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德育故事:《二十四耻》【三集卷八】


   日期:2010/7/27 17: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集卷八 《二十四耻》 

  
  耻篇
  
  一、【士会有耻】
  士会奔秦。能贱有耻。成子言之。其智足使。
  【原文】
  周晋士会亦称随会。从先蔑使于秦。迎公子雍。晋复背之。败秦师于令狐。先蔑奔秦。士会从之。在秦六年。不见先蔑。后晋六卿相见于诸浮。郤成子曰。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智足使也。且无罪。乃计使魏寿余伪叛归秦。履士会之足于朝。偕士会复归于晋。
  
  随武子因先蔑为正卿而不匡谏。卒致应荀林父之言。俱蒙迎公子雍之罪。其奔秦也。盖不得已也。非义先蔑而从之也。是以在秦六年之久。始终不见先蔑。郤成子称其有耻。可谓随会之知己矣。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晋国的士会。也称他做随会。有一次、跟了先蔑到秦国去做使臣。去迎接公子雍。后来晋国又反覆了这个决议。在令狐地方。把秦国的兵打败了。先蔑就逃到秦国去。士会也跟了去。在秦国里有六年。他总不去见先蔑一面。后来晋国的六卿。在诸浮地方相会。郤成子说。随会的做人。他虽然居在下贱的地方。可是很有羞耻的心。虽然性格好像温柔。可是人家不能侵犯他。这样看来。他的智术是很可取的呵。况且他也没有罪。于是就想了一个计策。叫魏寿余假装着叛了晋国。投降到秦国去。在朝堂上暗地里把士会的脚踏了一下。大家做着暗号。最后魏寿余同了士会。仍旧回到晋国来。
  
  二、【启疆谏王】
  启疆告君。既缔婚姻。务行其礼。不求耻人。
  【原文】
  周楚子欲辱晋韩起叔向。以问其大夫可否。薳启疆曰。苟有其备。何故不可。耻匹夫不可以无备。况耻国乎。是以圣王务行礼。不求耻人。晋之事君。臣曰可矣。求诸侯而麇至。求昏而荐女。犹欲耻之。君若无备。奈何。王曰。不榖之过也。大夫无辱。乃厚为韩起叔向礼。
  
  薳启疆可谓善用其耻矣。当韩起叔向送女如楚。楚若以韩起为阍。以叔向为司宫。非不足以辱晋而报鄢之耻也。然不旋踵。而晋之五卿八大夫。必奋怒以报耻。楚将大败而蒙大耻矣。可不慎乎。
  
  【白话解释】
  周朝楚国的国君。要想把晋国的韩起叔向羞辱一番。他就问朝堂里的大夫说。你们以为这件事。究竟可不可以做的呢。薳启疆说。假使我们预先防备了一切。要羞辱他们。怎么不可以呢。不过羞辱一个匹夫。还不能不有防备。况且现在是羞辱晋国的国家吗。所以圣王只遵行礼法。不去羞辱人家的。晋国的对待你君王。照我看起来。也可说是尽心了。你要诸侯来。他们就一班班的来了。你向他们求婚。他们就进了女子来。你还要羞辱他们。把他们羞辱了以后。你若没有后后备。怎么办呢。楚王听了就说。这原是我的过失呵。国家里的士大夫。原是不可以羞辱的呵。于是用礼节厚待韩起叔向了。
  
  三、【豫让行乞】
  豫让行乞。报主情深。漆身吞炭。以愧二心。
  【原文】
  周晋豫让欲为智伯报仇。漆身为厉。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友曰。以子之才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耶。让曰。既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吾所为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怀二心者。襄子出。让行刺不克。请其衣。拔剑三跃击之。伏剑而死。
  
  方正学谓豫让于智伯请地无厌之日。不能谏主革非。至国破身亡之后。始为行刺报仇。非国士事也。然让固忠义之士。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腼然不知有羞恶之心者。实豫子之罪人也。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晋国有个义士豫让。要想替他的旧主人智伯报仇。用漆漆了自己的身子。装着有癞病的一样。又吞了炭。把声音弄哑了。这样使得人家不认识了他。就在市上行乞。他的朋友看见了。就说。把你的才学。去服事你的仇人赵襄子。赵襄子是一定亲近你。宠辛你的。那时候你再去实行你的志愿。岂不是很容易的么。豫让说。既然给人家做了臣子。又去杀死人家。这就是有了二心去服事主人了。我所以做着很艰难的事。就是要给天下后世有二心的人看了惭愧。后来正逢着赵襄子到外边来。豫让就去行刺。可是刺不着他。就向赵襄子要了他的衣服。拔出剑来跳着连刺了他的衣服三剑。自己就用剑杀死了。
  
