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修出离心的人,对世间的追求没有任何兴趣,唯一只希求解脱


   日期:2016/12/25 14: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南赡部洲的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便一步一步迈向死亡。人人都清楚自己终究难逃一死,但死的方式、死的因缘、死的时间却决定不下来,也就是说,以何方式死、以何因缘死、于何时何地死,谁都无法确定。

  在座的道友们,未来在一百年之内,基本上会一个都不剩,纷纷离开人间。不过,每个人死的方式却不相同:有些死在医院里,有些死在马路上,有些跳河而死,有些自杀身亡,有些在天灾人祸中受难……但你自己到底会怎么死?可能谁也不清楚。

  死的地方也是不定的。学院许多道友非常希望能死在喇荣,但你身体好的时候这样讲,而身体一旦生病了,由于这里医疗条件比较差,就忙不迭地请假下山看病,结果没有死在喇荣,反而到自己的故乡去“圆寂”了。

  死的时间也没个定准。假如死的时间能决定下来,我们知道自己还有几年才会死,就可以合理安排剩余的时间,规划每天修几座法、念多少咒语,可是这个也定不下来。

  那么,唯一能决定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生命有减无增,一直在不断流逝。如寂天论师云:“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中阴窍诀和其他修法中也比喻说:如同一个人坠入万丈深渊,紧急中抓住一把草,可旁边有黑、白两只老鼠轮番啃这些草,眼看着草就要被啃断;下面还有猛兽张开大口在等待着。正在这时,他看到上方的蜂窝里滴下蜂蜜,甘甜清爽,于是忘记了自己身处险境,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蜂蜜。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寿命像所抓的草一样特别脆弱,昼夜流逝就像黑鼠和白鼠在交替啃草,死后所堕入的恶趣犹如张开血盆大口的猛兽,然而,眼看着生命就要走到尽头、来世的命运令人堪忧,人们却仍沉迷于如蜜汁般的五欲妙乐中,这是极其愚痴的行为。

  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思维死亡无常。很多人经常为未来勾画宏伟蓝图,包括来学院的一些居士,也总是说:“我现在不空,要先离开学院去上班挣钱。等过了四五年,我再来学院出家,好好修行。”结果一回去之后,因为出现了各种无常,这种愿望往往中途夭折,要么自己死在了外面,要么短期内发生了重大变故。

  前不久,我们去朝心宝山的那天,来了个刚从青海医学院毕业的藏族小姑娘,她以前看过《入行论》及其他法要的光盘,对佛法生起了很大信心,觉得人身特别难得,不愿意再混在世间中,非要到喇荣来出家。她母亲也跟她来到我面前,同意让孩子出家修行。我当时见她们态度诚恳,就没有拒绝。她们见我同意了,就欢天喜地地回去了,准备筹钱在这边买房子。

  但前两天,她母亲突然哭着给我打电话,说她女儿本想尽快出家,但在医院检查身体时,发现得了晚期癌症,不能过来了。她女儿也给我通电话说:一方面她自己很高兴,能在临死之前听闻佛法,现在面对死亡也没那么恐怖了,但遗憾的是,她一直想在喇荣当个出家僧,不过这辈子没有这个因缘了,只有发愿下一辈子在我座下出家。她还有一个愿望是,她曾在学院看见一些老觉姆的鞋破破烂烂,以前我在《旅途脚印》中也提到过(1),所以这次若有人给她一些钱看病,她死后准备把这钱寄过来,让我给这些老觉姆,或者救济一些贫困的人,她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我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还是有点难受,毕竟她只有26岁,无常的降临实在太快了。但她不顾一切过来的话,一是路途太遥远,二是她父亲不同意,因为她父亲是个比较有名的医生,要求她尽快做化疗,虽然这病无药可救,但还是要作一些努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边发生的无常非常多,然而很多人没有把它当回事,总认为示现无常的是别人,自己永远不会这样。尤其是以前没学过佛的人,或即使学了佛、但没有特别深入的人,无常观可以说比较欠缺。因此,通过这次闻思,希望大家好好思维这个道理,看看外面的山河大地、春夏秋冬是不是刹那变化?内在的信心、悲心,或贪心、嗔心是不是瞬息万变?包括自己最珍爱的身体和生命,是不是也没有恒常稳固性?这方面一定要仔细观察。正如前辈大德所说,要把双手放在胸口,敛神闭目想一想:“我在这个世间还能活多久……”但可惜的是,千千万万的人从没想过无常之理,他们只顾眼前的利益,盲目追求今生的享乐,最终获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很多人应该反省一下。

