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德育故事:《二十四忠》【初集卷三】


   日期:2010/7/27 17: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初集卷三 《二十四忠》 

  
  忠篇
  
  一、【龙逢极谏】
  龙逢谏君。深谋远虑。冀其少悛。立而不去。
  【原文】
  夏桀、暴虐。灭德作威。矫诬上天。流毒下国。谏者辄死。关龙逢进谏曰。古之人君。爱民节用。享国之日长。今王用财若无穷。杀人若弗胜。人心已去。天命不佑。亡无日矣。盍少悛乎。不听。龙逢立而不去。桀怒。遂杀之。
  
  夏桀凿山穿陵。谏者辄被杀。耆老或谏。桀又杀之。又见箓书云。亡夏者桀。于是大诛豪杰贤者多出奔。龙逢继起而为最后之极谏。冀君少悛。桀终不悟。怒而杀之。宜乎天变地崩。翌年即亡其国矣。
  
  【白话解释】
  夏朝的末代皇帝。单名叫做癸的。因为他最喜欢多杀人。所以人家把他一个谥法。叫做桀的。他的做人是非常的暴虐。并且灭除了道德。专凭着一己的主意作威作福。对着上天说出种种的妄言妄语来诬蔑。对着自己所属的诸侯国里。流毒横行到极点。倘然有人去劝阻他的。他必定拿来处死。那时候有一个大忠臣。叫关龙逢。进了一番劝谏的话。说道。古来的皇帝。爱惜百姓。节省自己用度。所以能够长久做着国里的君主。现在你君王的用度没有限制。杀人不眨眼。天下的人心已经不向你了。那天命自然也不保佑你。这国家的灭亡是很容易的了。你何不稍稍改过一些呢。桀王不肯听他。关龙逢立着不肯出去。桀王大大的生了气。就把他杀死了。
  
  二、【比干死争】
  比干强谏。尽其忠诚。纣王YIN泆。遂以死争。
  【原文】
  殷比干、为纣少师。见纣YIN泆。叹曰。主暴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强谏。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遂剖而视之。武王伐纣。封比干之墓。
  
  姜履曰。忠臣不畏死。以仁存心也。比干谏而死。孔子与微箕二子同称为三仁。夫仁也者。使人身名并全。微子是也。使人爱身而后名。箕子是也。使人杀身以成名。比干是也。录其谏死之忠。以觇其仁。
  
  【白话解释】
  殷朝的末代皇帝。名字叫受辛。因为他十分残忍。除灭正理。所以大家送他一个谥法。把他叫做纣了。那时候纣王的叔父名叫比干的。在纣王的身边做着少师官。看见纣王这样的荒YIN游佚。叹气着说。皇上暴虐得这个样子。不去劝谏。那就是不忠了。为了怕死。不敢说话。那就是不勇敢了。皇上有了过失。就去劝谏。不用我劝谏的话。那末就死。这才是忠到极点的。皇上有了过失。做臣子的不用死去力争。那末这一班百姓。究竟有什么罪呢。于是比干就到纣王那儿去强谏。纣王生气着说。吾听说圣人的心上有七个窍。就把比干的肚子剖开来看。后来周武王带领了诸侯讨伐纣王。灭了殷朝。就造了比干的坟墓。
  
  三、【张良复仇】
  张良狙击。为韩复仇。灭秦假手。从汉依刘。
  【原文】
  汉张良、以五世相韩。秦灭韩。良散家财。为复仇计。得力士。狙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始皇大索不得。后从汉高祖灭秦。韩立成为王。良归韩为相。及成被项羽所杀。良复归汉。灭项羽。定天下。以功封留侯。
  
  张良屡为汉高划策。以统一天下。其心实忠于韩。而假手于汉以灭秦楚。为韩复仇也。不然。明哲如张良。岂不知汉高之为人。狡兔死。走狗烹乎。故汉业既成。韩王已没。即辞官辟榖耳。
  
  【白话解释】
  汉朝起初的时候。有个张良。因为他家里。有五代在韩国里做宰相。所以当时秦国灭韩国的时候。张良就把家里的财产都散去了。打算着报仇的计划。后来得到了一个大力士。用了一个大铁锥。学猿狙般暗暗里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地方。可是错击中了一乘侍从的车子里。秦始皇下了命令。很严紧的去搜捕。可是捉不到他。后来张良跟了汉高祖名叫刘邦的灭了秦朝。韩国的旧地方。就立了一个名叫韩成的做了韩王。张良就回到韩国去做韩国里的宰相。等到韩成给楚霸王名叫项羽的杀死了。张良再回到汉朝。帮汉高祖灭了楚霸王。定了天下。因为他的功劳很大。所以封做留侯。
  