  四、【释之结袜】
  释之忍辱。敬礼王生。跪结其袜。见重公卿。
  【原文】
  汉张释之为廷尉时。有王生者。善释老。隐居不仕。释之与之善。尝召公卿。王生立庭中。袜解。顾谓释之曰。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退。或曰。奈何庭辱张廷尉。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无益于廷尉。聊辱结袜。欲以重之耳。诸公卿闻之。皆贤王生而重释之。
  
  先君曰。张廷尉卑躬敬贤。执法不乱。桥下惊乘舆。法止罚金。高庙盗玉环。罪止弃市。虽帝大怒。坚守不移。至跪结王生之袜。其能忍辱须臾。不啻张良之纳履。韩信之袴下焉。尤非大臣所能为尔。
  
  【白话解释】
  汉朝的张释之。做管理刑狱的廷尉官。这时候。有个王生的人。善治佛家道家的教。隐居着不肯做官。张释之同他很要好。有一次、张释之召集了一班公卿相会。王生立在庭当中。却巧他的袜子散了。他回转头来就对张释之说。你替我结着袜子吧。张释之就跪着替他把袜子结好了。后来王生退回了以后。有人对王生说。你为什么在大庭广众的前面羞辱张廷尉呢。王生说道。我年纪已经老了。又生得很贫贱。自己心里想。没有什么可以给廷尉有益的。所以用结袜的那一回事去羞辱廷尉。这就是格外使人家看重他呵。后来朝廷里的公卿们。得知了这回事。大家都很称赞王生的贤良。和张释之的大度。
  
  五、【张磐面对】
  张磐下狱。会赦见原。侵辱为耻。面对雪冤。
  【原文】
  汉张磐为荆州刺史度尚所诬。征下廷尉。会赦见原。磐不肯出狱。曰、磐为国爪牙。而为尚所诬。事有虚实。法有是非。磐实不辜。赦无所除。如忍以苟免。永受侵辱之耻。乞传尚诣廷尉。面对曲直。以明真伪。廷尉以其状闻。上诏征尚到廷尉。词穷伏罪。以先有功得原。
  
  张磐生平夙以清白称。故后为庐江太守。人皆钦之。当其被诬下狱。既会赦而见原。人亦孰不知其无罪乎。乃以耻故不肯出狱。且更牢持械焉。必传度尚面对曲直。以雪侵辱之耻。愈足见其操守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张磐。被荆州刺史度尚诬害了。皇上就把他下在牢狱里。后来遇了赦、免了罪。可是张磐不肯走出牢狱。他说。我是国家的防卫四境的臣子。好像兽类里有快利的爪牙一样。竟被度尚诬害了。大凡一件事情。总是有虚有实。国家的法律。也一定有是有非。假若磐实在是没有罪的。那末是不用赦免的了。如若因此忍着苟免了罪。那末永久受着侵害的羞辱了。所以我请求去传度尚到廷尉里来。大家对面辩白是非曲直。以求明白这件事的真伪。廷尉就把这番话奏了上去。皇上把度尚叫到廷尉里来。度尚因为心虚。话都没得说了。就伏了罪。可是为了以前有功。才得免了。
  
  六、【嵇康灭灯】
  嵇康俊逸。鬼入琴堂。青灯吹灭。耻与争光。
  【原文】
  晋嵇康与山涛阮籍阮咸王戎向秀刘伶。为竹林之游。世号竹林七贤。山涛为吏部尚书。欲举康自代。康为绝交书以拒之。尝于灯下弹琴。有一人入其室。初时犹小。须臾转大。遂长丈余。颜色甚黑。单衣草带。不复似人。康熟视良久。乃吹灭灯。曰、耻与鬼魅争光。
  
  嵇叔夜导气养性。著有养生篇。拜中散大夫。不就。惟弹琴以自乐。其高尚已可概见。山涛欲让以尚书。不惜绝交以拒之。尤为人所难能。至耻与鬼魅争光。乃其余事耳。而媚鬼及畏鬼者。当闻之愧矣。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嵇康。和山涛阮籍阮咸王戎向秀刘伶一共七个人。大家时常在竹林里游玩。所以当时候的人。把他们叫做竹林七贤。山涛做了吏部尚书。要想荐举嵇康来代了自己。可是嵇康不肯做官。就写了一封绝交书给山涛去拒绝他。有一次、嵇康在灯下弹琴。有一个人走进他的房间里来。起初走进来的时候。还是很小的。过了一忽儿。就大起来了。忽然大到一丈多。颜色又非常的黑。身上穿了一件单衣。衣带是草做的。于是才晓得他不是人了。嵇康一些儿也没有恐惧。看了他很长久的一回。就把灯吹灭了。口里说道。我很羞耻和鬼物争着光明呵。
  
