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信愿法师:念佛行者如何落实五正行?


   日期:2016/9/11 8: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念佛行者如何落实五正行?

  答: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言:

  【次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这段《观经四帖疏》的疏文,很值得诸位念佛人每天早晚二课读诵几遍。因为这段文是善导大师教导我们念佛人,每天修持的内容。师父经常四处弘法都会遇到信众跟我提问一个问题,请问法师:我们修学阿弥陀佛本愿法门的行者,每天要修学什么?修行的内容是什么?要如何每天修行?其实这些问题只要用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开示的五正行来回答就很圆满了。我们每天要修学的内容就是这五正行,一心读诵净土三经,一心思想、观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一心礼拜阿弥陀佛,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一心赞叹供养阿弥陀佛,这就是最好修学净土法门的方法,善导大师所开示的五正行,假如我们能够依教奉行,相信我们将来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报土。

  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开示的这一段文,所以师父把一些名相注释之后让大家非常方便了解。

  「次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就《观经》三心的第二心深心解释二种:第一种就人立信,第二种就行立信。

  就人立信善导大师以两方面来说明,就是七信与四难;就行立信善导大师以五正行来说明,也就是说如何建立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可以从两方面建立:就人与就行。

  就人就是所信仰的对象是阿弥陀佛,就行就是就众生修行的行仪就是这五正行。

  修持这五正行的念佛行者,就是对阿弥陀佛建立坚定不移的信心。

  就行立信有四义,在注解第一有做说明。

  「第一正杂二行:随各所修立往生的信心。

  第二简别杂行:就五种正行立往生的信心。

  第三简别助行:就称名正行立往生的信心。

  第四更简别就佛体:立往生的信心。」

  意谓行者不特自己口称行,直信佛体即往生行这个道理,就是修持五正行的行者建立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是因为老实依五正行修持。

  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所以你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修持正行,也可以修持杂行。正行就是纯极乐之修行,杂行就是非顺极乐之行。

  譬如说一亩田只种一种农作物,就叫做正行,如果一亩田若种二种、三种、乃至四种的农作物就叫做杂行。

  正行就是所修的因业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人天善法以及声闻、缘觉、三乘教法是通十方净土之教法,种类很多,所以叫做杂行。

  那么我们修五正行:「一心读诵净土三经,一心观察西方依正庄严,一心礼拜阿弥陀佛,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一心赞叹供养阿弥陀佛」,目的就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报土。所以我们为什么每天早晚二课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当然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如果你修了很多的行,是为了要往生十方任何一个清净国土,这样是对的,因跟果相符相契。如果你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报土,要修什么因呢?就是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的五正行,这样因果就相符。所以我们要了解我们要求的果报是什么?我们知道自己的果报是什么,当然才知道自己怎么修因,如是因如是果。

  正行有三重意义:

  第一正杂二行相对,第二正助二行相对,第三自力他力相对。

  正杂二行相对,就是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通称正行。

  正助二行相对,就是唯以称名为正行。

  自力他力相对,就是自力称名犹属助业,他力称名方为正行。所以正行这三层的意义,一层一层的抽丝剥茧,导归他力称名,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心中是仰靠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救度。

  「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这段话是善导大师对「正行」二字的解释,专有二义:根据经论要专,起行修持要专。

  所以解门、行门都要专,「依照往生经行行」,往生经就是净土三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净土三经是世尊教导我们念佛的方法,所以根据净土三经修行,当然一心念佛。

  为什么善导大师说净土三经是往生经?因为善导大师要跟我们说一个道理,念佛就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所以净土三经叫做往生经。「往生」这二字,在教界很多佛弟子误用,人死了叫做往生,是这样的吗?不一定!某某人已经往生了,这是说某某人已经死了,这种说法实在是将「往生」二字错用。如果死到三界六道之中,沉沦受苦就不是叫做往生,就叫做往死。往生是已经前往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证悟永生、光寿无量、回复真如、开显自性才叫做往生。所以往生是好事,但是死亡就是坏事。因为死亡死去六道轮回,当然就是坏事啊。若死到西方极乐世界叫做往生,就是好事。

  所以根据净土三经修学,目的就是要往生西方佛国,所以净土三经是释迦世尊教我们成佛之道。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用字,一句一字一段都非常有涵义的。祖师是很有学问的人,所以往生经净土三经,我们就知道原来我们念佛就是为了要往生,不是求人天的福报而已。如果你每天虔诚的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一意现生消灾免难而已,就停留在这个阶段,那你虔诚的念佛实在太可惜了。可惜的是什么?佛号可以令我们转凡成圣,离苦得乐,解脱生死,证悟涅槃,结果你只用来消眼前的小灾小难而已,太可惜了,也太遗憾了!因为不求往生。