  这个世界上,生缘可谓少得可怜,死缘却多如牛毛。如圣天论师云:“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说:“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在我们每个人周围,火灾、洪水、毒害、地震、险地、野人、猛兽等死缘层出不穷,看看每天的新闻报纸,时时都在报道世界各地所发生的种种灾难,人类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威胁。除了这些自然灾害,人类自身的四大不调,也是不可忽视的致命之因,如佛典中言,人类疾病有440种,魔障有8万种……可见,危害生命的死缘多之又多,而生缘却微乎其微,即便是人们视为生缘的衣食、药物,有时候也会成为死缘。

  尤其是现在人没有因果观念,为了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制造出大量武器、伪劣商品,直接或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譬如,被诩为延年益寿的营养品或健康食品,里面的有毒物质令人咋舌;还有被誉为高贵身份象征的皮草、真皮,在加工生产过程中,能分解出多种有害芳香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可诱发皮肤病及癌症。

  值得一提的是,在饮食方面,致死的因缘也不计其数:许多人抱着对身体有利的希望,争相享用一些昂贵的食品,结果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食物变成毒,诱发各种各样的疾病;或者有些食物不宜合在一起食用,如牛肉配红糖、狗肉配黄鳝,同吃则发生不良反应引起中毒,乃至会置人于死地,但很多人却没有这种常识;还有些食物因烹调方法不当(2),或者贮存不当(3),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毒素。

  尤其是一些肉食更为可怕。2004年,广东佛山超过100万人感染了肝吸虫病,据了解,这次致病的原因,是当地人有吃生鱼肉的习惯,却不知这些“美味”竟然是肝吸虫的大宿主。以前藏地也有人爱吃生的羊肉、牛肉,其实这些生肉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寄生虫,吃到肚子里以后,可引起种种恶疾。还有,南方很多人喜欢吃猴脑,但医学专家表明,猴子身上有一种可致命的病毒(猴白血病),一只携带病毒的猴子,即使只对人吐口唾沫,也可能致人感染,更不要说去生吃猴脑了。

  然而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过分贪爱荤腥,肆无忌惮地享用血肉,根本没有佛教因果观念。在藏地,华智仁波切没有出世之前,因受苯波教传统的影响,享用血肉的现象非常严重,人们似乎没有不染上“玛敦”病或“夏珍”病的(4)。而在汉地,尤其是住在海边的人,经常生吃虾蟹等海鲜,因此而罹患肺吸虫病、肝吸虫病、菌痢、肝炎的不胜枚举。如1983年和1988年,上海发生了两起甲肝大流行,前一次发病人数2万人,后一次发病人数达31万多人。调查证明,这都是由于生食毛蚶引起的。

  现在人不但对“海味”极有兴趣,即便是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的“山珍”,也不愿意放过。可是食用这些野生动物,并非安全无虞、高枕无忧。例如巨蜥的身上,就被检测出有近700个寄生虫体,一旦将其吞食下腹,其危险性不言而喻。

  不过,不吃肉就不会有这些担忧,所以对吃素的观念,大家理当广泛弘扬。如果你懂因果,读过《楞严经》、《涅槃经》,就会对此非常清楚,但即使你不信这些,仅仅是为了身体健康,吃素也有很大利益。前不久,我看到老年编委的一本书中,有个记者问本焕老和尚:“佛门里的人不吃肉,好像不太科学,我觉得人体需要营养。”本老笑笑说:“你看看我的身体,活到102岁了,我缺不缺营养?”