  四、【纪信代死】
  纪信诳楚。假作汉王。易服代死。救主荥阳。
  【原文】
  汉纪信、事汉王为将军。项羽攻荥阳急。汉王不能脱。信乃自请与汉王易服。乘汉王车。黄屋左纛。出东门以诳楚。汉王乘间出西门而遁。信遂被焚。后立庙于顺庆曰忠佑。诰词云。以忠殉国。代君任患。实开汉业。
  
  当荥阳围急之时。纪信不忍汉王束手就擒。愿杀身代之。仁也。知楚人之无识。乃易服诳之。智也。乘汉王车。坦然以赴死。勇也。一举而三达德兼全。岂仅忠而已哉。
  
  【白话解释】
  汉朝起初的时候。有一个姓纪单名叫做信的。服事汉王刘邦。做将军的官。住在荥阳城里的时候。有个楚霸王姓项名羽的。攻打荥阳城很是厉害。到了极危急的时候。汉王逃不脱身了。纪信就自己请求和汉王换了衣服。坐了汉王的车子。车子里面都是用黄色的缯绸做里子的。左边竖起了牦牛尾子做的大纛旗。堂堂皇皇出东城门去诳骗楚国。一方面汉王就乘了这个当儿。扮了一个普通的人。打从西城门逃走了。纪信因为这一回事。竟被楚国里的人用火烧死。后来汉王打定了天下。做了汉高祖皇帝以后。就在顺庆的地方。替纪信造了一座庙。叫做忠佑庙。汉高祖下来的诰词里面说。以忠殉国。代君任患。实开汉业。
  
  五、【苏武牧羊】
  苏武持节。啮雪餐毡。牧羝海上。一十九年。
  【原文】
  汉苏武、持节送匈奴使归。单于欲降之。武引刀自刺。气绝。半日始息。幽置大窖中。武啮雪与旃毛。咽之。旋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居十九年。得还。宣帝赐爵关内侯。
  
  许止净谓苏公之忠义。真千古无两者。试思居北海上冰天雪窖中。人身必需之衣食住三字。一无所有。而积年既久。依然无恙。岂非忠义格天。有鬼神呵护耶。亦其心中浩然之气。有以致之耳。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著名的大忠臣。姓苏。单名叫做武。拿了做使臣的节旄。送匈奴国差来的使臣回国。到了匈奴国里。匈奴国的单于要他投降。苏武不肯。就自己拿了刀来自杀。已经断了气的。再过了半日。才有了呼吸。仍旧活转来。匈奴的单于把苏武幽囚在大地洞里面。没有给他吃的东西。苏武便吃着雪和节上的毡毛。吞下肚里去充饥。后来单于又把苏武搬到北海边上。没有人的地方。叫他牧养着雄羊。要等到雄羊有了奶乳。才放他回到汉朝。苏武便掘了野老鼠和收藏的草实吃着。这样的住了十九年。才得回到汉朝来。汉宣帝赐他封爵。叫做关内侯。
  
  六、【日磾笃慎】
  日磾杀子。恶其YIN乱。愿副霍光。不使轻汉。
  【原文】
  汉金日磾、本匈奴王子。入汉。为黄门养马。其长子为武帝弄儿。与宫人戏。磾怒。杀之。上为之泣。而心敬日磾。欲纳其女后宫。不肯。上病。属霍光辅少子。光让日磾。磾曰。臣外国人。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
  
  爱子、人所袒护也。而磾怒其YIN乱。杀之。纳其女于后宫。人所荣幸也。而磾乃不之允。辅少主而相之。人所求之不得也。而磾以非汉人。恐匈奴轻汉为辞。笃慎如此。宜其七世内侍。世名忠孝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姓金名叫日磾的。他本来是匈奴国王的儿子。到了汉朝来。做了个黄门养马的官职。他的大儿子。年纪还幼小。是武帝身边供玩弄的人。有一天。他的大儿子偶然和宫里的人戏谑。金日磾见了大大的生气。就把他的大儿子杀死了。皇上为他流了许多眼泪。但是心里很敬重金日磾。皇上要想把金日磾的女儿娶到后宫里去。可是金日磾一定不肯。后来皇上生了病。嘱咐大臣叫霍光的。辅助少子。霍光把这个重大的责任让给金日磾。金日磾说道。我是一个外国人。假使我当了这个大责任。那末使匈奴国看轻了汉人。以为汉朝里是没有人的了。于是金日磾就做了霍光的副手。
  
