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45集)


   日期:2016/9/18 20: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还有进修班的学长们,大家下午好!我们上个礼拜进入「信」的这个德目,今天我们也会谈「信」的文章。而上一次我们一起学习绪余「信」的第一个部分,第一篇里面有讲到信的德行很重要。我们的德行要稳固,一定要诚信,一定要守信。而文章里面也提到,《说文》讲到是诚。守信的人内心一定是真诚,所以讲出来的话值得人家信任、相信。包含造字,信字是人言,只要是人讲的话就要守信,不守信就侮辱自己的人格,不像人讲的话。而且守信能够让团体彼此信任,甚至於是没有开化的地区民族,都能对我们信任。这个在历代,包含周朝泰伯、仲雍,他们为了把国家让给弟弟、让给侄子,自己到了蛮荒的地方。但是没有多久,那里的族人又立他为王。所以确实是「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语诚信,行为又非常恭敬,非常笃厚、实在,走到哪,哪怕言语上不是很能沟通,都能从他的言行当中,得到他人的信任。

  接著文中还提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这个部分牵扯到的是,我们给予人民高度的信任,这样子我们安排百姓去做一些大众的工作,造桥铺路,他们才会欢喜愿意。因为他知道这个国家的领导人是很无私的,都是为国家谋福的,做出来的事都让他们相信。假如没有这个信任的基础,就叫老百姓做这个、做那个。为什么没有信任基础?可能这个君王、领导者很重视自己的享乐,都叫老百姓帮他盖房子,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假如是这样子做,他就没办法赢得人民的信任,最后让人民流离失所,可能就要推翻他。而这一段话,在《论语》里面还有讲到,「君子信而后谏」,朋友之间、亲人之间有了信任的基础,才好劝谏他。「未信,则以为谤己也」,我们还没有信任就去劝谏对方,他会觉得你在毁谤他,或者对他有看法,纵使好的谏言,他也很难接受。从这里我们就感觉到,信任的基础,在人情上是非常重要的。

  比方我们年轻人到一家公司去上班,我学过《弟子规》的,为人要正直。今天上班一天,看到老板跟同事有很多问题,下班以前拿出十大罪状,然后拿给老板说,「我这个人特质就是正直,有什么说什么,这个就是你跟同仁的问题,你自己好好看」。老板一拿起来看,「你写得不错,明天不用来了」。这个在人情上就不敏感。孔子这些教诲通达人情,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我们换个角度,我们今天要去劝谏别人,要赢得别人信任才能劝。而我们自己的行为值得人家信任吗?这个应该是第一步。信任不是要来的,是自然而然人家发自内心提起的一分信任。《弟子规》有一段入孝、出悌、谨而信。可见得信,在我们人生当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做人的基础。比方孩子不信任我们,我们怎么教育他?夫妻不互相信任,怎么同甘共苦?君臣不互相信任,怎么上下一心?兄弟不互相信任,怎么可以黄土变金?朋友不互相信任,在整个社会当中就没有办法有安全感,互相怀疑。尤其像现在商业,那是生意关系、朋友关系,都是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这个家庭社会才能安定。所以信任不只是言语的诚信,还有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能不能赢得亲朋好友对我们的信心。

  《弟子规》开始讲,「凡出言,信为先」,这是讲言语,讲出去的话要真正守信用。「话说多,不如少」,这个已经不是说讲出去的话要守信用而已,是什么?话讲很多的人,不值得信任,言多必失。而且话很多,都不懂得先看看情况,心很浮躁,有话就「啪」就出去了,啥时候得罪人都搞不清楚。话很多,一来不谨慎,二来心里很急躁的一个表现。所以《易经》告诉我们,「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一个人心里烦躁就不谨慎,很多时候会得罪人。讲很多话的人、很急躁的人,有阅历的人一看就觉得这个人不值得信任,你把很多事交给他,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代他,他出去乱讲,就不行。「事以密成」,事情要做成,要比较低调、比较隐密,不要张扬。尤其现在这个时代,做好事太张扬,容易招来人家的嫉妒、障碍,要比较沉著、比较寡言,不要多言。当然,不要讲到这里,大家出去又说,蔡老师说,话不要讲太多。话不要讲太多是不要急躁,要看情况,该讲还是要讲。所以中庸之道最重要守住的是,讲出去的话能真正利益人再讲,不要讲太多废话,不要讲太多牢骚话,更不要讲挖苦人的话,不要讲人家的隐私,那都是大忌。但虽然平常话不多,只要对团体有利益,能够让团体之间化解彼此的误解冲突,一定要去讲。

