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亲友书,讲解(六)


   日期:2016/6/26 18: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6年6月16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亲友书》是龙树菩萨的著作,也可以说是龙树菩萨的智慧精华,能学习这部论典,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大家应该珍惜。这里的每一个教言都非常珍贵,今天讲安忍的违品——嗔恨心。

  如是无等忍苦行,汝莫令嗔有机乘,

  断嗔获得不退果,此乃佛陀亲口说。

  一切修持当中,修安忍的功德是最大、最殊胜的。安忍的违品是嗔恨,嗔恨心很难对治。在前面讲过,在所有的烦恼当中,嗔恨是爆发性的,一旦生起来很难控制,对相续的损害也非常大,非常不容易对治。有一定的对治力,有一定的修行,才能对治。

  我们怎样对治嗔恨心呢?此处讲:“不要让嗔恨心有机可乘。”我们以何种窍诀和方法不让嗔恨心有机可乘呢?所谓的怨敌来谩骂、殴打,甚至伤害时,我们应该有一定的正见。

  正见指轮回正见,首先要深信轮回。这样,我们自然就能把怨敌当作是自己的父母,若是对轮回没有正见,想把怨敌当作自己的父母是非常难的。也许嘴上能说一说,心里能想一下,但是不可能从骨子里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父母。

  佛在经中讲:我们在六道轮回的过程当中,每一个众生都不是一次,而是无数次的、不计其数的做过我们的父母。佛经中有好多种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所有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怨敌也是我们的父母,对我们都有恩德。对此道理深信不疑,只是今生今世他们没有认出我们,而且他们也在受烦恼的控制,才伤害我们的。他们为什么要伤害我们呢?因为在轮回中迷失了,不知道对方是亲人,才会生起这种恶念和烦恼;他们无法控制情绪,才伤害我们。

  反过来我们应该慈悲怨敌,因为他们也是愚痴颠倒的!《入行论》里讲,他们也是不自由的。第一,知道怨敌是自己的父母,我们把对方当作自己的父母,这样我们不但不会生起嗔恨心,反而还会生起慈悲之心。

  如果你是个利他者,是个为父母着想的人,你不但不会生起嗔恨心,反而还会生起慈悲之心:都是我的亲人,都对我有恩,他为什么伤害我?为什么这样无情?因为没有宿命通,不知道自己的前世,受烦恼的控制是不自由的,这样我们就不会生起嗔恨心。如果在内心深处没有这样的知见,不生嗔恨是很难的。

  有时候我们也知道嗔恨心的过患,当有人谩骂我们,殴打我们,甚至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发心忍,因为嗔恨心的过患太大了,不应该生起嗔恨心。但因为我们没有明白,不是发自内心的忍,所以才压伏或控制,也许能控制,但这样不是成就者。

  有时也能控制住情绪,但不是发自内心的;有时也能将嗔恨心压伏下去,但不是究竟的,所以首先要深信轮回。修任何法都是如此,修安忍也是这样。若没有深信轮回,修安忍是非常困难的,不能达到圆满。

  第二种,前面讲的是显宗里的方法,还有密宗里的方法。我们也可以随顺他,把对方当作佛。因为密宗里讲,一切众生皆是佛。这样讲是因为一切有情都离不开清净的自性,从本性的角度来讲都是佛。从显现上讲,任何一个人都是从自性、佛性中显现出来的,所谓的色身佛也是这样的。

  佛有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化身佛有很多种。有些授记里讲五种化身佛,有一种化身佛叫种种化身佛。无论是清净的显现,还是不清净的显现,从显现的角度,从本性的角度来讲都是佛。这样,当有人来谩骂或殴打我们,伤害我们的时候,如果心里能有这样的概念或觉悟,就好対治了。

  既然一切是佛的化现,谩骂我、殴打我或伤害我,是对我的一种加持,对我的一种摄受。当我们遇到坎坷和磨难的时候,正是得到了佛的摄受,得到了佛的加持。这样我们自然就欢喜,自然就高兴了,这时的安忍才是发自内心的。

  可以去控制或压伏,但是不究竟,这不是真正的安忍。安忍的“安”字含义很深,可以说有很多层面的解释,这些解释也是根据不同根基的众生,不同境界的众生设名的。最究竟的安忍,就是心如如不动——心里不生杂念,不起波澜,不起丝毫涟漪叫安忍。

