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语录精辟


   日期:2016/12/30 17: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天灾,不是天有灾,天并没有灾,是我们人类受的劫。人祸是我们自己自作自受。

  ◆一念善,天地间就吉祥;一念恶,天地间就有狂风暴雨。所以每个国家的人民都良善,受持五戒,行十善,这国家就无事了。

  ◆世界上最大的业力,就是杀生;杀生的业报比什么都重的。互相杀,互相报复,这是世界最悲惨的一件事。

  ◆我们现在得到人身,若不借着人身来修行,还等着什么?等着把人身丢了,再想修行,那时来不及的。

  ◆人在世时,不好好修道,等到做马做牛做猪做羊,想要修道也没机会了。那时你跪在屠门口哀哭忏悔:“请你慈悲,不要杀我了!”屠夫还是照杀不误。所以只听屠门夜半声,就知灾劫是从何而来。

  ◆杀生太重的后果,形成天灾人祸的因素。或者地震,或者海啸,或者奇寒,或者奇热。乃至风不调雨不顺、国不泰民不安的现象也为常见。

  ◆有人说:“现在屠宰场和以前不同,是用枪或用电电死,牛羊在不知不觉中就死了。”你认为那样是对的吗?那么你为何不去那样死法?其实这方法更残忍,那股怨气仍然存在,或者还要更深,因为凡是杀生都是罪业。

  ◆现在最要紧的是:世上还有小鬼不知多少!为什么有这么多小鬼呢?就因为人堕胎堕得太多了,它还没有长成人形就把它杀了,小鬼的报复心更重,所以戒杀放生也包括不可以堕胎;这些小鬼不容易摆脱,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所有人存一念善,就补助天地间正气的不足。每个人发一次脾气,生一念烦恼,就增加宇宙间的戾气。如尽用贪瞋痴处理事情,天地间的灾难就多了。一人如此,多人如此。恶人聚集的地方,灾难气就多点,所以这世界哪个地方好,哪个地方坏,和我们每个人分不开的。

  ◆世界为什么会毁灭?因为人们的善念少、恶念多的缘故。一念为善,天地增加正气;一念为恶,天地增加戾气。要转戾气为祥和。

  ◆地震,可以说是人震,因为人与地通着。人震,地就震;人不震,地就不震。你欢喜,是地震;发脾气,是地震;悲哀、恐惧、爱、恶,都是地震。有欲念,情情爱爱更是大地震。里面动,外面才动;有里面的地震,才有外面的地震,互有连带关系。种地震因,结地震果。种因时不怕,结果时都吓死了!

  ◆人为什么都是糊里糊涂的?因为他们一点也不晓得自己从哪里来,还到哪里去。每天在镜子里所照的形相,那不是真正的你呀!

  ◆假使想知道你自己的本来面目,必须回光返照,反求诸己。世人都被五欲迷住了。每天被财色名食睡的锁链缚得透不过气来,还心甘情愿地做它的奴隶。

  ◆世间的快乐是短暂的,究竟的快乐是永远的,所以才要修道。

  ◆我们人的贪心,比天还高,比地还厚,比海也更深,无底的洞,什么时候也填不满。

  ◆如果用贪瞋痴三毒来处理事情的话,那么,就会天昏地暗发生灾难。如果用戒定慧来处理事情,天会清、地会宁,发生吉祥,所以说,恶人多的地方,灾难就重;善人多的地方,吉祥就增加。总而言之,灾难或吉祥,都在人为。

  ◆自己是尽虚空遍法界,哪有个东西?无古无今,无上无下,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人是由大光明藏变化出来的。

  ◆我们对谁都要好。要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对待一切人。对谁都要慈悲,他就是再坏的人,我都要对他慈悲,用慈悲心来感化他。这一次感化不来,等下一次再感化;这一生感化不来,发愿来生我一定要把他感化得改恶向善。你看《华严经》上,菩萨发心,为了度一个众生,跟着他几个大劫,不论有什么坎坷、逆境,他也不退心,总要把这个人感化过来。