  一个人话少,说我这个人就是话少,那话少变执著。该讲的时候不讲,仁慈心何在?对团体的忠诚何在?这就执著自己的性格,这个心量太小。一个人心量大,有大局观,只要能利益国家、利益团体,叫我改掉本来的习惯跟个性,我马上用力去改,这个才是学古圣先贤,胸怀要大。不能孤芳自赏,我已经不错了。你看你不错跟谁比,你跟贩夫走卒比,不错,但我们学传统文化,要跟孔子比。我们一跟孔子比,就知道自己自暴自弃;一跟贩夫走卒比,高高在上,就不好了。「德比於上则知耻,欲比於下则知足」。大家看,这句话也在展现什么样的行为值得人家信任。一个人,你看他一言一行,常常提醒自己效法孔子,德比於上,值不值得信任?值得!假如这个人你说他两句,他都说我不错了,我比那些人不错了。这样的人值不值得信任?他不值得信任,他都跟差的人比,怎么会值得信任?「欲比於下则知足」,一个寡欲的人,他在处理大众的事情、公众的事情,他才能刚直。一个欲望低的人,才值得信任,欲望很多的人,迟早出事,所以欲比於下则知足,值得人信任。

  有一个贪污案,牵扯的面非常非常的大,当地很多高官统统被抓起来。那个走私案,金额吓死人,连当地的公安局局长统统被贿赂。但重点在哪里?重点在所有的官员都有弱点,都有一个没有办法放下的欲望,被收买了。那个走私案的贼头、贼王,他说到,「只要他有想要的,我就能买通他」。好,诸位学长,你还有想要的吗?老祖宗说「无欲则刚」,很有道理。曾经我们听说一个高官,所有的财物、礼物在他面前都没有动,但他还有一个弱点,喜欢看足球赛。后来,那些人真厉害,打听到最后知道他喜欢看足球赛,还真的去买足球票送给他,后来还被人家揭发。他自己就因为这么一点点小嗜好,自己也辞职,郁郁寡欢而死。自己不好意思,退休了,最后可能觉得晚节不保,没多久就去世了。还有一个人,一个高官,喜欢什么?喜欢书法、画山水。这个习惯好不好?看跟谁比。算不错,陶冶性情,结果又变成一个爱好。那个贼王很厉害,没送他,借他看,把一些很稀有的都借他看。然后还称赞他书法写得好,画画得好,可不可以送我们。你看他喜好那个,人家这么赞叹他,高兴,送人。送了之后,我们拿你东西不行,给他钱、送他东西,最后就陷进去了。

  诸位学长,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要是金钟罩、铁布衫,没有任何贪欲会无法自拔,这样他在现在的社会才能抵掉这些诱惑。大家有没有信心教育出无欲则刚的孩子?你们没有反应,我们现在在讲信,要有信心!但是很重要的一点,首先父母要无欲则刚,不然教不出来。为什么?「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你父母、领导喜好的,底下的人可能会更厉害。比方父母喜欢赌博,孩子可能就变赌王,为什么?他五岁就开始学了。好的习惯,下一代青出於蓝,坏的也是这样。所以要教育好下一代,很重要的要从我们自身开始要求起,要带好下属,领导者首先要行为世范。而我们刚刚讲的,《弟子规》都有,「德比於上则知耻」;「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欲比於下则知足」;「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的胸怀,这样的德行,值得人家信任。