  七、【沈劲立勋】
  沈劲干蛊。志欲立勋。卒雪先耻。不愧冠军。
  【原文】
  晋沈劲父充构逆。为吴儒所杀。劲匿得免。少有节操。哀父死于非义。欲立勋以雪先耻。时陈祐以燕兵逼洛阳。粮绝无援。乃以五百人付劲守之。劲欣曰。吾志欲致命。今得之矣。城陷被执。神气自若。慕容恪将宥之。慕容虔曰。劲雅奇士。其志度终不为人用。遂遇害。
  
  沈劲欲立勋以雪父耻。徒以刑家不得仕进。年三十余。尚无所建。幸郡将王胡之异其人。上疏言劲清操著于乡邦。贞固足以干事。遂补冠军长史。助祐御敌。以寡制众。卒雪先耻。干父之蛊。虽死犹生。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沈劲的父亲名叫沈充的。预备谋反。给吴儒杀死了。沈劲躲过了。才得免了性命。沈劲的做人。幼小就有品节操守。他很哀痛父亲死在非义的行为上面。因此一定要建立功勋。来雪他父亲的羞耻。这时候、陈祐因为了燕军来攻打洛阳。城里面的粮食吃完了。外面又没有救兵来。就把五百个兵给了沈劲。叫他守着。沈劲很高兴地说。我生平立志。要想尽忠报国。现在得能够成就我的志愿了。后来城池攻破。沈劲被他们捉了去。他的神气很自然。一点也没有恐慌的样子。慕容恪要释放他。慕容虔说。沈劲是一个奇士。我看他的志向。终是不肯投降人家的呵。于是就给他们杀死了。
  
  八、【麒麟羞刘】
  麒麟仁厚。刑罚何堪。以卿应斩。普庆大惭。
  【原文】
  北魏韩麒麟参慕容白曜军事。攻升城。将坑之。麒麟谏曰。宜示宽厚。曜从之。皆令复业。齐人大悦。拜齐州刺史。为政尚宽。从事刘普庆曰。明公仗节方夏。无所诛斩。何以示威。麒麟曰。刑罚所以止恶。仁者不得已而用之。若必断斩立威。当以卿应之。普庆惭惧而退。
  
  麒麟扩充己之恻隐之心。激发人之羞恶之心。故其子孙有才有学。世代友爱显达。许止净谓麟性仁厚。故其趾亦仁厚。文王后妃仁厚。故其子亦仁厚。观麒麟之家风。诚无愧其名义。故天报之亦厚。
  
  【白话解释】
  北魏的韩麒麟。在慕容白曜的军队里参治军事。有一次、去攻打升城。要把城里面的百姓掘一个坑坑死。韩麒麟劝着道。攻下了土地。应当表示着你的宽厚才好。慕容白曜听从了他。令百姓们都复了业。齐州地方的人。都非常欢喜了。后来韩麒麟做了齐州地方的刺史。他的行政方针是很宽厚的。他的下属做从事官的刘普庆说。你在中国做了刺史官。假使不诛杀几个人做榜样。怎么可以表示威严呢。韩麒麟说。要晓得刑罚是所以劝止恶人的。有仁心的人。不得已才去用他。若是一定要杀了人来立威严。那末就把你充数。你以为怎么样。刘普庆听了他的一番话。非常惭愧的退回去了。
  
  九、【崔劼立身】
  崔劼立身。耻言自达。虽有佳儿。不为荐拔。
  【原文】
  北齐崔劼。历任尚书。见称简正。初、和士开擅朝。曲求物誉。人颇因此为子弟干禄。世门之胄。多处京官。而劼二子。并为外任。弟廓之从容谓劼曰。拱撝幸得不凡。何为不在省府中清华之所。而并出外藩。劼曰。立身在耻以言自达。今若进儿。与身何异。闻者咸叹服。
  
  人莫不爱其子。而仕宦者。尤莫不冀其子之显荣。况其时、世门之胄。多处京官乎。况崔公甚为文宣帝所重乎。乃能清虚寡欲。明耻立身。则凡干禄夤缘。蝇营狗苟。为子为身者。亦徒见其颜厚耳。
  
  【白话解释】
  北齐的崔劼。在朝廷里历次做到了尚书官。他的官声、大家称他非常清正。当初时候。和士开在朝廷里握着大权。竭力要想得到社会上的名誉。所以一班做大官的人。大家替着自己的子弟求官。因此当时世家的后代。很多做京官的。可是崔劼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崔拱。一个叫崔撝。却都做着外任官。他的弟弟名叫崔廓之的。很从容地对哥哥崔劼说。你的两个儿子。拱和撝幸而生得都很不错。并不是凡才。为什么不替他们在京里省府中清华的地方做官。都给他们做外任官呢。崔劼说。一个人的立身。倘若用言语去荐达自己。这是很羞耻的事。现在我若荐自己的儿子在朝里做官。那么和荐达自身。有甚么分别呢。听到这番话的人。都非常叹息佩服他。
  
