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和顺为齐家之本


   日期:2010/9/15 9: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和顺为齐家之本”。家庭要充满祥和之气,家和万事才会兴。而我们常说男子要阳刚嘛,所以是刚正。女子是柔和、柔顺。好。刚柔之礼。请问刚跟柔一不一样?我们想,一个男子的刚在哪?刚在“无欲则刚”。无欲的人不会被境界所转,不会因境界而发怒,不会因境界而起贪心。这个才是刚。所以这个“刚”的精神事实上还是修养,不随着习气,随着正气这个叫“刚”。这个叫“道义之身”,才显出他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甚至于不只是不动气,人家侮辱他、骂他,他如如不动,不跟人计较,不回嘴,这个才是“刚”。

    而这个“柔”呢?“柔”也是不动气,决不跟人家计较。逆来顺受,所以大家觉得这个刚跟柔一不一样?在心性上都是修养。只是男女特质展现出来不大一样。可是他的本质都还在心性的修养上。不动习性,能随顺德行,所以真正的男人刚中有柔,真正好的女人柔中有刚。所以男人很刚强,柔起来的时候也很温柔,是不?女人很温柔,等到她遇到一些境界的时候她比铁石还坚。

    大家有没有看那个《德育故事》?哇,你看面对国家危难的时候,儿子回来了,“妈,我最不放心的就是妳呀。”“为国效忠,流什么泪,赶紧去杀敌。”然后自己带着媳妇冲上城墙去,抵御敌人到最后一刻,还不能让敌人羞辱了自己死去的身体,放火烧了自己。你说那个刚可能男人都不一定做得到啊。所以真刚有真柔,真柔有真刚。

    那这个“正”,正直,处事待人甚至起心动念都是顺着道理,有正气。而这个“和”,其实也都是懂得顺着道理、顺着情理。所以有柔为体,和为用,有这样的修养做出来了,就是非常公正无私,就是非常地和顺。所以这个是“和顺为齐家之本”。

    “调剂人情,发明事理”,这八个字也很重要。其实这八个字也是在提醒我们,“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事情的先后顺序不可颠倒。比方《论语》里面讲,“君子信而后谏”,就是呢,亲戚朋友之间取得足够的信任才好劝谏他。“未信”,还没达到信任你就劝他,“则以为谤己也”。他不舒服了:哎呀,你是不是要毁谤我,你是不是看我不顺眼。信任够了,你劝他,他觉得你爱惜他。这就是人情,要体恤得到。所谓“交浅不言深”,就是信任要够才好。我们有时候那个信任还没建立,一讲起话来连珠炮,一个接一个哒哒哒哒哒哒,结果人家很不高兴了,不接受了,我们还在那里,“狗咬吕洞宾,这个人没善根,算了”,“我这个人讲话就是很正直”。你看啊,自己不通人情,还要把自己抬得很高,“我这个人就是正直”。

    所以人有时候自己在“倘掩饰,增一辜”,自己都不知道。所以这个人情事理感觉得到的话,就知道什么先要做,什么后面才能够顺势而为。所以“调剂人情”,彼此的关系、信任就够,之后才能借一些机会善巧地把一些道理供养他、提醒他。假如没有“调剂人情”,就是长篇大论的道理,一般都不能接受。

    所以我们不知道有没有学长有讲过《少娣感嫂》?《少娣感嫂》这个故事确实是很有智慧。有没有哪一个学长是挑这个故事?没有啊。没有,我就讲,有,就你们讲。

    这个崔少娣她要嫁到苏家,苏家有五个兄弟,她的未来的夫君是老五。所以她还没过去前有四个大嫂。他们五个妯娌之间怎么相处?所以当她要嫁过去以前,因为她四个嫂嫂常常吵架,有时候吵得不过瘾,抄家伙,那个木棍什么都拿出来了。所以她的亲戚就叹气了,说,“妳还要嫁过去呀,妳嫁过去不是很危险吗?凶多吉少。”都不看好。但是,这个少娣她对于人性本善有坚定的信心:我们只要诚心,都能够改善。她就嫁过去了。

