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46集)


   日期:2016/9/18 20: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长辈,诸位学长,还有我们进修班的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背古文,这是滴水穿石之功,只要每次都下功夫,功夫到,滞塞就通了。有时候勉强一点,慢慢就积累起来了。

  我们接著看「曹刿论战」第二段。第一段是齐鲁要开战,鲁国的曹刿想见他的君王。当然很重要的,为什么要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的国家要面临战乱,他当然要挺身而出,来挽救这个危难。接著第二段讲到,他见到庄公,开头就问:

  【问何以战。】

  他问庄公,您凭什么可以打这场仗?你有什么把握可以打这场仗?这个问句,其实对於我们自己在面对人生很多的抉择、很多的因缘,我们刚刚才讲信当中「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我们弘扬文化也好,我们在不同的行业服务大众也好,面对这些因缘,我们也要懂得评估,要量力而为。在评估的过程当中有八个字很重要,「度德量力,审势择人」。我们从这个战争来讲度德,一个领导者有没有德,他影响到整个人心的团结状况。然后还要衡量自己有没有这些将领兵卒,还有战争可能还要客观分析这些谋略,还有这些天时地利,其实都包含在他的评估当中。审势,天时地利的形势,这个都要分析。再来择人,谁当主帅?人存政举,这个人挑对了,他可以带领整个军队很有向心力;这个人错了,可能就全军都败丧。而这个『战』是庄公自己要上,庄公要亲自挂帅去征战,所以曹刿问了庄公这个问题,庄公也开始思考。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就是比较高级的这些衣服、食物。穿了、用了会让人非常感到舒适的、美好的这些衣食,不敢,这个『专』就是专享、专用,他不敢独享。『必以分人』,他必定会分给需要的人,或者是受冻挨饿的人。曹刿:

  【对曰。小惠未遍。】

  这是小小的恩惠,而且它并没有普遍的利益到老百姓。

  【民弗从也。】

  这样子人民,『弗从』就是不会跟从你去打这个仗。接著庄公又讲到: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就是祭祀的三牲,牛、羊还有豕,豕就是指猪。其实「牺牲」跟『玉帛』,这个玉石,「帛」是指丝织品,这些都是祭品,就是祭祀神灵的祭品,这些东西『弗敢加也』,我不敢乱加。因为祭祀都是有规定这些物品的数目,你用多了是不是谄媚?用少了是没有诚意,所以讲到都是很遵照礼数。『必以信』,而且是用诚信,真诚的心来敬神。

  【对曰。小信未孚。】

  这个小的诚信,就是只有祭祀,还得不到神的信任。这个『孚』是取信、信服。

  【神弗福也。】

  这个『弗』就是不会,神不会降福。这个讲得很有道理,代表神不是这样礼敬一下,他就降福给你了。光明正大、正直才作神,是真正力行道德、爱民如子,才会降福。所以林则徐先生讲的「十无益」,一开始就说,「父母不孝,奉神无益」。一个教书的人,当老师的人,不教好学生,奉神无益。一个政府官员,你不好好爱护人民,把这个国家治理好,每天拜神也无益。我们每个人没有尽到自己伦常的本分,修行拜佛都无益。因为没本,根本没了,他就没有生命力,那只是做样子给人看而已,那是形式的东西,最后就变自欺欺人。所以传统文化重实质,尤其神灵更不可欺,你要依照神灵的这些教诲,遵循天理去做,自然感得福报。所以道家的经典、儒家的经典都讲到,《左传》里面讲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庄公讲的这一点,曹刿觉得这个还不是多大的关键因素,也不会降多少福的。接著庄公又讲: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小的这些诉讼案件,犯罪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这个『必以情』,「情」就是了解到实情,就是不要让人有冤枉的。所以完整来讲,就是一定尽我的忠诚,来求得这些案件的实情,不要让人有受冤枉。

  【对曰。忠之属也。】

  曹刿听了很高兴,随著就赞叹,这件事确确实实是忠於人民的表现,是真正忠於职守,爱民。所以:

