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心至虛時能受益,事非經過不知難


   日期:2016/9/29 22: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德曰:「心至虚时能受益,事非经过不知难。」贤师每每提及这段往事,无不极力讚嘆二位法师的修持功夫。其自卑而尊人的广阔胸襟,令人不知不觉便从心底由衷地生起钦敬之意。

  《永思集》裡面说,「心至虚时能受益,事非经过不知难」。学生在落实放下我执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有多么坚固执着,以前真把自己高估了。自己对身体过分爱惜,所能忍受的苦和累是有限的,毅力、耐力不够。学生塬以为自己颇有老实的天分,但在落实贤公老和尚「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这句教诲时,总也放不下心中的妄想杂念。师父上人反覆细緻的为我们开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因为学生在听经时不知不觉就会打妄想,不跟着师父上人的思路走,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到岔路上,把出世大法变成了六道轮迴的理论。学生定要痛下决心,把自以为是转为诚敬,否则即使跟着师父上人学习,也学不到智慧。

  学生在落实放下我执中开始生起一些感恩心,从自己改过的进进煺煺中体会到毛病习气就是苦难。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没有一个众生真正愿意带着毛病、习气生活,要用包容和感化去对待。依报随着正报转,只要把自己的心转过来,一切都转过来了。把大家的苦难当作自己改过的动力,不能对立,不能漠不关心。法藏比丘看到众生的苦难,建立了极乐世界,成就了无上佛道;学生看到众生的苦难,造叁恶道的业,这就是觉者和迷者的差别。

  师父上人常常告诉我们,我们都生活在诸佛菩萨、阿弥陀佛的怀抱中,佛菩萨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一步,佛菩萨的恩德超过父母。以前学生天天想自己的事,困在自己黑暗狭小的世界裡,一点都体会不到,可是今天回过头来细细想想,只说自己今生近叁十年来耗费了父母多少心血,而佛菩萨追随了我们无量劫,为我们付出的又是父母的多少倍,那是无法计数的。佛恩难报,千真万确,没有一尊佛菩萨对我们讲条件,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能回头,不再受苦,加入他们的行列,和他们一起救拔还在受苦的众生成佛,将这种孝心、孝行延续下去。学生终于有一些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心是麻木的、冰冷的、坚硬的,总也不会感恩,不愿谦卑,缺乏爱心,没有信心,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就是因为太把今生这个人身当真了,起心动念都是围着它转,体会到如果自己继续搞自私自利,即使与世隔绝,心也不能清净。

  真正放下我执这个坏习惯虽然很难,但是只要坚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点一点去放下,放下一分就能得到一分的自在,增长一分的信心和愿心,距离极乐世界又近了一步。学生也有一些体会到师父上人、贤公老和尚和许许多多善知识无比的慈悲与伟大,学生心量小到自己和自己对立。想想佛菩萨的胸怀,佛菩萨做为虚空法界最有道德、最有智慧、最有才艺的大成就者,却从没有自己的意思,真心的把众生视为阿弥陀佛,真正礼敬诸佛,永远都是无条件的随顺众生的需要,用众生能接受的方式帮助众生。为了众生,甘心一生颠簸流浪,甘心挨打受骂,甘心做保姆,甘心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这就是真正无我的人。他们都是在为学生慈悲表法,用最直接的方式加持学生。学生看出一分就要努力效法一分,不能再夸夸其谈,光说不做就不是老实人。

  以上是惭愧学生开宝粗浅的学习报告,错误之处请求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评指正,学生一定接受。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老法师:我们祝福,希望各地的同学们都能够真正回归,我们用真心待人接物。用真心待人接物,你会感到非常快乐,会感到非常幸福,不欺骗自己就不会欺骗别人。人为什么会骗人?为什么会干假的?真正塬因就是两个字,自欺,自己骗自己,这就是道地的凡夫。如果一回头,我不自欺,不自欺就决定不会欺骗别人,用真心待人多么舒畅。用妄心的时候总是有罪业感,他没有觉得他有罪业感,实际上他有,那个罪业感埋在他的心裡面的深处,有一天他要发现了,他就有大惭愧心就生出来。现在在深处这个罪业他没发现,全是自私自利,就是虚妄心造成的。

