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1:得富灵验记(前言)


   日期:2017/1/19 23: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前 言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治世之大权也”。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须大力弘扬因果感应之理,舍此别无更好的方法。现代人受西方文化、现代科技的影响,对鬼神、祸福之说嗤之以鼻,以天道赏罚为渺茫无稽,视因果报应为迷信愚昧。殊不知,因果法则乃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佛经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言不报,时刻未到。”古语云:“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人们对于因果循环报应之理不予相信的原因,大概是看到有人作恶却荣华富贵,有人善良却贫穷短命,这是何道理?其实,因果循环之理甚深,非一般人可以揣测。《涅槃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所以,因果报应被称为三世业报。我们看到有人享福,乃是他前生行善修来的福报,今生如果更加勉力修善,就像在银行存款一样,利息越来越多,福报越来越多,则下一生依然富贵;反之如果不知珍惜福报,作恶多端,仗势欺人,福报必然被折除,等到恶贯满盈,必然破败,死后堕入地狱,或转生恶道受苦。有人忠厚善良,却一生穷困坎坷,那是因为其前生恶孽所致,若能勉力为善,则能抵除前生罪业,等到功德圆满,必获善报,到中年、晚年享福,死后转生善道,或超升天堂,或转生人间,享受荣华富贵。有人本来前生造孽就多,造成今生命运不好,今生又不行善积德,所以年纪轻轻就遭受各种灾祸。所以,命运乃是我们自己造就,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岂会厚此薄彼?一个人如果明了三世因果循环的道理,懂得命运乃是自己造就,必能改过迁善,勉力修福,进而转祸为福,改造命运。

  想要学习因果感应的道理,入门必读书主要有《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了凡四训》、《俞凈意公遇灶神记》等。如果想进一步学习,彻底了解因果的道理,则必须深入佛法,在博大精深的“道”中寻求宇宙、人生的真相。

  《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此书源出于《抱朴子》,后经宋代李昌龄、郑清之等先贤发扬光大,流通于世,影响深远。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民国时期,印光大师亦曾大力弘扬此书,以挽救世风。历代以来,为《太上感应篇》作注解的注书,多达数百种,皆是历代先贤为劝世救人而作,包括真西山、惠栋等大儒,也欣然为之作注。在众多注书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感应篇直讲》、《感应篇汇编》和《感应篇图说》三种。其中《直讲》以浅释为主,《汇编》以说理为主,《图说》以证案为主。

  《感应篇图说》一书,首创于清朝许鹤沙先生(许鹤沙先生,名缵曾,字孝修,号鹤沙,江苏华亭人。顺治六年进士,散馆授检讨。又为右春坊右中允,兼内翰林秘书院编修,翻译《大学衍义》。分校礼闱,旋外补江西驿传道副使,官至云南按察使。),后经王继文、郝玉麟、徐白舫、黄正元、毛金兰等诸先贤增补发挥,遂成鸿篇巨制,蔚为大观。此书乃是将《感应篇》条分缕析,加以注解,证以事实,配以图像,咏以诗词,注、证、图、诗,四位一体。体例严谨,内容丰富,语言典雅,极为精彩,读之足以惊人心目,改过向善之心油然而生,诚为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所以,此书一经问世,便引起极大反响,士民争相刊版印送、传阅流通,其觉世牖民、教化世人,功莫大焉!

  今生得遇此书,即是有福之人,惟愿珍稀善法,勉力实践,精进修持,必能受益匪浅,福德大增。更祈辗转流通,助印传扬,广为劝化,广结善缘,功德无量!

  得富灵验记

  【原文】

  凄风冷雨不成眠,拥被虔持太上篇。

  感得海神为配偶,一生衣禄永绵绵。

  注:世上银钱皆由天命定,命里若无,毫厘不能妄得,此伦理之常也。若人能发愤自修,持行感应篇,贫可易为富。经文所云“作善之人,福禄随之”是也。

  案:徽人程致中与弟致和同赴沈阳贸易,消折本钱,不能回乡。二人在客行代人写帐,聊度日月。一日,致和偶过关帝庙,见壁上粘《感应篇》,载有报应事实,不觉心动,乃叩神发愿,刻刻持诵,以求得富。 时逢九月,塞外早寒,风雪交加。致和昼则虔诚礼诵,夜则拥衾默诵,历数日不辍。忽见一犬颈带金铃,绕屋一周而去。至夜忽有神女随婢数人,执绛纱灯引导而进,霎时满屋雪亮,致和噤不敢言。女曰:“郎君尊奉太上,感动海神,使妾奉箕帚,幸勿疑虑。”命侍婢与致和更换新衣,随铺氍觎,列锦屏古玩之类,分席而饮。侍婢或歌或舞,弹丸之室,宽然有余。夜深撤席为伉俪,天明辞去,嘱曰:“慎勿轻泄于人。”次早,其兄见致和诧曰:“吾弟神采焕发,大异往常。”答曰:“一寒至此,那得有好气色,兄夜来安否?”兄曰:“永夜并未睡也。”两房相连,歌舞之声兄竟未闻,致和秘不敢言。是夕女复来,致和告以贫苦,女曰:“是不难,知君箧中有佣功银十两,可至某山头,有一卖马者,速买来。”致和如言买回,女教以进贡俺答,可获重赏。时俺答雄长诸部,已称可汗,一见马,大喜曰:“此龙驹也。”赏银五百两。女又曰:“某行贩药材客,母病欲归,有大黄若干担,价值千金。君可半价买回,不日即获重利矣。”月余,瘟疫大行,大黄市缺,致和所积获利十倍。嗣后,凡置某货,女俱先期指点,获资无算,乃捆载作归计。是夜,女执手泣曰:“良缘已尽,固知君不能留也。敬遵《感应篇》,效验甚大。君归宜益加勉励,身体力行,自然福寿绵长。记之,记之!”洒泪而别,致和不禁长号,其兄惊问,乃语以故。兄弟焚香拜谢,归家成富翁,刻《感应篇》万卷,以公诸世。