  所以信篇讲得好!「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一个人在回答别人的问题,在那呃嗯啊,啊半天,那人家还信任他吗?事实是怎么样,正直去回答,勿佞巧,不要动小聪明,不要编藉口。「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一个人讲话,常常讲这些粗话,都不恭敬人,谁还信任他,市井气。我记得好像有一段时间,媒体常常说什么八卦新闻。我们马来西亚有八卦这个说法吗?这个八卦是我们古文明,《易经》八卦这么好的东西,他们居然,真是不振兴文化不行,都已经被他们搞成这个样子。我那天走在路上,看到一句话叫成人之美,经句!注意一看,美容公司。这是成就别人的好事、善事,他把它拿来用这个。整容是破坏自然环境,不注重环保概念。只要破坏自然都会有副作用,什么副作用?五年、十年之后他就开始痛了。而且美容自不自然?我曾经看到过去做过整容的人,笑起来很不自然。其实那一笑人家一看,这个应该整过容了。其实真正能够让人家看起来愈来愈欢喜,是你有修养,是你讲话都柔软、都给人信心,人家跟你聊完天,愈看你愈舒服,你什么时候有空,改天我们再聊一下。闽南话说要有人缘,愈看愈美!有人缘,愈看愈舒服。所以这个八卦不可以乱用,挖人隐私是错误的,传统文化要注重隐恶扬善,不然社会风气都是扬人家恶就麻烦。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为什么我们可能人生会遇到一些别人找麻烦?很多情况可能是我们无形当中言行去伤到别人、去扬到别人的恶,才会招感来人家找我们麻烦。所以学传统文化是当个明白人,找到每一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然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学习颜回不贰过。《弟子规》又讲,「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都是赢得人家信任非常重要的态度。还没有判断清楚情况,道听涂说就去讲,第一个最后人家说你讲的都不对,不信任你;再来讲错了,当事人觉得你侮辱他,那就麻烦了。知未的,对於一个道理我们没有通达明了,人家问了,不要装懂去给人家讲,到最后人家去查出跟你讲的都不一样,那对你就丧失信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这愚昧了。「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折自己的福。怎么本无事而生事?一定是好讲、多舌。本来没事,传来传去,加油添醋都变有事,所以口为祸福之门。

  「事非宜,勿轻诺」,这个都是人在社会当中,处事当中赢得别人的信任。「苟轻诺,进退错」,你轻诺了之后,最后没有办法,还是要婉拒,还是要违背信诺,就麻烦了。可能当时候我们拒绝了,他会一时很难受,可是日久见人心,他一时难受,慢慢了解我们做事很有原则,反而赢得他的尊重。可是因为怕他难受,轻易答应了,最后做不到,可能这一辈子人家都不信任我们。包含我们当下确实不能确定能不能答应,可以先跟他讲,你让我考虑一下,我一些公司、一些我家里的情况,看有没有办法答应你这件事。两天以后你再答应他,缓冲一下。也充分了解一些情况,条件可以,可以答应,条件不可以,可以很清楚的告诉他,请他谅解。其实处事当中,有一个缓冲,还是挺重要的。一下子很急,没考虑清楚,最后进退都很狼狈、都很为难。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我们刚刚讲,你讲话很急躁,人家会感觉到你的心很浮。而且你重且舒,讲话很清楚,人家听得很明白,对你讲的话、对你做事,比较容易产生信任。「彼说长,此说短」,好讲长短,这也不值得人信任。「见人恶,即内省」,这样的人值得人家信任,见善思齐,见恶内省。假如见人恶,即要跟人家吵架,即要跟人家冲突,值不值得信任?那就匹夫之勇,那不行。「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样的人不值得信任。一个人在人生的过程当中,他的德行、他的经验都是循序渐进的积累,他不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很有智慧,变成圣贤。我们成长的过程,没有父母的教导跟提醒,很难不犯错!到了公司去,我们在这个领域重新学习,没有领导同仁的经验传承、提醒,哪有不犯错的?所以一个人假如没有具备「闻誉恐,闻过欣」的态度,他这一生不可能有大作为,他也不可能智慧、德行不断提升,他不受教。所以「闻誉恐,闻过欣」的人值得信任。「闻过怒,闻誉乐」,不肯面对自己的问题,而且好大喜功,这样的特质很容易败事。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有心非的人不值得信任。「过能改,归於无」,知过能改的人值得人家信任。「倘揜饰,增一辜」,不值得人家信任。从这个信再延伸开来,《弟子规》所有的教诲,做到了值得人家信任,做不到不值得信任。诸位老师,《弟子规》我们好好深入,以后会看相、算命,是不?你说这个人能不能用,你看他「入则孝」做得怎么样,忠臣出於孝子之门。你看他能不能跟人相处得和乐,你看他「出则悌」做得怎么样。你看他事情能不能办得稳妥,看他谨慎的态度做得怎么样。刚刚这里,我们对於这个信,我们再思考到,我们赢得了亲朋好友的信任,在这样的基础,我们才能去利益我们的亲人,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才能去尽我们为人君、为人臣的本分,才能去圆满我们这一生彼此的这一分缘分。