  真诚,什么是真诚?我们的老祖宗教导我们五伦、五常、八德,真诚,佛陀教给我们的叁皈、五戒、十善就真诚。身叁业,决定不伤害任何一个众生,乃至蚊虫蚂蚁都不忍心伤害牠,还能伤害人?不杀害,不杀生,这裡头包括不伤害一切众生。换句话说,跟佛菩萨是一个心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怎么能再加害于众生,让它得苦、受苦受难?这不可能的,这是违背了真心。不偷盗,延伸这个意思,不但不盗,而且还要以财物布施、供养、帮助别人,内财布施、外财布施,内财裡头包括智慧。不YIN欲,YIN欲的延伸就是不过分,日常生活当中饮食起居都不过分,过分就叫YIN,就叫造罪业。吃东西适可而止,喜欢多吃几口,过分,不喜欢的少吃几口,这都过分了,一切都要随其自然。也不要吃得太饱,太饱对身体没好处,有七分饱就够了,六、七分就很好,这不过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知道分寸、掌握分寸,待人接物重要,永远像父母对待儿女一样。

  佛菩萨对待一切众生,那种关怀、照顾超过父母对儿女,因为父母对儿女有时候没想到,佛菩萨面面都想到了,不但现前想到,将来生生世世他都想到了,教你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是世间人没想到的。什么是究竟苦?六道轮迴是究竟苦。脱离六道轮迴,离究竟苦,得究竟乐那是极乐世界,帮助你、成就你往生极乐世界得究竟乐。人,一般人害怕用真心,别人都是用妄心对我,我用真心对他,为什么?为离究竟苦,为得究竟乐,一定要用真心。用真心就是平常说的一句,「严持戒律」,就是真心。真心,用真心落实在严持戒律,我们的成就就有根、就有底、就有基础了。

  主持人:「叁学兴衰之见闻」,释开吉学习心得报告之四。阿弥陀佛。二0一四年六月二日,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于《无量寿经科註》学习班第四十集开示叁学兴衰专题,弟子开吉聆听后深受教益,文中说,「古德云:佛法之盛也,叁学(律禅教)一源」。这些年来,弟子亲眼目睹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与律宗、禅宗等诸山长老,及各个宗教之领袖之间相互尊敬、相互讚叹、相互效法学习的身行言教,令人感动至之,在此略叙弟子亲见、亲闻的几件往事跟诸位大德分享。

  圣一老法师是当代的禅宗硕德,对于中国佛教之贡献很大,他和上净下空老法师是莫逆之交。数十年前圣公曾亲率弟子们去聆听老法师讲经,并把老法师请到自己的禅堂讲开示,圣一法师的《地藏经讲记》也是由老法师亲自写序及题写书名。

  十多年前弟子去新加坡参学时,听说当时圣一老法师的身体不好,净公恩师很是着急,希望能够请圣公到美国凤凰城住一段时间,因为那裡的气候很适合圣公康復。

  二00八年弟子随同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到深圳参加聚会,突然有人来报告说,圣一老法师就在楼下,于是在护法大德的促成下二位老人久别重逢,当时圣公已久病无法言语,只能用眼睛目视净公,只见老法师缓缓的取出一个红包放在圣公的衣服口袋中,圣公的弟子惭愧不敢接受,净公恩师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给老法师留着用。当时弟子在场目睹此情此景,忍不住感动落泪。告别之后,老法师对我们感嘆的说,圣一法师可能过不了今年了。那次的生死永诀,使我们看到老一辈高僧大德、同参道友之间的真情实意、深厚情谊,令人无限感动。后来在圣一老法师圆寂之后,净公恩师还特地嘱咐开吉,将圣一老法师的《地藏经讲记》录製成有声书。

