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32:敬老怀幼


   日期:2017/1/26 21: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原文:敬老怀幼。

  【原文】

  父子多年相背,对景常流血泪。敬老遇椿萱,怀幼芝兰复萃。知未!知未!看此天缘奇会。

  注:“老”者,高年之人。世间最难得者寿,见之须起恭顺心,以其年长,近乎我之父兄,所谓“老者安之”也。“幼”者,孩提之童。知识不广,见之须起慈爱心,以其幼小,近乎我之子弟,所谓“少者怀之”也。

  案:湖广襄阳姚长者,家资巨万,世袭锦衣卫。生一子名昆郎,年六岁,与群儿上山嬉戏,至暮不归。遍觅不得,以为被虎狼所伤,付之无可奈何。岂知郎被流丐拐至武昌,亦卖于姚姓为子,久而渐忘家乡。年十八,亭亭一表,博通今古,因继父母双亡,丁忧在家,不能应试。邻有张毅斋原任江南监司,遭世乱隐居武昌,生一女名倩娘,倩娘与郎同岁。见郎老成有器量,欲以女妻之,恐其年幼少历练,而谓曰:“处乱世之道,宜习一行业方可谋生。惟出外经商,既可觅利,又可历练世务。”郎苦无本,张出赀贷之。因思其父在日,曾在松江贩布行中尚有欠帐未楚,遂别张径往松江,执父旧券讨前欠,耽延未得即归。时姚长者自昆郎失后,娶数妾并不生育。屡欲螟蛉,无中意儿。因思江南人才之地,必有堪为嗣者。扮为贫老,敝袍旧履,行至松江。天缘相凑,恰与郎同寓。郎一见加礼,十分敬重。长者曰:“老汉穷朽,何足当客官过谦?”郎曰:“翁姓姚,我亦姓姚,皆系湖广人,见翁如见我父,安敢不敬?”

  越数日,敬不稍衰。长者察其诚也,笑谓曰:“我年逾六十,尚无子。尔肯为我后乎?”郎曰:“吾父母双亡,时切风木之悲(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今得翁以父事之,可慰平生思慕之至,何不可之有?”郎拜为父,一切起居侍奉,小心翼翼,过于亲生。长者犹恐其伪,假意苛求,或嫌饮食不佳,或云做人不妥,动加呵斥,郎并无怨言,惟跪而认过。历试无异,遂命收拾行李回家。郎曰:“帐目未清,去何速也?”长者曰:“儿以吾为穷老人乎?吾为无子,四处求贤,今得儿,继后有人矣。吾家财素丰,世袭三品官,尔随我回,不愁不富贵,欠帐何足介意?”父子登舟,将近武昌,长者取黄金三十两付郎曰:“以此还张姓之欠,还毕即至襄阳家中相见。”父子遂分路。郎至武昌,见城郭残破,张氏之居已被焚毁。寻人问之,云张起复原官,领兵剿贼。两月前,张献忠破城,其女已被掳。又有人云,贼所掠妇女,装入布袋,发卖十两一口。生念现有之金,可作赎资,倘张女在内,亦足以报其德矣。遂至贼营,赎回三十袋。启视之,多老丑,无张倩娘。有一媪姓姚,襄阳人,即老父之妻,系贼破襄阳所掠者,生喜认母。道其故,媪亦大喜曰:“张倩娘与吾同居一室,此女美而多智,被掠时即用巴豆末涂面,如生恶疮。贼不敢近,白布袋有血点者是也。儿速往,尚未卖也。”郎取银买回,果倩娘也。遂资助众难妇各回,携母与女回家。至则父已先归,幸资财埋地中,未为贼取。见郎与妻同回,夫妇相持痛哭。细问得其详,父曰:“儿能敬老,无父而得父;吾能慈幼,无子而得子。皆天数也。”遣人寄书达张道喜。张覆书云:“此子久欲赘之为婿,今为翁子,小女又在尊府,天缘奇遇,宜择吉合卺。”女亦知父有此意,并不推辞,遂成伉俪。一日,郎洗足,母见其足心有七星纹,曰:“吾所失之子,亦有此纹,尔莫非是昆郎乎?”郎曰:“尔并非武昌姚氏子,记幼时上山游嬉被拐,余皆不记矣。”母以告父,共认之,真其子也。一家欢庆,不啻登仙。郎鼎革(指改朝换代)后为显官,姚张二姓,世为婚姻不替。