  【可以一战。】

  民心的团结,其实是能不能战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假如民心都不团结,可能内乱都会开始,更何况出去打仗。而且一去打仗,国家这些法律、这些管理就可能会比较顾不上,这个时候考验老百姓守不守法。更重要的,老百姓向心力怎么样,赢不赢得民心?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而为什么曹刿能从这一点当中分析出可以一战?我们感受一下,人心跟监狱有什么关系。诸位学长,你们家里有没有打官司的经验?这么讲怪怪的。就是你可能被人家诬告了,有没有这个经验?而那一段时间,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全个家族的人轻不轻松?很不轻松。这个只是要洗刷自己的罪而已,假如是被诬告成死刑,你看这个家族会怎么样?像热锅的蚂蚁,能奔走赶紧去奔走,绝对不能让自己的亲人就这么样被诬陷。而这些在监狱里面的人,他不知道他的未来会怎么样,他可能很沮丧、很惶恐,会不会被误判,我能出这个监狱吗?现在大家的心情,要能是被关在里面人的心情,当然是被诬告的。这个时候假如真的帮他伸冤了,你看这个人,包含他的家族,会怎么感谢官员、感谢政府!然后案件愈来愈多都是洗刷了,传出去之后,老百姓他一听,政府都是真正关心,连那个受难当中的人,都这么用心去帮他们解困,人心就会愈来愈有向心力。

  被诬告的人,那是很痛苦的。我们来看一篇文章,大家来体会一下这个感受。六十八页,「子羔为卫政」。子羔叫高柴,小孔子三十岁,为人憨直忠厚,很老实也很厚道,他在卫国从政。「刖人之足」,这个刖本来就是一个刑罚,把人的脚切掉,断人家的足。所以刖人之足,是他刚好当官执行把一个人的脚砍掉了。「卫之君臣乱」,刚好卫国的君臣发生内乱。「子羔走郭门」,子羔赶紧走,这个郭门就是外城的城门。以前的县城有内城跟外城,这是外城的城门,就快要逃出去了。「郭门闭」,郭门关起来。「刖者守门」,就是那个曾经被高柴砍掉脚的人是守门的人。高柴一开始看到他,吓了一跳。结果这个人反而马上跟他讲,「曰:於彼有缺」,那里有个墙缺个口,比较矮,你可以从那里爬出去。墙有缺口就比较低,可以攀爬。「子羔曰:君子不逾」,我学君子之道,君子不爬墙。诸位学长,够憨直!连在逃命的时候,憨到什么程度?不敢违背老师的教诲,命都可以不要,这个教诲他不敢忘。所以这个不简单,难怪是七十二贤之一。当然这是达到什么?屹立不摇。但学问还有上一个境界,叫通权达变。所以以后大家遇到这个情况,跳也没有关系。不过我们要佩服他,我们平常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孔子的教诲就不知道去哪里了,他是连危难关头都不敢忘,这是我们跟贤人的差距。

  「曰:於彼有窦」,看他不爬,又告诉他,那里有个洞穴。那个洞刚好是在墙底下,破了个洞。「子羔曰:君子不遂」,君子不可以钻洞,遂是地道,有失威仪。两个建议都没有接受,结果追杀的人来了。这个人就说,「於此有室」,这里有个房间,你先躲起来。「子羔入,追者罢」,这个罢就是罢手而归,找不到,算了。「子羔将去」,子羔正准备离去,对著这个人,「谓刖者曰:吾不能亏主之法令」,我不能亏失、违背国君、国家的法令。「而亲刖子之足」,我亲自执行这个刑法,把你的脚切掉了。「吾在难中」,我在危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这刚好是你报这个冤仇最好的时候。「何故逃我」,何故协助我逃走?

  「刖者曰:断足固我罪也」,这是我自己犯罪,罪有应得。「无可奈何」,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君之治臣也」,这个君是指子羔,您在审判我的案件的时候,「倾侧法令」,这个倾侧就是再三找方法、查法令,再三考虑用哪一个刑。「先后臣以法」,前前后后多次研究我这个案件。「欲臣之免於法也」,希望我能够减轻或者免於刑法。我们从这里看这子羔为官,对於这些犯罪的人,他是尽心竭力的仁慈。尤其为官者,古代都有一个称呼叫父母官,就像自己的孩子犯罪要执行一样的那种著急想办法。所以曾子在《论语》当中讲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老百姓犯错了,为官者、领导者没有好好教育老百姓,不能一味的指责犯罪者、指责这些百姓,纵使他们犯罪了,想方法能够帮他们减轻;更重要的,这些刑事案件愈多,愈要重视教育。养成这些恶习,要改很难,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要防微杜渐,禁於未发才好。