  二0一叁年一月,正觉精舍上果下清律师一行首次来到香港拜访上净下空老法师,时隔数十年久别重逢,相见谈叙甚欢。由于清公于民国六十叁年,在雪庐老人会下曾就读于内典研究班,当时净公在研究班宣讲《金刚经》,时尚为在家居士的清公在讲席中蒙受法益。二老亦师亦友,既是同门师兄弟,又是师生关係,因此清公至今虽年事已高,仍谦敬自处,向净公老法师执弟子礼。清公在港期间,同修们目睹法师们行住坐卧威仪有则之德範,他们严持戒律,搭衣用钵,戒德庄严,令见者、闻者叹羡不已。二月四日,清公一行向上净下空老法师依依惜别,弟子亲见六十六岁高龄的清公穿袍搭衣,率领众弟子向老法师顶礼告别,感恩老法师多日的慈悲教导,言辞特别质朴感人!

  老法师常常教导我们,「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讚僧」。果清律师以其至诚感人的言行身教,为四众弟子表演了僧讚僧之德範。老法师在讲席中说,果清律师一行的来访是诸佛菩萨的慈悲安排,见到他们严持戒律、严肃威仪,在他们的身上使我们对于佛法的復兴建立了信心。这是身为当代净宗教下大德的上净下空老法师和禅宗、律宗大德们之间相互尊敬、相互讚叹之德範,为我们表演出和合共处,促进佛法兴盛之最佳榜样。

  近来老法师又号召我们佛门四众弟子向上海下贤老和尚学习,二老虽未曾见面,但是却是在冥冥之中做出最佳的僧讚僧之榜样,真是暗合道妙!当年贤公嘱咐弟子们,无论如何也要把锡杖送到上净下空老法师的手上,这种示现难道不是含有至深的表法及用意吗?

  见到如此多用心良苦之身教,我们四众弟子怎么还能再做出叁学鼎立、叁学互诤,甚至叁学内讧的行为!如果我们不能学习和落实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称讚如来、随喜功德的榜样,那就是在以身谤法,败坏佛教。所谓一切人皆为破法之人,一切法皆为贼人之法,难道不使我们深深警惕!

  因此,「当其世,唯孤臣孽子,力揭叁学一源,万法同体,万法一如,自他不二,世界族群宗教本来是一家,以救之耳」。弟子深深感受到,上净下空老法师就是那位力揭叁学一源,万法同体的孤臣。而效法老法师之行持,真正相信万法同体,万法一如,自他不二,并身体力行之,亦勇于成为匡正世风、挽救时弊之孤臣孽子,这不正是我们佛门弟子责无旁贷之责任和使命。

  弟子开吉在此略叙见闻,与诸位仁者、大德分享,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不尽感恩。阿弥陀佛。

  老法师:叁学兴衰确实是一桩大事。我们看了汤恩比博士对于宗教这个问题的看法,感触很深。这个人是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对于今天社会问题、世界的问题看得非常透彻,看得深入。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我跟他的看法有相同,但是他比我看得深,他比我看得广,他比我讲得更清楚。这是他的学问渊博,在这个层面上我不如他。我看到它的时候无限的欢喜。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就是伦理、道德、宗教教育衰了,衰到底谷了。什么方法能救?他说能够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能够救这个地球,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个说法很多年前我就听说过,我赞成、我相信,我对他的说法没有怀疑,他所看到的真因就是中国古德所说的叁学兴衰。

  叁学是说佛教,第一个是戒律,第二个是禅定,律宗代表戒律,禅宗代表禅定,其他的都叫教下,宗门教下。佛陀在世,全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各个独立了,就是叁学鼎立。叁学一源会兴旺,叁学鼎立衰相就现前了,为什么?自讚毁他,我的法门是纯正的,佛陀传的,他们都变质了。戒,说戒是菩提的根本,佛说的,没说错。禅,禅是佛心,诸佛的心印,也没说错,但是把它提到第一,不就有分别了吗?有第一就有第二,就有第叁。万法一源是平等的,戒就是禅,就是教;教就是戒,就是禅,一而叁,叁而一,这就团结了,不能分。