  所以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印光大师一再的劝勉我们念佛不可以求人天福报,一定要求往生净土。

  「行行」这二字,第一字是指能行,第二字是指所行,就是根据净土三经的方法念佛修行。净土三经教我们怎样修行的方法?念佛。所以根据净土三经世尊所教导的念佛方法起行,这样就是行行这二字的意思。

  下面就说出五正行:

  「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

  这五正行之文有三个字是完全一样的,哪三个字?「一心专」,对,石进祥说得很好,「一心专」这三个字都一样。一心就是专,二心就不专了,三心就更不专了,就叫做杂了。一心是不是说要诵经或观或礼拜或称名或赞叹供养,要修到没有妄念,没有杂想,才叫做一心?不是!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是这个意思,就失去了善导大师说五正行的原来本意。一心就是专心的意思,所以「一心专」这三个字,用两个字来解释就是专心。

  譬如说你要一心读书,你要一心听经,你要一心念佛,你要一心工作,你要一心煮饭,你要一心扫地,不要三心二意。

  这次师父在香港主办佛七,有许多香港人跟大陆人来参加,其中有一个刚学佛的,不知听经闻法念佛共修的规矩。师父在讲经的时候他走过来走过去,会干扰师父讲经。一下子打电话,一下子去喝茶,一下子跟莲友拿经本,这样就是他在听经的时候,他在念佛的时候,心有旁骛,一心二用,那就不叫一心,那叫多心,就是杂,就没有专。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对不对?你可以一边读书一边看电视吗?不能啊。如果你一边读书一边看电视,那就不叫专心读书。你们当父母的都会告诫小孩,小明!你要好好读书,一心读书哦,不要一边读书一边玩哦。所以一心的意思是这样,专注于一件事情。

  如果读诵净土经论,就一心读诵净土的经论。一下子看净土的经论,一下子看禅宗的经论,一下子看密宗的经论,那就不叫一心,那叫二心、三心了,就杂了。因为告诉我们往生阿弥陀佛西方清净报土的经论就是净土经论,其他的经论不是不好,千万不要误解。其他经论是其他教法所根据的,那么我们的目标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读净土三经是对的。如果你要往生东方琉璃世界,你要读《药师经》;如果你要往生兜率内院净土世界,你要读弥勒三经;如果你要修学地藏法门,你要读《地藏经》;如果你修学天台宗,你要读《法华经》;如果你要修学华严宗,你要读《华严经》,这是对的。如果你要修学弥勒法门,结果是读《药师经》,这样行解不相应,也是杂行,也不专。你要修学观音法门,从来不读观音经论,每天读《地藏经》,这也不专,就不叫一心,一心专就是这个意思。看你想要得到什么样的果报,你就要怎么修因。

  「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等」这个字就包括净土其他的著作。譬如祖师大德有对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很好的开示著作,就像善导大师所著作的《观经四帖疏》、道绰禅师所著作的《安乐集》、昙鸾大师所著作《往生论注》、法然上人所著作的《选择本愿念佛集》、亲鸾大师所著作《教行信证》,这些祖师大德的著作,通通跟净土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同样的意趣,同样的道理,都是叫我们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报土,这就是一心专读诵净土经论。

  读诵净土经论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如何发愿救度我,所有解门的道理都是为了让我们老实念佛。修学净土法门就是这样,你看了许多净土的经论,《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乃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还有其他兼谈念佛的经论,通通都只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不对?

  哪一本经论有关于阐述阿弥陀佛教法的经论,不是教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通通都是。你把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四卷读遍了,读熟了,你就知道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乘佛愿力,念佛入报。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念佛进入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

  你把印光大师的《文钞》一套八大本把它读熟了,印光大师就告诉我们往生净土三法就是真信、切愿、实行,就是信、愿、行,往生西方。信愿持名是印光大师告诉我们的念佛修行,具足往生三法,肯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读经原来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阿弥陀佛是如何慈悲怜愍我们这样的众生,我们读经从解门对阿弥陀佛的了解,才能够在行门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行解相应。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是要解行相应,不可偏于一方。有解无行,有行无解,都不是修学佛法正确的态度。不论哪一宗、哪一派、哪一法、哪一门,都是如此。