  「绪余」最后有提到孔子回答子贡问政,这个政就是治理人民,而这个治理人民,延伸到现在的企业都是同样的道理。「足兵,足食,民信之」,这在一个国家团体是非常重要的。子贡也很善学就问,在这三个当中,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先去什么?孔子回答,先把军队去掉。在这两个当中还是有一个要去掉,去哪一个?食物去掉。没食物会饿死,「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当时候东南亚金融风暴,韩国很严重,很多公司都是面临倒闭。结果有一个现象,我们看了还是非常震动,就是公司里的员工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然后到老板的前面说,老板你不能倒,我们的钱先借你。你看他的财务已经周转不过来,他没兵也没食,他有什么?民信之!所以韩国在那一次的金融风暴,很快速的又经济复苏,完全取决於他们人民、人群的向心力。所以,其实最关键、最重要的东西,有时候是眼睛看不到的。兵看得到,食物看得到,人心看不到,可是人心可以在最大的危难当中化险为夷,也可能在太平当中一夕倒闭,都是这个信。

  我们接著来看一篇《左传》的文章,第四页。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左传。】

  之前我们讲「郑伯克段于鄢」,有对《左传》做了个解释。《春秋左氏传》包含《公羊传》、《谷梁传》,这三传都是专门注解《春秋》这一本历史的。《左传》是左丘明先生所写的,而他是鲁国人,所以《左传》主要是以鲁国的历史做编年,当然内容还有涵盖到其他的国家。所以这个『庄公』就是指鲁庄公,在『庄公十年』春天正月发生的这件事情。我们来看课文:

  【春。齐师伐我。】

  『我』就是指鲁国,齐国的军队,这个『伐』就是侵略鲁国。

  【公将战。】

  『公』就是指鲁庄公,决定要应战。

  【曹刿请见。】

  『曹刿』了解到君王要应战,他请求跟庄公见一面。他要去以前,他乡里的人知道他要去进见庄公,就对他讲: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国家打仗是大事,朝廷当中有这么多,『肉食者』意思就是享有高官厚禄的人。因为在古代吃得上肉的,是很有地位、有钱才吃得上,所以这里就是指的高官厚禄者,在位的、掌有权位的人。『谋之』,应该这一些人去给庄公出谋划策。其实这个话里,也是有流露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吃国家这么多的俸禄,就应该尽更多的责任才对。『又何间焉』,就是说你又何必去参与,这个「间」就是参与、干预这件事情,劝他别去了。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就是这些在位的人,这个『鄙』就是粗陋、浅陋,就是见识短浅、浅薄,「鄙」的意思是指的这个情况。『未能远谋』,他们不可能能够深谋远虑。我们要想,为什么这些领俸禄领很多的人,反而不能为国家出谋划策,想不远?这个就提醒我们,人在富贵当中很容易安逸。而且又享有既得利益,就没有那种刻苦、那种牺牲奉献,往往在安逸的生活当中慢慢提不起来。你看很多朝代,在国家很危难,都有外奴侵略的时候,都曾经出现一些非常好的武将。像岳飞,金人看到岳飞很害怕,他所训练出来的军队,饿死了都不可以拿老百姓一点东西,冻死了都不可以去住老百姓的房子,军威、军律非常的严格。百战百胜,打到老百姓对岳飞太有信心了,就跟著他走,觉得跟著他绝对没问题,他打到哪老百姓跟著他,然后就在那里开始生活。所以当岳飞被十二道金牌调回来,一路上所有老百姓痛哭失声,这样好的将军居然国家不用他。岳飞讲的「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惜死」,不怕死。文官一爱财就变成既得利益者,一个人好安逸、爱财,他想得远吗?「欲令智迷,利令智昏」,考虑不了那么远。

  其实人只要起贪念,看事就不见得看得准。这个贪念有对物品,对这些物质的贪念,食物、衣服、车子、房子。再来,对人贪念。比方说你的孩子你偏心,你看事看不清楚。比方说你看到一个女孩子很喜欢,你也看她看不客观。你要很冷静,不是那种欲望起来了,欲望起来看事都看不准,冷静不下来。大家应该有感受,我们在人生的过程当中,比方在读书,或者在工作职场,有没有感觉说遇到这个人,觉得才认识他半个月,好像三、五年的朋友。高不高兴?别高兴太早,那是缘分很好,但是有可能就是因为缘分太好,看不清楚对方的问题,甚至还袒护他的问题,这是「欲令智迷,利令智昏」。这不是我讲的,《大学》讲的。《大学》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这很少见。所以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看有没有功夫,从这里看,他能把好恶放下,很冷静、很客观去看人事物。