  七、【丙吉护储】
  丙吉护储。闭门拒使。宣帝登基。不道前事。
  【原文】
  汉丙吉、治巫蛊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知无辜。保养之。后诏系狱者无轻重皆杀之。吉闭门拒使曰。他人无辜死、犹不可。况亲曾孙乎。使还奏。帝因赦天下。宣帝即位。吉绝口不道前事。
  
  许止净曰。博阳侯闭门拒使者之时。岂不知批逆鳞、有连坐之诛。惟其不忍有一人无辜受戮。不惜掷身命以死争。此其阴德已不可限量。况宣帝立后。绝口不道前事。非所谓上德不德者乎。
  
  【白话解释】
  汉武帝时候。有个臣子姓丙单名叫做吉的。管理当时女巫用邪术来诅咒人、这一桩案子的牢狱。那时候、宣帝才生下来只有几个月。他就是武帝的曾孙。因为坐了卫太子名叫据的、捕斩江充、发兵造反的事情。也一同关在牢狱里。丙吉晓得他是没有罪的。就保护他。养育他。后来武帝下了一道诏旨。凡是关在牢狱里的。不论犯罪轻重。一概都杀死。丙吉关了门。拒绝使者说、假使别人家没有罪的。拿来处死。尚且不可。况且是皇上的亲曾孙。那里可以呢。使者回去奏明了皇上。武帝因此大赦天下。到后来宣帝即了皇帝位子。丙吉口里也绝对不讲起从前这一回的事情。
  
  八、【朱云折槛】
  朱云借剑。请斩佞臣。攀折殿槛。忠直无伦。
  【原文】
  汉朱云、字游。平陵人。少轻侠。年四十改行。成帝时为槐里令。上书愿借上方剑。斩佞臣张禹。上怒。命斩之。御史将云去。云攀折殿槛。呼曰。臣得从龙逢比干游地下。足矣。上怒回。乃赦之。命勿治槛。以旌直臣。
  
  朱云、一槐里令耳。乃敢借上方之剑。以斩佞臣张禹。是其身未从龙逢比干游地下。而其心早已从龙逢比干于地下矣。成帝虽非贤明。亦不愿自侪桀纣。非特不治罪。且不治槛以旌之。有足多者。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著名的大忠臣。姓朱名叫云。他的表字。是单单叫一个游字的。他是平陵地方的人。从小是轻财好侠。年纪到四十岁的时候。就改变从前的行为了。成帝的时候。朱云做着槐里县的县官。上个奏章到皇帝那儿说。情愿借一借上方宝剑。去斩那奸臣张禹的首级。皇上大大的生了气。就叫把朱云去斩了。御史就拉了朱云去。朱云攀住了殿上的阑槛。竟把殿上的阑槛折断了。大叫着说。我能够跟着关龙逢比干在地下同游。我心里也很满意了。这时候皇上的怒气也消化了。就叫把朱云赦了回来。并且教人不要修好这个攀断的阑槛。以便表扬正直的臣子。
  
  九、【李善乳主】
  李善乳主。哺养辛勤。虽在孩抱。如奉长君。
  【原文】
  汉李善、为李元苍头。元家死殁。惟孤儿续始生数旬。而资财千万。奴婢谋杀续分产。善不能制。乃潜负续逃隐。亲自哺养。乳为生湩。续虽在孩抱。奉之不异长君。续年十岁。善与归本县。修理旧业。后续为河间相。
  
  许止净谓奴隶名词。令人轻贱者。亦自贱之也。惟其奴于贪欲之心。遂致自贱耳。若李善者。士君子见之。且当望尘而拜。孰敢轻视之。故光武拜为太子舍人。再迁太守。流芳千古。居下者可以兴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姓李名叫善的。是李元家里的老苍头。李元家里的人都死完了。只剩一个孤儿。叫做李续的。才生下来只有几十天。但是李元遗下来的产业金钱。总共有一千万。所以李家里的男女用人。预备把李续谋杀了。然后瓜分他的财产。李善没有法子、可以制服他们莫干这桩事。就暗地里背了李续。逃出去隐下了。可是没有乳汁弄给李续吃。就拿自己的乳头、亲自哺给李续含着。居然两乳竟生出了乳汁来。这时候、李续虽然还是个在怀抱里的小孩子。但是李善待他、和大主人一样。等到李续的年纪有十岁了。李善才和他一同回到了家乡。修理旧日的产业。后来李续做了河间王的相官。
  