  十、【王颁谢官】
  王颁复仇。勿药有喜。陈灭录功。加官为耻。
  【原文】
  隋王颁父僧辩。为陈武帝所杀。誓报之。开皇初。献取陈之策。文帝大举伐陈。颁从韩擒虎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梦有人授以药。比寤而疮合。及陈灭。有司录其功。将加柱国。颁固辞曰。臣凭国威灵。得雪私怨。所加官赏。耻不敢当。帝从之。
  
  李文耕谓父母之仇。不共戴天。王景彦誓在必报。而志至气至。才智勇力。遂无一不至。卒能先驱力战。襄成灭陈之功。虽凭仗国家威灵。要其慷慨激愤。计念深矣。岂非有志者事竟成耶。
  
  【白话解释】
  隋朝时候。有个王颁。他的父亲王僧辩。是被陈武帝杀死的。王颁立志要报仇。在开皇初年。他就上陈灭陈的计策。后来隋文帝派了大兵去伐陈朝。王颁跟了先锋韩擒虎。在晚上渡过了采石。竭力战争。可是受了伤。他恐怕受伤以后。再不能战斗了。就想起了一切。很悲哀地哭着。夜里做梦有个人给他药。醒来以后。创处就好了。等到后来灭了陈朝以后。朝廷里录了他的功劳。将要加他上柱国的官衔。王颁很坚决地辞谢着说。我做臣子的凭借了国家的威灵。王颁很坚决地辞谢着说。我做臣子的凭借了国家的威灵。得能够有一天报了我的私怨。若给我加官。或赐我赏物。这是我觉得很羞耻了。终是不敢当的。隋文帝也就依了他。
  
  十一、【李纲辞职】
  李纲无愧。屡谏皇储。如水投石。耻为尚书。
  【原文】
  唐李纲屡谏太子建成。不听。乞骸骨归。高祖骂曰。卿向者为潘仁长史。乃耻为朕尚书耶。纲曰。潘仁。贼也。臣谏之则止。为其长史。可以无愧。陛下创业明主。臣所言如水投石。于太子亦然。臣何敢久污天台。辱东朝乎。帝曰。知公直臣。可以勉辅吾儿。纲始就职。
  
  问心无愧。为潘仁之长史。不足为耻。久污天台。为高祖之尚书。且以为耻。不惜以去职争之。故高祖尝考群臣。以李纲为第一。不然。唐初人才济济。岂仅李纲能尽忠款哉。吾人亦求问心无愧而已。
  
  【白话解释】
  唐朝的李纲。屡次劝谏太子建成。可是总不肯听他。于是他就要告老回去。高祖皇帝骂着他说。你从前做了潘仁的长史官。难道现在做了我的尚书官。倒羞耻起来。不肯做么。李纲说。潘仁是个反贼。可是我劝他。他一定是听的。所以我做了他的长史官。可以说是没有惭愧的了。你陛下是个创业的明主。我所说的话。好像一块小石子投在大水里一样。一点儿也没有影响。我去劝谏太子。也是这个样子。这样说来。我怎么敢永久污辱了尚书的官职。并且污辱了太子的东宫呢。皇帝说。我晓得你是个正直的臣子。是可以辅助我儿子的。李纲听了。才肯就职。
  
  十二、【师德忍辱】
  师德忍辱。问弟为官。人唾汝面。不拭自干。
  【原文】
  唐娄师德为相。弟除代州刺史。师德谓曰。宠荣过盛。人所疾也。将何以自免。弟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师德愀然曰。人唾汝面。怒汝也。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狄仁杰尝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许止净谓圣贤论羞恶之心。如伊尹以不能致君尧舜为耻。颜渊以不及虞舜为耻。若仅以唾面为耻。而必思报复。是所谓不能忍一朝之忿。非圣贤所以教人也。论史者、反疵娄公为无耻。何其悖耶。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娄师德做了宰相。他的弟弟放了代州的刺史官。娄师德就对他说。凡是一家人家。荣耀太过盛的时候。别人家一定是妬忌的。你用怎么样的法子。可以避免这般祸患呢。弟弟说。从此以后。虽然有人把口液吐在我的脸上。我也一点不生气。自己揩掉就完了。娄师德听了就很忧愁的说。人家所以把口液吐在你的脸面上。这就是对你生了气的缘故。你若把他的口液揩了。这就是反他的意了。这是加重他们的怒气了。况且口液不去揩他。也会自己干的。有人唾你面上。你应当笑着顺受了才好。狄仁杰曾经叹息道。娄公的德行。是很盛大的。我被他包容了。可是连自己也不知道。我是大大的不及他了。
  