  这一位人士,他叙述到子羔在审他的案件的过程,他说「臣知之」,我很了解这个情况。「狱决罪定」,这个罪最后确定了、决定了。「临当论刑」,就是要行刑。正当要行刑的时候,他看见了子羔大人的表情。「君愀然不乐」,你的表情非常的难受,非常的不安、难过。「见於颜色」,都表现在你的脸上。「臣又知之」,我又知道。「君岂私臣哉」,您难道是偏爱我一个人吗?「天生仁人之心」,您是天生就有爱心,不是因为我行刑你才这样,应该很多的人在受刑的时候,您都是很难过的。「其固然也」,本来应该您就是如此。「此臣之所以脱君也」,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定要帮大人您脱罪,赶紧逃走。

  「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这个吏就是当官的。当官很重要的树立德行,一来爱护人民,二来为人民所效法,叫「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能够「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他就是随时随地都在给老百姓做好榜样,这就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树立老百姓对他、对政府的埋怨,甚至是怨仇。「公行之也」,就是代表公正的为人处世,行正。「其子羔之谓欤」,这句话大概讲的就像子羔这样子的人。而我们看最后讲的,善为吏者树德,子羔也行刑了,可是他却是树德。所以这里我们就看到全文当中,子羔有没有违背法律、违背原则?没有。所以我们在目前的社会,常常会很难处理,情理法不知道怎么兼顾,顺了人情,好像规矩破掉了;不顺人情,坚持规矩,好像又伤了很多人的心。在这里就给我们启示了,规矩绝不能轻易动,动了规矩,流弊、副作用很大。

  比方,人家拜托你,「拜托,就给我一个,就这一个,一个就好了」,他走后门。请问大家,真的就一个吗?曾经走一次后门的,以后不来找你了吗?绝对不可能,他已经尝到一次甜头,他以后一有机会还会再来告诉你,最后一个了。再来,请问这件事会不会传出去?好,传出去了,你这个单位假如又是公家的、公众的,你怎么立足?甚至於其他的人也来走后门,那你很仁慈,可是「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而且会给自己跟单位制造很多麻烦。但我们再想想,这是仁慈心做的,请问大家,对那个走后门的人跟他的家庭好吗?大家方方面面要思考,好不好?不好。为什么?第一个,他占了所有正常管道人的便宜。这个损不损阴德?当然损阴德,怎么会不损?那是用福报做坏事,怎么会不损阴德!再来,被走后门送进来的人,他以后面对事情的态度对不对?他以后什么事怎么干?找关系。这个人一辈子能力很难起来。他自己争取来的,他会很珍惜;不是他自己争取来的,他很容易就糟蹋这个因缘机会,然后以后都是用不对的方法,就不好了。

  所以事实上,坚持原则才公平,才对每一个人好。可是人情又不能太抵触,怎么做?原则坚持了,其他的部分做到仁至义尽。子羔做到了,他守了原则,但整个过程他尽力了,他仁至义尽,就会让对方知道,你已经尽力了,不能再为难你。要仁至义尽,不能你很公正,然后就骂他一顿,你走什么后门。那不好,你就显得太清高了。而当你整个过程尽心尽力帮他,他感动,对他以后再面对这样的事情,他会记忆很深刻。我假如不循著正常的方式,还让这么有爱心的人,从头至尾帮我,忙得好几天睡不好。所以这个例子,其实对我们在现在的社会工作当中,都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从这个故事,我们再回到「曹刿论战」。这些在监狱当中的人,当他们接受到这些政治人物、官员的爱护,他会很深刻。因为他在那种处境之下,他真的会很容易感动,而且终身不忘。你看腿被切掉了,还是感谢,还帮忙他逃走。曹刿听完,说可以一战。最后:

  【战。则请从。】

  要作战的时候,请国君允许我跟著去。这个『从』就是跟随。

  我们接著看下一段。上一段是提醒我们,这个领导者确实要培德,要施恩於民,他才有这种人民的团结、凝聚。下一段讲到:

