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季康子问政於孔子


   日期:2016/12/18 20: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你是领导者,你率先垂范,做表率,做好自己,那底下的人哪有敢不正的?而「正」不只自己要做好,「正」也代表要公正无私,你不能谋私欲,那底下的人就可能更夸张了。所以「礼运大同篇」说,「大道之行也」,你要办政治办得好,「天下为公」,公就是要没有私心,要去私。没有私心,看人才会准,才能选贤举能;有情感、有私心,那看不准了。

  但人要能够天下为公,时时保持公心,那要「大道之行」,他得要接受教育。我们以前还没有接触到经典的时候,都觉得好好赚钱、好好享受,都觉得很正常;回报社会,好像心里没有这个态度,没人教。一遇到师长、遇到经典,做人应该是这样。所以要「大道之行」,要有人宣讲大道。然后师长又把无私奉献表演给我们看,我们服气了,觉得这个道理是对的,要为公才行。

  另外季康子又问,而且这三句在「颜渊第十二」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孔子连续提醒这么多次还听不懂,自己就太钝了,太不应该了,这就辜负了孔子的提醒。所以这一段虽然是对季康子的,我们肯虚心来领纳,我们就是当机者。「季康子患盗,问於孔子」,整个鲁国盗贼愈来愈多,偷盗的风气比较盛,他有点担忧了,就请教孔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盗字上面一个「次」,下面一个「皿」,在《说文解字》当中它是会意字。而「次」跟垂涎三尺这个「涎」是相通,垂涎就是很想要,所以盗字上面的次字就有欲求的意思。欲求什么?皿,器皿,就是想要一些贵重的东西,这就是盗。

  那人为什么会有这些欲求,想要去要这些珍贵的东西?这个就很值得思考。大家有没有看二、三岁的孩子看到金子眼睛发亮?我看是看到食物眼睛发亮,看到金子他没兴趣。可是我们为什么长大以后对这些金银财宝这么有兴趣?这不就是一个风气造成的吗?所以孔子接著回答:「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假如你不贪欲,你不以这些豪宅、很豪华的装饰,不以这些金银财宝为你的追求,你自己仓库里面统统都是这些珍玩,你是领导者,底下不就跟著你都贪求这些东西?假如你根本就不贪求这些东西,没有贪欲的话,虽然你奖赏人去偷盗,他都不去。因为你做好榜样了,你做得好,那当然底下的人都效法,不能只你当君子,我们当小人。所以这个点出来为什么会有这些偷盗的风气。还是领导者要自己先反省,因为是他带动的风气。那现在政治领导者要这么去思考,那他真的就不简单。

  所以圣教是内学,必然是先找自己身上的问题。当时候在,也是春秋时代,齐国,当时候齐景公遇到了一个情况,就是女子都喜欢女扮男装,这个风气愈来愈盛。齐景公很生气,就下令,凡是女扮男装,马上把她腰带扯断,以示处罚。结果这个处罚一下去,还是没有改善。后来晏子就提醒景公说,「你自己宫里的这些嫔妃女扮男装,你怎么要求底下的人不这么做呢?」齐景公自己才知道问题在他自己,不在老百姓,马上让朝廷的这个风气转过来、自己家里的风气转过来,老百姓就不学这个样子了。所以从这里看到,高位者的喜好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假如最高位的人最喜欢读圣贤书,那这个国家就有福报了;假如国家的领导人带头学《论语》、学《尚书》、学《群书治要》,那老百姓就起而效法了。

  《德育课本》当中「廉」这个部分有举了元朝的许衡,他也是一方的表率。当时在逃难的时候,很多人看到旁边有梨树,开始摘梨子来吃,又饥又渴。结果看许衡端坐如如不动,然后就问他:你怎么不吃梨?他说,「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那不是我种的我不能拿。他没有指责别人拿,所以这个都是涵养,他只是说这不是我的我不能拿。有羞耻心的人就接受他的提醒,没有羞耻心的人他也不得罪,他只是提醒自己,不是我的不能拿,「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他没有说「非其有而取之,盗也」,那马上人家要翻脸了,就恼羞成怒。所以进退当中看到圣贤人的涵养跟柔软。

  结果对方一听,给自己找个藉口,「这棵梨树没有人的。」梨树哪有可能没有人的,不然它能长那么好?一定有人种的。结果许衡怎么说?他说:「梨无主,吾心亦无主乎?」这个梨树可能没有主人,你看他没有反驳对方讲的话,很可能梨没有主人,可是我的心不可以没有主人,我不可以起贪念。我想当下听到的人都很感佩他。结果他在那个地方住下来,影响到当地的小孩都佩服他,那个水果熟了没人摘,掉下来没人捡。所以确实是「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大家都觉得,不是自己的去拿那是无耻的行为。所以一个人的风范就带动了整个风气。

  接著第三句,季康子又问政於孔子,问很多不一定有用,问一句就要好好去体会、去落实才行,不然一直问,自己还是没有悟到。他又一次来问孔子,说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他给孔子讲,我把那个没有道德的人杀了,让老百姓都肯接受道德、顺从道德,这样做好不好?我们一听也觉得不好,杀。其实孔子讲,也是在《论语》里面讲,「不教而杀谓之虐」,你动不动就说要杀人,根本就没有重视教化,这个是暴虐无道。所以孔子马上,「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你办政治怎么动不动就说要杀人?「子欲善而民善矣」,你真正向往这些道德,向往这些好事,全心全意去学,全心全意去做,老百姓一定跟著你,老百姓一定呼应你。

  云南办了三届道德论坛,宁处长讲,企业家、老百姓拿著自己的家当、家产去支持政府办论坛,有的一毛、二毛的就这样全部奉献出来。「而民善矣」,「子欲善」,领导者欲善,「民善矣」。而这个欲,刚好我们前面讲的句子,不是只是「尊贤贱不肖」挂在口上,这不是口头上说,「我很认同伦理道德」,那没有用,得什么?带头。所以清朝为什么可以有一百多年的盛世?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他们全部学习传统文化的经教,他们带头听课,这个在《四库全书》里面都有记载。所以确实「子欲善而民善矣」,文武百官、老百姓都重视中华文化的学习。所以「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指上位者,有德行,就像风一样;在下位者,一般的百姓有德,就像草。风一吹,草自自然然就会弯下来,所以上位者带头,老百姓一定尽力的响应,所以叫「风行草偃」。我们看到这几年在大陆,政府从二OO七年,每隔两年一次道德评选,把这些好榜样都立起来。参与票选的超过亿人,这些榜样里面不乏政府的官员,老百姓看了都很受感动,都欢喜效法这些道德模范。所以「草上之风」,「上」是加的意思,风加在这个草上,它必然是会很自然的弯下来、倒下来。那个很自然就是说,接受这个感化是非常欢喜的,不带勉强的。

  这是从季康子问孔子连续三句,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醒「政者正也」,所有的问题都得从领导者开始改变起,才能够把政治办好。

  摘自:《群书治要36O》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十四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孔子)(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孔子)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