    结果嫁过去以后,她非常懂得礼让,懂得忍让,懂得谦让。比方回娘家拿回好东西,先让她的大嫂、先让她的侄儿来享受,先人后己。侄儿都吃了才让她的孩子来吃。然后婆婆分配:“这个工作谁去做?”假如看到这个嫂嫂面有难色,调剂人情,马上过去:“婆婆,我是最后来的,我年轻,这个我来就好了。”又把工作给揽过去。家里一起吃饭的时候,嫂嫂没上桌,她绝不上桌。等嫂嫂坐下来,她才坐下来。

    所以这一点一滴对她们的一种尊重、关心,哪有不感动人的?人的心都是什么做的?肉做的。都是有感觉的,有感情的。甚至于有一些情况,比方说,她抱着侄儿,侄儿都还小,还在襁褓当中。抱着,“哎呀,好可爱啊,好可爱啊”,而且她衣服也穿得是非常正式的服装、庄严的服装。突然这个侄儿撒泡尿,然后就撒在她的衣服上面。

    好,诸位学长,刚好你今天穿了一件很昂贵的衣服,然后,“咻”,撒在你的身上,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这件多少钱,哎呀,怎么办啊!”可能是这个反应。可是,这个崔少娣,因为嫂子看到这个情景了,人家也不好意思,马上,“哎呀,抱歉抱歉”,就要把孩子给抱过去。这个崔少娣当下的反应:“嫂子,别紧张,别吓着孩子了。衣服洗就好了,一点关系都没有。”哇,你看当场大嫂是什么感觉?“在这种情况,念念的还是我的孩子啊。”你一心一意为她的孩子着想,感来的,人的心化掉之后也是一心一意为你着想。

    然后因为这四个嫂嫂之间以前都是常常吵啊、骂啊,很多事事非非也是存在的。然后,这个嫂子就会来讲,哎呀,另外一个嫂嫂怎么不好怎么不好,就来讲给她听了。我们应该怎么反应?“『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是不是?那个嫂子:哦,妳给我记住,这么不给我面子。这个就不是“调剂人情”了嘛,不要拿道理压人。所以当她的嫂嫂来给她讲其他人的不是,有一个本事要学,叫傻笑,“呵呵,呵呵”,没有任何的回应,她就讲不下去了,不好意思就走了。

    所以人与人相处,就是你有响应,就越来越起劲。比方说他骂你,你一回嘴,他就越骂越起劲。他骂你两三句,你没反应,他就觉得骂不下去了。他打你,你都不还手,他推你,你躺在那儿,“啊”,他也不知道接着要该怎么办,他下不了台了。所以一个巴掌拍不响。人家是非人我了,你都不回应,他也讲不下去了。他慢慢地看你都不谈这些,你的德行就感动他。“哎呀,还是你有修养。”

    结果她的仆人也跑来给她说三道四,她斥责她的仆人。然后把她的仆人带去给她的大嫂道歉。大家觉得这么做好不好?“哎呀,好像太凶了。”大家要注意,不要看眼前她舒不舒服、难不难过,要看着这个仆人,这个姑娘以后是要当人家的媳妇的,她假如不在其中得到教训,她以后吃不完兜着走。所以这个严格是对她的疼爱哟。

    所以崔少娣这个调剂人情啊,自己都把榜样给做出来了。一年左右,她四个大嫂说到了,“五婶大贤”,被她的德行感动了,我们这些人跟她比起来真的不算人,叫“我等非人”。有没有批评人?没有。正己化人。

    所以这个故事也启发我们:“三争三让,天下无贪人矣;三怒三笑,天下无凶人矣。”人冲突都是争一时的意气,能不争了,能让了,能微笑面对了,这些冲突就化掉了。我们看,“三争三让”,为什么?因为人都有良心啊,他在这些小利当中贪,你每一次都不贪,他说,“你君子,我小人”,他的惭愧心就起来了。