  我们修安忍很难,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处处都是挑战。我们能战胜第一个挑战,但是很难战胜第二个挑战。刚出门对境就来了,这就是对我们的挑战。然后我们的心就动了,就怨恨了,或不舒服、不愉快了,还是没有安忍。虽然没有表现出来,没有以牙还牙,但是心动了——心里不舒服、不愉快了,说明心已经动了。

  有些人不但心动了,还表现出来了,如果这时去控制、去压伏,是非常难的。如果我们能把对方当作父母,当作佛菩萨,自然就不会生嗔恨了,内心也不会动摇了。在这里讲的是,不要让嗔恨心有机可乘。

  现在我们可以反观内心,看看自己有没有对轮回生起信心,是不是对轮回深信不疑。若是对轮回生起信心,对轮回深信不疑,修安忍就不难了,对治嗔恨心也不难了。

  密宗里讲,一切显现都是佛,是佛的摄受、加持。对这个道理有没有生起定解?若是对这个道理生起了定解,对治嗔恨心就容易了,修安忍也没有难度了。如果真能转念,这是帮我们消业,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我们有一句法语说:“发现错误叫证悟,改正错误叫成就;发现了所有的错误叫彻悟,改正了所有的错误叫圆满。”这些怨敌能让我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难道不是佛的加持?难道这不是佛给我们的窍诀吗?事实也是这样。

  如果修安忍,不生嗔恨心,可断除损毁,获得不退果位。佛亲口说:“众比丘,断除嗔恨,汝将获得不退果。”若能断除嗔恨心,修持安忍,定能成就,永不退转。我们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去做非常难。因为我们对这些真理、真相生起定解是非常难的,当我们真正生起定解或明白了之后就不难了。下面的偈颂也跟嗔恨心有关。

  我为此人相责骂,殴打击败夺吾财,

  耿耿于怀起冲突,断除怀恨即安眠。

  嗔恨心是怎么生起来的?人和人的秉性是不同的,有的特别爱生气,没有什么理由就生气;大部分人在心里思维一些事情时,生起了嗔恨心。为什么要想这些事呢?就是自寻烦恼,自找痛苦,凡夫就是这样愚痴颠倒。

  我遭受他人恶语谩骂。有的人心里有这种想法:连某某人都开始骂我了(这里有轻视他人的态度),我成什么了?暗中殴打,有人打我或准备要打我,采取种种手段,令我一次又一次地一败涂地。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会有很多对境,甚至小时候在学校里也会有很多竟争对手,如果没有战胜对方失败了,就会生嗔恨心。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是自己的福报不够,是自己不够精进。若是具足精进、具足福报,一定能战胜对方。

  有些人还自我感觉良好,说什么:“凭学位、凭能力、凭本事……我跟他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他升迁了,我没升迁?”你要认命,你的命和他的命是不一样的。但人都不认命,总觉得自己好,自己跟他人一样。他比你高一等,胜一筹,说明你们两人不一样。

  我可能缘分不够、福报不够,或是努力不够,精进不够,应该忏悔……这叫忏悔。比如在学校学习,有的孩子成绩好,有的孩子很出色,这是他自己的福报,应该随喜才对,不应该嫉妒。

  参加工作了,在工作岗位上也是,人家升职了,拿到奖金了,这都是人家的福报、本事。应该想,是自己没有这个福报,没有这个本事,应该忏悔才对。但有些人不是这样,总是说对方的过患等。说这些没有用,这都是自己认为的而已。你说了他就能下来吗?你说了他的奖金就能还回来吗?不会的,但人就是这样。

  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有些人家庭条件好,过着安宁的生活。但是有的人灾难不断、坎坷不断,这是自己的命不好,应该忏悔才对。我往昔造了什么业,今天为什么有这种遭遇?人家的缘分多好啊,人家的福报多好啊,人家前世肯定修了很多的善事!应该这样随喜、赞叹对方才对。但我们没有这样做。

  虽然在同一个修行道场里都出家了,但是都不一样。有的人学修特别精进,可能是前世学过,今生一点就会。有的人更加嫉妒,总说他人的过患,这样做一点用处也没有。说的再多,再怎样说也没有用,他一样会功德增上,一样会声名远扬。这是你无法控制的,应该随喜赞叹才对。

