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太上感应篇浅释之劝诫章总述


   日期:2016/10/25 9: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下面学习《感应篇·劝诫章》的最后一部分——从善恶之果而劝,原文是这样的:“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吉人,就是那些不仅自己现在和未来都快乐幸福,而且还能将快乐幸福带给他人的人。这样的人有什么特点呢?就是“语善、视善、行善”。

  所谓“语善”,就是嘴上只说让人愿意听的诚实语、同情或包容他人的悲悯语、鼓励人的悦耳语、解决问题的有用语,从来不说欺骗人的妄语、抱怨辱骂他人的粗恶语、言人是非的离间语、夸夸其谈而毫无实际意义的无用绮语。

  所谓“视善”,实际上是指“意善”,有外义、内义、密义三层含义。外义的“视善”,是指眼睛只看善的东西,不看恶的东西,例如,眼睛只看圣人关于因果与空性的教言,不看拨无因果的邪说;只看激励人断恶行善的故事,不看让人自私堕落的文字、图片或视频;只看好人好事,不看坏人坏事。内义的“视善”,是指“心眼”只看他人的功德与恩德,不看他人的缺点与嫌怨;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对人对事乐观而不悲观;只想好事,不想不好的事。密义的“视善”,是指看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唯心所现,是没有任何自性的空性,而空性的本质就是光明,这样渐渐串习,最终达到无功用道的境界。

  所谓“行善”,就是行为都是在成办自他二利。这里说的“自利”,不是世间人理解的为自己谋取物质上的利益,而是指通过闻思修空性与因果而完善自心,或者通过利他的方法来成办自利。

  语善、视善与行善,实际上就是佛教里面常说的“说好话,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就是语善,存好心就是视善,做好事就是行善。如果一天有三件善事,例如,说三次好话,思维三次他人的优点与恩德,做三件克服自己缺点的事情或者利益他人的事情,这样坚持三年,“上天”必定会降福给这个人。例如,身体健康快乐、没有疾病,得到财富,子孙善良、聪慧,得到荣誉、美名远扬,寿命延长,家庭和谐、兴旺,万事和顺,甚至自己内在的境界得到提升,成圣成贤,彻悟自性,利益众生等等。这里的“上天”实际上就是指心性,因为它会将我们的心念变成现实呈现在我们面前。

  什么是凶人呢?就是那些“语恶、视恶、行恶”之人。所谓语恶,就是开口就言人过失、说人是非,或者说欺骗他人的妄语——比如阿谀奉承、口是心非、随口裁剪事实等,或者说没有用的废话,或者说抱怨他人、辱骂他人、讽刺挖苦他人的话语。所谓视恶,就是指意恶,也分“外内密”三个层次。外义的视恶是指眼睛喜欢看恶人恶事,例如喜欢看互相残杀的武打小说或视频,喜欢看黑社会偷盗抢劫的电影,喜欢看邪YIN的图片或视频等,喜欢看一些拨无因果的歪理邪说。内义的视恶是指“心眼”喜欢看他人的缺点与过失,看社会的过失,向恶人坏人看齐,内心悲观消极。密义的视恶是指自心深深地陷在对自我和外境的执著之中,内心完全被贪嗔痴所控制。所谓行恶,就是从事杀盗YIN或妄语、粗恶语之类的身口之恶。

  一个人如果一天做三件恶事,这样历经三年,上天必定会降祸在此人身上。例如,身体遭遇灾祸,生大病、怪病或者身体遭遇火灾、水灾、车祸等,或子孙不上进、败家惹事,或者生意失败,或寿命短促,或家庭不和谐,遇事都不顺,甚至死后堕入恶趣,永劫受苦,恶名流传后代,被后人唾弃等等。