  【公与之乘。】

  庄公让曹刿跟他坐同一辆车,同一部兵车。

  【战於长勺。公将鼓之。】

  庄公在开战的时候,这个『鼓』就是击鼓,『之』是指军鼓。庄公本来想要击鼓,是以击鼓为进兵的信号。

  【刿曰。未可。】

  曹刿讲,还不行。

  【齐人三鼓。】

  齐国的军队已经鼓了三次进兵的信号。

  【刿曰。可矣。】

  现在可以进兵了,庄公赶紧鸣鼓进兵。

  【齐师败绩。】

  齐国军队被打个大败。

  【公将驰之。】

  庄公将要,这个『驰』就是驱车追赶,追击败军,追击齐国的军队。

  【刿曰。未可。】

  还不行。

  【下视其辙。】

  他首先下车,看一下,这个念辙(音撤),也有念辙(音哲),就是车子走过留下来的痕迹,他下马来看车轮辗过的痕迹。看了以后,又:

  【登轼而望之。】

  他在车前的横木眺望,眺望著齐国军队的状况。做了这两个动作,『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

  【曰。可矣。】

  好,可以追了。

  【遂逐齐师。】

  他们追击之后,就把齐国军队完全逐出国家。这是两段战争的实况。

  【既克。】

  这个『克』就战胜后。

  【公问其故。】

  庄公在过程当中是听了曹刿的话,但不是很清楚曹刿为什么这么做,就请教他。这个『故』就是原因、理由,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

  【对曰。夫战。】

  这个『夫』是发语词,就是作战:

  【勇气也。】

  作战能不能胜,勇气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有一股不怕死的勇气就容易战胜。在历史当中以寡击众的军队,有一个特质就是不怕死。接著讲到:

  【一鼓作气。】

  第一次的敲鼓,一般军队听了士气最高。

  【再而衰。】

  这个『再』就是第二次击鼓,士气就稍微会衰退,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状态。

  【三而竭。】

  敲了三次,都还没真打,「杀」,好像喊得有点没气了,『三而竭』了,他抓住这个契机点。所以我们看这一场胜,也是因为曹刿有智,有智谋,他判断得很快、很冷静,不冷静,很难达到这样。

  【彼竭我盈。】

  『彼』就是指齐军。他的士气已经衰耗了,而我刚好第一次鸣鼓是最一鼓作气的状况,正是最饱满的士气。

  【故克之。】

  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夫大国。】

  但是大国。

  【难测也。】

  因为齐是大国,比鲁国大很多。这个『难测』就是他的虚实还难以琢磨,掌握得准。

  【惧有伏焉。】

  这个『惧』就是害怕他有埋伏。所以他:

  【吾视其辙乱。】

  下来看他这些军车走的痕迹非常混乱,确实是惊慌失措。假如他是本来就故意打败仗,那退的时候,还是很有规矩。

  【望其旗靡。】

  又站到那个横木当中,看他们军队乱得一塌糊涂,那个旗子都飞来飞去。这个『靡』就是披靡,披靡就是倒,倒坏了。所以从车痕判断,从他们军队旗帜的状况,可以确定是打败仗,不是有计谋、有埋伏。

  【故逐之。】

  所以那个时候就追逐、追击他们,就打胜仗了。《左传》的文章写得很精彩,都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读起来很有味道。而且它很多重点,还会前后呼应。难怪连司马迁,他有这么好的文学功夫,都是学《左传》的。所以只要是《左传》的,我们都背。我讲那么多,就是为了告诉大家。「郑伯克段于鄢」,你看那个剧情很紧凑,短短这么少的文字,好像就把整个战争的情景,都给你搬出来一样,很有意思。而这一篇文章,其实对我们的人生都有很多启示。首先第一段,我们刚刚讲到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所以安逸了,在顺境了,他就懈怠,没有危机意识。我们刚刚才一起读了,「谏太宗十思疏」,大家有没有想到哪一句?你们背完了没有用。「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其实肉食者已经在暗示,这些都是高官,生活都很富裕,慢慢的就没有危机意识,就很难为国家深谋远虑。所以顺境容易淘汰人,逆境才能磨炼人,「生於忧患,死於安乐」。