  他能当法师,我怎么不能当法师?他能得到众人的恭敬、爱戴,能得到上师的摄受,我怎么得不到呢?因为每个人的缘分和福报不同,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是自己没有这么大的福报。若是你能这样思维,能保持这种正念,尽管失败了,而且败的很惨,但是你也不会生起嗔恨心。因为你明理,也可以说你有境界。遇到对境能淡定,能保持稳定,有不一样的心态,这叫境界,这是真正的本事。那种疯疯颠颠的状态不叫境界。

  若是真有功德和福德,谁也没有办法压伏你,谁也没有办法把你怎么样;若是没有功德和福报,把你扶起来也没有用。看看历史也应该了知,若是有功德和福报,即使再多的人诽谤,甚至想要他的命,也无济于事,他照样能战胜一切违缘障碍。

  比如六祖慧能,表面上看都不识字,哪有资格接衣钵?很多人不理解,诽谤他,甚至追杀他,但最后他还是胜利了,成就了,那些人不服也不行,不想让他成功也没有办法。如果自己有功德和福德,在哪里都一样,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情况下,都会战胜违缘障碍。若是功德和福报不够圆满应该忏悔,这才是理智的、正确的做法。

  有人夺你的财富,比如暗中偷,明中抢,或本来这个奖励是你应拿到的,但是通过关系,最终你没拿到,被他人拿走了。积财守财失财都是痛苦的,该是自己的财富永远是自己的,不该是自己的财富永远不是自己的。

  有些人拼命攒钱,攒了一辈子,还没开始花突然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所有的钱都变成了遗产,都成别人的了。

  我们经常讲“缘来缘去,缘聚缘散”。应该来的就会来,应该走的就会走的,没有必要执着这些缘法。因为我们不明白这些事实真相,不懂真理才会这样的。有人伤害我、打我、骂我、欺骗我……难过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叫自寻烦恼。整天这样胡思乱想,叫非理做意。是谁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是你自己,而不是怨敌。怨敌吃的很香,睡的很稳。有的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难受的气都喘不上来。历史上就有人是因生气而死的。

  佛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相续中生起一刹那的嗔恨,即会毁坏在数劫中积累的善根和福德。因为嗔恨心对人相续的损害特别大,这些善根和福德积累在相续中,嗔恨心——违品(增益)也贮存在相续中。嗔恨心出现时,相续会变得不清净;受到损害时,在数劫当中,经过千辛万苦积累的善根和福德,立刻受到了毁坏,像被火烧过的种子一样。如青稞的种子被火烧死了,不会再起到种子的作用了。同理,如果相续中生起了烦恼,尤其是生起了嗔恨心,我们积累的这些善根和福德,就会受到伤害,像被火烧死的种子一样,再也起不到作用了。

  福德和善根,可以让我们得到安乐,也可以成为我们解脱的助缘,但是它失去了作用,这样就不能成为解脱的助缘,也不能给我们带来安乐。这样一讲,一分析,才会明白,才知道生起嗔恨心有多大的过患!生起嗔恨心,数劫当中积累的善根、福德,一下子就会受到损坏,一下子就消失了,它们起不到作用,起不到作用跟不存在一样。

  被火烧死的种子,起不到种子的作用,和没有种子一样。我们生起了嗔恨心,心情一下子就不愉快了,心里非常恼怒,难受,就没有安乐了。我们都有亲身感受,嗔恨心特别重的人,可能连坐都坐不住,走来走去的,更不要说做别的了。当断除嗔恨,让内心远离苦恼,无有痛苦,从而变得无忧无虑、心安理得。如果真正能把心里的负担、嗔恨放下了,就轻松了,自在了,自然就无忧无虑了,自然就心安理得了。若是心里有嗔恨,甚至有报复的想法,永远都不会心安理得。这是讲嗔恨心的过患,也可以说跟安忍,跟嗔恨心有关的。