  ◆恭敬心把刚强的性情改变为和蔼的性情,拜佛是拜自性佛,将来成佛也是成自性佛。

  ◆造庙不如造人,造人不如造佛。

  ◆迷人信风水,智人信心水。一切唯心造。

  ◆人无道德,就是真正的贫穷。

  ◆什么是道德呢?就是以利益他人为主,以不妨碍他人为宗旨,也就是内心充满仁、义、礼、智、信。

  ◆我们人生在世,要及时行善,有一口气,有一点力量,就要行善积德,不要仅借着前生所种下来的善根,享尽今生的福报。

  ◆古人说:“君子有造命之学。”有道德的人,正人君子,是可以改变命运,超出命数之外。为何不吉祥?就是心里不吉祥,种下恶因当然有恶报,若能改过从善,便可趋吉避凶。

  ◆人一生的命运,乃由业力所感。吾人不要被气禀所拘,不要被物欲所蔽。要自己创造命运,把握命运。

  ◆命运可以改造,多行功德事,自然遇难呈祥,逢凶化吉,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谁对自己不慈悲,或不讲道理,都是自己的善知识。能“逆来顺受”,对横逆能处之泰然,才见出你忍辱的功夫,不要因别人一句话就动了。你要修得“不动”,能忍人所不能忍,这才是真功夫,否则还须从头练起。

  ◆人人皆知忍辱能到彼岸,但境界来了,就忍不住;无明火高三丈,将多年所积聚的功德,焚烧一干二净。

  ◆我们学佛法的人,首先要去脾气。你脾气若不去,学多少佛法,都是种修罗因,将来结修罗果。

  ◆你没有脾气,就没有嗔恨心了,没有嗔恨心,就不愚痴了。为什么我们愚痴?就因为我们嗔恨心太重。脾气上来,什么也不怕;天也不怕,地也不怕,这个时候就拨无因果,颠倒黑白,做出很多不合戒律、不合法律、不合乎人情道理的事情。

  ◆人的德行不够,脾气就很大,无明很重。若有德行,脾气也没有了,无明也化了,化成智慧,所以我们修行就要培植德行。

  ◆什么叫贵神呢?你一年也不发脾气,这就出贵了,所以这就是贵神。你若发心:我明年不发脾气了,要把我的性情改变了,就有贵神。

  ◆我们每个人不要光念《金刚经》、《弥陀经》、《法华经》、《楞严经》,你把自己的心经念正确就好了。心里没有妒嫉、没有贡高、没有我慢、没有我相那么重、没有我见那么深,这都是念真经;你要是有这些东西,虽然念经,你也不会念经了。

  ◆人为什么会有魔业?就因为在往昔不听善知识的教导,不受善知识的告诫,自己尽打妄想,造恶业,所以这生常受魔业缠绕,事事不能遂心满愿。

  ◆其实山妖水怪这回事,绝非空泛之谈,但话又说回来,净治其心,不存邪念,时刻都有天龙护身。牢守心头,不留空隙,魔障又从何入手?

  ◆想了生死,应该把“生死”二字挂在眉梢上,睁眼看见生死问题,闭眼不忘生死问题,要念兹在兹用功修行,才能了生死。

  ◆学佛的人,要节欲,要清心寡欲,不要重欲,这是要紧的,这是健康根本的问题。

  ◆我们人为什么有病?就因为平时不注重健康。少行YIN欲,多做运动,就是健康的根本基础。你若一天到晚行YIN欲,不受规矩,你身体永远不会健康的。

  ◆古人说:“万恶YIN为首,死路不可走。”你行YIN欲,那就是走死路。

  ◆参禅也好,念佛也好,只要认真修行,都能出离生死关。到临终时,身无痛苦,心无贪恋,如入禅定,含笑往生。

  ◆我们学佛,必须要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你不深入经藏,智慧不会如海。不深入经藏,什么如海呢?你的烦恼如海,你的执着如海,你的邪见如海,所以读诵大乘经典,是非常重要的。

  ◆人不成佛,就是因为尽在口头禅上用功夫。

  ◆修行人若怕孤独,那就不能修行。

  ◆不要把光向外照,要时时刻刻回光返照,照照自己是个畜牲?是个鬼?是个什么?