  附:宁波袁道济,家贫不赴秋试。或劝之行,赠以三金。时岁值歉收,路遇一弃婴,啼饥将毙,袁恻然,即以三金托腐店夫妇抚之。至省,同乡友憎其贫,不纳,一旧识僧勉强留寓。是夜,僧梦各府城隍齐集,以乡试册进文帝,内有削除者,尚须查补。宁波城隍禀曰:“袁某救婴心切,可中。”帝命召至,见其寒陋,曰:“此子貌寝,奈何?”城隍曰:“可以判官须贷之。”僧寤,骇甚,及告袁,与袁梦正合。榜发果中式。(《济婴宝筏》)

  【译文】

  注:“老”,是指年龄大的人。世间最难得的就是长寿,见到老人必须生起恭敬心,因为他年长,和我的父亲、兄长相近,所谓“老者安之。”“幼”,就是儿童。见识还不广,见到儿童须生起慈爱心,因为他幼小,和我的儿子弟弟相近,所谓“少者怀之”。

  案:湖广襄阳姚长者,家财万贯,世袭锦衣卫之职。生有一个儿子,名叫昆郎,才六岁,和一帮儿童上山玩耍,天晚了还没回家。到处寻找,也没有找到,以为是被虎狼吃了,最后也无可奈何了。谁知道昆郎被流浪的乞丐拐到武昌,卖给一户姓姚的人家为子,时间长了,昆郎也渐渐忘了自己的家乡。长到十八岁,出落得一表人才,而且博古通今。由于继父、继母也相继去世,昆郎在家守丧,不能去参加科举考试。邻居张毅斋原来担任江南监司一职,遭逢乱世,隐居在武昌,生有一个女儿,名叫倩娘,和昆郎同岁。张公见昆郎老成稳重,器量不凡,打算把女儿嫁给他。又恐怕他年少缺乏历练,对他说:“身处乱世,应当学习一门技艺来谋生。我看出外经商可以赚钱,还可以历练世事。”可是昆郎并没有本钱,张公出钱借给他。昆郎想到父亲在世的时候,曾在松江一家贩布的商行中还有欠帐没结清,于是告别张公,拿着父亲以前的票据前去松江讨账,一时结算未清,暂时回不了家。

