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净法师:净土宗背诵集


   日期:2016/11/13 23: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 《大经》 三要文

  1. 《大经》第十八愿 (本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2. 《大经》第十八愿成就文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3. 《大经》 流通分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4. 《大经》第十八愿成就偈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5. 《庄严经》 “我若成正觉” 之偈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具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亦以大慈悲,利益诸群品。

  二、 龙树菩萨 “本愿取意文”

  a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b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三、 天亲菩萨 “本愿取意文”

  a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b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四、 昙鸾大师 “本愿取意文”

  a 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b 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五、 道绰大师 “本愿取意文”

  a 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b 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六、 善导大师 “本愿取意文”

  ㈠对文增减

  1. 《观经疏 · 玄义分》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

  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2. 《观念法门》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3. 《往生礼赞》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4. 《观经疏 · 玄义分》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5. 《观经疏 · 玄义分》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㈡总显其义

  1. 《观经疏》唯明专念之文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2. 《往生礼赞》光号摄化之文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3. 《观经疏》 六字释之文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4. 《观经疏》弘愿文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5. 《观经疏》要弘废立 (念观废立) 之文

  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6. 《观经疏》 二种深信之文

  一者决定深信: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 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7. 《观经疏》 正定业之文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8. 《观经疏》 不问罪福之文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9. 《观念法门》造罪回心之文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10. 《往生礼赞》念佛必生之文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11. 《观念法门》 三辈专念之文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12. 《往生礼赞》 百即百生之文

  a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 千时稀得三五。

  b 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13. 《观经疏》念佛延促之文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14. 《往生礼赞》 深心释之文

  “深心” ,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净土宗特色——易

  一、 龙树菩萨《易行品》

  1.难易二道判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2.易行疾至之偈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3.本愿称名之文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4.即入必定之偈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二、 善导大师《五部九卷》

  1.易得往生之文

  a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b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2.必得往生之文

  a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b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c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3.定得往生之文

  a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b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 ,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c 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

  4.即得往生之文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 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5.尽得往生之文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6.皆得往生之文

  a 但能回向,皆得往生。

  b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7. 皆得往生之偈

  a 弥陀智愿海,深广无涯底,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

  b 其有得闻彼,弥陀佛名号,欢喜至一念,皆当得生彼。

  c 设满大千火,直过闻佛名,闻名欢喜赞,皆当得生彼。

  d 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尔时闻一念,皆当得生彼。

  8.莫不皆往之文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9.回心皆往之文

  以佛愿力,五逆之与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10.五乘齐入之文

  a 问曰: 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b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11.百即百生之文

  a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 千时稀得三五。

  b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12.唯明专念之文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13.正念直来之文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14.正定业之文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15.念佛延促之文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大经》摘要(含同本异译)

  一、《大经》摘要

  1. 《大经》 世尊出世本怀文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2. 《大经》第十八愿之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3. 《大经》第十八愿成就文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4. 《大经》 流通分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5. 《大经》第十八愿成就偈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6. 《大经》弥陀最尊第一之文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7. 《大经》超绝横截之文

  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

  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

  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8. 《大经》特留此经之文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9. 《大经》过火闻法之偈

  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

  10. 《大经》过火闻法之文

  a 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b 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11. 《大经》 其他摘要

  a 超发无上殊胜之愿,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b 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和颜爱语,先意承问。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

  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弃国捐王,绝去财色。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

  c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d 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e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f 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

  g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我当愍哀,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稳。

  h 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正觉。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

  i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 。

  j 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k 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

  l 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m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n 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

  o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p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q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r “华光出佛” :普为十方说微妙法。 (现往东方,为众说法。 )

  s 若有慈敬于佛者,实为大善。天下久久,乃复有佛。

  t 佛所游履,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u 佛言: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

  v 又阿逸多:令此教法,不使消灭,永作伟大赠物。 (梵文《大经》 )

  二、《庄严经》摘要

  1. 《庄严经》恶道皆生之文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刹,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2. 《庄严经》 度尽阿鼻之偈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3. 《庄严经》往生成佛之偈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慈悲,利益诸群品。

  4. 《庄严经》 其他摘要

  a 二菩萨者,一名观自在,二名大精进,现居此界,作大利乐,命终之后,当生彼国。

  b 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c 阿弥陀佛光明,最尊、第一、无比,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三、《大阿弥陀经》摘要

  1. 《大阿弥陀经》蜎飞蠕动皆生之文

  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闻我名字,莫不慈心,欢喜踊跃者,皆令来生我国。

  2. 《大阿弥陀经》 皆令如佛之文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令如佛。

  3. 《大阿弥陀经》佛王光尊之文

  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4. 《大阿弥陀经》 其他摘要

  a 已曾供养无央数佛,以次如弥勒者,皆当作佛。

  b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说经行道,无异于诸佛。

  四、《平等觉经》摘要

  1. 《平等觉经》 悉令如佛之文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

  2. 《平等觉经》速疾超至之偈速疾超便可到,安乐国之世界,至无量光明土,供养于无数佛。

  五、《如来会》摘要

  1. 《如来会》 救世法王之偈

  心或不堪常行施,广济贫穷免诸苦,利益世间使安乐,不成救世之法王。

  2. 《如来会》 其他摘要

  a 若我成佛,国中有情,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菩提。

  b 彼国众生,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涅槃处。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c 如来所应作者,皆已作之。是故我今为大嘱累,当令是法,久住不灭。