  ◆修行要回光返照,不是叫你放光外照,叫旁人都认识我。

  ◆修道不争没有魔;一争便有魔。

  ◆修行不能随便乱讲话,否则便受哑巴的果报。

  ◆佛教徒要注意因果,凡事要小心谨慎,不能随便毁谤他人。

  ◆我们作为同参道友,应相互勉励,往菩提道上走,不要互相损害。我们要时时刻刻讲说佛法,口不说非礼之言,身不作非礼之事。

  ◆人交朋友,一定要选择良友、益友,不能互相狼狈为奸,以后大家一起堕落。

  ◆未修好,光还很年轻。少光受不住风浪。光圆满了,无欠无余了,这时才可放光。现在正在修行阶段,勿放光。

  ◆我讲的法,都是很浅的,是什么法?是吃饭、穿衣、睡觉的法。所以有人向我求法,我就教他少吃一点,穿少一点,睡少一点。因为“减衣增福、减食增寿、减睡增禄。”若能三星拱照,这不是佛法吗?

  ◆什么是执着?就是不信因果,生了大执着;这一种执着一生出来就拨无因果,所以佛教徒必须要把因果认清楚。

  ◆为什么要深信因果?你如果不信因果,就不配做佛教徒;你如果不读诵大乘经典,就不能开智慧。

  ◆你不相信因果报应,轮到自己头上,想逃避也逃避不了的。

  ◆精勤持戒要注意在人不见的地方,不是在人前精进,或人前持戒,而是要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一人的地方,精勤持戒。

  ◆我把佛教改为“心教”,因为人人有心,修行是要去妄心存真心。有妄心是凡夫,有真心是佛。

  ◆这个世界一切的有为法,实实在在都是很危脆而不坚固的。没有什么事情是永远不坏、永远不变的,一切事都是不坚固的。

  ◆各位要清醒,觉悟人生无常,无常鬼随时会来找你。届时,“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如果再不用功,等到哪一个大劫才有成就?

  ◆你要知道“名”、“利”两个字,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害死了。

  ◆真正修行的人,远离名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露水,看功名成为瓦上的霜片,顷刻就消逝无踪。若想测验人是否有修行?就看他所行所作,是不是在名利上动脑筋。

  ◆信佛不要有门户之见,不要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一有这个念头,就不堪造就!每个佛教徒,应包容一切、爱护一切,佛教里没有敌人。

  ◆ 你若想养气,就不要讲那么多的话。修行人不能寡言,那就不能修行;你不能养气,就没有法。你若尽讲话,那就是把法丢了。你法都丢了,看你还修什么道呢?

  ◆其实万事万物都在说法,桌子在说桌子的法,椅子在说椅子的法。万事万物都在转法轮,人在转人的法轮,猫在转猫的法轮。

  ◆各位不要向远处求。不要找什么高深法门,无上甚深微妙法,听见一念这个开经偈,就找无上甚深微妙法。其实无上甚深微妙法离你太远了,你根本一步还没迈呢,为什么就要舍近求远?舍本逐末呢?你为什么不在你的身边,日用行为上用功夫呢?为什么要跑到那么远地方呢?古人说:“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你真不打妄语了,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想,这是最有效的修行方法。

  ◆修行修什么?修行就是把我们的妄想修没有了,欲念修没有了,这就是有功夫了。

  ◆若犯YIN戒,就容易犯杀戒,也容易犯偷戒、妄语戒。因此,犯YIN戒,是杀盗妄都包括了。

  ◆人为什么有忧愁恐惧?就是因为人有爱欲,所以才有忧愁恐惧;若把这爱欲断了,就没有什么忧愁恐惧了。

  ◆男女相爱,究竟有什么意思呢?相貌生得再好,都是革囊众秽,里边装的是屎尿,九孔常流不净,眼睛里有眼屎出来,耳朵有耳垢,鼻子又有鼻涕,口又有口水、大小便等。你说这究竟哪个是干净的呢?

  ◆假如你不修行,就是释迦牟尼佛作你的师父也没有用!

  ◆再美丽的人,只是一个臭皮囊,再丑陋的人,也是个臭皮囊。外边虽然不同,但是里边都是一样,没有什么美丽丑陋。再往里面一找,都是脓血涎痰唾沫。往五脏里头一研究,都是大小便这些个东西。外面再美丽,里面都是臭不可闻的东西,有什么不同的?何必那么执着!可是,愚痴的人,就在美好上用功夫,执着美好而憎恶丑陋,这岂不是愚痴!

  ◆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污秽不堪的。但是人为什么仍视其为宝贝,替它带上钻石、金银珠宝,或用香水脂粉来涂抹,这岂不是用香花、宝贝来装饰一间厕所?