  我们从整个世界社会来看,请问大家,我们这个时代是不是五千年来,有人类历史以来,生活物质最丰沛的时候?是。可是我们的下一代?最惨的一代。这不是我们华人这么讲,全世界现在最头痛的问题,下一代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孩子都在安逸当中享乐,我们有教他们如何勤奋、勤俭、刻苦这些态度、德行吗?诸位学长,假如太阳风暴来了,电都不怎么能用,我们的下一代还活得了吗?你们没有反应,居安思危!科学家说这个太阳风暴厉害的时候,很多电器用品可能都不能用。到时候家里不要哭声震天,饿死了,没人会动。所以《新五代史》有讲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其实奢侈本身就是不懂礼,人一放纵就是不懂礼。为什么?不爱惜资源,对物品不尊重,糟蹋粮食、糟蹋物品。再来,他也不尊重自己,自己都变成欲望的奴隶,怎么会有尊重自己!所以奢侈也是违礼的表现。

  而我们冷静来看,金融风暴的根源在哪里?一来是这些人,掌控金融机构的人,他无德;另外是社会大众奢侈,没有量入为出,花钱花得凶。所以金融风暴的根源还在老百姓奢侈。这些情况会愈来愈严重,还是改善?假如继续严重,我们的孩子以后还能这么花钱吗?是不是该调整调整、刻苦刻苦、勤奋一点,居安思危!所以我们这个大时代,其实是最需要深谋远虑的时代。因为我们遇到是空前严重的问题,打从有人类以来,从没发生过的,全被我们碰上了。结果我们的危机意识,却是所有人类以来最迟钝的。有没有道理?你们好像不大承认。我得要再引一些句子,你们才会承认。

  你看孔子讲,有一次国君给孔子讲,孔子,房子往东边盖、延伸,听说会不吉祥。孔子说,社会有五种不吉祥,不过房子往东边盖,不算。你看这些大圣大贤,抓住每个机会劝国君。不过没有这么高的智慧,用不了这些机会。孔子讲,「损人自益,身之不祥」。一个人自私自利,都想自己好,不顾别人,身之不详,他这个人身不吉祥。「弃老取幼」,家里不管老人,只管小孩,「家之不详」。「释贤任不肖」,贤德的人不用,都用一些拍马屁的政客,「国之不详」。「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上一辈的人不教伦理道德,下一辈的也不学,「俗之不祥」,整个社会的风俗都不吉祥。最后,「圣人伏匿」,圣人的智慧、经典没人要看,觉得落伍,「愚者擅权」,那些愚昧的人写出来的书,都是排行榜第一名、第二名,专谈杀盗YIN妄,不只是书,电视节目、媒体,「天下之不详」。

  这个现象在我们现在是普遍的,五千年来没有这么严重过。所以我们面对最大的危难,却是最没有敏感度,只想著明天吃饱就好,我这个月薪水发下来就好,谁在想怎么让下一代还能生存下去、还能真正学到伦理道德,这些做人的根本?讲到这里,我就对我们马来西亚校长职工会就肃然起敬,让全国的华小接受《弟子规》圣贤的教诲,这不简单!你现在去看哪一个国家不是拼经济、拼经济,经济第一名。重利就怎么样?轻义。而且只看眼前利,看得就很短。怎么个短法?地球母亲都快毁了,都快不能住了,还继续在破坏。所以现在从事环保工作,从事扭转整个大自然的污染,包含推展有机农业,这个都是真正整个我们地球的孝子,是人类的救星,不然以后连田地都没有办法耕作。人就短视到把地都弄坏了,没东西种了,到时候再说。你说愚痴不愚痴?这个就是重利轻义的严重,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前的人为什么不轻易离婚?因为他想到他的孩子。现在的人为什么这么轻易就离婚?他不考虑那么多,他的好恶情绪特别强烈。其实都是功利的思想观念侵蚀了我们的心,现在一想到的是自私自利,而不是想到道义,这是最大的危机。

  所以怎么扭转温室效应、扭转整个大自然的破坏?转变人心是最根本的,能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普遍传递开来。上天都是很垂爱的,有好生之德,哪一个地方在弘扬中华文化,那个地方灾祸特别少。我们那个时候在庐江,当地政府支持、老百姓很认同,二00八年五月十二号汶川大地震,安徽右边的上海、江苏、浙江都震得很厉害,安徽没有震感。我们那天都在,地震学家测不出地震。大家注意看,从四川这样震震震,蹬,安徽跳过去,你相不相信?你去问科学家为什么?很多无形的东西他看不到,可是这个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很多大的灾难来的时候,同一条街道上的,有的人有事,有的人没事。