  十、【嵇绍卫帝】
  嵇绍卫帝。独力依依。飞箭雨集。血溅御衣。
  【原文】
  晋嵇绍、字延祖。康之子也。事母孝。累官至侍中。会河间成都二王举兵。绍从惠帝与王战于荡阴。大败。百官皆奔。侍卫尽散。惟绍独以身捍卫。飞箭雨集。死之。血溅御衣。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
  
  古者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嵇绍事母至孝。故能移孝作忠。且秉其父忠烈之气。卒以单身卫帝而被害。史载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见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戎曰。君复不见其父耳。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一个姓嵇单名叫做绍的。表字叫延祖。就是嵇康的儿子。事奉他的母亲。极其孝顺。后来做官一直做到了侍中。这个时候、刚逢着河间王和成都王两个人起了兵造反。嵇绍跟了惠帝。和他们在荡阴地方打仗。惠帝大大的吃了败仗。所有跟随的百官。都奔逃了。卫士们也都散尽了。只有一个嵇绍、单独用自己的身子卫护惠帝。可是飞箭像雨一般的射过来。嵇绍竟被他们射死了。他的血溅到了皇帝的衣服里。等到这场乱事平定了以后。皇上身边的人。要给惠帝去洗这一件血衣。惠帝说道。这个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的。
  
  十一、【敬德瘢痍】
  敬德忠主。赠金固辞。人言其反。解衣示痍。
  【原文】
  唐尉迟恭、字敬德。事秦王时。隐太子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固辞。秦王称其心如山岳。非金所能移。后谓恭曰。人言卿反。何也。对曰。臣从陛下百战定天下。何反为。遂解衣投地。出示瘢痍。上流涕抚之。
  
  鄂国公之忠至矣。观其辞金器之言曰。秦王赐再生之恩。唯当杀身以报。于殿下无功。不敢当重赐。若怀二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之。此书情词悱恻。忠言宛转。可谓万古千秋法。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大将。双姓尉迟。单名叫一个恭字。表字就叫敬德。当初他在秦王名叫李世民的部下时候。隐太子写了一个信去叫他。并且送了他一车的金器。尉迟恭很坚决地辞谢了不受。秦王称赞他的心。好像山岳一样。不是金子可以移得动的。后来秦王做了皇帝。就是唐太宗。有人在太宗皇帝面前。说尉迟恭的坏话。太宗就对尉迟恭说。别人家说你反了。这是为了什么呢。尉迟恭回答道。我跟了皇上、经过了几百次的战争。才打定了天下。又为什么要反呢。就把衣服解去了。抛在地上。把战争受伤的疤疤瘢瘢的痕迹。指给太宗皇帝看。太宗流着眼泪。替他抚了伤痕。着实安慰他一番。
  
  十二、【元方举知】
  元方免官。荐书复上。举其所知。不问仇党。
  【原文】
  唐陆元方、擢天官侍郎。或言其荐引皆亲党。武后怒。免官。令白衣领职。元方荐人如初。后让之。对曰。举臣所知。不暇问仇党。后知无他。复拜鸾台侍郎。临终。取奏稿焚之。曰、吾阴德在人。后当有兴者。卒如其言。
  
  许止净曰。元方忠心报国。毫无城府。故虽残忍如武后。亦能以诚感之。至自信后代必兴。与于公同为美谈。盖天道本去人不远。非信子孙当兴之难。唯自信阴德在人之难耳。
  
  【白话解释】
  唐朝的陆元方。升到了天官侍郎。有人说他所举荐引进上去的人。都是他的亲戚乡党。这时候、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正做着女皇帝。就大大的生气。把陆元方革去了官职。叫他用白衣人的身分。管理职务。可是陆元方仍旧和从前一样的荐人。武后就着实的责问他。陆元方对答道。我是举荐我所晓得的人。不去问他是我的仇人。或者是我的亲近人。武后知道他是没有什么的。就再用他做了个鸾台侍郎的官。他到了临死的时候。先把从前做的奏章草稿。一概拿火来烧掉了。说道。我积下了阴德在人间。我的后代。将来一定有大兴旺起来的。后来果然应了他的话。
  