  附:松江张德甫,日诵感应篇,身体力行,生子二。田八百余亩,年老分析。各授《感应篇》一帙,戒曰:“为人之道,尽在于是。即作家之用,亦不外是。汝曹当如我力行之。”二子问曰:“篇中岂有作家法乎?”父曰:“算减则贫耗,盖言人所以贫也;福禄随之,盖言人所以富也。此即作家法也。”后二子奉《感应篇》如父命,事母孝。置产三千余顷。富甲一郡。

  一卷贻谋盥露余,明明经训即菑畬。萱庭绿尽春难老,兄弟香前读父书。(徐太史诗)

  【译文】

  注:人世间的银钱财富都是由上天命定的,命中如果没有,一毫一厘也别想得到,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果人能够下定决心,修习德行,坚持奉行《太上感应篇》,那么贫困就可以转为富裕。正如经文中说的:“做善事的人,福禄会跟随着他。”

  案:安徽人程致中与弟弟程致和一同去沈阳做生意,不幸亏了本钱,不能回家乡。兄弟二人就在客店商行里替人记帐,以此度日。有一天,致和偶然路过关帝庙,见庙内墙上贴着《感应篇》,上面写着关于因果报应的事情。不由得心中有所触动,于是向神明叩头发愿,时刻持诵《感应篇》,以求神明降福。

  当时正值九月,塞外早寒,风雪交加。致和白天一心一意虔诚读诵《感应篇》,晚上裹着被子默诵,连续数日,不曾间断。一天,忽然看见一只狗带着金铃,在致和的屋里转了一圈走了。这天晚上,忽然看见有神女和她的随行婢女几个人,侍女在前面端着灯引路,霎时见整个屋子变得雪亮,致和吓的不敢说话了。神女说:“郎君遵行奉持《太上感应篇》,感动了海神,海神命我前来伺候您,请不要有什麽顾虑。”神女令侍婢为致和更换新衣,铺设地毯,排列屏风,布置古玩等陈设,神女和致和相对共饮。侍婢又歌又舞,窄小的屋子顿时显得宽敞美观。到了深夜才停止了,二人结为夫妻。天亮后,神女起身告辞,临别时告诉致和说:“千万小心,不要把咱俩的事告诉别人。”早上,其兄致中见到弟弟惊讶地说:“你神采焕发,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换了个人似的。”致和回答兄长说:“我们穷困到这般地步,哪里会有什麽好运呢?兄长昨夜可安好?”兄长回答说:“我一夜没睡啊。”兄弟两个房间相连,哥哥却没有听见弟弟房中歌舞之声,致和也不敢将秘密告诉兄长。

  晚上,神女又来了,致和告诉神女自己很贫苦,神女说:“这个不难办,我知道你箱子里有给人做工挣的十两银子,你到某个山头,有一个卖马的人,你把他的马买回来。”致和照神女说的把马买了回来,神女叫致和把马献给俺答,可以获得重赏。当时俺答在诸部落中非常强大,已经自称“可汗”,一见到致和所献的马,大喜,说:“这是龙驹啊!”赏赐致和五百两银子。神女又说:“某个贩卖药材的商人,因为母亲得病,急着回家看望。他手上有大黄许多担,你去了用半价买回来。过不了多久,你就能获得大利。”一个月后,当地瘟疫大流行,大黄在市面上紧缺,致和获利十倍。后来,无论置办哪种货物,神女事先指点,获利无数,于是收拾钱财行李,准备回老家。

  这天夜里,神女拉着致和的手说:“你我二人的缘分已尽,我知道你不可能留下来。尊敬奉行《感应篇》,灵验异常,你回去后要更加勉励自己,身体力行,这样才能确保富寿长久。你一定记住我的话啊!”神女洒泪而别。致和悲痛万分,哥哥致中听到致和的哭声,过来询问,才知道神女降临这件事。兄弟二人焚香拜谢天地,把钱财带回家乡,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刻印《太上感应篇》万卷,流通于世。

  附:松江人张德甫,每天虔诚诵读《感应篇》,并身体力行,积德行善。他有两个儿子,有田八百余亩。年老为两个儿子分家,每人一部《感应篇》,告诫二人说:“做人的道理,都在这书中。即使成家立业的道理,也不例外。你们要像我一样,力行《感应篇》。”二子问道:“篇中难道有成家立业之道?”父亲说:“篇中说作恶的人‘算减则贫耗’,人就会变得穷困。又说行善之人‘福禄随之’,人就能富裕起来。这就是成家立业的道理。”后来,二子遵守父命,奉行《感应篇》,对母亲非常孝顺。购置田产三千余顷,成为当地的富翁。

  徐太史诗曰:一卷贻谋盥露余,明明经训即菑畬。萱庭绿尽春难老,兄弟香前读父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图说       太上感应篇)(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图说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小本珍贵版)(全)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文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太上感应篇图说》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读懂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