  的确,吃素是长寿之因。1972年,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本间道、光岗知足,他们通过观察发现,东京地区的居民比住在乡村的居民寿命短。当时东京居民约70岁,长寿村的人则能活到90岁、100岁。原因是什么呢?研究表明,东京居民生活好,赚钱较多,吃的大多是肉食;而乡村里的人没有钱,故多偏向素食。

  吃肉为什么能损害健康呢?因为肉食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吃肉过度的人,体内细胞酸会堆积过多,超出一定的负荷时,身体的细胞会发生老化,影响白血球的抗病毒能力。而且,肉食吃进身体之后,在大肠里会堆积很多残渣,进而产生大量细菌,散发出种种毒素,形成致癌物质,造成身体不健康。所以,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断肉茹素、改变饮食习惯,才可以让人健康长寿。

  因此,我们确实不适宜吃肉,否则,各种疾病会在身上此起彼伏,直接影响寿命的延长。为何汉地高僧大德中,百岁老人比比皆是,而世间人中,长命百岁者寥寥无几?实际上原因也在这里。所以,凡是希望长寿的人,最好能够坚持素食。如果你长期茹素实在有困难,那也应该少吃肉,每个月的佛教节日中尽量吃素,逐渐把这种习惯培养起来。不然的话,我们的生命本来就不长,再加上饮食习惯不合理,活的时间就会更短了。

  现在世间上的疾病死亡,大多数都是饮食不当所致。此外,为了追求财富和名誉而奔赴沙场,或者遭遇猛兽、随意渡水而命丧身亡,这类现象也不可胜数。所以,在人的一生中,死缘时时环伺在我们身边,让人防不胜防,故不管是走路也好、开车也好,大家应该经常忆念无常。比如,每次坐车上高速公路,都要有种恐惧感,因为前一秒钟你活在人间,后一秒钟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车毁人亡;或者你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滑下去掉入河里,被湍急的河水卷走,也只不过是几分钟的事。很多人总认为:“我不会死吧,因为我还年轻,还有许多事业没做完……”但这些理由只是相似的理由,一点都不充足。如果因为你年轻就不会死,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按照因明的说法,这叫做“不定因”。

  真正修行好的人,时时都会忆念死期不定,始终想着“不知我什么时候死”,有了这种观念,修行起来会很精进,不会天天聊天、做些无义琐事。但现在城市里的人,最缺少的就是无常观,一直把修持善法拖到明年、后年,甚至退休之后。我就遇到一个50岁的人,他说自己等15年以后,再来学院学法,把未来计划得相当“不错”。

  《法句譬喻经》中也有一个这样的老人:佛陀在舍卫国时,城里有位年近八十的老婆罗门,家财万贯,生性顽愚吝啬。他为了给自己建造一栋豪华巨宅,花费大量时间亲自监工,指挥工匠。佛陀通过智慧观察,得知他只有这一天的寿命,然其却毫不知情,忙忙碌碌于无义之事,特别可怜,于是就亲自来到他的面前。

  佛陀见到他后,问:“你这样卖力是否疲倦?修建如此豪宅有何用处?”

  老婆罗门骄傲地说:“这房子前边是客厅,后边是我的卧室,东西两厢供家人、子女、仆人住。夏天可到凉台乘凉,冬天搬回暖房居住,舒适得不得了。”

  佛陀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有一偈想送给你,你暂且放下工作,坐下来听听好吗?”

  老婆罗门答言:“我很忙,没空坐下来听,过几天再跟你好好聊吧。你如果有事,可以先简单说一下。”

  佛陀说:“你虽然对未来安排得特别好,自己认为自己比较有智慧,但却不知无常迅速,很快就会离开人间,还在一味不停地忙碌,再没有比这更愚痴的了。”

  老婆罗门听后,说:“你讲得确实有道理,但我今天实在太忙,以后再聊吧!”