  我们看一个家庭,你就看得很清楚,小时候兄弟姐妹很多,这一家多么和乐,等到自己兄弟姐妹都长大了,各个再成家立业,这就分了,以前小时候那种亲情没有了,就失掉了。所以中国古人老死不分家,就是想保着这一分真情,这一分纯真的爱。父子兄弟这种亲爱,不忍心让它变质,不忍心叫它衰煺,各人结婚成家之后还在一家,成为大家庭。大家庭可不容易,你的兄弟姐妹没错,婚配的是外人,跟你的那种亲爱不一样,这如何来调和,让兄弟的妻子、姐妹的丈夫也都能融合在这个家庭裡头,变成一家人,这个家会兴旺。这个家是人们生活的榜样,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互助合作,这家多美好!人人存的心只有家,没有自己。所以自己不放下,那个家不能维持,每个人都把自己身心放下,我为什么?我就为这个家,家就是我,我就是家。家上上下下几百人一体,它会兴旺;如果一分家就完了,这叫家破人亡。一分家之后往来就少了,见面机会少了,慢慢变成陌生人。如果再为了争产业,兄弟反目变成仇人,今天上法庭,一生再不相往来,这个亲情到哪裡去了?

  我们用一个家道的兴衰来看佛教的叁学,这叁个学派,戒律的学派、禅宗的学派、教下,教下很多,像华严、法华、叁论、唯识,净土也包括在教下,密宗也编在教下。中国佛教八个宗,教下六个宗,各个独立,各个自讚,都批评别人,错了!自讚可以,不能批评别人,批评别人不就是批评释迦牟尼佛?学生批评老师,大不敬!老师要是有过错,学生要是有新的东西超过老师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提出自己更圆满的这个学术的见解,绝不毁谤老师,而感恩老师,老师是我的基础,我站在他的肩膀上提升了,感老师之恩,没有老师哪有我?

  后一代高于前一代,这个是世出世间圣贤的愿望,都希望后人能超过自己。所以中国古时候这做官员,各级领导人戴的帽子,那个帽子前面低、后面高,像两个阶层一样,这个帽子叫进贤冠,前面是我,我自己,后面是别人。别人比我高的,我一定要把他举出来,不能让他埋没,他在我之上,我要推荐他。而且教学希望下一代比我这一代更好,这个国家民族才有前途;一代不如一代就衰了,会灭亡。一代比一代好,每个读书人,每个做家长的人都有这种心。每个做官的人都希望底下比我好,比我做得更好,才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国家,决定不能把我摆在第一,以后的人都不如我就完了。

  佛教确实是了不起,佛教讲的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全宇宙,全宇宙从哪裡来的?是我自性所生所现的,所以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大乘要没有这个理念,他什么都学不到,大乘的精髓他边都沾不上。大乘要有大心,没有这个心量怎么能成就?贤公有没有这个心量?有,从哪裡看出来?从他插十二支香看出来。为什么烧那么多支香?他说出来,他看到遍虚空、遍法界全是阿弥陀佛。这才叫入佛的法界,怎么能分?分已经错了,分了之后再批评,自讚毁他。甚至于一个宗派,净土宗,净土宗很多道场,这些道场人多,平常都不相往来,都自讚毁他,我这个地方做得好,他不如我,你们都到我这来,争信徒。拉信徒、争信徒,为了争信徒,产生自讚毁他,这个情形怎么样?信徒争到了没有?没争到,反而让信徒不来了。信徒看到你们这个样子,连在家人都不如,自己毁谤自己,对于修学净宗的信心失掉了,这就是全世界宗教信徒现在在衰煺。这个话是梵蒂冈陶然主教跟我讲的。

