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孝也需表达


   日期:2016/10/1 21: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毕淑敏说:“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办法弥补。比如,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西汉末年的戴良,隐居不仕,侍母至孝。因为母亲喜欢驴叫,所以戴良经常驴叫娱亲。母亲去世后,戴良继续驴叫自娱。他说:“独步天下,谁与为偶。”明嘉靖年间,王铮任督察院佥都御史,为了时刻不忘感恩父母,便以“子孝”作为自己的字,并把父母居住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号。看来,至孝在哪儿都能传为美谈。

  国学大师黄侃,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黄侃自幼丧父,由生母和慈母将他抚养长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黄侃回家照顾了六个月,母亲就去世了。黄侃大恸,吐血不止。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对慈母田氏,黄侃也非常孝顺。他在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黄侃悲恸欲绝,按照古礼服丧。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全家设供祭祀。

  孝道是感恩烘焙的浓香,因这浓香,亲情醇芳,人间温馨,让人多生了一份依恋和怀想。日本演员高仓健对母亲情深似海,每次出门拍摄都会恋恋不舍向母亲告别。他说:“母亲对我成长影响很大。”母亲也无时不在关心儿子的点点滴滴。一个冬天,高仓健在外地拍戏,母亲看到了一张海报,高仓健脚上露出了一点点肤色,便说:“这孩子脚又裂了。”高仓健曾撰文描述母亲,孺慕之情溢于言表:“这世上恐怕再没有人像她那样关心我、心疼我了!”高仓健在外拍片时,91岁的老母去世了,他没能赶上葬礼,这成了高仓健一生最大的遗憾。从此,高仓健再也没让母亲“离开”自己,无论他走到哪里,就是到南极拍电影,他都带着母亲的遗像。他外出每到一地,住下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出老母亲的牌位,端端正正放到房间的显眼处,然后恭恭敬敬地向母亲请安,告诉母亲自己一切安好,跟母亲对话,请她不要挂念,20多年来都是如此。后来高仓健又到中国出演《千里走单骑》,剧组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唯一提的就是:“能否每天送给我一束鲜花?”接待人员说:“当然可以,在云南更没有问题了。”但大家不知道高仓健干什么用。在丽江拍摄的第一天,高仓健突然不见了,急得张艺谋赶紧派人找,后来在一个房间里找到高仓健,只见他正跪拜在母亲相片前。二十年过去了,高仓健每天给母亲送上一束花的习惯仍然没有改,这种大孝成了影视界的传奇。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被后世奉为神探的狄仁杰,自小家庭贫困,却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因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位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狄仁杰知道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有一天,狄仁杰外出巡视,途经太行山。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有诗颂曰:“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尽情表达你的那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薄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丛野果小花;也许是一件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只纸鹤。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