  「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在注解第五有把思想、观察、忆念的意思解释出来。

  请看第二页注解第五,思想、观察、忆念。

  「第一将思想忆念依报,体会阿弥陀佛为我建设庄严净土的苦心。

  第二将思想忆念正报,体会阿弥陀佛令我成就庄严身相的用心,依报就是环境,正报就是佛菩萨。」

  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非常的殊胜,天乐鸣空、黄金铺地、四时清凉、日夜光明、四宝行树、七宝楼阁等,如果你要详细了解,好好的读诵净土三经,你就了解西方极乐世界殊胜的环境。

  在座诸位菩萨,如果你对将来要投生的清净国土西方极乐世界不了解,请问:你要往生的心会非常地悲切吗?不会!纵然有想要往生,也有可能往生之心很肤浅,随着逆境的考验就改变心意。有没有人一学佛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学佛三年五载之后就不想求生了?有没有?当然有啊。我们从净土三经知道,阿弥陀佛为我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只讲一点就好,西方极乐世界四时清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随着自己的喜好,想要比较凉爽一点就凉爽一点,因为有人比较怕热,有人比较怕冷。像师父就非常怕冷,冬天不是我喜欢的季节。因为到了冬天,皮肤很容易干燥搔痒,有时候还要看皮肤科医生,所以我不喜欢冬天,我喜欢夏天。所以我如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我不用担心冬天来临,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春夏秋冬非常清凉,光是气候一项,就很值得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不对?

  今天的天气算是很凉爽,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天没有下雨,但是如果我们在室内没有开冷气就会显得比较闷热,对不对?可能我们念佛就坐不住了,听经也坐不住了,所以我们要藉着冷气吹来,让我们感觉比较凉爽一点,要不然我们的心很容易随着气温而浮动。如果天气非常的炎热三十几度,可能我们就满身大汗了,坐不住了,心就很浮躁了,会不会啊?会!绝对会。我们就是这样的凡夫,心境很容易随着环境而受影响,所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光是在清净的西方极乐世界四时清凉一项,就很值得我们念佛求生了。对不对?所以从气候想到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我们一心思想、观察、忆念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自然起念佛之心。经常生病的人一定喜欢念佛,因为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不老、不病、不死。所以当你受疾病折磨的时候,内心特别感恩阿弥陀佛名号绝对的救度。我若没有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在人间继续生死轮回,做人受苦实在是苦恼无量,还是念阿弥陀佛比较好,对不对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用受病苦的折磨。

  「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每天礼拜阿弥陀佛,一心礼佛。念佛一句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所以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行者,每天念佛、拜佛,如果能够每天拜佛三百拜,我想不但健身也健心。水里莲音寺的忏云老法师每天就非常精进地拜佛,他的弟子员林莲社鉴因法师也是非常精进地拜佛,持戒精严,每天拜佛精进念佛,这是非常好的修行。每天拜佛三百拜、五百拜,不但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还可以健康身体,让我们身体经过动态的修行,让我们的身体血液循环比较好。慢慢的拜佛,慢慢的念佛,那就是最好的运动,也是最好的修行。

  「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行住坐卧,时处诸缘称念阿弥陀佛圣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最便利的修行就是念佛。尤其诸位女众菩萨,当家庭主妇每天为了家事操劳,最能利用念佛修行。不论扫地、煮菜、洗衣、烧饭,都可以念佛。如果修其他的法门,可能就没有那么方便了,所以念佛法门非常契合各种根器的众生。

  「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以赞叹来供养阿弥陀佛,以念佛来供养阿弥陀佛,以修行来赞叹供养阿弥陀佛,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那么我们本愿念佛的行者,则以如实听闻阿弥陀佛的本愿,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来对阿弥陀佛做最好的供养。因为阿弥陀佛他最希望我们众生念佛,让他救度回归西方极乐世界。

  「是名为正」,这句是结论的话,上来所说的五种修行,就是五正行。

  「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这段话是善导大师教导我们无论在时处诸缘、无论一生乃至一声十声念佛,就是最好的修行,就是往生西方的正定之业,因为随顺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

  法然上人读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八遍,读到这段文,对阿弥陀佛的体会非常的深入,所以这段文很值得大家早晚二课用心读几遍。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念南无阿弥陀佛,无论行住坐卧都可以念,无论时处诸缘都可以念,无论长时的修行,或短时的修行,都可以念,非常的方便,非常的殊胜。