  陶然主教在梵蒂冈的身分就相当国家的外交部长,不同的宗教到那去访问,他接待。根据他们的调查,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他对这个事情很担心,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他,宗教要回归教育,宗教要互相学习,宗教要互相讚叹。信仰宗教由各人自己选择,每一个宗教都第一,没有第二的。每一个宗教都是好的,宗教的核心就是仁慈博爱,仁慈博爱的教育都是好的。宗教要团结,为什么?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交通便捷,资讯发达,在过去没有这些东西之前,一个人从小信仰一个宗教,都是什么?跟父母,父母信什么他自然信什么。信另外一个宗教几乎不可能,为什么?他这没有。所以宗教,过去宗教真的是有居住方块的,这个地区这就是一个教,很多人老死不相往来,他没有见过别的宗教。现在不行,现在地球变成一家人了,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宗教。所以宗教要走向多元,宗教要走向理性,不能感情用事,宗教要放弃傲慢,要放弃排斥别人,要互相讚叹、互相学习,每个宗教都可以兴旺起来。至于人民信仰哪个教是他的事情,无论信哪个教,我们都讚叹。

  佛门的宗派亦如是。圣一法师学禅的,在香港只有这么一个禅宗道场,他真正参禅,每天坐香,不是假的,他在的时候四十多个人,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去坐香。我看到很欢喜,我对他很讚叹。那一年我在香港讲《楞严经》,法师当中只有他一个,他来听了几次,每天都来听,大概听了四、五天,告诉他的信徒,我在界限街讲经,什么时间,希望他们都来听。只有他,这个心胸开阔。他听到这个法没讲错,是正法,鼓励信徒来听经,不怕信徒跑掉,所以我对他很称讚。请我到他道场讲开示,讚叹禅宗,讚叹这个法门,讚叹圣一法师在这裡主持领导,讚叹每一个同学在一起共修,对于念佛法门一字不提。

  跟着我去的大概有二、叁十个人,在路上问我,法师你对于禅宗这样讚叹,你为什么没有学禅?我告诉他,禅是度上上根人,我是中下根人,我对它只有尊敬,只有讚叹,我没有资格学,他们能得定,能开悟,我得不到定,所以我只有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至于得禅定、明心见性,我完全放在西方极乐世界,我到极乐世界再搞这个,现在我的能力有把握,只有取极乐世界,走这条路,稳稳当当,我有把握走这条路。他比我高。我这个路简单,谁都可以走。海贤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也走通了,可见得这个路,信、愿、持名,条件就四个字,你只要具足这四个字,叁个条件,真信、真愿往生、真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就决定成功。

  我说这两个法门摆在面前,你选择哪一个?上上根人选择禅,下下根人一定选净土,统统都能成就。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都能成无上道,没有高下,完全看各人根性,各人的缘分。选择法门,不可以互相批评,只许可互相讚叹,自讚毁他是菩萨的重戒,那就犯戒了,犯了重戒。果报在哪裡?在无间地狱。为什么?因为你这种行为,让社会大众很多人煺心,这个因果责任你要负,他学佛,谁叫他煺心的?他看到你们和尚互相毁谤,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算了,我不学了。这就是陶然主教所说的,我们现前全世界宗教信徒一年比一年少,什么塬因?我们都在搞互相毁谤,谁都不服谁,大错特错!这个责任要负,因果责任要承当。当这个因果的话,就是无间地狱,自己信仰宗教、学佛,最后堕无间地狱,你说冤不冤枉?

  自己念佛求生净土,最后结果到无间地狱,这个话是灌顶法师说的。乾隆年间,慈云灌顶他在讲《大势至圆通章》,《大势至圆通章疏钞》他作的,作得非常好,后面有讲念佛一百种果报。我过去讲《圆通章》就是用他的《疏钞》,我看到这段文,我拿去问李老师,念佛人怎么会堕地狱?老师就告诉我,老师没有告诉我一个人,他说这是大事,我不跟你一个人说,讲经的时候告诉大家,毁谤,谤法之罪。你虽然学佛,你谤佛,为什么?所有法门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你要批评它、毁谤它就是谤佛,毁谤叁宝这个罪就是无间地狱,这从因果上说。