  在《二十五史》里面很多这个公案。二十四孝其中一个「李忠避震」,一万多户都震倒了,那个地震震到他们家分成两条,经过他们家以后又合起来,就只有他们家没有震倒。大家有没有信心,灾难来了时候,就你们家没有倒,有没有?孔子在这里,你们没有依教奉行。孔子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老天要让道统从我身上传下去,任何人都伤不了我。大家要有这个信心。「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我们翻到二十三页,「君子安而不忘危」,这个态度非常重要。人没有那种忧患意识,就像温水煮青蛙,青蛙很温暖、很舒服,最后就煮死了。真的,人过安逸的生活,他的欲望就不知不觉在膨胀。下一代都没有勤俭的态度,他都是享受物质,他就懒惰,他就不感恩。不满足他,他就不高兴,都顺境。

  我们上一代爸爸妈妈,刻苦耐劳,又勤俭,又特别感恩,又特别有责任心,都是从刻苦当中形成的德行。所以假如你们家很有钱,不要让孩子知道你有钱,这才是有智慧。孩子三岁、五岁坐在车上就在那里,以后我妈的钱是我的。你完蛋了,养个败家子,三、五岁就在打你财产的脑筋,你还在那里小孩子好可爱,这个就是没有防微杜渐的洞察力。真的,有钱,最保险的是什么?放在哪里?放在阴德里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钱都摆在那里,要不人家看著起邪念,要不就是败家子在那里打算。我们看到,第一句就讲到,《论语》: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深远的思虑,他必然随时遭遇不可预测的忧患。我们看现在的人,往往家庭夫妻、孩子、亲人之间出现一些状况,都会让他措手不及,甚至於很难接受,怎么我儿子会这样?怎么事情会这样?其实这些事,可能都三年、五年前,都有徵状了,看不到,都没有去分析、没有去思考,都忽略掉了,等孩子这些事情严重到很难处理了,才有警觉性。为什么人现在警觉性这么差?名利心太重,自己的观照能力、觉察力就低。所以欲令智迷,利令智昏,真的,不是假的。

  在《韩诗外传》里面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偷,到一个大户人家偷金子。他真厉害,没去过的地方,不知道他的鼻子还是什么有灵感,真的还把人家的金子找到了。可是光天化日之下找到金子,当场就被人家给活捉了,把他押到县衙。这个县太爷很纳闷,你大白天到大户人家偷东西,这么多人,你没看到人家在旁边吗?他说,有吗?我只看到金子。这个故事,很值得人深思。现在人重名重利,他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什么?money、money、money、money而已;或者是他就要升官,他只看到升官。他孩子需要什么、家庭需要什么、父母需要什么,他可能慢慢的被这些欲望最后麻木不仁,没有那个感同身受的心,都是被欲望给障住了。所以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做事上目标要远大、要有远虑,办事的方法要周详,而且还要预防流弊,这么做了,后面会不会有副作用、不良影响,人要清醒到这种程度,要很冷静。

  其实只要无欲,人就能无私,人就能冷静。只要有欲了,就很难无私,很难客观。所以要成就事情,都还得从格物开始。而做人,我们学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目标。既然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要想得远。我要怎么经营我的家族,我自己的团体、自己的企业,怎么样给这个社会带个好头,这远虑。现在商场上没有商道,社会危难,从我开始。现在社会缺乏伦理道德,我的社区来落实伦理道德,给天下做榜样。把我们学的修齐治平真正落实在我们这一生,大家说好不好?好。你们的诚心有感,祖宗有应。我们一月份,一月初会安排,邀请到台湾耕心莲苑,做了十三年,两个创苑的老师,亲自给大家现身说法。听了不能白听,听完就得干,随分随力,在自己的社区开始做,不分彼此,由我无私来奉献,我带头。而且整个社区,大家是生命共同体,所有人的下一代都在这个环境成长。这个环境都是充满人情味、充满道德、充满热心,有哪个住户说反对、反对,不会的。但还得有人带头,把这个风气带起来。

