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佛身


   日期:2007/11/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一般佛弟子常以生不逢佛世,未能亲睹佛陀的身相金容而引为憾事。然而在两千多年前进入涅槃的佛陀,其实只是佛陀的应化之身,佛陀真正的法身如同虚空,横遍十方,竖穷三际,随时随地与众生同在。
  有关佛身之说,远在佛陀涅槃之后,便开始有了广泛的探讨,当中有所谓二身、三身、四身之说。二身,乃指佛陀的生身与佛陀的法身。在部派佛教时代,生身所指的是佛陀的肉身,亦即是相好金容的释迦牟尼佛身;法身则是指佛陀所成就的正法、净慧等功德,与真理契合之身。合此二身,方为圆满佛身。
  在大乘佛教里,将佛身分为三种。据《十地经论》等所说,三身为法身、报身、应身。略解三身如下:
  一、法身:又作法性身、自性身。指佛陀证悟的法性。佛以法性为体,故名法身。经云:‘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指的是佛陀自证的境界,是涅槃三德之一,阿罗汉和菩萨虽然也能证得法身,但是不够圆满,如《华严经》云:‘如来法身与菩萨法身,其体虽无别,于功德威力则异也。’
  佛陀的法身即是诸法的自性。佛陀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即能见到佛陀的真身。当初释迦牟尼佛自忉利天为母说法毕,返回人间,第一个迎见佛陀的弟子须菩提,即是在观诸法性空之中见到佛陀的法身。
  《华严经》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是离语言、文字、思量的境界;法身无为无作、无形无相、无去无来、无始无终。法身如同虚空,横遍十方,充塞法界,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妙谛。’在觉悟的圣者眼中,宇宙万象无一不是佛陀的真身,法界全体无处不是诸法的自性。佛陀应现世间,即因法身能随处显现相用,故能教化三千国土。
  二、报身:又作受用身、第二身。报身是佛陀从久远以来,以法身为因,修习六度万行,积集无量福德智慧所获得的佛果色身。佛陀的圆满报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经过九十一大劫修行所成。根据《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劫,始得庄严一相,故经云:‘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又〈赞佛偈〉言:‘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即是报身佛的庄严相貌。
  三、应身:又作应化身、应化法身。佛陀为救渡苦难众生,应众生根机,以大悲愿心,随处随类权巧化现的种种身相。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提到,观世音菩萨为了救渡众生,方便化现三十三身④,时而显现佛身,时而显现凡夫身,时而显现龙天护法身,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的普门应化示现之身。
   ‘身’有聚集义,乃聚集‘法’而成‘身’,故‘法身’是理法的聚集,‘报身’是智法的聚集,‘应身’是功德法的聚集。《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将法身、报身、应身三者关系喻为虚空、日光、日影。法身为其体性,常住不坏,遍满虚空,譬如虚空,无有障碍;报身的智慧由法身的体性而生,能照明一切烦恼痴闇,故以日光为喻;应身具有变化作用,应机而生,如同日影,不择高下,随处映现。
  《金光明经》所说的三身为:法身、应身、化身。隋慧远的《观无量寿经义疏》依《金光明经》言:‘佛具三身:一者、真身,谓法与报;二者、应身,八相现成;三者、化身,随机现起。’
  此外,《解深密经》分三身为:法身、解脱身、化身;《宗镜录》称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为三佛身,此即法身、报身、化身。
   ‘四身’,也有多种说法:《佛地经论》将受用身分为自受用身、他受用身,而成为自性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变化身等四身;《大乘义章》的四身为:法身、报身、应身、化身;《大乘入楞伽经》有法、报、化、变化等四身;《金刚顶分别圣位经》有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流身等四种。
  总合上述所说,佛陀真正的样子是清净无为的法身,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永离众患,毕竟安乐,十力具足,妙用无穷,万古不变,历劫常存,福智圆满,万德庄严。佛陀虽然自证圆满法性,然而法身无相,不能为众生所见,因此,佛陀为了慈悲化益众生,示现报身与应身。《大智度论》说:‘法身毕竟体,非彼相好身,不离于法身,此二非不异。’《密迹经》亦云:佛陀圣身虽然分有法身、报身、应身,可是三身是一而不二的。因为报身、应身是从法身理体所现起,离了法身,也就没有报身和应身;法身,就是佛陀的真身。至于佛陀的真身究竟在何处?唐朝顺宗皇帝曾问佛光如满禅师道: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
   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
   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
   智者常思维,更无生疑虑。
  唐顺宗听后,心中仍有疑虑,于是又问道:
   佛向王宫来,灭向双林灭,
   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再答道: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
   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
   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
   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佛光如满禅师与唐顺宗之间的问答诗偈,正是佛身不一不异的最好说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身       三身)(五明学佛网:佛身       三身)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三身 

 雪漠:通俗地说说三身五智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五章 证道 1 三身佛 

 超然法师:上乘根性人如何观修法报化三身——再读《坛经》有 

 极乐之光:极乐之光 佛法应知 ~ 佛的三身 

 药师山·紫雲居士:由《金刚顶经》中介绍释迦牟尼佛修成如幻 

 月悟法师:三种念佛与念三身佛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四)涅槃妙心 4.三 

 传喜法师:心中有佛身口意常清净 

 南怀瑾:由西方人迷信密宗缘起讲述法报化三身的道理03 

 南怀瑾:由西方人迷信密宗缘起讲述法报化三身的道理02 

 南怀瑾:由西方人迷信密宗缘起讲述法报化三身的道理!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