    所以在汉朝那时候很重视五经的学问,所以皇帝设了五经博士。然后刚好五经博士聚会,皇上下旨每一个人送一只羊。结果散会了,所有这些五经博士就围在那里:“哎哟,哪一只羊比较肥?”“哎呀,这样看不准,去拿秤来称比较准啊。”就在那里争啊,要拿那个最重的。结果其中一个五经博士,好像叫甄宇,看到大家在那里争,觉得很难受。大家要了解,他们是什么身份?五经博士啊。那真是丢脸丢透了,都是讲经,结果蝇头小利都在争,那是有口无心了,记问之学了。所以甄宇觉得,哎呀,很惭愧,很丢脸啊。马上一看,那只最瘦的,牵着就走了。结果他羊一牵走,所有的人互相看一看,都不好意思。只要有人做出不贪,贪的人也会惭愧心起来。后来皇帝知道这件事情了,皇帝很聪明,借这个机会教育天下人,所以就封这个甄宇叫“瘦羊博士”。除了五经博士以外,叫“瘦羊博士”。这个天下的楷模。

    所以这个汉朝的皇帝我感觉很不简单,难怪我们叫汉人。大家看,汉文帝为母亲亲侍汤药,三年啊,不简单。而且汉朝的皇帝全部都加一个号,汉“孝”文帝、汉“孝”景帝,以“孝”治天下。而且大家看《弟子规》里边讲的,“冬则温,夏则凊”,这是东汉黄香的风范。皇帝一发觉这个榜样了,马上诏告天下,可能还亲笔御笔赞叹,写着,“江夏黄香,举世无双”。天下人不都学孝道嘛。皇帝做了,又把天下的榜样立起来,所以这整个朝代都是重视孝道、德行。

    所以东汉光武帝复兴汉室之后,因为随他打仗有很多将军,结果后来平定天下了,这些将军就在那里说,“我的功劳最大”,另外一个说,“你算什么,我比较大”,就开始争了。结果有一位将军叫做——冯异大将军。我们这一位学长“视思明,听思聪”,他一看就知道我的脑筋短路了。冯异大将军,他的功劳应该算是最大的。可是他看到大家在那里争,他就觉得很难过。他觉得:我们为国效忠是应该的,而不是争的。他就自己默默地走出去了。要默默的,你不要:“哼,无耻!”然后人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是吧。那就不能感动人了,还给自己埋下很多对立、冲突。他默默地走出去,然后走出去就坐在一棵大树下沉思。后来皇帝知道这一件事了,就封他叫“大树将军”,所以天下的人都不去争功了。

    所以领导者能把善立起来,对整个团体的风气非常重要。这是“三争三让,天下无贪人矣”。

    “三怒三笑,天下无凶人矣”。人家恶意对我们,给我们乱发脾气,我们都不计较。还是对他很好,慢慢地忍,他就觉得不应该了。所以这个是调剂了人情,道理人家很容易就接受。甚至于可能她的嫂嫂在那里批评谁怎么样怎么样不好,甚至于这个崔少娣还讲,“她上一次还为了妳什么很付出啊,妳不要只看到她不好,她对妳很好的”,是吧。她还从中把每一个人的好提醒对方,让她不要只记她的不好。这个就能化解家庭里面很多的不愉快。

    这个是“和顺为齐家之本”。所以有和顺之心,总想着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如何让家庭更团结,就是她讲话最中心的一个态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家庭)(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家庭)  

 惟觉法师:如何创造美满的家庭生活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五章 家庭亲情 

 郑石岩教授:随缘成长 第三篇 随缘经营家庭 

 悟光法师:密教思想与生活 密教与家庭生活 

 于凌波居士:如何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其它法师:如何处理家庭危机(大愿法师) 

 仁焕法师:家庭伦常道德是根本 

 仁焕法师:家庭果报现前 

 仁焕法师:佛法与家庭 

 仁焕法师:家风好家庭才好 

 仁焕法师:关于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