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品古人十戒,修宠辱不惊之心


   日期:2016/8/10 13: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一颗安定、安稳的心,坦然、淡然面对生活中的荣辱、得失和变故,宠辱不惊。品古人十戒,修荣辱不惊之心。下面小编带您一起走进古人的修身养性之路,一起学着宠辱皆忘,临风不惊吧!

  1大哀易失颜

  这里的颜,不光是指颜容、仪态,更多的是指精神状态,“悲伤”是由于哀伤、痛苦而产生的一种情态。表现为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偶有所触及,即泪涌欲哭或悲痛欲绝,中医认为,悲哀太过会伤及内脏。

  2大乐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处,有个成语叫“得意忘形”,人太得意,欢乐过了头,难免大意失荆州。

  3大惧易失节

  适度的恐惧是有助于我们做事的。但是如果恐惧太大,压垮了我们的内心,导致我们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4大喜易失言

  《论语》上说:“驷不及舌”:说出去的话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来。因而提醒我们在兴奋时说话不能随意,更不能失言。人的精神处在兴奋状态时,往往会口不择言,甚至伤害别人。

  5大怒易失礼

  怒,其实分很多种,《孟子》云:“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愤怒是必须的。但如果在生活中,面对我们身边的人,发怒不仅损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还直接损伤发怒人的身体 。因为人发怒的时候,常常忘了限度,做出失礼且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不生气的智慧。

  6大惊易失态

  老子说:“宠辱不惊。”苏洵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王阳明说:“此心不动”。修一颗安定、安稳的心,坦然、淡然面对生活中的荣辱、得失和变故,宠辱不惊。

  7多藏易厚亡

  《道德经》中说“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人生在世,不要为了追逐一些身外之物而危害自身。那样就是舍本逐末了。

  8大醉易失德

  所谓大醉易失德,无非就是在大醉之时,人的行为往往会不受自己控制。自己觉得是一时之为甚至完全不记得,但不排除别人会暗记于心,并以此来做出判断。

  9大话易失信

  《道德经》中说“轻诺必寡信”。一个人老是随随便便许诺别人,这个人必然没有信用,因为他根本做不到那么多事。

  10大欲易失命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过多的欲望会败坏我们的身体,甚至因此丧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