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44:受宠若惊


   日期:2017/1/28 17: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文:受宠若惊。

  【原文】

  人臣恃宠则骄矜,骄矜则放纵。历观古来大奸巨恶类,皆恃宠贾祸。呜呼!必如郑侯,功崇愈深敬谨。大业出于小心,可以谓之高人,亦可以谓之智士。

  注:福兮祸倚,人但受宠便易盛满,才到盛满,便是祸机。若惊云者如不当得而得,过我分量,担承不起之意,如此则兢业小心,随分尽职,内而忠诚,外而勤谨,必无盈满之祸也。

  案:唐李泌生有异质,骨节珊珊,能于薰笼(有笼覆盖的熏炉,可用以熏烤衣服)上立,屏风上行。每当风清月朗,空中即有鼓乐来迎,家人恶之,泼秽水向空而唾,自是鼓乐不复闻。成童(古代十五岁成童,行成童礼)时胸罗万卷,凡天象地理文谟武烈,靡不贯彻。时杨妃擅宠,奸佞盈朝,乃隐居匡庐,不乐仕进。至禄山作乱,明皇幸蜀,肃宗即位灵武,闻泌之名,强起之,尊礼备至,呼“先生”而不名。尚方珍异,泌未尝,帝不先食也。屡畀以钧衡(比喻国家政务重任)之任,泌坚辞不受,曰:“臣以布衣备顾问,荣于宰相多矣。”在军中与帝并骑而行,军中指之曰:“黄衣者圣人也,白衣者山人也。”莫不叹羡。帝于冬日得佳梨,炉中烧熟,亲削赐之。时诸王在侧,皆跪请,帝命各赐一枚。诸王曰:“御手亲削,方足为贵,梨何足异也。”帝曰:“泌吾师也。芟夷大难,克复两京,使社稷危而复安,皆其参赞之功。尔等无益于国,何得妄思非分?”卒不削。泌叠受恩宠,益不自安,求去益力。帝曰:“俟天下大定,朕与卿同享二十年富贵,再如卿意未晚也。”一夜与帝同榻而寝,泌涕泣求归,帝惊,披衣而起,曰:“朕与卿,君臣鱼水,尚疑朕不能始终耶?今且寝,明早议之,”泌曰:“不然。卧榻之前,臣尚不得请,况黼座(皇帝宝座)之下乎?”伏地不肯起。次日,上命诸王大臣合词劝留,众曰:“上之宠公至矣,公之受宠,古今未有其比也。时怀去志,得毋太过?”泌曰:“公辈知享殿牺牲乎?饲以刍豢,被以文锦,天子亲临省视,非不尊且荣也。一旦付诸鼎俎,求老死田野不可得矣。”众回奏,乃暂命还山。代宗时,信任尤笃。泌受两朝殊遇,卒不受职,可谓善于处荣者矣。

  【注释】李泌:722~789,字长源,唐陕西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世人因称李邺侯。他是南岳第一个钦赐的隐士。肃宗为他在南岳烟霞峰下兜率寺侧建房,名之为“端居室”,后人称之为“邺侯书院”,是中国书院史上最古老的一所书院。李泌在此过了12年(757~768)修身养性、纵情山水、博览群书的生活。端居室也是中国最早的私人藏书馆。韩愈在《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中有句“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可见其在南岳藏书之多。曾随玄和先生张太虚学习道教秘文,又与懒残和尚(明瓒禅师)等高僧交往甚深,著有《养和篇》和《明心论》。“尤工于诗”,如《复明堂》、《九鼎议》(一说二者为一篇)、《建甯王挽歌词》、《八公诗》等,“有文集二十卷”。精于书法,至今福严寺侧石壁上,尚有石刻“极高明”三个大字,传为李泌山中读书时手书,此处因名“高明台”。薨后赠太子太傅,其子李蘩(曾任随州刺史)在南岳庙左建南岳书院。千百年来,李泌一直是南岳衡山的一位传奇人物,为儒家、佛家、道家所共同赞颂。