  十三、【彦章求死】
  彦章兵败。不惜杀身。欲全面目。耻作晋臣。
  【原文】
  后梁王彦章屯澶州。晋破之。虏其妻子。厚待之。遣使招彦章。彦章斩其使。与晋战。屡捷。官副招讨使。被谗家居。复起为将。伤重被擒。庄宗爱其勇。欲全之。彦章曰。兵败力穷。不死何待。吾闻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
  
  五代时、朝秦暮楚。不知羞耻者。何可胜数。乃王彦章初则斩使绝妻。继则负伤力战。终且谢绝求死。卒不臣晋。至谓何面目见天下之人。彼贪生畏死。一身兼事五朝者闻之。其亦有动于中否。
  
  【白话解释】
  五代时候。后梁的王彦章。屯兵在澶州地方。晋军把澶州攻破了。把他的妻子们虏了去。好好的看待他。再差了一个人来招降王彦章。王彦章把差来的人杀了。和晋兵战争。屡次打了胜仗。官做到副招讨使。后来人家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王彦章就不做官。住在家里了。再后来又用了他做带兵官。打仗的时候。受伤得很重。给晋兵捉了去。庄宗很爱惜王彦章的勇敢。要保全他的性命。王彦章不肯。就说道。我现在军队败了。势力没有了。除了死以外、还有什么等候呢。我闻得古人有句俗语说。豹死了要留好皮。人死了要留名誉。那里有早上事梁朝。到了晚上又去事晋国。还有什么面孔去见天下的人呢。于是就给他们杀死了。
  
  十四、【伯起志学】
  伯起自重。耻售科名。闭门志学。朝野蜚声。
  【原文】
  宋王伯起、海陵人。其父纶为太常博士。伯起举进士不第。叹曰。士不自重。而献艺求售。可耻也。于是闭门肆志于学。人莫得窥其面。仁宗赐以粟帛。右司谏王觌志其墓。谓伯起不有其道。而道著于朋友。不居其名。而名闻于朝廷。其清高为人所钦仰如此。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儒重德行不在科名。而庸俗之流。反以文艺为博取科名计。诚不知耻矣。或且明知之而故犯之也。伯起知之而痛切言之。且言之而切实行之。一洗俗尚之耻。是可以为士者训。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王伯起。是海陵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名叫王纶。官做到太常博士。王伯起去考进士科。可是没有考取。于是他就叹着气说。读书的人自己不自重。献了文艺。来求售取。这实在是很可羞耻的事。于是就关了门。一意读书。没有一个人能够见他的面。仁宗皇帝赐给他谷和绸缎。右司谏王觌给他做了一篇墓志。说、王伯起的做人。自己不以为有道。可是他的道。却在他的朋友里著了名。自己不要名誉。可是他的名誉。满朝廷里。没有不知道的。他做人的清高。竟能够给人家钦仰到这个样子。
  
  十五、【安民免镌】
  安民刊石。耻役陈情。欲加之罪。乞免镌名。
  【原文】
  宋安民、长安石工也。崇宁间。颁蔡京所书元祐党碑。令郡国皆刻石。时安民被役。辞曰。民愚人。固不知立碑之意。但如司马相公者。海内称其正直。今谓之奸邪。民不忍刻也。官怒。欲加之罪。民泣曰。被役不敢辞。乞免镌安民二字于石末。恐得罪后世。闻者愧之。
  
  一石工耳。尚耻刻诬正为奸之碑石。于以见羞恶之心。人固有之。惟或为势所逼。或为利所乘。乃牿亡其耻德耳。而安民处于势利交迫之际。尚能以免镌己名为请。以愧彼之官吏。闻斯者能无汗颜。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名叫安民的。是个长安地方的石匠。在崇宁年间。朝廷里颁布了蔡京所写的元祐党碑。号令各地方都要立石刻碑。这时候、安民照例是应当作工去的。他不肯去。辞着说。安民是一个呆笨的人。不晓得立碑是什么意思。不过像司马相公的人品。天下的人都个个称赞他的正直。可是现在说他是奸邪的人。这个、我是不忍心去刻的呵。地方官听了很生气。要办他的罪。安民流着眼泪说。官厅里叫我工作。这是我不敢辞的。不过我要请求。不要刻安民两个字在石碑的后面。恐怕得罪了天下后世的人。那时候、得知这回事的人。都觉得很惭愧。
  
  十六、【士隆裂帛】
  宋赵士隆。裂帛示子。谨毒自戕。当为刷耻。
  【原文】
  宋赵士隆为江南东路钤辖时。寇围九江百余日。守将委去。士隆独纠合余民。誓以死守。城陷。神色怡然。众号呼。言无杀我赵钤辖。贼义之。授伪安抚使。士隆骂曰。贼耳。欲屈我耶。阴裂帛以书寄示诸子曰。贼不杀我。义不可活。汝辈得出。为我雪耻。遂仰药而卒。
  