  确实如果我们宗教互相讚叹、互助协助,人们对宗教信心就会生起来。人,人生跟宗教关係是不能断的,人要没有宗教,就是汤恩比说的,他一生生在贫穷的生涯。这是贫穷之苦,无依无靠。宗教是精神文明,比物质文明重要。物质上缺乏,精神上有这个依靠,所以说是现在人讲幸福指数高,他活得快乐。只有物质,没有精神生活,富而不乐,贵而不安,你就想他多苦。宗教的信仰,不管贫富贵贱,它带给我们是安乐,心安理得,它不能缺少。

  科学不相信宗教,因为科学要拿实证,他认为像耶稣、释迦牟尼都是传说当中的神话,未必真有其人,他这样怀疑。科学造成今天的社会,为什么?把人对宗教、对圣贤、对祖宗,甚至于对自性全部摧毁了。再回头想想,中国人是世界上真正有智慧,聪明人,为什么不走科学这个道路?如果走科学道路,提倡科学精神,中国几千年的歷史、文明全部废弃了,被否定了。否定之后社会会变成什么样?今天这个样子,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这大问题!

  会集汤恩比报告的这个人应该是年轻人,我还没见过面,他在报告裡面就提出一个,今天中国出现一个习主席,从习主席的作风、谈话,中国人有救了,中国人在慢慢復兴起来,可能就是这一个带头人。他这个说法我赞成。如何兴?互相讚叹就兴,互相毁谤就亡,继绝存亡就在这个心态上。今天最重要的,我们要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今天的世界上这一百年当中真正认识,非常清楚,坚定信心就是汤恩比一个,在我们中国也找不到第二个。所以我们年轻人要认真努力,在国学上下功夫,全心全力去做。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传统文化的根基,一定要做到。然后学习汉字、文言文,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四库全书》,你就有能力去读它,这裡面千万年圣贤祖宗的智慧,这个智慧是全面的,包括身心的修养,日常生活到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裡头。唐太宗汲取其中精华之精华,编成一套《群书治要》,这个东西可以救急,马上就管用,我们已经看到了。英文翻译的才在其中,就是在这本书裡头节录十分之一,这篇幅不大,翻成白话文,翻成英文,在联合国流通,教科文组织一百九十五个国家地区的大使代表,我们统统分送给大家,没有一个不欢喜。这就是让我们看到,《群书治要》可以在现前做为全世界人类的共识。佛法六和敬裡头见和同解,依什么?依《群书治要》,大家自动的,欢喜,没有一个反对的。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是中国人《群书治要》的世纪,这个要懂。真的是汤恩比博士早年所说的,解决二十一世纪世界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大乘佛法,讲得一点都不错。所以《群书治要》发现,《国学治要》发现,这两部书发现,我真的无量的欢喜,真有救了。这两样东西我想很多年了,出现很不容易,我觉得这是祖宗之德,老祖宗替我们保留下来了。我一拿到手,赶紧翻印,每一样都印一万套,为什么?不会再失传了。这一万套,送在全世界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去收藏,即使这个世界上有灾难,很多东西毁掉,我相信这个还会留下去,我们放很多地方收藏,不是一个地方。祖宗之德,真的不是假的。

  中国老祖宗对后代想得太周到了,发明汉字、文言文,这个工具超越时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把他塬塬本本的言语、意思,不会被误解,不会有错误,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种东西。所以我认为全世界的发明,汉字、文言文是最高的发明,再没有比这个殊胜的,这工具太好了!全世界,中国有,其他国家没有这个东西。文字、语言它是表音的,音会变,两百年之后人就听不懂了,文字也看不懂了。中国文字是表意,表意,你看到这个符号,你会看的人,看多的人会懂它的意思。这个是外国文字裡头没有的,这个工具好,希望全世界人人都发心学习。学习这个不难,外国学汉学的大多数学文言文学叁年他就有能力去阅读,有能力用这些古籍写论文。我们要赶快追上,不能落在他们后头。所以要学习互相讚叹,不要批评,批评没有好处。