  十三、【金藏剖心】
  金藏工籍。赤胆忠诚。皇嗣不反。剖心以明。
  【原文】
  唐安金藏、在太常工籍。睿宗为皇嗣。有诬其异谋者。诏来俊臣问状。金藏呼曰。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引刀刺腹。肠出而仆。武后舆至禁中医治。阅夕而苏。后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不如汝忠也。即诏停狱。
  
  许止净曰。按本传。金藏母丧。庐墓侧。躬造石坟石塔。昼夜不息。原上旧无水。忽涌泉自出。有李、盛冬开花。犬鹿相狎。卢怀慎上闻。敕旌其闾。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信然。
  
  【白话解释】
  唐朝有一个姓安的。名叫金藏。是在太常寺乐工籍里的人。这时候、唐高宗皇帝的儿子。名叫李旦。后来就是做睿宗皇帝的。有人诬告他有谋反的计划。武后就下诏。叫来俊臣去审问他。安金藏就大喊着说。我可以剖开心来。表明皇子是没有谋反的意思。说完了话。就拿了一把刀。刺进了自己的肚子。肚里的肠子都流落出来。身子也跟着倒了下去。武后就叫轿子把安金藏抬到皇宫里去医治。过了一个夜。才渐渐的苏醒了转来。武后叹了口气说道。吾有了儿子。自己不能够明白。及不来你的忠心耿耿呵。就下诏叫把这件事的狱停止了。
  
  十四、【真卿劲节】
  真卿讨贼。倡义誓师。惟知守节。希烈谢之。
  【原文】
  唐颜真卿、为平原太守。禄山反。真卿独倡义讨之。玄宗方叹河北无忠臣。闻之曰。朕不识真卿作何状。乃能如是。李希烈反。诏使劝喻。希烈欲降之。真卿叱曰。汝知吾兄杲卿、骂贼而死乎。吾惟守节。希烈谢之。
  
  禄山反。杲卿起义兵。传檄河北。河北二十四郡。惟真卿一人倡义讨贼。无怪玄宗闻而奇之。杲卿为贼将史思明执送洛阳。大骂禄山为营州牧羊奴。禄山节解之。犹詈不绝口。一门双忠。流芳千古矣。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个大忠臣。姓颜。名字叫真卿的。在平原府里做着太守官。这时候、有个安禄山起兵造反。只有颜真卿独自倡议去讨伐他。玄宗皇帝正在叹息着河北地方。没有一个尽忠仗义的臣子。忽然听得颜真卿起义勤王这一回的事。就说道。我不知道颜真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竟能够有这个样子的忠心。后来又有一个李希烈造起反来。皇帝就下诏叫颜真卿去劝谕李希烈。李希烈就要颜真卿投降他。颜真卿就大声的叱着李希烈说道。你晓得我的哥哥杲卿、骂贼骂到死的事情吗。我是只晓得守节的。李希烈听了颜真卿这一番话。就谢了罪。
  
  十五、【李绛善谏】
  李绛直谏。以尽忠忱。屡触帝怒。卒启君心。
  【原文】
  唐李绛、善谏。上欲罪白居易。绛曰。陛下容纳直言。故群臣敢谏。居易志在纳忠。今罪之。恐天下箝口矣。上悦而止。上尝责绛言太过。绛泣曰。臣畏左右。爱身不言。是负陛下。言而陛下恶闻。乃陛下负臣也。上怒解。
  
  先君曰。李丞相、良臣也。好直谏。不与小人为伍。李吉甫虽逢迎。宪宗每以绛言为是。盖以其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故虽屡次犯颜。触怒上意。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非立心忠正者。焉能至此。
  
  【白话解释】
  唐朝有个宰相。姓李。单名是一个绛字。很能够直谏。有一次、皇帝要办白居易的罪名。李绛说道。因为皇上能够容纳正直的说话。所以一班臣子们才敢尽心劝谏。白居易的本意。是贡献他自己的忠忱。现在皇上倘然把他办了罪名。恐怕天下的人。后来都要箝住了口嘴不敢讲话了。皇帝听了李绛的话。很是欢喜。才把这个办罪的念头停止了。有一次。皇帝责备李绛说。你的说话也太过分了。李绛就流着眼泪说道。假使我为了怕惧皇上身边的人。爱惜着自己的身子。不肯讲话。那是我负了皇上。假使我说了话。可是皇上不要听。这是皇上负我了。皇帝听了这一番话。怒气便消灭了。
  