  好恶的心,心有所好乐不得其正,心都不正了还能利益人吗?比方说我们在团体当中,人都敏感,这个时代人都比较敏感,你们有没有这个感觉?有。奇怪,也没说什么话,怎么他脸这么臭?奇怪我今天连话都没有说,他怎么不高兴?你话都没有说,你刚刚那个眼神,他觉得不高兴,你刚刚他觉得有杀气,比较脆弱。告诉大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家庭的功能温暖不够,人都情感有匮乏。假如一个人他成长的环境,父母很和乐,兄弟很友爱,他内心就很充实,他会很热忱,因为他心里有爱,他就想给。而且告诉大家很有意思,爱心愈给怎么样?有没有哪一个人说爱心愈给愈少的?没有!愈给心量愈大,所以内在的德行很好,那个利息都会一直加,会愈来愈多。我们理解到这个,因为夫妇相处,在这几十年,没有好好的学到古圣先贤这些教诲,夫妇不和,这个孩子从小心里感觉缺乏爱,所以心就比较敏感。你们以后遇到敏感的人,要多鼓励鼓励他,多拍拍他,你可以的!然后每一个眼神要尽量柔软,不要有杀气。

  我们看,比方说在团体当中,你是领导。一个领导者,底下的人会觉得说,领导跟谁比较好,会不会?你们都没反应,你们的领导有来听课吗?难免人心都是这样会敏感。这个时候,比方说你团体当中都觉得领导比较疼哪个人,这个时候他犯错了,你很严厉的指责他,这些同仁会觉得,领导挺公平的。但是假如他错了,你还袒护他,你人心就失掉了。所以愈亲的人,骂的时候要骂得愈凶,这样人心才能平,understand?我们几千年来都懂,你看我们跟人家吵架,一回来父母就打了,打给谁看?打给邻居看,人心就平,一句话都不说,就回去了。「恶而知其美」,比方说你在公司里面,人家都觉得你跟那个人不和,那个人找你麻烦。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件事情,比方说推荐人,你就说某某同仁,有这方面的特长,我推荐他。人家说他都找你麻烦,你还推荐他?对你肃然起敬。而且你的领导一看到你有这种胸怀,这个人大气,心胸不狭隘。再来,对团体增加和谐,不去分谁跟谁好,谁跟谁不好。我觉得好像从念小学,就是谁跟谁一派,好累!我常常在那里要站哪边?真辛苦。人都是希求和,谁喜欢分来分去的?

  在宋朝有一位宰相,王旦。他当宰相的时间特别长,代表他的道德、功业很受到君王跟社会的爱戴。结果因为当宰相,位高权重,做很多决策。当时候有一个官员叫寇准。大家听过寇准没有?寇老西建议宋真宗御驾亲征,这在历史当中挺有名的。寇准学问也不错。寇准一生也是公忠体国,他要死的时候很有意思,他说我差不多了,他交代下去把席子铺好,然后他躺下去就死了。这么死真痛快!前提是一生觉得无愧於社会、老百姓。但王旦的修养比寇准还好。寇准就提到王旦一些决策上有什么不妥,就给皇帝讲这些不好,讲了很多。后来皇帝有一天就跟王旦讲,寇准说你这不好、那不好,讲了不少。你看王旦怎么讲?王旦说,我当宰相这么久,铁定有很多不妥当的错事,寇准是为了国家,忠臣!所以才提出来。大家想,这样的胸怀、度量,给整个朝廷带来多好的风气。但是假如他没有这个胸怀,他就开始说寇准也不好,还给皇帝讲寇准的不好,完蛋了,这个朝廷的纷争就来了,而且两个人都是这么高的位置。所以一个人在团体当中的度量,能化解太多的纷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所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好事多磨,必能忍下来,包容下来,才能让事情持续发展下去。不然,容不下了,本来要做好事,全都卷到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对立去了。人要保持脑袋冷静,我到底要干什么的?是来跟人家争长短、争高下、吵架的吗?绝对不是。是为了团体、为了民族、为了传统文化的复兴,这才是我们的初心。常常保持这个初心,才不会意气用事,走到死胡同里面去跟人家吵架,跟人家是是非非。王旦很清楚,和为贵,所有的大臣都是人民的榜样,臣子都争吵,老百姓学到哪里去?结果后来,王旦老了,要走以前,皇帝很信任他,怎么办,谁做宰相?宰相的位置很重要。王旦推荐寇准,完全没把人家的小恩小怨放在心上。后来寇准做宰相就去谢主隆恩,谢谢皇帝的信任。皇帝跟他讲,不是我推荐你的,是王旦推荐你的。大家想想,当寇准听到王旦推荐他,对他的震撼有多大!摇头,我的德行远远不及王大人的胸怀。一个朝廷有这么好的官,所有的这些同仁就跟著他效法学习。为什么宋朝的忠臣特别多?这些名宰相带头!王旦、王曾、范仲淹,前面的人带好头,这个朝代风气就起来了。

