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类到底该吃肉还是吃素?


   日期:2016/7/21 9: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都知道生理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联。当我们身体不好时,我们会郁闷、抱怨,同样,我们的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生理状态,比如,我们心情抑郁的时候,会食不知味,对原本很热衷的美食,可能都会提不起兴致。更为甚者,一些心理疾病会引发或加重一些身体上的疾病,比如,长期的抑郁,会引起比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等多种身体病症。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就像我们饿了的时候,会寻找吃的,同样,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有时嘴上嚼着东西,也能释放焦虑等负面情绪,也就是饮食于我们,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之前看过很多关于素食和肉食的话题,于是引发了思考:是否素食更适合人类?或者说,人类是否本就是素食的物种?如果是这样,是否肉食与素食也会对人的心情产生不同的影响呢?那么,长期食肉会否与一些心理疾病有关,或者素食对人的心理健康更有益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与思考,于是想写今天的这篇文章,叫做《素食与心理健康》之“人类适合吃肉还是吃素”。

  很少有人不关注自己的生活是否快乐与幸福,而幸福本身又与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密不可分。既然这样,探讨与身体和心理密切相关的饮食,那就是很必要的了。那么,人的生理结构是怎样的?它适合吃肉吗?

  哺乳动物可按其饮食习性大致划分为食肉类动物、食草叶类动物及食果类动物。下面我们分别以食肉类动物、食草叶类动物、食果类动物与人进行对比,从人的生理构造,身体机能和消化系统等方面来看人类更适合食肉还是食素。

  1、食肉类动物

  所有的食肉动物,包括狮子、狗、狼、猫等它们都有着非常“简短”的消化系统。食肉动物的小肠长度大约只相当于身体(指躯干,不计头部和四肢)长度的3倍。

  这是因为,肉类食物腐烂得极快,如果在体内存留过久,其腐烂后生成的毒物会浸入血流,因此食肉动物通过长期的进化形成了较短的消化道,以利于腐败的肉食及其产生的毒物能迅速排出体外。

  另外,食肉动物的胃中也含有较高浓度的盐酸用以消化肉食中的纤维组织和骨骼,其盐酸的强度比素食动物的强约20倍。

  食肉动物多在阴凉的夜间外出猎食,在白天时则睡觉,因此不需要通过皮肤的汗腺来出汗以降低体温,而是通过舌头排汗散热。

  食素动物则不同,像牛、马、鹿等动物,从早到晚大部分时间都要在烈日下觅食,因此,需要通过皮肤的汗腺大量地出汗来使体温降低。

  食肉动物与食素动物区别最大的地方,在于牙齿的不同。

  为了捕杀猎物,食肉动物需要有尖利的爪,强有力的颚以及长而尖锐的门齿和犬齿(在口腔的前部)用来刺穿及撕裂(主要依靠牙齿)坚韧的皮肉。

  食素动物一般都是先将谷物一类的食物在口里嚼碎,进行初步消化,然后再送入肠胃中,而食肉动物则没有平坦的臼齿,因此肉食是浓缩性食物,不需要预先嚼碎,其消化过程几乎全部是在肠胃中进行。

  以猫为例,它几乎不能用牙齿来嚼碎食物。

  2、食草叶类动物

  这类动物一般是靠吃草本植物,树木枝叶或其它植物维生,例如大象、牛、羊、骆驼等。它们所吃的都是一些粗糙或硬重的食物。

  食草叶动物的唾液中一般都含有一种叫做唾液淀粉脢的消化液,用于消化淀粉类食物,其消化过程在口腔中就已经开始了。

  那些粗糙的食物必须先经细细嚼碎,并与唾液淀粉充分混和后,才能送入肠胃中做进一步分解。因此,食草叶动物都有24个平坦的臼齿,可以通过微小地左右移动来嚼碎食物(食肉动物的牙齿则只能上下运动)。

  食草叶动物没有爪子,牙齿也不尖。它们喝水时是用嘴吸,而食肉动物则是用舌舔。

  与食肉动物不同,食草叶动物所吃的植物性食物不会很快腐烂,可以慢慢地通过肠道充分消化吸收,所以其小肠比食肉动物的长得多,约为身体长度的10倍。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发现:食草叶动物若改吃肉食,身体将受到严重的损害。

  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若每天在兔子的饲料里添加半磅的动物性脂肪,两个月之后,兔子的血管就结满了脂肪硬块,呈现出动脉硬化的严重病症。

  人的消化系统正像兔子那样,不是为消化肉食而设计的,吃肉将使人深受其害。

  3、食果类动物

  这类动物主要包括类人猿,是一种与人类最接近的动物界祖先。

  类人猿主要是靠吃水果和坚果维生。它们有平坦的臼齿用来嚼碎食物;它们的唾液是碱性的,同食草叶动物一样也含有唾液淀粉脢,用于在口腔中初步消化食物;它们的肠道曲折环绕,其肠道长度大约相当于身体(躯干)长度的12倍,适于慢慢地消化水果和蔬菜。

  4、人类

  人类的生理特征与食果动物的几乎完全相同,与食草叶动物十分相似,与食肉动物则相差甚远。人类的消化系统、牙齿的构造,以及身体机能等与食肉动物的完全不同。

  与类人猿一样,人类的肠道大约也是身体(躯干)长度的12倍;人类是通过皮肤上无数个汗腺(在微小的毛孔内)用来排汗以降低体温;人类像所有素食动物一样用嘴吸的方式喝水;人类的牙齿和颚的构造都是为素食而设计的;人类的唾液是碱性的,并含有唾液淀粉类,用来预先消化谷类食物。

  因此,从生理结构上来看:人类不是食肉动物。

  根据对人体的解剖和消化系统的构造可以断定,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一直都是靠吃水果、坚果、谷物和蔬菜维生的。

  人类根本就不具备吃肉的本能。我们大多数人都要靠别人替我们杀死动物来获得肉食,若自己亲手杀生会感到恶心或不舒服。

  食肉动物一般吃生肉,而我们人类则要用煮、烧烤、炸等方法作熟之后才能吃,烹调过程中还要用各种调味品来掩饰肉的原味。

  一位科学家曾这样说道:“一只猫嗅到水果则根本无动于衷。如果人喜欢抓捕鸟雀,并能用牙活生生地撕断其尚在扑动的翅膀,吸吮其温暖的血。那么,可以断定大自然赋予了人吃肉的本能。相反,一串甘美的葡萄却能让人流口水。人在肚子不饿时也会想吃水果,因为人确实觉得它好吃。”

  科学家和博物学家林内(V、Linne)曾说:“将人体里里外外的生理构造与其它动物的比较一下就知道,水果和多汁水的蔬菜才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食物。”

  总之,科学家们对于生理学、解剖学和动物行为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人更适合于吃水果、蔬菜、坚果和谷物。

  大自然赋予人的生理结构不适合吃肉,世界上大部分病症都是因为吃肉引起的。吃素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吃素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能,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智慧,当然,更是符合天地德行的。

  实际上,我们也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我们天天只吃肉类而不吃米饭、蔬菜和水果是吃不消的,但我们只吃米饭、蔬菜和水果而不吃肉类却是没有问题的。

  科学家们认为,任何动物的饮食都必须与其生理构造相适应。人类的生理构造,身体机能和消化系统等与食肉动物的完全不同,人的生理结构不适合吃肉。

  所以,通过以上的分析,关注幸福健康的人们,可以想一想了,我们更适合吃肉还是吃素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