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自心就是摩尼宝


   日期:2016/12/6 9: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摩尼宝,也被称为如意宝,据说是天人所持有的一种宝珠,这种宝珠能如己所愿,变现出种种珍宝。此外,还能去除种种疾病和痛苦。有人想:“我要是拥有这样一颗摩尼宝珠就好了!可惜,这样的如意宝只有遥远的天界才有。”

  事实上,我们不必失望,也不必去祈求天界的那颗神奇的摩尼宝珠。因为,佛陀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真正的摩尼宝珠,这颗摩尼宝珠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心!佛陀说,我们凡夫好比是怀中藏着如意宝珠的乞丐,明明自己就有如意宝,可以求什么得什么,却偏偏要做乞丐,到外面去辛苦地乞讨,吃尽苦头,遭人白眼和呵斥。

  有不少人对佛陀所宣说的“心是如意宝”的道理表示不解:“我们的心真的这么神奇?真的可以求什么得什么?”事实上,“不妄语”是佛陀亲自对所有弟子制定的一条非常严肃的戒律,佛陀早已断尽了一切烦恼,证得了一切智智,并对众生具有无限的慈悲,根本不可能对众生说半句妄语。只是我们很多人智慧微劣,心浮气躁,不愿意仔细观察和思考佛陀对我们所开示的真理。所以,就无法明白这个真理,并因此产生种种疑虑。

  观察世间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就不难发现,他们确实是“乞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的心具有向外境“乞讨”安乐的禀性,不能做到“自食其力”,自己供给自己安乐。离开了外境,他们的心就会“饿死”——也即根本得不到安乐。例如,很多人有钱就安乐,没有钱就痛苦,这就是向外境上的金钱乞讨安乐;也有人有名声和地位就高兴,没有名声和地位就痛苦,这就是向外境上的名声和地位乞讨安乐;有人吃得好就开心,吃得不好就眉头紧锁,这就是向外境上的食物乞讨安乐;有人事情如己所愿就心情愉快,不如意就发火、抱怨,这就是向外境上的事情乞讨安乐;有人身体健康就快乐,身体不健康就悲悲戚戚,这就是向身体乞讨安乐;有些人得到利益就沾沾自喜,失去利益就痛不欲生,这就是向外境上的利益乞讨安乐……。总之,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人的安乐都是向外境的“色声香味触”乞讨来的,不是心自己“独立自主”产生的。我们周围的很多人无时无刻不在向外境疯狂地乞讨着,就像一个贪婪的乞丐,刚在一个地方得到一点布施,可是心里并不满足,立即向一个新的目标又伸出了乞讨之手。当向外境“色声香味触”的乞讨成为习惯时,不少人连乞讨的目的都已经忘记,只剩下“乞讨”这一本能的习惯性动作。

  事实上,面对种种外境,我们的心完全不必选择乞丐的角色。我们完全可以不将自心的苦乐建立于外境之上,而是建立于自心稳固的信念之上,依靠心自己获得安乐。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将自心所拥有的安乐布施和散射给外境。一个通过修行般若智慧证悟了心的本性的人,内在的安乐就会自然拥有。对于没有证悟心性的人来说,如果内心能不断地顽强地发展“安忍”和“向外境布施安乐”的信念,则内心也将拥有暂时的安乐。

  什么叫慈悲?慈悲的本质就是向外境的一切众生布施和散射自心本有的安乐。有人问:“将自己内心的安乐向外境的众生布施和散射的时候,我们自己内心的安乐会不会越来越少?”这是没有真正去实践慈悲之道的人提出的疑问。事实上,当我们从内心深处真正发愿从此不再向外境乞讨安乐,而是布施安乐,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训练,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内心的安乐和慈悲就会越来越多。心就像如意宝珠一样,其内在的安乐可以取之不竭、用之不完,而且越取越多,越用越有,永远不会枯竭。心本身就是一个“安乐藏”。

  所以,作为一个佛教修心者,应当经常训练自心的慈悲,并时时在心里真诚祝愿:“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于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在每一次念诵放生仪轨的时候,我们都要念诵这个四无量心偈,实际上就是要通过放生这件事,锻炼自心向众生布施和散射安乐的习惯,去除向外境乞讨安乐的恶习!不仅是放生,在行持其他任何善业的时候,如念经、念咒、念佛,甚至在走路的时候,我们都要在心里默默念诵这个四无量心偈,努力锻炼自心向外境散射和布施安乐的能力。

  心确实是如意宝,一颗慈悲的心不仅可以带给自己安乐,而且可以带给一切众生以安乐。禅宗六祖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安乐,要向内心求——心慈悲,心就安乐;求富足,要向内心求——心布施,心就富足;求尊贵,要向内心求——心不乞讨,心就尊贵;求健康,要向内心求——心无私,心就健康……。心就是福德的宝藏,它可以赐予我们一切安乐,将我们置于天堂;心也是灾难的渊薮,它可以降临一切痛苦,将我们带进地狱。

  纸短话长,短短的两页纸怎能说尽心灵的奥秘?事实上,大觉世尊释迦牟尼佛还告诉我们,犹如一个人梦境中所梦到的一切都是自心的变现一样,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所面对的一切外境也都是自心通过五根在外境虚空中“放电影”,外境所显现的一切,实际上都是心在过去时的顽强造作。

  所以,我们应当时时牢记世尊的慈悲教导:“自心就是如意宝!”我们要充满信心地不断训练自心,使之停止乞讨,并不断向一切众生布施安乐。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自心)(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自心)  

 普献法师:一切法皆是自心 

 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法界法师:能行则行 法自心流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九、如实知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七、直指自 

 如瑞法师:降伏自心的秘决 

 如孝法师:动静结合 调服自心 

 仁焕法师:灵感来自心 

 大安法师:修行在于究明自心 

 程叔彪居士:无门直指 第二十五节 自心佛性 

 药师山·紫虚居士:由自心起观照破痴业 

 药师山·紫虚居士:观察自心与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