  佛陀见他冥顽不化,怎么劝都无济于事,也只好由他去了。佛陀离开后不久,老婆罗门亲自去上屋顶的大梁,结果大梁突然坠下,当场把他砸死了。

  现在也有很多老人,像这个老婆罗门一样,人老心不老,好像自己还能再活几百年似的,成天对未来作着打算,为子子孙孙计划安排,这是相当愚痴的行为。所以,每个人要经常思维自己还能活多久,若能如此,就不会特别贪著今生的名声、财富、感情,甚至为此宁愿舍弃生命。如果你无常修得好,一方面自己遭受疾病、痛苦时,有勇敢面对的能力,另一方面,你身边的亲友发生意外时,也不会怨天尤人、寻死觅活。因此,学法不能只留在形象上,必须要想方设法将其融入于心。现在有些宗教过于注重形象,倘若深入其教义,没有什么可挖掘的,而我们佛教并非如此,不但理论上讲得非常究竟,还要求付诸于实际行动中,让每个人多多少少有一些感觉,这即是佛教的伟大之处。

  话说回来,正因为众生的死缘各种各样,所以死期无法确定。有些人在母胎中便已死亡;有些人一出生就断了气;有些人刚学会爬就已夭折;有些人壮年时离开人世;还有些人在垂暮之年寿终正寝。如佛陀在《因缘品》中云:“有者胎中死,有者落地亡,有仅爬行逝,有跑时夭折,有老有年幼,有些壮年人,相继而离世。”汉地也有句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一个人不管年老还是年少,死亡对他而言都是平等的。可有些年轻人认为:“你看我头发还没白,怎么会死呢?决定不会。”他自己这么有把握,可能是获得了“长寿持明”的果位,很了不起!

  还有些人生病时,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有些人已坐上救护车,却死在了半路上;有些人久病不愈、卧床不起,在瘦骨嶙峋中死去,并且死不瞑目(我见过很多这样的病人,想死又死不了,想活又活不成。前段时间有个人给我打电话说:“请您加持我快一点死!我这样活着,既拖累别人,自己也特别痛苦。”但他业力没有消尽的话,想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也有很多患了“洞特”病(5)的人,在食物还未吃完、话还未说完、事情还未做完中死去;还有些人自杀身亡(6)。

  当然,凡夫人面对死亡时身不由己,只有随业力而去,而作为超凡脱俗的圣者,则已达到了生死自在。前不久我讲过,我隔壁的那个喇嘛,正在念经时就跏趺坐而圆寂。后来很多道友说,当天空中出现了彩虹。我刚开始不太相信,因为平时对这些不是特别盲从,但看到照片以后,发现彩虹现得非常好,上面的日期也对得上,所以确信他已得到了成就。敦珠法王所造的《藏密佛教史》中,这样的事例也不乏其数,如贝若扎那传承中的密宗持明者,有些离开世间时,把披单、念珠挂在柏树枝上,腾空直接飞往清净刹土……如此境界超越了世俗想象,一般凡夫人难以企及。

  总而言之,在这个世界上,死缘非常非常多,不管是吃饭、走路,还是坐车、乘飞机,甚至只是呆在家里,死亡都会突然降临。而在以上众多的死缘中,生缘却如风中残烛般微薄。如《宝鬘论》云:“常住死缘中,如狂风中灯。”《大庄严论经》(7)亦云:“命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佛经中还说“人命在呼吸之间”、“命如水泡”……既然如此,大家就不要天天忙于打扮、赚钱,对未来有许许多多筹划,毕竟死亡的到来往往让人措手不及,也许现在它就会突然降临,谁也无法确定明天会不会转生为头上长角的旁生(8)。所以,大家应当诚信死期不定、生处不定的道理,并对此长期认认真真去实修。

  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通过猛厉观修无常,斩断对今世的贪执,然后一心希求解脱法):

  我们随时随地要唯一观修死亡,观想行、住、坐、卧一切所为都是今生最后一次。口中如此言说,心中也这样诚挚观修。

  比方说,出门去往其他地方时,心里要做好准备,自己可能会客死他乡,永远不会回来了(我这方面做得不太够:每次离开学院到别的地方,自己还是有种无常观,觉得可能不会回来了;但刚才下来上课时,却觉得等会儿肯定能回去。所以对我而言,出门时间长一点,还会观一下无常,可时间稍短一点,这种念头就很少了。按理来讲,我们不管到哪里去,上厕所也好、提水也好,都要想“我等会儿可能回不来了”,时时要有一种强烈的无常观);启程上路或在台阶上休息一会儿,也要想自己可能会死于此处;无论住在哪里,乃至于某地暂宿一晚,都应观想可能会死在这里。