  这句话中有两个“必”,实际上是指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心性如来藏对一个人所作的一丝一毫的语善、视善与行善,都不会熟视无睹;对一个人所作的语恶、视恶与行恶,也不会视而不见。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是指这件事——心性这张天网,充满一切处,虽然无形无相,但不会漏掉我们的任何一个身口意。正如古人所云:“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胡不勉而行之”这句话的意思是,离苦得乐的方法是如此明显,为何不努力地去断恶行善呢?这句话中的“胡”字是语气词;“勉”字的意思是,要积极勤奋地去做,即便遇到困难也不退却;“行”字的意思是,要去实地行持,不能光是嘴上空言,古人说:“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仅仅是心里知道,但不去实地行持,决定不会得到受用。所以,要想得到现世的安乐,一定要去认真地断恶行善,不能飘飘忽忽,虽然理上知道一些,但不脚踏实地地去行持。世间有没有不想得到快乐的人呢?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也没有。有没有希望得到痛苦的人呢?仔细观察之后也会发现一个也没有。实际上,芸芸众生的一切行为,其目的唯一就是希望离苦得乐,既然离苦得乐的唯一方法就是断恶行善,为什么我们不去努力地断恶,努力地行善呢?

  古人说:“无善不福,无恶不祸。”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过去没有积累善行,绝对不会有现在的安乐,一个人如果过去没有积累恶业,也绝对不会有现在的痛苦。我们所遭遇的大大小小的痛苦,都是由过去伤害他人的恶行所导致的;而我们所享受的大大小小的快乐也一定是由过去利益他人的善行所带来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天地间永远不会失灵的定律,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这个定律生起信心,努力地去断恶行善。

  善恶之报来到时,有些是降临在自己身上,有些是降临在子孙后代身上。有些立即成熟受报,有些要等很长时间,甚至很多世之后才成熟受报。有些人现在行善但仍然受苦,不是现在的善行没有善报,而是因为过去的恶业在成熟,现在的善行还没有成熟;有些人现在作恶但仍然在享受安乐,不是现在的恶行没有恶报,而是因为过去的善业在成熟,现在的恶行还没有成熟。所以,我们不能被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到有些善人在受苦,有些恶人在享乐,就怀疑因果定律是否正确有效。这是对因果律还没有生起信心的表现。人间看得见的法律可能会被逃脱,但人心之上看不见的法律——因果律,永远不可能被任何人逃脱。

  所以,我们要经常阅读《感应篇》原文,一边阅读一边对照自己的相续,看自己是否具备了“举善章”中所说的善行,如果还没有具备就应当努力地去培养;读到“举恶章”时,要看自己是否有那些恶行,如果有,就应当幡然醒悟,痛下决心改悔。

  例如,读到“是道则进,非道则退”时,就应当观察自己内心是不是念念都在善人善事之上,若不是念念都在善人善事之上,而是在贪嗔痴的恶人恶事之上,就应当警醒改正。例如,看看自心是不是念念都在想吃肉,对吃肉会造成市场需求,会造成动物被残杀的事实熟视无睹;看看自心是不是念念都在想通过非法手段发财;看看自心是不是还对YIN欲之事很向往羡慕;看看自心是不是念念都在思维他人的过失,念念都在贡高我慢等等。如果对“善道”没有希求心,对“恶道”却有强烈的意乐,这就违背了“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的教诫,应该通过思维恶道的痛苦,而发愿改正。

  又如,读到“不履邪径,不欺暗室”时,应当看看自己是不是正在从事着一些不好的会给他人造成痛苦的事情,如果正在做,就是走在了“邪径”之上,应该赶紧停止;此外,看看自己是不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做好事只是碍于情面的人前“作秀”,如果是这样的话,善行就成了沽名钓誉的伪善,这与“不欺暗室”完全是违背的,要赶紧改正。

  总之,《感应篇》中所说的每一个善行与恶行都需要我们仔细思惟,并对照自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久久行持,必定会离苦得乐。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太上感应篇)(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小本珍贵版)(全)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文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太上感应篇图说》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读懂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