  当知心如于水面,土石之上绘图画,

  其中具惑如初者,诸求胜法如末者。

  生起嗔恨或烦恼的时候,人的心态大概有三种:第一种如同在水面上画图;第二种如同在泥土上画图;第三种如同在石板上画图。这三种心态有不稳定、稳定、极稳定的差别。

  我们的一些正念,如出离心——对世间的利益,对世间八法生起了厌离之心;菩提心——真正发心,有这样的想法:我要抛弃自己,我要利益众生等善念、正念,要极稳定,极稳固,如同在石板上画图一样。石板上画的图,虽经风吹雨打,哪怕过一百年,甚至过一千年,都不会消失。我们生起出离心了:要学佛,要修行;我们生起出离心了:要出家,要荷担如来家业,即使遇到了再大的违缘障碍,这些决心也不能动摇。

  有些人可能是一时冲动,说要一心学佛,一心修行,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遇到了一些违缘障碍,就退失了道心,想学佛修行的念头、决心,越来越弱,越来越不稳定了。还有些人说,我要剃度出家,我要荷担如来家业……拦都拦不住。说的比唱的好听,过了一段时间,遇到了一些违缘障碍就跑了,连人影就见不到了。可能法衣没地方放,就把它扔到垃圾堆里了,连这点恭敬心都没有了。这是在水上画图,一会儿就消失了。

  以前讲过,不能轻易立誓,不能轻易决定。《入行论》里讲,这些都是非常严肃、重要的,一定要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决定,再发誓。做决定、发誓了以后,纵遇命难也不能舍弃;遇到再大的违缘障碍,也不能改变。

  我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相续中生起的正念、善念,要像在石板上绘图一样极其稳固。遇到再大的违缘障碍,不要舍弃自己的誓言,也不要动摇着自己的决定,不能退转!

  《入行论》里讲,一个凡夫的相续中生起如黑夜里闪电般的一刹那的纯善念、纯正念,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是宿世修来的福报。我们应该用生命来保护它,让它发芽结果。当我们的相续中生起恶念,或不好的想法或念头时,要尽快清除。以贪嗔痴三毒引发的一切分别念都叫恶念,这是不能稳固的。在凡夫的相续中不生恶念,没有杂念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及时对治,如同在水上画图,空中飞鸟一样不留痕迹。

  生气和生气不一样,有的人生气是从内心里出来的,有的人生气是从喉咙里出来的,只是说说、示现一下而已,不是真正从心里出来的。那些大成就者或佛菩萨,有时候也生气,有时候也谩骂,但都如水上画图,空中鸟迹。

  此处讲了三种心态,我们应该选择哪种心态?龙树菩萨对乐行王说,你应该选择第三种心态,当你的相续中生起善念、正念的时候,要极其稳固,如同在石头上绘画一样。

  当我们相续中,生起恶念、杂念的时候,要如同在水面上画画一样,瞬间就消失了。如果留下了痕迹,对我们相续的损害非常大。如果是从喉咙里出来的,身心不会受到伤害;如果是从心里出来的,身心都会受到伤害,同时也会染污相续。所以说最好不要从心里生气。虽然一般凡夫做不到,但也不要留痕迹,否则对自己有伤害。

  当生起正念、善念的时候,要像在石头上画图一样;当生起恶念、杂念的时候,要像在水上画图一样。我们要选择这两种心态,这也是两种不同的心态。下面讲嗔恨之源——粗语。

  佛说语言有三种,称心真实颠倒说,

  犹如蜂蜜鲜花粪,唯一当弃最末者。

  伟大的佛陀亲口教诫说,语言分三种:

  第一种,称心如意之语,就是要讲经说法。但是讲经说法要有能力,第一要有慈悲心,第二要有智慧,第三要有善巧方便。

  第一,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心不能讲经说法,即使讲经说法了也是有目的的,这样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慈悲之心是真心希望众生离苦得乐,最好有大乘的发心,大乘的慈悲:要拔除众生痛苦,要给予众生安乐。有这样的发心是纯正的,自私自利这些杂念自然就会消除。

  第二,有智慧。如果不精通佛理,没有究竟智慧,很难讲经说法。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家业,我们在给释迦牟尼佛打工,讲经说法是荷担他的家业。讲的时候必须要正确无误,精通佛理,精通意义,不能随心所欲。