  士隆以贼授安抚使为耻。仰药而死。可谓死得其所矣。而犹恐诸子蒙耻而生。竟阴裂帛以示之。而其三子不艾不懑不隐。皆能恪遵遗命以就死。尤为可敬。彼忍耻偷生辈。读此传其亦知羞也否耶。
  
  【白话解释】
  宋朝的赵士隆。做了江南东路钤辖官的时候。强盗围住了九江城。已经有一百多天了。守城的武官。都丢弃了城池逃走了。只有赵士隆独自集合余下的百姓。大家发了誓死守着。后来城池给强盗们攻陷了。他的神色是很自然、很快乐的样子。他手下的许多人哭着喊着。说、不要杀了我们的赵钤辖。强盗们很佩服他们的义气。就叫他做安抚使的官。赵士隆骂着说。你们不过是一班强盗吧了。难道想来屈服我吗。他就在暗地里裂碎了一块绸。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寄给他的儿子。说、强盗们虽然不杀我。可是在义气上说。我是不可以再活的了。你们倘若能够出去。替我报着仇就好了。于是自己吃了毒药死了。
  
  十七、【张焘修陵】
  张焘覆旨。直奏君王。复仇雪耻。万世莫忘。
  【原文】
  宋张焘、字子公。为兵部侍郎时。奉诏遣诣河南修奉陵寝。还奏曰。金人之祸。上及山陵。虽殄灭之。未足以雪此耻复此仇也。因极言必不可恃和盟。而忘复仇之大事。帝问诸陵寝何如。焘不对。惟言万世不可忘此贼。帝黯然。秦桧患之。遂出知成都府。
  
  张浚每奏对。必言仇耻。张焘修陵寝。还奏雪耻。均可谓明耻教战矣。而张焘之言。人尤称其直气吐而星斗寒也。乃秦桧汤思退之流。先后力主和议。粉饰太平。事仇惟恐不及。颜之厚也。蔑以加矣。
  
  【白话解释】
  宋朝的张焘。表字子公。当他做兵部侍郎的时候。奉了皇上的命令。到河南地方去修治先代皇帝的陵墓。他回来对皇上说。金邦人的作祸。上及先皇的陵墓。虽然灭了他们。也不足以昭雪这个羞耻。报复这个怨仇呢。他又乘势说。不可依靠了和金邦人的和约。忘记了报仇的大事。皇上又问所有的陵墓究竟如何。张焘并不回对。只说道。万世之后。也不可忘了这个反贼的仇。皇上听了。心里也很悲伤。秦桧很忌他。就把他贬出去。做成都的知府。
  
  十八、【张浚手书】
  张浚奏对。每言仇耻。病革手书。以示二子。
  【原文】
  宋张浚知枢密院。迁右仆射。每奏对。必言仇耻之大。反覆再三。志在恢复。终身不主和议。故先后为秦桧汤思退所中伤。病革时。手书示二子栻枃。其略曰。吾为国相。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殂、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足矣。数日卒。赠太师。谥忠献。
  
  魏国公有补天浴日之功。其所引拔皆人望。一时号小元祐。若虞允文、汪应辰、王十朋等名臣。吴玠、吴璘、刘锜等名将。皆其所荐。孝宗且倚如长城焉。吾录其终身不主和议。以不恢复中原为耻者。
  
  【白话解释】
  宋朝的张浚。先做知枢密院的官。后来又升了右仆射的官。当他朝着皇帝奏对的时候。一定说、对金国人仇耻的重大。反覆再三的说。他的志愿。要想恢复中原。报雪祖宗的羞耻。终身不肯讲和议。所以先给秦桧妬忌。后来又被汤思退中伤。当他生病得非常厉害的时候。亲笔写了手书给两个儿子。一个名张栻。一个名张枃的。手书里面大略说。我做了宰相。可是不能恢复中原地方。昭雪祖宗的羞耻。我死了以后。不应当把我葬在祖坟的旁边。把我葬在衡山就够了。过了几天死了。皇上封赠太师官。谥法叫忠献。
  
  十九、【叶颙赧赏】
  叶颙正简。耻曰羡余。不增田亩。不益先庐。
  【原文】
  宋叶颙、绍兴初进士。知常州。或劝其献羡余。当得美官。颙曰。名为羡余。非重征。则横敛也。以利易赏。心实耻之。后官至宰相。识大体。抑侥倖。服食僮妾。不改其旧。服官二十年。临终仅有地一亩。卒谥正简。林光朝以诗哭之云。传家惟俭德。无地着楼台。人以为实录。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惟至财色两大关头。每腼颜以丧其人格者。不可胜数。而财尤甚于色。此君子三戒。所以终于戒之在得也。况以重征横敛为羡余乎。况以羡余图侥倖乎。叶颙特抑之。可以风矣。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叶颙。是绍兴初年的进士。在常州地方做知州。有人劝他把地方上赋税的盈余、献了上去。得到了上官的欢心。可以做一个美缺的官了。叶颙说道。名义上说是盈余。实际上不是重复的征收。那就是横暴的敛取了。用了利去掉换赏格。我的心里是很羞耻的。后来叶颙的官做到宰相。他的为政识得大体。抑止侥倖求进的人。他做了宰相以后。穿的吃的。和服侍他的僮仆婢妾。一切不改从前的态度。做了二十年的官。到了死的时候。只有一亩的地。这也就可以晓得他生平的廉洁清白了。死了以后。谥法叫做正简。当时有个林光朝做了一首诗去哭他。里面有两句说。传家惟俭德。无地着楼台。人家都以为这是真实的情形。
  