  你们现在也有经验,遍数念多了就有悟处,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从这个地方产生信心,只要遍数多,愈多愈透,为什么?最后念到自性,把自性念出来,遍法界虚空界全知道,那就是大彻大悟,就是明心见性。连海贤老和尚都达到这个境界,他说了,我什么都知道,就是不肯说,为什么?你们不懂。这些人说出来,是我们程度能听得懂,超过我们程度不说。释迦牟尼佛教学,阿含十二年,为什么不讲《法华经》,为什么不讲《华严经》?他听不懂。这十二年之后讲方等,方等八年之后讲般若,般若二十二年之后再给你讲真的,讲《法华》、讲《涅槃》,一步一步向上提升。

  祖师大德教学亦如是,没有例外的,用什么方法?用自见,是真的,真智慧、真学问,不是别人传的。所以我们要知道,人家怀疑,学科学的人怀疑,这不合乎科学,我们相信,相信的人得利益,不相信的人机会当面错过,就太可惜了!释迦牟尼佛他是其义自见的,他没人教,虽然他学了十二年,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学他都学过,没用上,一生自行化他,与那十二年所学的毫不相关。每部经论都是自见的,其义自见的,那就是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流露出来的。怎么相信这个?这科学不敢承认。在中国惠能大师,你看这部《坛经》,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不能说他没有智慧,他什么都懂。而且人家厉害的地方,一部书不要全看完,念个一段、两段他就全明白了。这就说明什么?说明真的,其义自见。佛教之外的也有其义自见的人,最明显的就是穆罕默德,回教的创始人,他说出一部《古兰经》,他不认识字,他口述,别人给他写,记录,伊斯兰教最主要的一部经典。穆罕默德,唐朝时候的人,当时回教传到中国,穆罕默德还在世,而且劝导他们的信徒,中国有智慧,如果要想求智慧,要到东方去求。

  今天老一代的人过世了,我们现在想学,没老师了,全凭祖祖相传这个理念,理念,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我们只有走这个路子,这个路子要有真正的信心,不能有丝毫怀疑,有怀疑就不能成功,决定没有怀疑,对佛菩萨、对圣贤、对祖宗有坚定信心,按照他们教导我们这个,我们求其义自见。为什么?心地清净,《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现在的人心染污就不清净,妄念太多、分别太多就是不平等,所以他生烦恼,他不生智慧,我们把心走向清净、平等。

  所以读书千遍干什么?一门深入干什么?修定,不是别的。你搞得太多,不能得定,一门能得定,短时间不能得定,长时间能得定。积极的方法落实在什么?读书千遍,就是一部书,别想它意思,没有意思。用读书的方法修禅定,让我们的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就大彻大悟,这么个道理。真正开悟之后,比科学、哲学高明太多了,科学、哲学摸到一点边,不能跟佛菩萨比。佛菩萨告诉我们,这是每个人都有的,都有这个条件,都有这个资格,你为什么不用?佛法裡头人人平等,所以说本来是佛。好,今天时间超过一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事非       谦虚)(五明学佛网:事非       谦虚)  

 能弘法师:谦虚与赞叹 

 蔡礼旭老师: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 

 刘素云:对任何人都要谦虚恭敬,不得傲慢无礼 

 净土法门法师:要从内心里面流露出谦虚恭敬,你才能断烦恼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谦虚恭敬 

 呷绒多吉上师:为什么我们始终要谦虚﹑低调,恭敬他人 

 净土法门法师:人要不吃苦、不谦虚、不老实,世出世法都不会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40)财富、名气 

 贵,要怎么修?要修忍辱,谦虚,破骄慢 

 净土法门法师:愈是地位高的人愈是谦虚愈是和敬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成佛了还这样谦虚? 

 净土法门法师:老实人,谦虚的人,恭敬的人,神保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