  印度的那若巴上师是精通五明,精通佛理的班智达,但是后来智慧空行母告诉他,你精通的是词句,不是意义,你还要找宿世与你有缘的上师帝洛巴,好好地依止他。只精通词句叫鹦鹉学舌,不能利益众生。

  要利益众生,要讲三藏的内容,要起到何种作用?要在众生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如果不精通意义,就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不仅要精通词句,还要精通意义,这样才算有智慧,才能讲经说法。

  第三,有善巧方便。当时伟大的佛陀讲经说法的时候是怎么讲的?是以众生的根基和意乐讲的。众生有不同根基,不同意乐,佛讲的法也不同。对有些众生要讲小乘的内容,对有些众生要讲大乘的内容;对有些众生要讲显宗的法,对有些众生要讲密宗的法。八万四千法门,对不同根基、不同意乐的众生,讲不同的法门,讲不同的方法。

  我们也要这样应机说法。我们也讲了很多方法,都是佛法,都是正确的,都是殊胜的。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内容?因为众生根基和意乐不同,要有善巧方便。

  讲经说法是最殊胜的,要用一辈子的光阴来讲经说法。比如我们上师如意宝,还有丘恰堪布,都用自己的一生来讲经说法。我们做为佛弟子,做为大乘修行人,应该用自己的生命来传播佛的智慧,用自己的一生来讲经说法。有情无情的众生都需要佛法,都需要正能量。

  我们应该有这种发心,不要说没有用的绮语、恶语。自己观察观察,有没有止语?有人不停地说,要么是绮语、恶语,要么是妄语、离间语……都是恶,不要这样!最好讲经说法。

  《普贤行愿品》里讲:“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所有的音声都是说法,通过各种语言讲经说法。怎样才能做到?要回归自性,在空性的见解中讲经说法才能做到。不同的众生能听到不同的语言——不同种姓的众生都来听法,我用不同种姓的语言来说法。我们可以这样发心,这样讲经说法是最殊胜的,这叫称心如意。

  第二种,说实语。说悦耳语,说他人爱听的话。不能总说粗语,说恶语。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会伤很多人的心,没有必要这样做,这是造口业。有一种谚语说,说一句话要看一百个人的脸色。意思是说话要注意,尽量说真话,说悦耳语,说他人爱听的话,让他人欢喜,让他人不受欺惑。

  第三种,说妄语。妄语就是假话,恶语就是难听的、骂人的话,绮语是说是非。我们经常说是非,都是没有用、不实际的话。离间语是挑拔离间的话。这些语言如同粪便。听到并慢慢了解了之后,这个人一说话,身边的人心里就生厌恶。这个人要么说粗语,要么说恶语,不会说别的。说恶语、粗语的人,也是一种异熟果,要遭受同类的恶语。有些人就爱说绮语,能不能不说绮语,不说是非?你现在说话没有威力,没有人听,就是因为前世说的绮语太多了,这样你的语言就没有威力,你说的即使是实话,说的是真理,也没有人听。

  无论你说的真理还是佛说的真理都一样,但是众生不一样。有的人爱听佛说的话,相信佛说的话,但是不爱听你说的话。虽然是真理也不爱听,虽然是真理也不相信,因为佛的口业已经清净了,所以他说的话有威力,都相信。因为你的口业没有清净,所以你说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人相信。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才是正确的。

  有些人认为:“我也这么说的,但是没有人听;我说的也是真话,但是没有人信。”怨天尤人没有用,这都是你自己的业障,你往昔造的口业没有清净,今生今世还在造口业。现在说绮语来世更不好,所以要断掉绮语。说真实语、悦耳语的人,如同绚丽的鲜花,都爱看,都爱接触,都爱相信,招人喜欢。

  不但让对方生欢喜心,还能让对方产生正念智慧,这是最好的语言。

  龙树菩萨教诫乐行王,你应该抛弃下劣的,如同粪便一样的绮语、恶语、离间语、妄语这些口恶业。今天我们把这种教言当作一面镜子照自己,自己说的是哪种语言,如果说的是如同粪便般的语言,应该断除,不能再继续。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 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从不退意乐之加持 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 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口业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口业       达真堪布)  

 仁清法师:口业如何来净除 

 妙祥法师:口业之过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五章 善护口业 

 传喜法师:善护口业 出言利他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