  当然,世间人听到这些,也许觉得你有毛病、不正常,身体明明好好的,光是坐在台阶上就死了,这是不可能的,倘若每天都处于这种恐慌中,对生活没有远大目标,就太消极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他们对世间的追求,跟我们修出离心完全不相同。我们若通过这种修法,真正产生了出离心,那么除了希求解脱外,对什么都不会感兴趣。有些人刚生起出离心时,马上就想出家修行,任何人都劝不住,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看到了万事万物的真相,没有时间再等了。反之,如果你没有产生这种念头,还是会照样贪求世间的一切。所以在这方面,修行人与世间人有一些抵触,如果你无常修得特别好,定能看破世间万法,就像胆病患者见到油腻食物一样,对此没有任何兴趣,唯一只希求解脱。

  因此,我们不论做什么,都要时刻忆念死亡无常。晚上睡觉时应该想:“今晚我会死在这个地方,明天不一定还活在人间。”(这一点我倒经常能想,尤其是晚上睡之前,心比较清净、没有胡思乱想的话,常能思维这个内容。其实观修无常需要习惯,每天若在睡前多想一想,这种忆念自然而然会生起来。千万不要像动物一样,睡时倒头就呼呼大睡,醒时迷迷糊糊就爬起来了,一点佛教意识都没有。)早晨起床时也要想:“今天我也许会命绝身亡,今晚不一定还有睡觉的机会。”要发自内心、情不自禁唯独观修死亡。(修行好的人,对此会深有体会;而平时不修的人,我讲得再多,对他也不一定起作用。)

  从前,噶当派的格西们,每晚睡觉之前常常思维:“不知道明天早晨还用不用生火?”因此,他们往往不盖火,将碗也是倒扣放置,时时都对死亡有坚定不移的胜解。

  过去的藏地不像现在,那时做饭没有电炉、煤气,只是拿三块石头垒个灶,上面放着锅。晚上睡前要盖火时,先加几块大一点的牛粪或木头,然后把灰倒在上面,再压一块大石头。早上起来后,拨开灰找到火星,生火就很容易了。以前我小时候,藏地的生活习惯都是如此,但现在好像没有了,一方面是火绒、火铁难以操作,另一方面,有了火柴、打火机后,生火就没那么困难了。不过在古代,每家每户晚上都要盖火,而噶当派的修行人,由于无常修得好,担心自己一睡下去后,明天再也不会起来了,所以往往都不管火。

  而且他们还要把碗扣下。按照藏地的传统,人死后才把碗倒扣起来,活人是不能随便扣碗的。有些小孩若把碗扣下了,父母会使劲打他,认为这很不吉祥。所以,噶当派的有些行为,以世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是一种不可理喻,然而在我们眼里,这却是真正的修行境界。

  我自己虽说不是噶当派的,但对他们的修行非常向往,每次出门也常想“我这次出去会不会死啊”,有些该交代的事情,就会提前交代清楚。去年有次我出门前,跟一个道友说:“我这里有一些钱,要怎么处理,哪些是放生的……”那人听后非常害怕,以为我有神通,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就连忙祈请道:“您不会死、不会死!要长久住世、长久住世!”(众笑)

  其实对于死亡,每个人都要有一些准备,这是噶当派的传统,也不是什么不吉祥。但有些人可能认为:“我今天刚出门办什么事,就担心会不会死,缘起可能不太好。”实际上这也没什么。若能长期这样观修,到了一定的时候,你自然就会生起无常观,以此可鞭策自己精进修行。

  当然,这不能是光说不做,只停留在表面上,而要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以前的一些老修行人,因为观修无常的缘故,心始终不会散乱,每天的修行安排得特别紧,所以我们也应向他们学习,尽心尽力观修无常法,千万不要放逸懈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出离心       索达吉堪布)(五明学佛网:出离心       索达吉堪布)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梦参法师:出离心--菩提心的第一步 

 雪漠:出离心不是一时的情绪 

 曹越:出离心与本觉心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七章 生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七章 生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七章 生信→发出 

 怡僧法师:怎样理解出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