  二十、【处厚取迂】
  处厚慷慨。名重儒科。不迂为愧。守正无阿。
  【原文】
  宋滕处厚。少颖拔不凡。邃于春秋。名动场屋。议论慷慨。好言天下事。后调柳州马平步尉。再辟潭州甘泉酒库。兼帅幕。居官守正不阿。人称其迂。曰。迂、吾所自取也。终不以此易彼。予愧予之不迂也。有谓予迂者。披襟当之。其立论每如此。易箦不乱。谈笑赋诗而终。
  
  人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则生亦逍遥自乐。死亦谈笑自安。世之易箦不乱者。有几人哉。而人反以处厚为迂也。不亦异哉。吾恐迂之者。反躬自问。其去迂之资格尚远。适足为处厚所愧耳。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滕处厚。幼小就聪明超拔。和平常人不同。对于春秋一经。有很深刻的研究。他的声名。振动了当时来赶考的一班人。他的议论很慷慨。喜欢说天下的大事。后来调到柳州马平地方去做步尉官。再调到潭州甘泉地方做管酒库的官。一方面兼着元帅署里的幕府。他的做官一味守正。不肯阿私。人家说他的做人太迂腐了。他说。迂腐是我自己取得的。终究不肯把这个迂腐丢了。去换那个不迂腐。我还羞愧我的不能迂腐呵。有人来说我迂腐的。我就披开胸襟承受这个称呼了。他的立论每每是这样。临死的时候。心里一些也不乱。口里谈笑着。并吟着诗句死的。
  
  二十一、【元定衾影】
  元定八岁。已能咏吟。行不愧影。寝不愧衾。
  【原文】
  宋蔡元定生而颖悟。八岁能诗。日记数千言。及长。登西山绝顶。忍饥咬荠以读书。闻朱熹名。往师之。熹叩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之列。韩侂胄设伪学之禁。被谪道州。贻书训其子渊沉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勿以吾得罪懈其志。卒赐谥文节。
  
  文节公衾影无惭。盖由幼时得牧堂老人之庭训。且以程氏语录、邵氏经世、张氏正蒙。谓为孔孟正脉。以授之耳。所著洪范解大衍详说、律吕新书、八阵图说。朱子为之序。皆行于世。学者称西山先生。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蔡元定。生下来就很聪明。颇有悟性。八岁的时候就能够做诗。每天记熟了几千个字。到了长大。上了西山的最高顶。忍了饥饿。吃着荠菜。这样的读着书。后来听到了朱夫子的声名。就去拜他为师。朱夫子叩问他的学问。大惊说道。像你这样的学问。就是我的老朋友了。不应当在弟子的班里的。韩侂胄定了伪学的禁令。蔡元定就被贬官到道州去。他写了一封信。教训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名叫蔡渊。一个名叫蔡沉的说。凡是一个人。要在独自行路的时候。对着自己的影子。也没有一些儿惭愧。独自睡着的时候。对着床里的被头。也没有一些儿惭愧。你们不要为了我得罪的缘故。以致懈怠了你们的志向。他死了以后。谥法叫做文节。
  
  二十二、【陈亮避曾】
  陈亮言事。耻受荣襃。避见曾觌。踰垣而逃。
  【原文】
  宋陈亮诣阙上书。极言时事。帝将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岂用以博一官乎。曾觌闻欲见焉。亮耻之。踰垣而逃。尝曰。研穷义理之精微。辨析古今之同异。则于诸儒诚有愧也。若推倒一世之智勇。拓开万古之心胸。自谓差有一日之长。卒谥文毅。
  
  陈亮自幼颖异。才气超迈。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志存经济。其上书斥王安石。言及西北两边。至使内臣经画而豪杰耻于为役等言。孝宗赫然震动。将擢用之。耻而不受。且渡江即归。矧曾觌乎。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陈亮到了皇帝的殿里。上了一封书。书里面竭力说着国家的时事。皇帝就想封他官。陈亮笑着说。我的本意。要想给国家开了数百年的基业。那里是为了换一个官来做呢。曾觌得知了他这样高尚的品行。要想去见他。陈亮觉得很羞耻。不愿见面。就跳过墙逃了。他常常说。研究义理的精微奥妙。辨析古今以来同不同的地方。我对着这一班读书人。的确有些惭愧。可是推倒一世的智勇。拓开万古的心胸。这些事、我自己以为似乎略有微长呵。陈亮死了以后。他的谥法叫做文毅。
  
