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藏传佛教的修心养生之道


   日期:2016/12/28 15: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藏地,有许许多多的修行人,身体特别健康,心态也特别乐观。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生活优越,或者自然条件舒适,相反,去过藏地的人都清楚,那里气候多变、高寒缺氧,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藏族人心里却充满阳光,一直有种满足感、幸福感,其中的秘诀究竟在哪儿呢?就是源于藏传佛教的滋润。

  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有一位大德叫索朗顿珠,他曾通过对40位虹化成就者的统计,发现这些人大多都在100岁以上,年龄最小者为80多岁,年龄最大者为140多岁。可见,藏密对人类的健康长寿确实有显著作用。

  一、调心

  一个人身体失去健康,原因不外乎是终日心神不安,患得患失。而佛教修行以调心为本,心态若调整平衡了,身体自然就会好。

  人一旦产生了贪嗔等执著分别,身心肯定不健康。比如你跟别人吵架了,那在好几天中,心里都会憋着火气,甚至晚上还会失眠。但如果你把心态调整好了,一切病就从根本上铲除了。汉地的智者大师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亦云:“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除差。”

  所以,藏传佛教第一个养生之法,就是要调心。你们平时若过度劳累,心就应该当下放松,不要特别去执著,这样从中可以获得自在、快乐,身心也会自然而然健康。

  二、调饮食

  现在世间的大多数人,饮食特别没规律:要么吃饭不定时,要么吃得太多,要么吃得太少,这都对身体极为不利。所以,佛陀在《毗奈耶经》、《瑜伽师地论》等经论中说,吃东西不能过饱、不能过少,也不能没有固定时间。包括食物不宜过于厚味,太辣、太咸、太麻都会刺激身体,一般来讲,素食是最适合的。

  有些人认为:“吃素的话,身体实在受不了。”这种说法不合理。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人,他就口口声声说:“一个人最好是吃肉,否则,像牦牛一样吃草,怎么能保证身体健康?”我开玩笑地回答:“牛肉的来源也是草啊!牦牛是直接吃草,而你只不过在间接吃草,所以吃素不会没有营养,也不会有损健康。”

  肉食看似对身体有利,但实际上,现在西方许多医学家、人道主义者都提倡吃素,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信仰,而是从健康角度出发,这些人认为,人类不适合吃过多肉类,不然,整个五脏六腑都受不了。所以,素食不但是不造恶业的清净食物,而且对我们的健康也有很大利益。

  所以,我们一定要高瞻远瞩,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家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要懂得保护环境、关爱动物。要知道,大自然中生存的动物,都是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我们的食物。因此,作为佛教徒,热爱每一个生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调睡眠

  人们劳力、劳心之后,必须要休息以恢复体力,而睡眠,则是最常见的休息方式。一个人平时睡眠要有节制,过多就会精神困昧,过少也不能恢复体力。有些人刚学佛时特别精进,天天熬夜,一点都不睡,这对健康非常不利;而有些人又睡得太厉害,每天一大半时间都用来睡觉,这样对身体更有危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睡眠与人的寿命息息相关。美国心脏病专家海大卫从1966开始,针对40到80岁的男女,发出了80万份调查表。两年后他通过分析、对比发现,睡眠过多会造成心脏病突发或中风。因此,睡眠太多反而不利于健康。

  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应该适度睡眠。在佛教中,一般要求初夜、后夜精进修行,只有中夜方可睡觉。可是大城市里的人,几乎与此完全相反,他们是初夜、中夜特别清醒,直到后夜才开始睡,然后第二天九、十点钟才起床,如此昼夜颠倒对身体极为不利。

  其实,最合理的睡眠时间,应该是晚上10点到早上5点。若能在此期间安睡,不但可以得到充分休息,对自己的修行也有帮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日月的运行跟人体的气脉运行有一定关系,倘若你长期昼夜颠倒、劳累过度,势必会对气脉有损。因此,每天若能在中夜放下一切,安心入眠,早晨也尽量起早,这对身体健康是最好的。但是,大城市里的人,现在恐怕很难做到。

  四、调息

  调息得宜,可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藏传佛教中有很多调息之法,譬如先观一个文字(如藏文“阿”或“舍”等),之后观想它缓慢地随呼而出、随吸而入,这样通过反复呼吸,对身体特别有帮助。尤其是你早上起来时,从鼻孔里慢慢地出气,又慢慢地吸气,或者发出“哈—哈—”的声音排除垢气,这样多次下来,对身心的调节十分有利。《黄帝内经》中也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可见,心如果安了,真气存在于内,气脉运行正常,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免疫能力,外在的病邪便不会有可乘之机。

  五、调身

  调身指端正身体的姿势,可以坐禅,也可以运动。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但佛教并不这样认为,如果你只有“动”而没有“静”,寿命不一定会延长。其实静心息虑、凝神内守,也能极大地调动身心本具的巨大潜能。比如汉地的虚云老和尚、清定上师,他们虽然衣食俭朴,甚至常年风餐露宿,但由于喜欢静坐禅修,故而能尽享天年。因此,“动”与“静”相结合,才是佛教养生的一大特点。

  在身体的运动中,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磕头。磕头是一种全身心的锻炼,不仅功德不可思议,而且每天若能磕一百个头,久而久之,身体也会逐渐健壮,不容易衰老。所以,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哪怕一天只磕三个头,也是很有意义的。

  此外,大家有时间的话,早上起来最好能坐坐禅。倘若你实在不会,也可以在前面观想释迦牟尼佛,然后闭着眼睛坐一会儿,再观想一下佛陀,再坐一会儿……如果连这个都不会,则可什么都不想,让心静下来,坐两三分钟乃至半个小时。这样闭目养神,稍微休息一下,令脉络中的气运行正常,其实也是一种坐禅,对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利益。

  当然,以上所讲的“调五事”,根本前提就是要有利他心,这是最重要的窍诀。假如你平时自私自利,那不管怎么样保养,也只能带来痛苦;反之,倘若你的心态都是帮助别人,则做什么都不会有太大压力,即使你所做的事情不成功,心也会时时处于快乐之中,绝不会焦躁不安、怨天尤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养生)(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养生)  

 圣轮法师:─师徒吃茶去─ 意境高妙,养生助道的「茶禅」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养生治病谈汤药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魏德东教授:养生贵养心,生活即养生 

 道坚法师:佛教养生学 

 耕云先生:耕云心药录——保健养生篇 

 圣辉法师:茶禅养生 社会和生 

 菩提法师:赵朴初的“养生信” 

 索达吉堪布:济公的另二句话: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法清法师:四季养生 

 心律法师:素食养生有助于长寿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