  所以我们在各地推展传统文化,我们都算带头的人,这个头得带好。包含你是父母、你是爷爷奶奶,你们家族的风气就靠你带起来。以慎重之行立身,慎重的德行、言行来利益自己的家庭,利益自己的团体,道风日远,这个家道才能久远,这个道风才能久远。我们刚好遇到一个时节因缘,在传统文化危急存亡的这个关键,我们一起来参与,一起来尽我们中华儿女的本分。不只有一分热忱,还要谨慎,还要真正用德行去力行。不是靠一个热情,就能成就一个文化的复兴。必须时时提升自己的德行,增长自己的智慧。而且有勇气对治自己的习气,有勇气学习自己最弱的能力,只要能利益大众绝不推辞,这就是智仁勇三达德,才能成就事情。

  「好学近乎智」,智慧可以不断提升,只要精进不懈怠,学习圣人的教诲。培养德行最重要的,不断扩宽自己的仁慈心。「力行近乎仁」,仁慈不断扩宽从哪里来?从服务人群,体悟到他人的需要、他人的困难。就像我们在学校教书,真正感觉到孩子很苦,孩子很无奈、很无助,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要见义勇为。我们一个从教的人员,不用人家去催,我们自己就会不断鞭策自己,提升德行跟智慧。「知耻近乎勇」,在立身处事当中,一定可以察觉自己的习气、缺点,用羞耻的心有勇气去对治,不会的能力赶紧去学习,不怕学不会,这个都是勇。要利益他人,不只要有德有智,还要有能力,才能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比方工作上需要学电脑,那就学;工作上需要会唱歌,那就唱。我们那个时候,传统文化制礼作乐很重要,那就学。那个时候没人,我这个臭皮匠得出来撑一撑,还教人家女孩子要怎么做。音乐课没人上,自己上,赶鸭子上架也得撑。你尽心尽力,更好的人就出来了,比你专长的人就出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看不下去了。因为他们觉得人家这样都肯做,我们比他还有能力就出来了。所以告诉大家,请这些有德有能的人出来,不是靠你的能力请出来的,靠你的诚心请出来的。诚心从哪里看出来?全心全意、尽心尽力、鞠躬尽瘁的态度,就能把很多人请出来。

  孔明是被怎么请出来的?是刘备比他有智慧?比他有谋略?都不是,刘备诚心。先生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孔明先生都没有离开他的茅庐,就已经知道天下的大势往三分天下在发展,这是万古之人所不及也,赶紧跪下来,请他出山相助。孔明马上,我已经习惯这些耕田的生活、恬淡的生活,我不想再去管那些纷纷扰扰的尘事,推辞了。刘备一听孔明这么坚定,当下没有办法请出大贤,痛哭失声!边哭边讲,那老百姓怎么办?哭到衣襟都湿了。孔明一看,不忍心,马上就跪下去,「为图将军之志,愿效犬马之劳」,是这么请出来的。是仁慈,对老百姓的那一分诚心,把孔明请出来的。所以很多这些历史当中,我们深刻去理解那些心境,对我们一生都有很大的启示。

  刚刚跟大家讲到,我们时时都要不忘初心,我们的目的是为往圣继绝学,绝对不能陷到人情的这些是是非非当中去。而真正要利众,一定要把好恶的心放下来,要把贪求的心放下,人才客观,人才有智慧。刚刚是讲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因为他们有欲求。其实现在这个时代,外面的诱惑很多,每一个年龄层,其实都有人生的挑战。最近刚好听到一个朋友讲到,他说他的同事(女同事)谈到这个婚姻、男女问题,都说只要他对我好就好了。诸位学长,您的女儿她以后找对象就是一个想法,只要他对我好就好了。你看讲得有没有道理?大家冷静!现在的人,那都二、三十岁的人,看事情多远、多深?值得我们忧心!都二、三十岁的人,到底我们教给他什么人生的判断力?但是「欲令智迷,利令智昏」,她的欲是什么?就是一个对我好的感觉就好了,就可以让她把一生交给对方,幸福交给对方。难怪现在离婚率这么高,因为你判断力不足,都没有慎於开始。缘分不谨慎,哪有可能缘分会好的,慎始才能慎终。遇到这样的年轻人,她说只要对我好就好了,那我们当长辈有没有责任引导她,让她提升对婚姻的认知、男女关系的认知?