  二十三、【虎臣辱贾】
  宋郑虎臣。为父雪耻。令唱舆歌。似道愧死。
  【原文】
  宋郑虎臣为会稽县尉时。奉遣监押贾似道之贬所。虎臣为其父尝为似道所辱。欣然而行。似道时居建宁开元寺。侍妾尚数十人。虎臣悉屏去。暴似道行烈日中。令舆父唱杭州歌谑之。每名叱似道。窘辱备至。似道知不免。遂自服毒死。虎臣曰。好教汝恁自为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则辱人者人有不辱之乎。敬其父则子悦。辱其父则子何如乎。以贾似道之权贵一时。而卒受舆父歌谑之辱。在虎臣固善于为父雪耻。而似道亦宜鲜克有终也。
  
  【白话解释】
  宋朝的郑虎臣。做会稽县尉的时候。奉了朝廷里的差遣。监押了贾似道到贬官的地方去。郑虎臣因为他的父亲。曾经给贾似道羞辱过的。所以他奉了命。就欢天喜地的去了。这个时候。贾似道住在建宁地方的开元寺里。他身边侍奉的小老婆。还有几十个。郑虎臣到了那里。就叫把侍奉他的人尽数去了。把贾似道晒在很猛烈的太阳里走路。叫轿夫们唱着杭州歌儿取笑他。每每叫着贾似道的名字。凡是可以羞辱他的事。无所不至。贾似道到了这般地步。晓得是不可免的了。于是就服了毒死了。郑虎臣说。好教你自己这般做呵。
  
  二十四、【如雷耻举】
  宋李如雷。贝溪逸士。元号不题。耻学举子。
  【原文】
  宋李如雷每爱贝溪山水之奇。结庐于其上。自号贝溪逸士。少与奎龙友善。时衡阳郡建石鼓书院。欲得士。有司以如雷奎龙往。宋祚移。遂隐居力学。平生所为诗文甚富。独耻学举子业。尝曰。予亦宋之遗老也。虽未委质。而忍事异姓乎。凡所作。直纪岁。不题元号。
  
  贝溪逸士之耻德、尚矣。富于诗文。不学举子业。一也。虽未委质。不忍事异姓。二也。直纪岁建。不题元年号。三也。以视夤缘求售。玷辱斯文。卖国求荣。屈身异族。恬然不知羞耻为何物者。霄壤自判矣。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李如雷。他喜欢贝溪地方山水的清奇。就在那儿造了一所草房子。自己取了一个别号。叫做贝溪逸士。他幼小时候。和奎龙很要好。这时候、衡阳府里造了一个石鼓书院。要访求读书的人。官厅里就举了李如雷和奎龙两个人去。后来宋朝亡了。李如雷就隐居了。用力读书。平生所做的诗文很多很多。可是很怕羞耻去做考试的功课。他常常说。我也是一个宋朝的遗老。虽然在当时没有做官。难道忍心去事奉别姓的君主吗。凡是他所做的诗文。只纪着年岁的甲子。不题元朝的年号。
  
  【绪余】
  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王曾曰。知耻者、可以行人之所不能行。任人之所不能任。万不至冒贡非几。为奸盗诈伪。自取亡身辱亲。败家亡国者也。夫八德而以耻字终之。是耻居八德之终。实全八德之道。如子不孝于亲。弟不恭其兄。可耻之甚也。不忠不信。无礼无义。临财苟得。临难苟免。不尤耻之又甚乎。夫士为四民之首。而不知耻自爱以爱人。恶在其为士乎。果能立心坚贞。守身圭璧。暗室不敢欺其心。仰不愧。俯不怍。不难为天地之完人。而圣域贤关。亦不难入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德育故事       )(五明学佛网:德育故事       )  

 蔡礼旭老师:改过要发三种心:耻心、畏心、勇心 

 蔡礼旭老师:改过要发耻心 

 仁俊法师:知出思出即脱出·耻混厌混顿断混 

 不讲礼义廉耻的国家,一定会灭亡的(宣化上人) 

 德育故事:五子登科 

 德育故事:竹马儿童与贤能太守的信义约定 

 德育故事:人的福气有多大,取决于他心量有多大,量大福大! 

 德育故事:一棵老树竟挽回了兄弟三人的情谊 

 德育故事:家庭出现隔阂,该怎么做? 

 德育故事:汉明帝为何如此礼遇这对兄弟 

 印光大师:邪YIN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以人身行畜 

 先当惭于意,然后耻身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