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我们的言语、行为一修正,家庭就会变好


   日期:2017/1/10 20: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习传统文化除了持续之外,还要力行。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段经文教诲我们,最重要的是有一份恭敬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呼”,我们要马上能够过去;在跟父母交谈时,态度要很温和,语气要很婉转。有时候表面上看在跟父母应答,说话不会很大声,但是心里面会有不耐烦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要能够观照自己的心,要赶快修正。落实道德、学问的根本,就是时时能观照好自己这颗存心。当念头不对了,马上修正,那你的言语、行为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偏差。

  我有一次去找我一个朋友,刚好他面临人生的抉择,要从一个私立大学转到一个公立大学,他跟他父亲说起他这个抉择,希望父亲能够支持他这么做。我进去的时候,他刚好讲到一半,于是就说:“你先请坐,我先跟我父亲把话说完。”我坐在旁边,看到一个孩子恭恭敬敬地在跟他父亲汇报他的工作状况,那种娓娓道来,那种礼敬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他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面熏陶,也会是一个翩翩君子。现在的年轻人在做人生的决定,有没有去询问过父母的意见?有没有把自己的情况跟父母讲清楚,减少父母的担忧?假如父母常常都不知道孩子在干什么,那不知道会多操多少心!

  除了在家对父母要恭敬,“老婆呼、太太呼”也要“应勿缓”。当夫妻之间言谈非常尊重,已经在给孩子做最好的榜样。现在夫妻之间谈话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人愈熟愈不能随便,应该愈熟愈要尊重,礼不可失。纵使再亲的人,礼貌也要时时提得起来。有位妈妈讲完电话把电话挂掉,他儿子就跟她说:“妈妈,你刚刚是不是在跟爸爸讲话?”你看,他儿子从母亲讲话的口气,就可以知道一定是跟爸爸讲话。为什么?母亲跟先生讲话的口气都不好。有时候看到手机显示是先生的,一拿起来:“喂,干吗?”一样的口气,孩子因此就能够辨别出来是爸爸打的。听了孩子的话,这个母亲马上修正。刚好当天他的先生又打电话来了,她就很有礼貌,她说:“喂,你好。”他先生说:“对不起,我打错了。”把电话挂掉后,又打过来,她先生说:“是你吗?”当我们的态度一修正,家庭就会修正过来,所以不要小看言语的态度。

  这一次过年,我们有些老师把我在香港做的“幸福人生讲座”的光盘拿回故乡给一些朋友看。其中有一位,他回到宁波就去找他的同学。这位同学的先生好几天都在公司忙,除夕夜忘了打电话,结果又怕被太太骂,又撑了两天。大年初二想打,又想想一定会被骂,就一直拖,拖到初五的时候才打回家,她刚好正在看光盘。先生有点诚惶诚恐,恐怕被他太太骂,就说:“对不起,我现在才打电话回来。”他太太马上说:“你辛苦了,连过年都不能回家,我们很感谢你在外面辛勤工作。”他先生听了觉得怪怪的,挂完电话过没多久,他先生又打电话过来,他说:“你还是骂我几句,我心里好受一点!”太太的转变,先生还一时难以适应。但太太只要真正转了,夫妻关系一定会好。

  “父母命,行勿懒”,我们对父母交代的事不可以失信;相同的,对妻子、儿女已经答应的事,我们也要言而有信。当我们言而有信,孩子对我们就会非常尊敬。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家庭       传统文化)(五明学佛网:家庭       传统文化)  

 惟觉法师:如何创造美满的家庭生活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传统文化——佛教现代化略论 

 洪修平教授:论惠能禅与中国传统文化 

 潘桂明教授:中国居士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五章 家庭亲情 

 郑石岩教授:随缘成长 第三篇 随缘经营家庭 

 悟光法师:密教思想与生活 密教与家庭生活 

 于凌波居士:如何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其它法师:如何处理家庭危机(大愿法师) 

 仁焕法师:家庭伦常道德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