  但是告诉大家,现在年轻人听道理听太多,一听到道理,还没考虑对不对,先好了好了,别罗嗦了。你别怪年轻人,怪我们,为什么?他成长过程当中父母、老师都太罗嗦,罗嗦到他已经下意识一听到道理就排斥。我成长过程当中从没排斥过道理,我交的朋友大部分都比我大,喜欢听年长的人给我们谈人生经验,很有收获。包含我们这个态度,到教育界去,还没教书,只是在念师范学院,赶紧请教教三十几年、四十几年的长者,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而自己成长过程当中一些重要的决定,一定脑海里就是爸爸、妈妈。父母话少,但讲的话有智慧,都让我们去验证,爸爸讲得对、妈妈讲得对,不是罗嗦,渐渐的我们有事就会觉得一定要请父母指导。这个习惯延伸到社会去,有事要请老师指导、请领导指导、请年长有经验的人指导。

  讲到嫌罗嗦,一来自己可能做得不好,二来讲的时候没有针对孩子的情况去讲,他觉得讲一大堆他都用不上,最后他就烦了。所以在六十四卦当中,有一卦叫「家人卦」。周文王慈悲,六十四卦里面就有一卦是专门指导家庭的。里面提到「言有物,行有恒」,讲出来的话都跟道理相应,让人听了就很受启发,言语都跟仁义道德相应。言语不跟仁义道德相应,那个言语本身就是自暴自弃。假如一个父母不开口则已,一开口都是切中要害,你的孩子会觉得功夫高深莫测。卢叔叔的孩子来请教他都要排队的,因为他收了很多学生。愈难求的道,孩子愈珍惜。而行有恒,他的这些德行、行为,很有恒心,很有毅力。而且这个恒当中,言行一致,好的习惯,终身保持。爱整洁,做事很有条理,对人很恭敬,孩子从小看到大,我爸爸的人就是这样,他就佩服了。大家不要看一些小动作,那种节俭的动作,那种尽心尽力把自己本分做好的态度,无微不至对自己爷爷奶奶的照顾,那个都会印在下一代的心里面。而且「言有物,行有恒」,这里也提醒我们,让人感佩在言行一致。教育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主要的还是言行一致。

  孔子教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我们看到子路,举一个弟子,他第一次见孔子的时候,戴著是鸟兽的羽毛,肚子前面围的是一个野猪的皮,很粗犷。接受孔子的教化,佩服孔子,最后成为七十二贤之一。到什么程度?临死的时候,他的老师教过他,死的时候都要端端正正,他最后一口气把自己的帽子转正才死,你看那个德行让我们佩服。从这么粗犷的人被孔子教化到这么有德,孔子的魅力在哪里?孔子做到了,他是做到才说,他是圣人。所以我们教育子女,能达到好的效果,绝对离不开身教。不好的效果我们要冷静反思,这个言行要一致的问题。而且只要有开始,都不会嫌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很多长者学了传统文化,回去之后反思、忏悔,自己曾经在家庭里面的错误。本来孩子很叛逆,后来他是真做、真改,他的孩子被他感动,转过来了。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在办课程,他来做义工,他还说,现在那些有机的食物,拿上来给这些讲课的老师吃,就是他儿子做的。他儿子本来游手好闲,被他感动回来,现在在做有机方面的实验,这都是社会很有意义,而且最急迫的事情。