  《观经》摘要

  1. 《观经》佛光普照唯摄念佛之文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2. 《观经》弥陀救度无有条件之文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3. 《观经》 西方三圣常来护念之文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4.《观经》至心念佛除生死罪之文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5. 《观经》念佛人是芬陀利花之文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6. 《观经》唯嘱念佛之文

  佛告阿难: “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意)

  7. 《观经》 其他摘要

  a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

  b 汝是凡夫,心想羸劣。 (显示凡夫为本)

  c 以佛力故,见彼国土。 (显示佛力救度)

  d 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 (显示未来众生是往生正机)

  《小经》摘要

  1. 《小经》 “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 之文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2. 《小经》 “光寿无量, 故名弥陀” 之文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3. 《小经》 “皆不退转, 必至补处” 之文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4. 《小经》 “愿生彼国, 上善一处” 之文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5. 《小经》 “执持名号, 专一不杂” 之文

  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临终之机,下至一日;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之意) ,一心不乱 (专一不杂之意) 。

  6. 《小经》 “临终佛迎, 故心不倒” 之文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7. 《小经》 其他摘要

  a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b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c 众生不因此世所作善行得生彼国。 (梵文《阿弥陀经》 )

  d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 (共六次)

  e 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f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g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h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i 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龙树菩萨《易行品》摘要

  1. 《易行品 》 难易二道判之文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2. 《易行品》 “称名念佛, 此身不退” 之文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念是十方诸佛,称其名号。

  3. 《易行品》 “本愿称名, 现生不退” 之文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4. 《易行品》 “本愿称名, 现生不退” 之偈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5. 《易行品》信疑得失之偈

  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信心清净者,华开则见佛。

  6. 《易行品》 其他摘要

  a 乘彼八道船,能度难度海,自度亦度彼,我礼自在者。

  b 于南天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乘,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楞伽悬记文,十卷《楞伽经》卷九·六一六、五六九上)

  天亲菩萨《往生论》摘要

  a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无垢光炎炽,明净曜世间。…………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故我愿生彼,阿弥陀佛国。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b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摘要

  1. 《往生论注》 难易二道、 自他二力判

  难行道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 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2. 《往生论注》一切凡夫皆得往生之文

  a 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

  b 但令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c 《大经》言:愿往生者,皆得往生。

  d 《观经》言: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亦得往生。

  e 经言: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

  3. 《往生论注》 “平生业成, 现生不退” 之文

  a 经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不必须知头数也。如言“蟪蛄不识春秋” ,伊虫岂知朱阳之节乎!知者言之耳。

  b 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4. 《往生论注》 不断得证之文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5. 《往生论注》他力速得之文

  问曰:有何因缘,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曰: 核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今的取三愿 (第十八愿、第十一愿、第二十二愿) ,用证义意……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得不然乎!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6. 《往生论注》 其他摘要

  a 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b 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

  道绰大师《安乐集》摘要

  1. 《安乐集》圣净二门判之文

  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 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 《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取意文) 。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取意文) 。又复,一切众生,都不自量: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

  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分;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稀;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駃雨。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善导大师法语

  1. 《观经疏》依教开宗之文

  今乘二尊教,广开净土门。

  2. 《观经疏》 二藏二教判

  问曰:此《经》二藏之中何藏摄?二教之中何教收?

  答曰:今此《观经》 ,菩萨藏收,顿教摄。

  3. 《观经疏》 凡夫入报之文

  a 问曰:弥陀净国,为当是报是化也?答曰:是报非化。

  b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4. 《观经疏》要弘二门判

  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5. 《观经疏》念观二宗之文

  今此《观经》 ,即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

  6. 《观经疏》要弘废立 (念观废立) 之文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7. 《观经疏》 正杂二行判

  “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 ,二者“杂行” 。

  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专读诵此《观经》 《弥陀经》 《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8. 《往生礼赞》专杂得失之文

  a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 千时稀得三五。

  b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9. 《观经疏》 三经唯明专念之文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此例非一也。

  10. 《观念法门》佛劝三辈专念之文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11. 《往生礼赞》 光号摄化之文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12. 《观经疏》一一愿言之文

  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13. 《观念法门》 本愿取意文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14. 《往生礼赞》 四十八字本愿释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15. 《观经疏》 六字释之文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16. 《观经疏》 二种深信之文

  一者决定深信: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 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17. 《观经疏》 正定业之文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18. 《观经疏》溺水偏救之文