  所以这个远虑,就是很深远的为国家社会、为民族著想,而不是只是我做个好人就好了。现在学传统文化,孔子讲,「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心量要够大。虽是在单位里面,但是都希望把自己的家庭跟单位做好,能够带动社会良善的风气。商道从我开始,师道从我开始,医道从我开始,君道从我开始,君是领导者。夫妻道从我开始,媳妇道从我开始,丈夫道从我开始。孝道,为人父之道,为人母之道,从我开始复兴起来,这样就对了。我们假如还不能这样远虑,下一代能不能继续文化绵延,继续生存在这个地球上,都值得商榷。所以我们互相恭喜,出现在这个大时代,是不?告诉大家,是你自己要下来的,没人逼你,不怨天、不尤人。孔子就是这样,「下学而上达」。下学,学伦常道理,从所有的人事物当中,明白这一生的责任在哪里。上达,达天命。知道这一辈子来不能混,这一辈子来该干什么重要的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大家恢复掉下来的记忆了没有?恢复没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每个人曾经发的愿,一定要圆满,不然就不守信用。我们刚好在谈「信」这个重点。其实人生很有意思的,我总想著要做生意赚钱,怎么干干干到最后还得回来干老师。就是什么?该你干的,你跑都跑不掉,老实一点,老老实实、欢欢喜喜去做。真的都没想过要当老师,最后还是走上教育这个行列。不过该干的,干了以后,心里特别踏实。也要往孟子讲的「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那种快乐。我们看下一个是《易经.系辞下传》里面讲的:

  【子曰。危者。】

  什么是危险的状况。

  【安其位者也。】

  就是安居其位,作威作福。其实这个就是,『安其位』就是在一个位置当中享福。其实,每一个位置是要服务人的,是要带领人的,位置愈高责任愈重,怎么是在那里安逸、享福?所以范仲淹先生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有位置可以服务人,要考虑得深远,老百姓还没担忧,就先担忧了,这样就能提早教化老百姓,他就不会有那些忧患跟痛苦。所以假如地方的政府知道,夫妻相处很重要,每一对夫妻结婚以前先上课,那就是他在尽他的职责。教化人民,是所有有权力的人,不管你是公家还是私人,应该尽的责任。

  【亡者。保其存者也。】

  会危亡的是什么情况?『保其存』就是自以为能长久保存,反而他容易出现危亡的时候,他就没有危机意识,沾沾自喜,其实不进则退。

  【乱者。有其治者也。】

  最后为什么会混乱、会危乱?就是自以为已经太平了。我们看很多要亡国的前夕都是粉饰太平,那个亡国之君还在那里载歌载舞,旁边的人都在那尽讲好话,都不给他讲实话,他自己也没有用心去了解状况,这是以为太平了。或者是真正不错,他自满了,他觉得你看,我所治理的成绩,比以前的人都好,比古人都好,他的乱快来了。人一自满,德行能力就上不去,谏言听不进去,乱就要来了。所以人要时时觉得不足,要战战兢兢,他才会不断提升德行跟能力。为什么说少年得志大不幸?他年纪轻轻就觉得自己不可一世,『乱著,有其治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他一直守在他以前那个成绩里面,跳不出来。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虽然在安定的社会,他不忘记会有危难、危险产生,居安思危。很多政治人物,他参与了整个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都一直歌功颂德这些发展。结果三十年之后,这个大官对著电视痛哭,他说他对不起国家,因为他掌权力的时候,不断的追求经济,却忽略了教育。现在他看到报纸上面杀父害母这么多,他觉得他有愧!当时候这些全部归他管。所以必须要能在富裕的时候,看到危险在哪里,不能忘了人心是本,教育是本。

  【存而不忘亡。】

  生存得不错,不忘会灭亡的危险。

  【治而不忘乱。】

  虽然太平,却不敢忘了随时有可能会动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

  自身平安,还能把国家带领治理得好,都来自於他谨慎的态度,居安思危的态度。所以:

  【《易》曰。】

  这是《易经》的否卦,否极泰来的否卦。这个卦里面的第五个九五爻辞讲到,这个爻辞,每一卦有六个爻辞。

  【其亡其亡。系於苞桑。】

  这个『其亡』就是或许会有危亡,或许会危险。常常这么警惕的人,『系於苞桑』。因为他有危机意识,反而不危险,反而很安全。「系於苞桑」,比喻就像绑在丛深的桑树一样,很稳,不会倒。反而是每次都说没事、没事,其必有事。是不是这样?你看很多人,没关系、没关系,没问题、没问题,最后都一大堆问题。因为他把事看得太轻松、太容易,没有那种慎重,戒慎恐惧的心,做不好事情。反而话都给你讲得很容易、讲得很夸大的,这样的人不能相信。反而都是,我试看看,我尽力,这样的人反而比较慎重其事。马上你一讲,连试都还没试,没问题,没问题,包在我身上,这个你要谨慎再观察一阵子。所以这里也提到,《易经》兴盛在哪里?