  当时,姚长者在昆郎走失后,又娶了几个妾,都不曾生育。一直想找一个义子,还没有找到中意的。因心想江南乃是人才荟萃之地,必能找到一个中意的作义子。姚长者打扮成穷老头的样子,身穿破衣,足踏旧鞋,到了松江。也真是天缘凑巧,恰好和昆郎住在一家旅店。昆郎一见老者,恭敬地行礼。长者说:“我老汉穷困老迈,那能当得起客官如此大礼?”昆郎说:“老先生姓姚,我也姓姚,而且都是湖广人。见到老先生就像见到我父亲一样,怎敢不敬?”一连数日,对老者的恭敬不曾稍减。长者见他如此真诚,笑着对他说:“我年过六十,还没有子嗣。我收你为义子,你愿意吗?”昆郎说:“我父母双亡,时常悲伤。现在得遇老先生,我能像父亲一样侍奉,可以安慰我平生思慕之情,有什麽不可以的呢?”昆郎拜其为父,一切起居饮食,无不小心翼翼,侍奉周到,亲生父母也不过如此。而姚长者仍然忧虑他是不是假装的,故意苛刻,或者嫌饮食不好,或者骂他做人有问题,动不动就呵斥,昆郎并无怨言,只是跪在那里认错。试了几次,都是一样,于是命令收拾行李回家。昆郎说:“帐目还没有结清,怎么这么急着走啊?”长者说:“我儿真的以为我是穷老汉吗?我因为无子,四处寻找中意的人。今天得遇我儿,我后继有人了。我家财丰厚,世袭三品官,你随我回家,不愁不富贵,欠帐就无所谓了。”父子二人上船,走到武昌时,长者取出黄金三十两,交给昆郎说:“用这些钱还张家,还完了就到襄阳,在家中相见。”父子二人就此分道。昆郎到了武昌,见城内残垣断壁,张家的房子已经被烧毁了。找人寻问,说张公原官起用,带兵剿贼。两个月前,张献忠攻破武昌城,他的女儿也被掳走了。又有人说,贼寇掳掠的妇女,都装在布袋里出售,十两一口。昆郎心想现在手上有钱,可以赎回一部份,倘若张家女儿也在里边,也算报答张公的恩情了。于是到贼寇的军营,赎回来三十袋。打开一看,多数都是年老貌丑的,并没有张倩娘。其中有一老妇姓姚,是襄阳人,就是义父的夫人。是贼寇攻破襄阳城后掳掠的,昆郎大喜,与母亲相认。对母亲讲明缘由,老母高兴地说:“张倩娘和我被关在同一间屋子里,这个女子貌美而且很聪明,在被掠的时候,就用巴豆末抹在脸上,就像生了恶疮一样。贼人不敢靠近她,白布袋上有血点的就是她。我儿赶快去救她,现在还没卖。”昆郎拿钱买回来,果然是倩娘。于是出钱资助那些妇女们各自回家,然后带着母亲和张倩娘回家。

  到家的时候,父亲已经先到,幸亏钱财都埋在地下,没有被贼寇抢去。见昆郎和妻子一块回来了,夫妇二人抱头痛哭。详细询问一路上的事,父亲说:“我儿能敬老,没有父亲而得到父亲;我能爱幼,没有儿子而得到儿子。这都是天意啊。”派人寄一封书信给张公道喜。张公回信说:“我早就打算招赘昆郎为女婿,现在成了老先生的儿子,小女又在您府上,此乃天缘奇遇,应该择吉日让他们成亲。”女儿也知道父亲早有此意,并不推辞,于是二人成为伉俪。

  一天,昆郎洗脚,母亲见他脚心有七星纹,说:“我走失的儿子,也有这样的纹,我儿莫非就是昆郎吗?”昆郎说:“儿并不是武昌姚家的亲儿子,记得小时候上山玩耍的时候被拐,别的就不记得了。”母亲告诉父亲,一块辨认,果然是他们的亲儿子。一家人欢天喜地。昆郎在清朝建立以后,做了高官,姚张二姓世世联姻。

  附:宁波袁道济,家贫,无法去参加乡试。有人劝他去,赠送他三两银子。当时年景不好,粮食歉收,路上遇到一个弃婴,因飢饿而大哭,眼看就要死了。袁道济心生怜悯,就把三两银子交给豆腐店老板夫妇,托他们抚养婴儿。到了省城之后,同乡们都嫌弃他穷,不肯容留他一块住,一个过去认识的僧人勉强留他住下。当天夜里,僧人梦见各府的城隍都到齐了,把乡试录取的名册进呈给文昌帝君,名册里有被削除的名字,还需要核查补齐。宁波城隍禀告说:“袁道济救护婴儿心切,可以让他考中。”帝君命令召他前来,见他贫寒丑陋,说:“此人貌丑,该怎么办?”城隍说:“可以把判官的胡须借给他。”僧人惊醒,感到非常奇怪,就把梦境告诉袁道济,和袁自己做的梦相合。等到发榜,果然中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敬老怀幼)(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敬老怀幼)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小本珍贵版)(全)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文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太上感应篇图说》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读懂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