  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19. 《观经疏》 正念直来之文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20. 《法事赞》逆谤得生之文

  以佛愿力,五逆之与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21. 《观经疏》 不赞杂善唯叹念佛之文

  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

  22. 《观经疏》 五种嘉誉之文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23. 《观经疏》 二圣为友之文

  专念弥陀名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也。

  24. 《往生礼赞》 唯摄念佛之文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25. 《观念法门》 唯摄念佛之文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26. 《往生礼赞》 二五菩萨拥护之文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 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27. 《观经疏》 三缘唯摄念佛之文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义: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二明“近缘” :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三明“增上缘”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28. 《观经疏》念佛延促之文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29. 《观念法门》 延年转寿之文

  称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

  30. 《法事赞》善恶皆生之文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31. 《法事赞》 凡圣齐同之文

  他方凡圣,乘愿往来,到彼与殊,齐同不退。

  32. 《观念法门》何况圣人之文

  一切罪恶凡夫尚蒙罪灭,证摄得生,何况圣人愿生,而不得去也?

  善导大师偈语

  1. 《法事赞》念佛最亲之偈

  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

  2. 《法事赞》 称名入报之偈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3. 《往生礼赞》唯摄念佛之偈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4. 《般舟赞》唯觅念佛之偈

  相好弥多八万四, 一一光明照十方;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

  5. 《般舟赞》顿渐二教判之偈

  璎珞经中说渐教,万劫修功证不退;观经弥陀经等说,即是顿教菩萨藏。一日七日专称佛,命断须臾生安乐;一入弥陀涅槃国,即得不退证无生。

  6. 《法事赞》 无过念佛之偈

  如来出现于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或说多闻而得度,或说少解证三明;或教福慧双除障,或教禅念坐思量;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7. 《般舟赞》 不如专念之偈

  一切善业回生利,不如专念弥陀号;念念称名常忏悔,人能念佛佛还忆。

  8. 《般舟赞》念佛最尊之偈

  万行俱回皆得往,念佛一行最为尊;回生杂善恐力弱,无过一日七日念。

  9. 《般舟赞》名号利剑之偈

  门门不同八万四,为灭无明果业因;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10. 《般舟赞》圣渐净顿之偈

  门门不同名渐教,万劫苦行证无生;毕命为期专念佛,须臾命断佛迎将。

  11. 《往生礼赞》 十地自然之偈

  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12. 《法事赞》证得法身之偈

  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行来进止常随佛,证得无为法性身。

  13. 《法事赞》 六识自悟之偈

  四种威仪常见佛,行来进止驾神通;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14. 《般舟赞》任运入真之偈

  微尘故业随智灭,不觉转入真如门;大小僧祇恒沙劫,亦如弹指须臾间。

  15. 《往生礼赞》 日没无常之偈

  人间匆匆营众务,不觉年命日夜去。如灯风中灭难期,忙忙六道无定趣。未得解脱出苦海,云何安然不惊惧?各闻强健有力时,自策自励求常住。

  16. 《般舟赞》 厌秽欣净之偈

  普劝众生护三业,行住坐卧念弥陀,一切时中忆地狱,发起增上往生心,誓愿不作三涂业,人天乐报亦无心,忽忆地狱长时苦,不舍须臾忘安乐。

  17. 《般舟赞》普劝有缘之偈

  普劝有缘常念佛,观音大势为同学;若能念佛人中上,愿得同生诸佛家。

  18. 《法事赞》誓到安养之偈

  誓到弥陀安养界,还来秽国度人天;愿我慈悲无际限,长时长劫报慈恩。

  19. 《观经疏》 归去来之偈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20. 《往生礼赞》 自信教人信之偈

  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

  21. 《观经疏》净宗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法照大师偈语

  a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b 万行之中为急要,迅速无过净土门;不但本师金口说,十方诸佛共传证。

  c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华还到此间迎。

  d 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e 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消除。

  f 凡夫若得到西方,旷劫尘沙罪灭亡;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离无常。

  g 西方进道胜娑婆,缘无五欲及邪魔;成佛不劳诸善业,华台端坐念弥陀。

  h 五浊修行多退转,不如念佛往西方;到彼自然成正觉,还来苦海作津梁。

  i 十恶五逆至愚人,永劫沉沦在六尘;一念称得弥陀号,至彼还同法性身。

  j 弥陀宝界不思议,唯叹娑婆去者稀;阿鼻地狱人多往,一堕何年更出时。

  法然上人法语

  1.净土宗标宗

  南无阿弥陀佛,往生之业,念佛为本。

  2.净土宗三选文

  欲速离生死,二种胜法中,且搁圣道门,选入净土门。欲入净土门,正杂二行中,且抛诸杂行,选应归正行。欲修于正行,正助二业中,犹傍于助业,选应专正定。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宗       慧净法师)(五明学佛网:净土宗       慧净法师)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下篇知恩图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下篇知恩图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