  附:余姚王实庵先生诞辰,子守仁捧觞为寿。先生戚然曰:“吾父子乃得复相见耶?贼濠之乱,皆以汝为死矣而不死,以为事难猝平而平之,此仗祖宗神灵,朝廷威德,岂汝一书生所能办?今吾父子之荣极矣,然福者祸之基,能无惧乎?古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吾老矣,得父子相保牖下,孰与犯盈满之戒,覆成功而毁令名者耶?”守仁跪曰:“谨受教”。

  (附录)愚按:王阳明先生教嘱良言一十章,兹谨录嘱言一章,亦足见先生之学,得力于庭训云。

  八嘱吾儿志气饶,为人我是一英豪。

  乞怜优诏归田里,带得天香满布袍。

  湖海放情间散诞,林泉结屋任逍遥。

  逃名学承留侯计,不比韩彭没下稍。

  【注释】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王守仁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境内)而结庐阳明洞,故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现在一般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心学(或王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附录:劝速戒骂人娘口过:

  骂雨诃风定干天谴,骂人伤母必有天殃,骂人之娘人亦骂其娘,是骂人适以自骂也。夫人纵得罪于我,其母未尝得罪于我,胡乃出口伤人,牵连其母,置人于不教之地,陷己为忤逆之徒,是禽兽也。难免戴角披毛,知父母乎,方许顶天立地及时痛改,尽忏前非,随地劝徵,请观后效。

  其一:母氏劬劳德莫忘,如何开口骂人娘。

  人惟习惯干天怒,大劫临头定降殃。

  其二:人人有母人人敬,谁忍骂娘谁忍听。

  明明骂已说骂人,痛改此言思孝顺。

  其三:记得孩提唤母时,终身孺慕敢忘之。

  骂娘到处成风俗,故犯明知悔过迟。

  其四:父骂其儿弟骂兄,伤天害理悖人情。

  不堪入耳言难述,最是孩童出口声。

  其五:未必人人皆不孝,未必人人皆不骂,

  皆骂皆为不孝人,莫怪天殊皆惨报。

  其六:伤人父母是何心,果系伤心戒自今。

  习俗移人贤不免,任情笑骂祸来临。

  其七:骂到口头心要想,得罪于娘切莫响。

  各人自戒自消灾,骂一声来一巴掌。

  其八:劝戒此言天下传,一时忏悔涤前愆。

  人知不孝皆知孝,感召祥和万万年

  【译文】

  注:福和祸相互转化和循环,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人只要受到恩宠,便容易骄傲自满,盛气凌人,这便是取祸之道。所谓“惊”,是说如果不该自己得的,得到了,超过我的本分,要有承担不起的感觉。这样就能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安分守己,尽职尽责,内心忠诚,对外勤勉谨慎,这样就不会有盈满之祸了。

  案:唐朝李泌天生有特异功能,骨节轻盈,能在薰笼上站立,能在屏风上行走。每到风清月明的日子,天空中就有鼓乐来迎接他的景象,家人非常讨厌,向空中泼脏水、吐唾沫。从此以后,鼓乐的声音就再也听不到了。到十五岁时,就已经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无不涉猎,样样精通。当时皇帝宠幸杨贵妃,朝廷内外,奸臣当道。李泌于是隐居到匡庐,不愿意再出来做官。后来安禄山反叛,唐明皇逃往四川,唐肃宗在灵武继位,听说李泌的名气,强行起用他,对他备加尊崇礼敬,称其为“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皇宫里的美味佳肴,李泌没有品尝之前,皇帝不先食用。多次对他委以国家重任,李泌坚决推辞不接受,说:“臣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成为帝王顾问,比宰相荣耀多了。”在军队中,和皇帝并排骑马前进,军士们都指着说:“穿黄衣服的是天子,穿白衣服的是山人。”没有一个人不赞叹羡慕。皇帝在冬天得到美味的梨子,在炉中烧熟,亲自削皮赏赐给李泌。当时有多位皇子在旁边,都跪下请求赏赐,皇帝命令每个人赏赐一个梨子。皇子们说:“陛下御手亲自削的,才是可贵,梨子没有什麽特别的。”皇帝说:“李泌是我的老师,削平大乱,收复两京,使国家社稷转危为安,都是先生参谋策划的功劳。你们对国家没有什麽贡献,不要有什麽非分妄想。”最后还是没有削梨给他们。李泌多次受到皇帝恩宠,更加感觉不安,请求隐退的决心更大了。皇帝说:“等到天下彻底平定之后,朕和爱卿共享二十年富贵,再满足你的请求也不晚。”一天夜晚和皇帝同榻而眠,李泌流泪请求回归山林,皇帝大吃一惊,披着衣服起来,说:“朕和爱卿,是君臣,朕有爱卿,如鱼得水,你还在怀疑朕不能善始善终吗?今天先睡觉,明天一早再说吧。”李泌说:“不然。在陛下床前,臣尚且不能请求,更何况是宝座之下呢?”跪在地上,不肯起来。第二天,皇帝命令王公大臣一块说话挽留他,大家说:“皇上对你的恩宠已经到极点了,你受恩宠的程度,古今少有能比。你却整天想着一走了之,是不是太过分了?”李泌说:“你们知道祭祀用的牺牲品吗?用最好的饲料喂养,还给它们披上锦被,天子亲自监视,可以说无比尊贵荣耀。但是一旦要被杀掉用来上供,再想求取老死荒野都不可能了。”众臣回去禀奏皇帝,这才允许他暂时回归山林。唐代宗时,对李泌的信任有增无减。李泌受两朝特殊恩遇,最终不接受官位,可以说是处在尊贵荣耀的地位而善于自我保全。