  ◆你们今天能够皈依三宝,皆是往昔种的大善根,今生才能遇到一起。遇到一起,大家都要发菩提心,不要做佛教中的虫子,不要做佛教的败类。有人毁谤佛教,不要和人去辩论,要以实际行动来修行。以修行来证明佛教,不是以口头禅来让人相信,要躬行实践。

  ◆出家人若没有钱,他还能修行,一有了钱,绝对不修行了,这是我敢保证的。

  ◆真正修道的人,到什么地方也不希望人家给自己好菜吃,好地方住,不可有这种念头,这是堕落的因。到什么地方都要普普通通就可以,不可贪图享受,不可人家对我好,我就高兴;人家对我不好,我就不高兴。

  ◆众生最大的毛病,便是痴爱,日夜在痴爱中,时刻不能放下。如果把好色之心放在学佛上,时刻不忘学佛,那就很快能成佛。

  ◆学佛的人最忌有执着。未学佛之前,还没有这么多执着;学佛之后,执着反而更多。其实万事万物都在说法。你若明白了,便恍然贯通;若不明白,便愈执愈深,愈执愈迷了。

  ◆在道场里,最丑陋的行为,就是不修行。谁不修行,将来就会堕落。

  ◆修行就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要愈苯愈好,苯得什么也不知,一点妄想也无。

  ◆修行人不要有自己,把自己掉到垃圾堆去,处处为公家着想,要和光,以退为进,样样保守,不出风头。一出风头,就会有问题。

  ◆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不要一见到人,就看别人的不对。你尽找别人麻烦,是自己苦未了,苦根未断尽。

  ◆学佛法,主要是要有择法眼。你没有择法眼,这个也相信,那个也相信,结果什么也没有成就。

  ◆用功修道的人,一秒钟也不可打妄想,所谓“大事未明,如丧考妣。”生死大事没有了,好像死了父母一样的悲哀。

  ◆慈悲源于自性,无须半点矫揉造作,不是故意去讨好人,这就落于虚伪。人一天一天长成,慢慢会懂得其理,心里自然会生出慈悲,不用故意采取什么行动。故意慈悲,流于谄媚;故意不慈悲,又变成冷淡。太过犹如不及,凡事要行中道,即是无心无念。

  ◆学佛不用好高骛远,只须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场”,求远必自近,求高必自低,就在日常一举一动中,能锻炼自己与一般人不同,就是个好的佛教徒。

  ◆精足不冷,气足不饿,神足不困。精气神是三宝,和佛法僧是一样的。

  ◆谁能不发脾气,谁能对佛教的道理就相应,能很顺利的成佛。

  ◆我们人都是舍本逐末,把修行放在第二位,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把根本的道理忘了,在末梢上用功夫。你赚钱只能维持你的生活,学习佛法是养你的法身慧命,增长你的智慧。你应选择一部经,对机你就研究下去,不要天天只挂着去赚钱!

  ◆学佛的人先要学吃亏,不占他人便宜,任何事物都要舍离,因为能舍才能得。

  ◆我们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所造的业不同,所以妄想也不同。业重妄想多,业轻妄想少,成为正比例。

  ◆你们谁也不要终日闷闷不乐,愁眉不展。凡事要看得淡泊,如梦如幻,应该轻轻松松地处之泰然。

  ◆人生到世上来,就是要还债。

  ◆世界上充满了种种虚妄不实的事,每个人都有他自我的知见,因此明争暗斗,各逞私欲,贪瞋痴的乌云,弥漫于整个宇宙,令人见不了光明,得不到清凉,只有菩萨把这一切虚名、假利、虚妄的生死,令人堕落、缠缚的五欲--财色名食睡等,都能舍弃无余,因之他的真实智慧就能显现出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宣化上人       语录)(五明学佛网:宣化上人       语录)  

 其它:雍正皇帝与《御选语录》(张文良) 

 杨曾文教授:早期禅宗的珍贵资料--神会语录 

 杨曾文教授:《御选语录》 

 宋智明居士:禅网应机语录 

 宋智明居士:垟山禅语录 自序 

 蔡惠明居士:信愿行是净业三资粮——学习梦东大师语录的体会 

 张秉全居士:彻悟禅师语录撷要 

 张秉全居士:彻悟禅师语录卷下3 

 张秉全居士:彻悟禅师语录卷下2 

 张秉全居士:彻悟禅师语录卷下1 

 张秉全居士:彻悟禅师语录卷上5 

 张秉全居士:彻悟禅师语录卷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