没有忧虑、牵挂,但生活不必太富有,日子能过就好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全心全力来学佛。佛家讲:「法轮未转食轮先。」如果我们最低的生活都有问题,你还有什么心思学佛?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古时候出家人修行成就的人多,现在出家人修行成就愈来愈少,成就也不如在家人?都是这个道理。古时候的寺院庵堂,这些道场都有产业,从前居士供养出家人,他不是拿钱财供养,他是用田地、山林。他有多少田供养寺院,寺院用这些田地租给农夫,农夫自己没有田产,寺院租给他们种,收租。所以寺院的经济来源有固定收入,他不求信徒,因此没有经忏佛事,也没有这些应酬,他心能安。因为经济没有问题,所以修道就容易成就。

现在寺庙经济困难了,寺庙没有恒产、没有收入,收入完全靠经忏佛事、靠法会,所以出家人修行道业不能成就。天天动脑筋要攀缘、要去抓信徒、要怎样把信徒荷包的钱搞来,你想想看,他怎么能成就?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仔细观察、仔细想想,在家信徒为什么有成就?他在家,他有事业,他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反而他的心比出家人定、比出家人清净,道理在这个地方。

即使在今天这样的环境,出家人要如理如法的修行,也是可能,但是缺乏信心。「如果我们不做经忏佛事,我们不做法会,我们不去接待这些信徒,我们哪有收入,我们靠什么生活?」「我们靠佛菩萨!」「泥塑木雕的佛菩萨能靠得住吗?」不相信!自己没有信心,这就难了。果然对佛菩萨有坚定的信心,一点都没有疑虑,「我饿死也情愿」,你能够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佛菩萨会照顾你。你真有苦难的时候,就真会有人来帮助你,会有意想不到的缘分,这是三宝加持。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这些道理章嘉大师讲给我听,劝我一生求佛菩萨不要求人。我想想有道理,求人要看人脸色,不容易应付,求佛菩萨方便,我一心求佛菩萨,所以我一生没有做过经忏佛事。

上次梦参老和尚到此地跟我见面。过去我们彼此仰慕,没有见过面。这次见面之后,他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他出家七十年,他今年八十多岁了,出家七十年,他早晚课没有做过,经忏佛事都不会,他一生就是学经教,讲经说法教学,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会。我听了之后很安慰,我也什么都不会,但我比他强一点,我还做过早晚课,还上过殿,不过我没有做过超度佛事,没有做过法会。早晚五堂功课我做过,他连这个都没有做过,一生仰靠佛菩萨,佛菩萨照顾他。他一生没有自己的道场,我们有很多地方相同,我们理念相同,作法也相同,所以见面时非常欢喜。

我们澳洲昆士兰布里斯本的净宗学会,这个道场每年会打几次佛七,平常念佛堂是念佛、听经。那个地方有悟通法师、悟行法师、悟胜法师,有三位法师轮流在那边讲经。他们不讲经时就放我讲经的录像带,所以这个道场没有超度佛事,也没有法会。我们附近不远,佛光山的「南天寺」也在布里斯本。我这次去,听他们那边的人说:「他们这个净宗学会不做经忏,不做佛事,他怎么活的?」我说:「是,没有死掉,还是活下来了。」可见得我们不拉信徒,我们一样可以生存。他们对於信徒是控制得非常严格,唯恐信徒跑掉,全心全力用在信徒身上。我们不干这个事情,做这个事情很累,压力很重,对自己的损失太大了。

我们念佛,只求往生净土。实在说,我们经济来源有没有把握?没有把握,这是老实话。我们也没有神通,也不知道哪个人会送钱来。但是我们有一个信念,要是真的没有经济来源,我们的心更定,老实念佛,一天没得吃,念一天,两天没得吃,念两天,三、四天就往生了,这多好!我们有这个信念,我们不贪生、不怕死。贪生怕死,你还学什么佛?

《净土圣贤录》里面记载宋朝莹珂法师,念三天佛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三天不吃饭、不睡觉,一心念阿弥陀佛,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阿弥陀佛就带他走了。有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干!我们怕什么?《弥陀经》说:「若一日到若七日」,我们就相信它,所以心永远保持清净,永远保持真诚,决定不向外攀缘。

外面有人送钱来,我们要问,钱少是无所谓,如果送的钱数目太大了,得要问他:「你钱从哪里来?」如果来得不正,我们不接受。「你送这么一大笔钱来,你家里人晓不晓得?」家里人不知道,我不接受,因为将来你家里人晓得,你们家庭会有纠纷。学佛第一桩大事是家庭和睦,我们要是因为得到你捐献的钱财,使你家人不和,我们有罪过,这是不可以。你这个钱如果是借来的也不可以,绝对不可以在外面借贷供养三宝。供佛的财是净财,这个是可以接受,这个财物的来源不清净,不可以接受,这些道理都要懂。所以在家同修一定是自己最低的生活没有问题,一家人欢欢喜喜、快快乐乐,这样学佛才能得力。

 

问:「弟子已到适婚的年龄,父母时常会去问神、算命来问婚姻事情,请问应如何处理?」

答: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问题不能问别人,要问你自己,你自己要拿定主意。也就是说,在这一生当中人不能够没有工作,人活在这个世间一定要有工作,工作繁多,你选择哪个行业?你选择什么样的身分?出家是许多行业里面的一种行业,许多不同身分当中的一种身分,你要认真去考虑,哪一种身分适合你。

你不选择出家身分,结婚是可以的,不是不可以。结婚对於自己修行有没有妨碍?我想是没有妨碍。为什么?在家修行证果的人很多很多。如果有障碍,他决定不能修行证果,他决定不能够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就是证果,关键在你修行如法不如法,功夫得力不得力,关键在这里。

实在讲,出家身分跟在家身分没有什么差别。说老实话,现在出家修行成就的少,在家修行成就的多,你们看近代往生录就知道。好像在中国出版一本《近代往生见闻记》,台湾也有个居士写了一本《近代往生见闻录》,书里面说的许多人,我们都认识,都很熟悉,真的是在家人成就多,出家人成就少。

——老法师,新加坡居士林,学佛答问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追求       女性)(五明学佛网:追求       女性)  

 普献法师:追求快乐 

 惟觉法师:追求光明的生命 

 惟觉法师:如何追求真富贵 

 净界法师:追求安乐人之常情 今生后世要当兼顾 

 董群教授:完人的追求——佛教道德漫谈 

 陈坚教授:中国佛教促进了女性的解放 

 温金柯博士:佛教女性观的省察 

 雪漠:为信仰贡献一生的优秀女性值得尊敬 

 金易明教授:女性与佛教的关系问题应提到思想史的高度 

 蔡礼旭老师:不要过于追求物质 

 昭慧法师:佛教与女性 -- 解构佛门男性沙文主义 

 昭慧法师:如何看待女性在台湾佛教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