  十六、【孟容制强】
  孟容执昱。贷债令偿。不奉诏旨。抑制豪强。
  【原文】
  唐许孟容、为京兆尹时。神策军吏李昱贷富人钱。不偿。容收昱械系。立期使偿。上遣中使宣旨。送昱回本军。容曰。臣不奉诏。臣为陛下尹畿。非抑制豪强。何以肃清辇下。钱未偿。李昱不可得。上嘉许之。京城震栗。
  
  许止净谓富人重利盘剥。固为害。而贷者抗债不偿。尤为害。故袒护富民。自非良吏。若矫枉过正。袒护贫民。佃田抗租。欠钱赖债。致信用丧失。风俗败坏。更进一步。即为攘夺。此孟容所以抑制豪强也。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个姓许名叫孟容的人。在京兆做县官的时候。有一个做神策军官的。姓李名叫昱。借了富人家的钱。不肯偿还于他。许孟容就把李昱捕了去。并且上了锁。把他关了起来。限了一个期限。教他如数偿还。皇上差了太监。传着圣旨。叫把李昱送回本军里去。许孟容说道。这是我却不能够奉诏的。我在皇上京师里的近地做官。假使不是把豪强的人抑制了下去。怎么可以肃清京师里的地方呢。所欠的钱、没有偿还清楚以前。李昱是不可以放出去的。皇上也就应许了。并且很称赞他。这一件事情、传遍了京师里。京师里的人。都觉得很有怕惧了。
  
  十七、【李沆不阿】
  李沆不阿。直奏殿陛。公事公言。深恶密启。
  【原文】
  宋李沆、为相时。屡取四方之水旱盗贼直奏之。上问治道所宜先。对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上尝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何独无。沆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密启者。非谗即佞耳。
  
  先君曰。李文靖、史称其内行修谨。居位慎密。不求声誉。遵法度。识大体。人莫能干以私。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观其奏对各语。及深恶密启之言。与史之所称品行相仿。足见其守正不阿矣。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文靖公。姓李。单名叫一个沆字的。做宰相的时候。屡次把四方的水灾旱灾和盗贼的事情。一概直说的奏了上去。并不把民间痛苦、不给皇上知道。做那粉饰太平、欺瞒君上的事。有时候、皇帝问他治理天下的大道理。那一件是最要紧的。李沆就回对道。不可任用那些性情浮薄、新进官阶、喜欢生事的人。这是第一件最要紧的了。有一次、皇帝对李沆说。别人家都有秘密的启事。为什么独是你一个人没有呢。李沆说。我既然当着宰相的官职。那末国家里的公事。当然应该堂堂皇皇的说。又何必用秘密的启事呢。凡是用秘密启事的人。不是谗害的。便是奸佞的呵。
  
  十八、【王旦荐贤】
  王旦为相。荐举至公。寇准数短。反称其忠。
  【原文】
  宋王旦、为相。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上曰。卿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臣在相位久。阙失必多。准无隐。益见忠直。准私求为相。旦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准深憾之。及除节度使。同平章事。上具道旦所荐。准愧叹。
  
  魏国公从容大度。为国荐贤。己忠反称人忠。史称平日家人未尝见其怒。试以少埃墨投羹中。旦惟啖饭。问何不啜羹。曰。偶不喜肉。后又墨其饭。曰。今日不喜饭。可别具粥。即此小事观之。足见其度矣。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一个姓王名叫旦的。做了宰相。那时候有一个姓寇名叫准的、在皇上面前、好几次说王旦的坏话。可是王旦专门称赞寇准的好处。皇上说道。你称赞他好。可是他专说你的不好呵。王旦回答道。我在宰相的任上很长久了。那废阙和过失的事。必定很多。寇准没有隐瞒。讲了出来。愈加可以见得他的忠心正直了。寇准私下请求要做宰相。王旦道。将相的大任。难道可以自己请求的吗。寇准因此很恨王旦。等到后来寇准升了节度使。并且做了宰相。皇上就对他说。这都是王旦所推荐的。寇准觉得很惭愧的叹息了一回。
  
  十九、岳飞报国
  岳飞兵寡。善破众军。尽忠报国。盖世功勋。
  【原文】
  宋岳飞、善以少击众。朱仙镇之役。以五百人。破金兀术众十余万。秦桧与兀朮通。矫诏召飞父子下狱。令中丞何铸推鞫。飞裂裳示铸。背涅尽忠报国四字。铸以白桧。桧改命万俟卨复鞫。竟以莫须有三字定案。
  