  言有物,言语都跟正理相应,而且还要有善巧方便。每一个人他的性格不一样,你讲话的方式也会有差别,正直的人你可以跟他直,言语比较直率;比较脆弱的人,那你就不能话太直了,他受不了,就看每一个人的状况。而青少年他年龄比较尴尬,要大他还不算大人,你说他小孩他不高兴。所以他是不够大人的成熟,他要装个大人的样子给你看。这个时候他特别重面子,你就留他三分面子,顺势给他引导。你不要一下说,对你好就好了,你也太没头脑了,你也看得太短了。你这么一讲,我不跟你好了,你一下子就把她全部否定掉,她很难接受。你就跟她讲,对你好很重要。大家有没有觉得青少年有时候特别需要人家认同他?你一认同他,我跟你同一国的。对你好很重要,那你希望对你好多久?你不就顺著他的思考把他拉长吗?好多久?当然,这个讲话没有一定的,你要顺著那个互动很自然。不要今天听完,像背公式一样,回去好好用一下,结果一用,对方没反应,没效。只要你是一心为他好,到时候都有很多很好的言语会出来。

  你说,好很重要,好多久?假如她接说,好一辈子!对,真有智慧。可是假如你说好多久?她呆呆的看著你,那你就要接话了,当然要好一辈子是最好!那要好一辈子的,那个爱、那个对你好,一定是真爱,真爱不会变。那你不就是在把什么是爱,不知不觉就跟她沟通了吗?而真爱不会变,人的爱它是有源头,就像那个河有源头活水。真爱的源头、原点在哪里,你知不知道?孝顺父母。「夫孝,德之本也」,父子之爱天性也。所以你要先观察这个男的对他父母孝不孝顺,那个爱才是真的,她就会去判断了。有一些年轻人说,他对我好就好了,对他父母怎么样我不管,这个就在引导她懂得会判断。而且真爱那是情义的结合,所以男女走向夫妻,是情义的结合,不是欲望的结合。而且他真爱你,他一定会为你著想,他绝对不会伤害你的身体,不会伤害你的名节,他是真爱你、真尊重你。他不会冲动之后造成你还要堕胎,堕胎很危险,甚至以后就不孕了。他假如真爱你,他不会考虑这些事吗?那他那个爱不是真的,那是欲望,一时冲昏了头,根本就没有为你想,哪是为你好?

  再来,当然我们在引导的时候,要以孩子他能体会的一些人生感受,这个很重要。因为有时候我们讲的都是自己,他会觉得那是你不是我。比方说我们跟她讲,你从小到大,二十多年来,你交过多少好朋友?她说谁谁谁都是我的好朋友。请问现在有没有跟你在一起?她说有几个,现在在美国、在哪里,或者失去联络了。人生的缘分,你很难讲能长长久久,难免会有缘聚缘散。这个男孩子他能想到,我虽然有缘跟你谈感情,但人生的缘分不一定具备我跟你走向婚姻,所以还没走向婚姻以前都不能保证这个缘分,我必须尊重你往后的人生。假如刚好这个缘没具足,我又没有好好爱惜你,又失了分寸,以后你又找一个对象真的要结婚,你那个丈夫又打听说,你以前跟某某男孩子怎么样怎么样,那你一辈子都不幸福。这个男孩子为你的未来考虑,这才是真正爱你的人。

  诸位学长,这不是讲给女孩子听,男孩子也得听。这些话我们有没有去跟年轻人说过?你没跟他说过他不懂,他没想过。我们只在那里害怕,他们会怎么样怎么样,你得教他判断。所以有时候话不讲清楚,现在他们也想不到那。包含你跟她说,他对我好,他到底喜欢你什么?喜欢我长得挺漂亮的。他好你的色。你就要跟她讲,「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这句话讲过没有?没有吗?今天没有,因为还没讲二十一次。「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我们去攀人家那些关系,「势倾」,等到他没有那个地位、权利了,这个交情就不存在了。利、势变化莫测,这都是过眼云烟。「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因为美色不能一直保持。可能这个女孩会跟你讲,我管不了那么多,反正我现在他喜欢就好了。有没有可能这么回答你?你可以顺著她讲,对,他现在喜欢你,他假如遇到比你还漂亮的,他会不会又喜欢别人?别人的美色比你还好,而且自己的美色又不能保持,所以情感不是建立在欲、跟色、跟利上。应该是什么?「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这个都要让年轻人能想得比较深远一点。

  当然,接著还要引导回来,你希望别人爱你,那你有什么值得别人爱的?你得让他了解要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充实真的能够经营好幸福美满婚姻的德行跟能力,而且你要告诉她一个人生真相,「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个她比较了解。你假如再有学问一点,「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你的姻缘也是你自己的心、自己的德行感召来的,你假如重视德,你就会遇到能欣赏你德能的人;你重视色,当然你吸引来的就是好色的人。时间到了,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来看课文。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文言文)(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文言文)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