  念念不舍是什么意思呢?在注解第七有说明,念念不舍有三种意思:

  「第一念念对阿弥陀佛绝对的救度有信心,一生不变,故名念念不舍。

  第二众生念佛,佛念众生,生出念佛的念头,故名念佛,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不舍。

  第三正指佛体,众生一心专念佛名,佛则摄取不舍,是摄取之体,故名念念不舍。」

  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我们。诸位!如果我们详细思惟一番,就会发觉实在阿弥陀佛念我们比较多哦。对不对啊?我们念阿弥陀佛比较多,还是阿弥陀佛念我们比较多?阿弥陀佛念我们比较多哦。诸位抬头看阿弥陀佛庄严的接引相,阿弥陀佛住立空中垂手接引,等待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已经多久了?十大劫哦。阿弥陀佛每天在盼望我们回归西方佛国,所以阿弥陀佛念我们比较多,所以我们如果懈怠念佛,内心就这样想:阿弥陀佛时时刻刻在想念我,我反而很少想念阿弥陀佛,实在太惭愧了,赶紧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当你内心这样想而起念佛之行,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你当下的心是不是跟阿弥陀佛心心相印?对不对?佛法叫感应道交,就是如此。

  一心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人,就是造作往生正定之业。什么叫做正定之业?注解第八有,正选定以及正定聚。

  就弥陀而言选舍余行,正选定念佛是往生业因;就众生而言念佛之行,是令众生入正定聚之因,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顺彼佛愿故,顺阿弥陀佛的佛愿,顺就是随顺、任凭、信靠。顺与逆是相对的话,逆就是不随顺、不任凭、不信靠。譬如子女听父母的话叫做孝顺,如果子女不听父母的话就叫做忤逆。在座诸位菩萨,你要顺阿弥陀佛或是要逆阿弥陀佛?当然顺阿弥陀佛啊!每天念佛没有顺阿弥陀佛,那念佛的心有问题哦。所以我要念佛,但我不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很奇怪!念佛就是阿弥陀佛要救度你的心愿,阿弥陀佛要救度你的心愿就是在佛号啊!哪有说要念阿弥陀佛,不要信阿弥陀佛的本愿,这不是很奇怪吗?

  这是因为对阿弥陀佛名号的道理不了解,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阿弥陀佛用佛号要救度你呀,那是一件事情。本愿是在因位来说,名号是在果位来说。所以我们顺阿弥陀佛本愿救度,就是阿弥陀佛要接引我,我就让他接引。阿弥陀佛如果在今天清明节现前来接引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刚好我纪念今天往生的日子,在清明节最好记,我不必等到明天,如果阿弥陀佛现在就现前接引,我还要等到明天,那这样有没有顺?没有。你有自己的意思,阿弥陀佛!我明天再去,你还有自力的心在里面,所以顺阿弥陀佛本愿就是念佛。

  「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助业的意思非常的重要,因为有人对助业误解,所以师父特别在注解第九,将助业解释出来。

  请看注解第九:

  「助业:读经、观察、礼拜、赞叹供养,是助成念佛,非是念佛功德不够。」

  这是净土很重要的知见。你念阿弥陀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够啦,要再诵经,要再持咒,要再拜忏、要再朝山,要再放生,要再修诸六度万行,这样要往生的资粮才够,这样的知见,对不对?不对。知见是不对,修诸功德行为是对的,但是知见不对,名号要让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绝对足够。读经时,缘三经赞叹名号功德起念佛行;观察时,缘佛光唯摄念佛人起念佛行;拜佛时缘瞻仰佛像思念本愿起念佛行;赞叹时,缘赞叹佛名功德起念佛行;供养时,缘如实修行供养起念佛行。所以诵经了解阿弥陀佛发愿修行要救度我的道理起念佛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不是说名号的功德不够,要再诵经来补充,不是这样的意思。

  好!最后两行: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修正行的人,心与阿弥陀佛亲近,修杂行的人心与阿弥陀佛疏远。虽然都可以往生,虽可回向往生,就是指修杂行的行者。但是因为所修之行是疏杂,所以内心与阿弥陀佛疏远。诸位菩萨!你要与阿弥陀佛亲近,还是要与阿弥陀佛疏远啊?亲近!那就修五正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五正行)(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五正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十、恶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九、悲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八、念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七、弃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六、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五、病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四、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三、往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二、玉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