  岳武穆、忠勇之将也。每出师。号令严明。秋毫无犯。凡有所举。尽召诸将谋之。故有胜无败。猝遇敌。无敢退者。每升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惟其有人无我。故所向无敌耳。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一个大忠臣。名叫岳飞。最能够用少数的兵丁、去战胜那多数的军队。朱仙镇地方这一场战争。岳飞只用五百个的兵丁。就攻破了金邦里兀朮的兵十几万。后来有个奸臣秦桧和金兀朮私通。就假造了诏书。把岳飞父子们召回来、下在牢狱里。叫那御史台里举察非法行为的官、名叫何铸的。去推求审问他。岳飞把上身衣服裂开了、给何铸看。背上有他母亲刺的尽忠报国四个字。何铸就把这一番情形对秦桧说了。秦桧又改换命令叫万俟卨去复讯。竟用莫须有三个字定了案。把岳飞父子们暗地里弄死了。
  
  二十、【洪皓就鼎】
  洪皓不降。愿就鼎镬。此真忠臣。光明磊落。
  【原文】
  宋洪皓、使于金。至云中。金人迫事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能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耶。愿就鼎镬。粘没喝怒。将杀之。旁一校曰。此真忠臣也。为皓跪请。乃得流冷山。绍兴十二年始归。卒谥忠宣。
  
  皓为秀州司录。时大水。白郡守发廪。损直以粜。浙东纲米过城下。白守留之。守不可。皓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其子适遵。同中博学鸿辞科。幼子迈。亦中第。高宗曰。此忠义报耳。
  
  【白话解释】
  南宋朝时候有个洪皓。奉了皇帝的使命、到金邦里去做使臣。到了云中的地方。金邦里的人强迫他在刘豫部下去做事。洪皓说道。奉了皇上的使命。走了万里的远路。不能够侍奉了两宫回到南边去。只恨我自己的力量单薄。不能够把逆贼刘豫、一刀一刀地杀死了。难道忍心去替他办事吗。我情愿你们把我的身子、放在鼎镬里煑死好了。粘没喝听了大大的生气。就要把他杀死。旁边有一个小校说道。这个是真正的忠臣。就替洪皓跪着请求。才得保全了性命。把他流放在冷山地方。一直到了绍兴十二年才回来。后来死了。他的谥法叫做忠宣。
  
  二十一、【孝孺斩衰】
  孝孺斩衰。草诏四字。振笔直书。燕贼篡位。
  【原文】
  明方孝孺、性刚直。燕王召用。不屈。令草诏。孝孺斩衰入见。悲恸彻殿。王曰。我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王曰。伊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左右授笔札。孝孺大书燕贼篡位四字。王大怒。夷十族。
  
  方学士、真大忠臣也。同时御史景清。伏剑被收。嫚骂。抉其齿。且抉且骂。含血直噀御袍。御史练子宁。出语不逊。断其舌。子宁手探舌血。大书成王安在四字。忠烈之气。至今闻之。犹凛凛在目也。
  
  【白话解释】
  明朝的方孝孺生性刚直。在建文皇帝时候做官。后来靖难兵起。燕王攻破了京师。建文帝不知道那到儿去了。燕王就召方孝孺来。要任用他。方孝孺不肯屈服。燕王又叫他草一封诏书。方孝孺就穿着了斩衰的丧服。进去见燕王。那时候、他的悲伤恸哭的声音、布满了宫殿。燕王对他说道。我不过效法周公的辅翼成王吧了。方孝孺说。成王在什么地方呢。燕王道。他自己烧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做皇帝呢。左右的人把纸笔给了方孝孺。方孝孺就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燕王大大的生了气。就把方孝孺灭了十族。
  
  二十二、【铁铉背立】
  铁铉背立。不朝燕王。死生如一。寸磔何妨。
  【原文】
  明铁铉、官山东参政。屡破燕军。燕王篡位。执铉至京师。陛见。背立廷中。正言不屈。割其耳鼻。终不顾。爇其肉。纳铉口。令啖之。问曰。甘否。铉厉声曰。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遂寸磔之。临死。犹骂不绝口。
  