  附:余姚的王实庵先生庆祝寿辰,他的儿子王守仁为其敬酒祝寿。先生表情严肃的说:“我们父子今天又见面了,你平定朱宸濠叛乱,都以为你已经死了,而你没有死,以为祸乱难以平定,而很快就平定了,这都是依仗祖宗神灵冥冥中的保佑,和朝廷的威德,若非如此,岂能是你一个书生能办到的?现在我们父子的荣耀已经到了极点。然而福是祸的根基,能不害怕吗?古人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我现在老了,能够父子相互保全窗下,如果到了盈满的时候,而仍然不知满足,就要前功尽弃,名誉不保。”王守仁先生跪着说:“谨遵父亲教诲。”

  (附录)按语:王阳明先生教嘱良言共有十章,这里附录一章,也可以知道先生的道德学问,得力于父亲的教诲很多。“八嘱吾儿志气饶,为人我是一英豪。乞怜优诏归田里,带得天香满布袍。湖海放情间散诞,林泉结屋任逍遥。逃名学承留侯计,不比韩彭没下稍。”

  附录:劝速戒骂人娘母口过消劫真言

  人要是张口骂雨,闭口骂风,就一定会犯天怒,遭天罚。借着骂他人而出口连代伤害母亲的人必定要受天惩罚,得到祸殃。自己骂他人的母亲,他人也骂自己的母亲,这是骂了别人也骂了自己。别人得罪了我,他的母亲并没有得罪我,我又何必出口伤人,牵连他的母亲,让他人陷入不孝的地步,也给自己招来忤逆不孝的恶名。这是禽兽的行为,也就免不了来世长角长毛,变成禽兽。要理解遵重父母,才能顶天立地。往日开口骂娘已属大恶,就要立即痛改,尽力忏悔以前的罪过。随时随地劝戒那些骂口常开的人,以观后效。

  其一:母氏劬劳德莫忘,如何开口骂人娘。

  人惟习惯干天怒,大劫临头定降殃。

  其二:人人有母人人敬,谁忍骂娘谁忍听。

  明明骂已说骂人,痛改此言思孝顺。

  其三:记得孩提唤母时,终身孺慕敢忘之。

  骂娘到处成风俗,故犯明知悔过迟。 ,

  其四:父骂其儿弟骂兄,伤天害理悖人情。

  不堪入耳言难述,最是孩童出口声。

  其五:未必人人皆不孝,未必人人皆不骂, ‘

  皆骂皆为不孝人,莫怪天殊皆惨报。

  其六:伤人父母是何心,果系伤心戒自今。

  习俗移人贤不免,任情笑骂祸来临。

  其七:骂到口头心要想,得罪于娘切莫响。

  各人自戒自消灾,骂一声来一巴掌。

  其八:劝戒此言天下传,一时忏悔涤前愆。

  人知不孝皆知孝,感召祥和万万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受宠若惊)(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受宠若惊)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小本珍贵版)(全)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文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太上感应篇图说》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读懂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