  【其於中古乎。】

  『中古』就是商朝末年跟周朝初年这段时间。而作《易经》的人,周文王作六十四卦。

  【其有忧患乎。】

  周文王是在监狱里面作《周易》的,所以它含有很高度的居安思危的警觉性。为什么《易经》可以趋吉避凶,它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都洞察得很深远。比方坤卦,「履霜坚冰至」,你看讲得多好!一个人踏著薄薄的霜。不过这个在马来西亚讲,比较不契机,你们想像一下。秋天霜来了,踏上去就知道,什么不远了?冬天的坚冰,你在上面马车可以走,那个时间快到了。他可以洞察机先、见微知著,有这个谨慎,有这个能力、智慧。

  我们最后来看一篇文章,当官的人要这么谨慎。二十六页,《说苑》。

  【孙叔敖为楚令尹。】

  『令尹』就是丞相,就是君王底下最高的行政长官。孙叔敖大家都认识吧?就是看到双头蛇,怕后面的人也看到会有不幸,他就把双头蛇打死了。特别有爱心,为人著想。他当到楚国的「令尹」。

  【一国吏民皆来贺。】

  国家的官员、老百姓都来祝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

  『粗衣』就是很粗糙的衣服,就是丧礼的时候穿的,还带著『白冠』,那是去吊丧的。

  【后来吊。】

  他还比较后面来。孙叔敖,大家想一想,看到所有的人来祝贺,突然有一个人穿丧服来吊丧。假如是你今天升官,看到这一幕你会怎么样?拿扫把来。但是你看贤人不一样:

  【孙叔敖正衣冠。】

  看到老人来了,不管他是什么用意,最起码要尊重。

  【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

  楚王不知道我不贤,还让我做令尹,实在很惭愧。

  【使臣受吏民之垢。】

  这个『垢』就是诟病、指责。我会做不好,还会让人民指责我,楚王看错人了,用了我。

  【人尽来贺。】

  所有的人来祝贺。

  【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您是不是有什么要指教、要给我提醒的?

  【父曰。有说。】

  有些建议。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自己已经富贵了,很有钱、很有地位,而骄傲人,那老百姓也会舍弃他。其实这个不是当官的,所有领导者、有地位的人,都要省思。有了地位,造福於人,造福於学生,造福於你的员工,而不是在那里作威作福,傲慢不堪。『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你会失人心。

  【位已高而擅权者。】

  有高位置的,还擅用职权。

  【君恶之。】

  你的君王、你的人主会厌弃你,会罢黜你,这样也对不起自己领导的信任,这是太糟蹋人的信任。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自己的薪水、俸禄已经很厚了,还不知足,他就要遭受灾祸了,最后贪赃枉法就完蛋了。而且在高位,那个钱,「尔俸尔禄,民膏民脂」,怎么可以贪?怎么可以糟蹋?「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个积下来的恶,老天爷都记住了。弄权一时,凄凉万古。所以: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

  人家穿著丧服来,讲的话还是这么直截了当警告他,他马上欢喜,恭恭敬敬接受他的教训。而且还说,请您继续再讲:

  【愿闻余教。】

  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

  位置愈高,愈要谦虚。

  【官益大而心益小。】

  官位愈大,做决策影响的面愈广,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马虎。

  【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俸禄已经很多了,谨慎不敢再多贪国家的一分钱。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守住这三个原则,就能治理好楚国。为什么?因为他以身作则,身修家齐国治。最后真的,在孙叔敖的治理之下,楚国大治。而且谁有功劳?这个老人功劳很大,这是他国家民族的救星。所以从「曹刿论战」,我们也体会到,所有掌权者要有孙叔敖这样的心境,才能真正尽好自己的本分,才能让自己国家社会免於危难。好,今天「曹刿论战」就跟大家先论到这里。我们下个礼拜,接著就「信」还有「礼」这个部分跟大家再做交流。好,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文言文)(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文言文)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