  铉死后。燕王纳尸油镬。顷刻成煤炭。使其尸朝上。展转向外。终不可得。王令用铁棒十余。夹持之。使北面。笑曰。而今亦朝我耶。语未毕。油沸。溅起丈余。诸内侍手糜烂。弃棒走。尸仍反背如故。呜呼、烈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一个铁铉。在山东地方做着参政官。靖难兵起。铁铉屡次把燕军打败了。后来燕王篡了皇帝位子。把铁铉捉到了京师。送到殿上去见皇帝的时候。铁铉就背转身的立在朝廷里。正色地讲着话。不肯屈服。燕王叫把他的两只耳朵和一个鼻子割去了。铁铉终究不肯回头来看。燕王又把他身上的肉割下来。放在火里煮熟了。又放到铁铉的口里叫他吃。问他甜呢不甜。铁铉大着声音回答道。忠臣孝子的肉。有什么不甜呢。燕王竟把铁铉身上的肉。一寸一寸地割死了。铁铉到临死的时候。口里还不绝声的骂着。
  
  二十三、【于谦勤王】
  于谦忠烈。日月争光。驾陷土木。调将勤王。
  【原文】
  明于谦、谏止英宗亲征也先。不听。驾陷土木。京师大震。莫知所为。谦檄各军赴援。募民兵守御。也先遂拥英宗去。后也先愿归上皇乞和。谦谏景帝迎归。石亨等谮之。遂弃市。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忠肃公、声绩卓著。及遘艰虞。缮兵固圉。身系安危。功在社稷。乃夺门变起。徐石辈力挤之死。然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烈与日月争光。卒后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于谦劝谏英宗皇帝、不要亲自去征伐蒙古国里瓦剌部的太师、就是简便叫法、叫做也先的。英宗不肯听。后来英宗在土木地方败了下来。给也先虏去了。京师里起了大大的恐慌。不知道怎么样做才好。于谦飞檄叫各地方的军队赶紧去援助。又募集了民兵守御着。也先见得没有空隙可乘。就拥了英宗去了。后来明廷立了景帝做新君。也先也情愿归还上皇请求讲和。于谦劝谏景帝把上皇迎回来。石亨等一班人。在英宗面前反说于谦的坏话。于是英宗就把于谦杀死了。死的那一天。天上布满了阴沉沉的黑云。天下的人。都说于谦冤枉得很。
  
  二十四、【守仁求心】
  阳明学问。自求诸心。宸濠犯上。束手受擒。
  【原文】
  明王守仁、在龙场。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后盗贼蜂起。乃亲率锐卒。破四十余寨。八十余巢。平数十年巨寇。宸濠反。下九江。薄安庆。守仁袭南昌。濠还救。大破之。遂执濠。
  
  文成公初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后以兵部主事抗刘瑾。谪贵州龙场驿丞。万山丛薄。苗獠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伐木为屋以栖之。其一生学问事业。全从格物致知、自求诸心得来耳。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大理学家。叫做阳明先生。是姓王名字叫守仁。他贬官在龙场地方的时候。忽然悟彻古人所谓格物致知的道理。应当在自己的心上去探求。不应当在外边事物上去寻求。就叹息着一声说。大道就在这里了。后来各处的盗贼起来。像蜜蜂乱飞的这样多。王守仁就亲自带领了精兵。攻破了四十多个盗寨。八十多个贼巢。平靖了几十年的大强盗。宸濠造起反来。攻下了九江。又进来攻打安庆的城头。王守仁就趁这个机会。偷袭了南昌的地方。宸濠回转兵去救。王守仁就趁势把他们大大的打破了。于是把宸濠捉了来。
  
  【绪余】
  夫忠、德之正也。唯正己可以化人。惟正心所以修身。故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则敬。说文。忠、敬也。从心、中声。注曰。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笺曰。尽己之谓忠。故忠有诚义。论语曰。为人谋而不忠乎。记曰。丧礼、忠之至也。又曰。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传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孟子曰。教人以善。谓之忠。观于此数者。可以知忠之义。所谓反身而诚。然后能忠是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德育故事       )(五明学佛网:德育故事       )  

 楞严悲华法师:温柔的忠告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韩焕忠博士:熊十力的佛学观 

 韩焕忠博士:经典的凝重与禅思的飞扬——读吴言生博士《禅宗 

 韩焕忠博士:努力再现禅思想的真实历程——评葛兆光《中国禅 

 韩焕忠博士:十不二门的生态意蕴(二) 

 韩焕忠博士:十不二门的生态意蕴(一) 

 韩焕忠博士:民国佛教的义学创新 

 韩焕忠博士:中国佛教伦理的拟血亲化取向 

 韩焕忠博士:天台智顗禅学体系 

 韩焕忠博士:20世纪的华严宗判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